养生健康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1.去脂组织

去脂组织也称“瘦组织”,是人体中除去脂肪组织之外的所有组织的总称。老年人瘦组织减少,且其减少程度因年龄增长而增大。瘦组织的减少主要是肌肉组织的减少,老年期每增加10岁,瘦组织约减少6.3%,而代偿性引起脂肪组织的增加。其体脂增加的程度,甚至超过瘦组织的减少,人到中年常会发胖就是这个道理。据估计,过了70岁的老年人,骨骼肌的总量要比年轻人少40%,肝脏的重量减少18%,肾脏重量减少9%,肺脏重量减少11%。肌肉萎缩使体力、劳动能力降低,内脏组织萎缩,各种内脏的功能活动下降。体内的脂肪重占体重的百分率:25岁的男子为14%,70岁的男子为30%。瘦组织的减少使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以20岁和90岁的个体相比,后者基础代谢率下降20%。代谢率下降使能量的消耗减少,此时很容易因能量过度而肥胖。

 2.消化系统

 在老年人的消化系统中最容易察觉到的是牙齿松动和脱落。牙齿脱落或义齿不合适就会影响咀嚼能力。作为辨味的舌,人体进入中年期后其舌上的味蕾开始减少,到老年期更甚。随着年龄增长,消化系统的内脏平滑肌细胞萎缩,腺体也萎缩,胃粘膜变薄。老年人的胃液分泌量减少,60岁比20岁时减少60%。老年人的肠蠕动减慢。加之年龄越大,患胃肠道疾病的概率也增加。综合这些因素,人到老年,消化功能减退,吸收率降低,因此要相应地改变膳食结构,使膳食更易于咀嚼和消化,更加美味可口。

 3.循环系统

人过中年,心率减慢,每单位时间内的心搏出量减少。80岁老人的心搏出量要比30岁时减少30%。因此,老年人在运动或劳动负荷时心脏负担增加,活动强度过大时甚至不胜负担,而且恢复缓慢。又由于血管随年龄增高而趋向硬化,以及小动脉的弹性也趋向减弱,而致血压趋于上升。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构成老年人第一位或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因此,老年人既要根据其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来安排适当的劳动和体力锻炼以及相应的膳食,也要重视通过膳食调理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合理用药:关注生理特点

老年人与用药相关的生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老年人消化器官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胃壁功能降低,胃酸分泌比年轻人减少25%-35%。胃酸的减少可使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类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增大,减少了药物吸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输出量减少,致使消化道血流量减少约40%,也造成了药物的吸收量减少。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药物进入小肠延迟,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减慢,使某些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的达峰时间延长,血药峰浓度降低,也可使某些在胃中代谢的药物如左旋多巴因胃排空减慢而有效吸收减少,并且造成药物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延长,增加胃肠道的刺激。

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脂肪等的变化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内水分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一些水溶性药物如水杨酸类、乙醇、吗啡、青霉素、钾盐等的分布容积下降,而脂溶性药物如安定、利多卡因、巴比妥盐等的分布容积增加。造成这些脂溶性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蓄积中毒。

老年人肝脏功能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性肝细胞、肝血流量都相应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也相对下降。这些因素可以使某些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加,如氨基比林、保泰松、苯妥英钠、巴比妥、眠尔通、四环素等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浓度上升,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20%-50%。特别是如安定等药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老年人比年轻人可延长4-5倍。

老年人肾脏功能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经肾脏排泄,65岁的老年人肾血流量约为年轻人的40%- 50%,由此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易在体内蓄积造成不良反应或中毒。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蓄积,易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人心理特点 嫉妒

人进人老年期后,对周围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性欲下降,还容易怀疑自己配偶的行为,常因此而发生争吵。并且由于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常使这些想法变得极为顽固,甚至发展成为妄想。每当目睹年轻人活泼好动的行为举动时,就会妒火中烧、无名火起。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生理因素生理功能衰退涉及全身细胞、组织和器官,出现皮肤松弛、毛发稀疏变色、视力减退,动作减慢,手脚抖动等现象,使人产生“人老珠黄”的老朽感。老年人情绪不稳,易兴奋爱唠叨,办事固执刻板,还有的由于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人际关系。

1.2疾病因素1.2.1对疾病本身的心理反应老年人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他们表现为精神紧张,惧怕因病影响子女的工作和学习,对于慢性病人有的担心“久病床前无孝子”又怕支付高额医药费用,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肿瘤病人和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常有消沉痛苦不安、抑郁或怕死的情况。老年人对医院的各种辅助检查产生恐惧不安。

因病住院改变了生活习惯易产生被隔离的感觉。对于需要别人护理的病人心理挫折比躯体障碍更加严重,无价值感、老朽感油然而生,对于能自理生活和给人帮助的人一旦患病,自身价值严重受挫。表现烦躁不安或厌世心理。

1.2.2用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用药心理较为复杂,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店和凭感觉吃药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小单位和年轻医生开出的药物不放心,盲目崇拜进口药,面对铺天盖地的医药广告表现为束手无策,轻信小偏方、小广告,对保健品与药品分辨不清,对药物的包装、价格较为关注,对服药方法、剂量、疗程不太在意,容易接受暗示疗法,或上当受骗。

1.3家庭因素现实生活中三世、四世同堂的家庭关系比例不小,所以家庭结构、成员关系,老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对心理影响较大。

1.3.1婚姻关系许多老人认为婚姻关系质量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夫妻恩爱是老人心情愉悦的重要条件,因而丧偶是重大的精神刺激,常表现为抑郁失眠,对生活兴趣降低,有的出现内疚。

认为本来能够干些什么事情可以防止配偶死亡,从而悲观失望。老人再婚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多数希望再婚,盼望身边有人交往,能为对方做事而感到生存价值,有的老人再婚得不到子女支持,有的为经济问题、对方性格、爱好影响生活质量,再婚后离婚率较高。

1.3.2家庭关系绝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关系良好,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最多的是婆媳关系,这与文化修养、经济条件、饮食习惯、子女的教育方式有关。受传统观念影响,祖孙关系有特殊的位置,第三代使老人生活丰富、充实,但对第三代紧跟时代、衣食住行、娱乐方式看不惯,造成关系不协调。另外老年丧子、经济困窘、通货膨胀等会造成老人心理障碍,

1.3.3孤独因素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老年夫妇不可能手拉手同时离开人世,总会有人先行一步,于是孤身老人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夫妻长期共同生活产生的心里平衡一旦倾斜,极大地影响孤身老人的情绪和免疫功能,所以孤独郁闷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大敌。

1.4社会因素1.4.1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是社会进行新陈代谢的一种必然现象,是顺乎客观规律的[引。但不少人离退休后抑郁伤感引发多种病症,其原因一是工作生活规律性破坏,社会圈缩小,某种愿望或打算落空的遗憾而产生失落感;二是空闲时追忆过去美好时光,产生心情压抑,性格孤僻的回忆心理:三是远离熟悉的工作环境和面孔,产生忧郁孤独的复杂心理。

1.4.2生活事件的改变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老人的亲朋好友相继患病、死亡。严重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死亡离己不远,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结果一样,悲观失望,因而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还有部分老人为子女就业、婚姻、经商、交友过分担忧,表现为烦躁易怒、心理失衡。

老人皮肤瘙痒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生理特点因素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是由于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老化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的减退使皮肤含水量减少、缺乏皮脂滋润、易受周围环境因素刺激诱发等所致皮肤瘙痒。

老年人的三大生理特点

1、体表外形改变:

老年人须发变白,脱落稀疏;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弹性减低导致皮肤出现皱纹;牙龈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骨骼肌萎缩,骨钙丧失或骨质增生,关节活动不灵;身高、体重随增龄而降低(身高在35岁以后每10年降低1cm);指距随增龄而缩短。

2、器官功能下降转自:

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视力和听力的下降;心脏搏出量可减少40%~50%;肺活量减少50%~60%;肾脏清除功能减少 40%~50%;脑组织萎缩,胃酸分泌量下降等。由此,导致老年人器官储备能力减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3、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容易患各种癌症。

老年人心理有什么特点

1、情绪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

有的老人显得啰嗦,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相关推荐

如何护理老人

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作为老年人,虽然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他们都希望能健康长寿,同时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了。但老年人一般都易于生病,当某种疾病较重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半会很悲观,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而这都不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所以对于老年病人,除了做好生理上的护理外,做好心理上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在临床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在临床上,要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⒈不服老、自尊的心理。很多老年人患病住院后,从心底会很希望医生和护士都能恭顺他们、尊重他们。

怎么做不利于老人健康

迷信食物:人一到了晚年,其精力与体力都今不如昔,若因此就过分迷信食物营养的作用,不顾消化功能已经减退的事实,经常过饱过食,结果适得其反,使肠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分泌絮乱,消化系统众病丛生,导致营养更缺。 消极休息:老年人因子女已经长大,一些人常因此产生享清福的思想。殊不知人若过早地没事休息,这不但大大减少身体活动的机会,而且还会导致思想意志的衰退,思想意志衰退了,反过来又会加速身体生理的衰退。 超载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当然有益身体健康,但乐观如果不顾年迈的生理特点,还像年轻人一样天天进行晨跑等激烈运动,不

脑血栓有哪些预防方法

1、饮水充足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2、戒烟酒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 ④劳逸结合 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60岁以下者用脑一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应休息5~10分钟,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 3、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

70岁老人心理特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 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

老人需按年龄调适睡眠时间

为此,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宜按老年人生理特点、体质状况、年龄差异适度安排。生理学研究认为,在通常状况下, 60~70岁者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10 个小时 70~80岁者每天睡眠时间应不低于10~11个小时 80~90岁的老人每天睡眠时间需保证在11~12个小时(每上升一个年龄组档次,其睡眠时间递增1个小时为宜)。倘若一昼夜睡眠不足,次日应采取午睡的方式补救,以满足老年人睡眠时间的基础生理需要。 老年人也不可恋床而嗜睡,中医理论认为,“久卧伤气”,故主张“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久卧多睡则

伊利中老年奶粉怎么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器官与机体功能逐渐减弱。特别是体质下滑、免疫力降低、肠胃功能减退,骨钙流失引起的骨质疏松、身体虚弱等。颐养天年的您,身体需要得到最精心的照顾!全新升级后的伊利中老年奶粉,是根据中老年人身体特点和营养需求量身定制的保健食品,通过工艺精进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牛奶中的9大基础营养,并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根据不同营养、保健功能需要专门研发配方,伊利中老年奶粉是根据中老年人的身体器官与机体功能逐渐减弱,特别是肠道健康卫士—双歧杆菌数量不断减少现象研究制作的中老

老年人的心理有自己的特点

1、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的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老年人身体老化发展速度较快,而心理老化的速度比较慢。身体外观的变化,例如白发,皮肤上的皱纹和老人斑比较明显了。心理老化在外观上的变化,比较身体老化则相对不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 2、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 3、老年人心理老化与个人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善于用脑,勤于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比较慢;而很少用脑的人,智力衰退速度比较快。心情开朗、意志坚定、发愤图强的人,即使到了老年,往往还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心情抑郁、意志薄

六腑的生理特点

六腑,就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由于六腑专司传化饮食物,所以说“实而不能满也”。(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排除体外,要通过七道关隘,以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七道关隘,在《难经》中称为“七冲门”,“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lan2)门,下极为魄门

老年人性心理有哪些特点

1.性角色的变化 人到老年,家庭生活往往会发生重要变化。子女多数已成年,或者将要结婚,或要另外组织家庭独立生活,家庭从稳定期转入了离巢期。这对父亲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而对母亲来说,心理打击较大。由于长期习惯于担任母亲角色,并且把子女看得比自己还重,子女的独立和离家,会使她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她们会感到孤独、仿徨。一下很难适应母亲角色的丧失。 此外,老年期夫妻关系的角色也有些变化。由于老年妇女的身体比老年男性健康的往往要多一些,因此,老年妻子对丈夫的照顾比过去多了,而且,从以前受丈夫保护转为保护丈夫,从被保护

骨质疏松的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症患者除躯体感觉痛苦外,尚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心理,为患者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尽量多人陪护、安抚患者并与之交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护理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腰背痛多见,多为酸痛,其次是膝关节、肩背部、前臂,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日间减轻,负重能力减弱,活动后常导致肌肉劳损和肌肉痉挛,疼痛加重。所以缓解疼痛尤为重要,首先注意保暖及寒冷刺激,平时宜用温水,天气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睡觉时盖好被子,避免受凉,可防止肌肉痉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