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出现黄疸怎么办

婴儿出现黄疸怎么办

有些新生儿出生后3—4天内开始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白眼球略微发黄,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健全,一般在7---10天后就会自然消退,但如果两周后黄疸仍不消退,又再生出来,就应该去医院检查。黄疸有三种,一种是生理性的,这种十五来天就会消退了。二种是病理性的。这个就要用药治理。三种是母乳黄疸,可以暂停三天的母乳就好了。

判断黄疸是否消退以及消除黄疸的方法:

1、保持房间光线明亮,最好不要在灯光下查看。

2、用手压一下孩子的皮肤,松开后如果颜色为白色,说明黄疸已消退,如果是黄色说明仍存在。

3、在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

4、若黄疸提前或推迟出现,或出现上面所述各种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医院系统检查。

5、平时要多喂白开水和晒太阳可以加速退黄的。

6、初生儿都会有的,有些会慢慢自己褪去。

7、如果严重的话可以买点去黄疸的药,给宝宝喝点金银花水吧,妈妈也要喝点,用金银花水擦擦脸的话很快会好的。

作为宝宝爸爸妈妈不用那么担心着急,每一个新生的孩子都会度过这样的时期。相信现在的医学这么的发达,小小的黄疸是一定会被治疗好的。仔细的呵护好宝宝,才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愿天下所有的小宝宝,尽快的度过这样有黄疸的日子。

母乳性黄疸对婴儿有什么危害

(1)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后两三天左右,由于刚脏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会出现黄疸症状。生理性黄疸有各种不同的程度,有的非常轻微,有的黄色很深,但是不会连眼睛都变成黄色。

出生后一星期左右黄的最厉害,随着时间增长,肝脏的功能逐渐发挥,两星期左右就会完全消失。

母乳哺育的婴儿,其生理性黄疸有时需要一两个月才完全消失。至于大便或眼睛的颜色也变黄,若是婴儿还很精神,则不必担心,应该经常检查血液,确定是否痊愈

(2)感染性肝炎婴儿不会因为刚脏受到感染患黄疸。婴儿的肝炎都是母亲感染来的,母亲患了肝炎,由于滤过性病毒潜伏期很长,母亲发病之前婴儿可能已经感染,因此母亲发病之后再将婴儿予以隔离并没有用,感染性肝炎有的非常轻微,有的则非常严重。在确定肝炎之后会出现黄疸。

(3)先天性胆管闭塞症由于生来就没有胆道或胆道闭塞,使得胆汁无法进入十二指肠而造成黄疸。

通常婴儿出生后两三天出现的新生儿黄疸,在两周到一两个月之间就会消失,但是先天性胆道闭塞症,到了第十天左右会变得更为强烈,而且一直不消失。此外大便的颜色呈灰色,尿呈黄色,能把尿布染黄是其特征。出生两三个月后肝脏会发肿,引发肝硬化症。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 病理性黄疸诊断

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2.婴儿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lumol/L(12.9mg/d1)、早产儿>257u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1);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4.黄疸退而复发;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1)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新生婴儿眼珠发黄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宝宝在生后3天左右会出现黄疸,是生理学的黄疸,一般14天左右消退,是不用做什么处理的,预后也是良好的。如果出生24小时出现黄疸,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后消退后有出现黄疸的情况,则考虑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您对宝宝的情况拿不定的时候,建议去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你孩子这种情况考虑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因为新生儿在宫内缺氧环境中,红细胞数量较高,出生后随着环境改变,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逸出形成黄疸,一般在脸部皮肤,巩膜等处比较明显。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大部分在两周之内消退,少数可以延迟至三周。黄疸指数一般不超过13,如果黄疸出现过早,消退延迟,黄疸指数超过13就应该注意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可能。建议给孩子进行经皮胆红素测量,根据黄疸指数高低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黄疸是婴儿出生后常见的症状,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期,7-10天可恢复正常。病理性黄疸在婴儿出生后随时出现,持续时间长,危害很大,因为游离胆红素脂溶性强,能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引起胆红素脑病,使脑的基底核‘黄染’。婴儿表现为食欲差、尖叫甚至四肢抽搐,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另外现在母乳性黄疸病例有所增加。这可能由于母亲体内孕激素增高,抑制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引起黄疸。此时一般要暂停哺乳,等孕激素下降后在视情况而定。因此孩子的情况需要结合胆红素的检查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治疗的。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

1,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

2,妈妈有肝炎病史或曾有病理性黄疸的婴儿者,再妊娠时应作预防。同时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孩子出现黄疸,妈妈们无需着急,慢慢调理,有时间也可以多和鸽子医生进行交流。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

50%的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黄疸,常常是因为婴儿肝脏不能快速代谢胆红素所引起。首先出现在头部,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可扩展到全身。如果分娩时有产伤的婴儿可能会患上黄疸,因为大量血液在损伤处分解形成更多胆红素。早产儿也是因为肝脏不成熟,容易出现黄疸。其他原因如感染、肝脏疾病、血型不相容等也会引起黄疸,但并不常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要注意防止如孕期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诊治。

一、妈妈妊娠需要注意的: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二、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注意的:

1、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2、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3、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5、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的内容,有时候父母的粗心也是有可能引起这一症状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就赶紧去检查并接受治疗。多给孩子晒太阳,多给孩子喝水。更多的知识可随时关注小编,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诚心奉献的。

新生儿黄疸多久会退

1、婴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婴儿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至80%的早产儿于生后两至三天内出现黄疸,四至五天达高峰;一般足月儿会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四周内。

2、婴儿出现黄疸是一种生理性现象,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智力,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有没有异常情况发生,可是适当喂葡糖水帮助退黄。

3、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而且容易退而复现;如果病理性黄疸克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会产生胆红素脑病,所以应加强对婴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预防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5)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新生儿出现黄疸怎么办

◎黄疸婴儿母乳喂养要合理

新生儿出现黄疸,哺育要合理:

首先,黄疸婴儿应该继续哺喂母乳,初乳促进胎便的排出,可减少黄疽的产生,如果婴/L吃到足够的奶水,可帮助消除早期的黄疸。如果婴儿吸奶良好,继续不分日夜地经常喂他吃奶。如果婴儿嗜睡而吸得少,母亲需要将奶水挤出,每2-3小时,经杯子喂他。即使是需要照蓝光治疗的婴儿,仍可继续哺喂母乳。

如果黄疸非常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母亲暂停哺乳两天(在这两天中,母亲应把奶水挤出,可以56℃巴斯德消毒法15分钟后再用杯子喂给婴儿吃),如果是因为母乳所致,黄疸就会减轻,此后母亲可继续哺乳,而黄疸指数不会比原来高。

小儿黄疸食疗方

◆瓜苡米粥

原料:黄瓜一根,苡米30克,大米50克。

制法:将苡米、大米煮熟,再将黄瓜洗净切片加入锅内煮2-3分钟,即可分饮食用。

功效:有利水、清热,防治小儿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也适用,但只给孩子服汤汁。

◆茵陈干姜饮

原料:茵陈10克,干姜3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茵陈、干姜水煎,加红糖后服用。

功效:利湿退黄,防治小儿黄疸。

◆桂苓粥

原料:桂肉5克,茯苓15克,大米30克。

制法:先用水煮桂心、茯苓取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煮至米化,分顿喂给宝宝。

功效:治疗小便黄赤,防治小儿黄疸。

胆红素的正常值

婴儿胆红素的正常值的范围是:

总胆红素在3.4-17.1mol/L之间;

直接胆红素在0-6.8mol/L之间;

间接胆红素在1.7-10.2mol/L之间。

婴儿胆红素临界值的范围:

总胆红素的临界值是1.3-1.5mg/dl,若婴儿超过此数值即可视为异常。

要注意的是,婴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可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逐步上升到86μmol/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但无其它症状,1-2周内自动消退,即为婴儿胆红素正常的生理性黄疸期,这种情况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凡新生儿生后第1日内出现黄疸,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0mg/dl(>171μmol/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15mg/dl(>256μmol/L)都应进行检查.当血清胆红素为4-5mg/dl(68-86μmol/L)黄疸开始明显.随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肉眼可见的黄疸从头向足的方向发展。

新生儿出现黄疸该如何护理

轻度黄疸的婴儿护理

轻度黄疸临床认为与母乳喂养有关。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3~4天,持续时间约10天左右。多见于因每天哺乳次数较少的初产妇。

1.鼓励母亲勤哺乳: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鼓励母亲勤哺乳。人工喂乳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是否有效。因为勤吸吮可以加速胎粪的排出,降低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减轻黄染的程度。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一些产妇的家属、长辈因为不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及护理,见到孩子哭闹,认为孩子是饿黄的,往往趁着不注意偷偷加喂一些水或葡萄糖溶液。

遇到这种情况,要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和有成效的经验交流,耐心地告诉家属这种做法会减少婴儿对母乳的渴求,不利胎粪的排出,致使血清胆红素升高,加速黄染的程度,以求得家属的理解、支持、配合。

2.皮肤护理:同时还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着重对脐部及臀部的护理。因为这时婴儿抵抗力差、细菌侵入易引起感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婴儿皮肤上出现的微妙变化,以采取相应措施。

如每日给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腋下及颈部有无脓疱疮的发生;脐部每日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棉签涂擦,有渗血或渗液时处理后用小口罩,罩好脐部加以保护,保持干燥;4h更换尿布1次,若出现尿布疹时,则2h更换尿布1次,以阻断细菌的侵入途径,防止引起败血症;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每日开窗有效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

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七大措施

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七大措施

1、怀孕期间饮食要注意

胎黄(胎黄【译】: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疽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如有再怀孕,应做好预防准备

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保护婴儿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4、观察婴儿的变化

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5、及早做好准备

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6、婴儿全身症状的观察

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强直【译】:症名。多指身体某部肌肉之强直。以颈项部尤为多见,亦可表现于周身肌肉)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7、留意婴儿黄疸情况

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温馨提示:一旦发现黄疸,首先应进行一些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肝功、病毒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捡。如果为急性排斥反应,应立即行激素冲击治疗。如果黄疸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复发有关.必须行抗病毒治疗。

小儿眼睛黄是什么病

1、幼儿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的一类疾病: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

2、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

3、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因各种病因引起。严重者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

总之,新生儿黄疸多有不同,家长应密切观察。对于肤黄过早出现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就诊。当婴儿出现黄疸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颜色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早治疗。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1.准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

如何预防新生儿的黄疸

1、婴儿全身症状的观察。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保护婴儿。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3、观察婴儿的变化。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4、怀孕期间饮食要注意。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5、留意婴儿黄疸情况。婴儿

新生儿黄疸在胎内就应该预防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

运气如何预防小儿黄疸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3)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

新生儿黄疸怎么预防

1、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4

新生儿黄胆高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

孕期要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很多孕妇因为在怀孕期间,遭受了一些湿热交加的袭扰,导致连累到肚子里面的胎儿,所以胎儿在出生后就会出现胎黄的现象,所以要保证孕妇在怀孕的时候,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不要吃太冷太生的食物,并忌酒和辛热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婴儿出生后,需要十分注意宝宝的巩膜黄疸情况,如果孕妇之前有生过黄疸胎儿的情况,那么这次也会有可能出现黄疸的症状,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在孩子出生后,要密切的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状,有没有出现精神萎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症状,以便对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怎么样才能预防黄疸呢?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一、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二、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三、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四、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五、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六、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

胆红素高是什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宝宝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婴儿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亲母乳婴儿出现这种现象,目前原因不是太明了。 主要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输血错误、贫血、先天性疾病等也是婴儿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黄疸持续不退,并且不断升高。 婴儿刚出生24-72小时之后,出现巩膜、皮肤、尿液黄,间接胆红素偏高,此时婴儿精神好,吃奶旺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