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糖尿病日常要注意哪些地方

小儿糖尿病日常要注意哪些地方

1.控制饮食 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每日所需热卡=1000+(年龄×80~100)。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 30%。全日热量分3餐,分别为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点心。详细记录进食情况。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

2.排尿异常的护理 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每天清洗会阴2次,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防脱水发生。

3.预防感染 经常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损伤。做好会阴部护理,防泌尿道感染。如已发生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免感染促发或加重酮症酸中毒发生。小而糖尿病的护理家长们该注意哪些呢?

4.心理护理与正确用药 糖尿病需终生用药、行为干预与饮食管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能否坚持并正确执行治疗方案,是治疗护理成败的关键。

5.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 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高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感染五个方面的救护。

6.低血糖患儿的护理 注射胰岛素过量或注射后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表现为突发饥饿感、心慌、软弱、脉速、多汗。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低血糖多发生于胰岛素作用最强时,有时可出现苏木杰效应,即午夜至凌晨出现低血糖而清晨血糖又增高。应教会患儿及家长识别低血糖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平卧,进食糖水或糖块,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ml。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小儿患糖尿病后,在早期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当病情持续恶化,小儿体内的90%的胰岛素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糖尿患儿由于机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自身消耗过多,虽然多食但仍然消瘦。这些孩子除有多尿、多饮、多食外,还伴有消瘦症,即三多一少。而成人糖尿病虽有三多症状,但很少有消瘦。由于遗尿症在幼儿年龄阶段相当普遍,因此很可能被家长忽视。小儿遗尿症专科门诊对尿床的患儿必作尿液常规检查,为的就是筛除隐藏在遗尿症中的幼儿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个月内可被确诊。在小儿患糖尿病后约半数的孩子以酮症酸中毒为表现,而且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越重。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及神智模糊、嗜睡,甚至完全昏迷等,三多一少症状反而被忽略。同时有脱水、酸中毒。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长、节律不正。呼吸带有酮味。

小儿糖尿病各年龄段的孩子均可发病,从刚出生3个月的额婴儿,到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以5-7岁年龄段的儿童较为多见。家长要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一旦孩子出现了糖尿病症状,则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糖尿病吃什么好

要控制小儿糖尿病病情,家长需要安排好患儿的饮食,要在限制糖分摄入的基础上,极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的营养,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

小儿糖尿病饮食原则:

1、限制摄入只含有糖分的食物:糖果和糖饮料;

2、坚持一个规整的进食正餐和副餐的时间表;

3、准确计算孩子摄入的营养量。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能像成人一样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要将热量尺度适当放宽。可以限制食品种类,比如甜食、脂肪过多的食物不要吃。一般来说,身体较瘦的孩子一天可以摄入的热卡量为1000+(年龄-1)×100,较胖的孩子为1000+(年龄-1)×80。不同食物的热量有参照数据,家长可以根据数据选择。

小儿糖尿病饮食宜忌:

宜:微量元素锌和铬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因此,多吃一点鲜酵母、蘑菇和糙米等富含锌和铬的食物,对糖尿病患儿也很有益。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

忌: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不宜多吃: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糖尿病患儿的饮食应随孩子身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检查身体,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协商,制定出适合孩子生长发育以及能控制病情的饮食计划。家长还需教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要因一时口快而进食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小儿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1、 小儿糖尿病在发病后,小儿如果出现伤口会很难愈合,尤其是伤口反复感染、渗出。

2、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或肠胃感染,会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胰岛细胞也会被破坏,造成胰岛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3、 一些小儿在婴儿时期,过早的进行牛奶喂养,会造成免疫系统发生变化,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4、 小儿在患病后还会出现,皮肤和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出现腹痛和呕吐的症状。

5、 小儿糖尿病在发生后,小儿会出现多尿,遗尿,口渴,食量大增等症状。

6、 小儿在得了糖尿病后,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快而深、昏睡、神志不清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的现象。

7、 小儿在患病后,还很容易疲倦,喜欢窝在家里,不愿意外出活动。

8、小儿糖尿病的发生与基因有关,可能由于父母有遗传基因,在自己身上没有表现出现,但在小儿身上发病了。

糖尿病可导致小儿遗尿症吗

小孩子尿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小孩经常尿床那就不是正常了,这可能是小孩患了遗尿症,那糖尿病可导致小儿遗尿症吗?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小儿糖尿病虽比成年人少得多,但也有增高的趋势。糖尿病在乳儿期较少见,到了儿童期、少年期,发病率明显提高。据资料显示,父母中若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发病率约为7%;若父母均患糖尿病,子代发病率高达30%—50%,可见,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糖尿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激素失调等因素也有关。糖尿病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另一类为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还有一类为各种继发性糖尿病。儿童时期发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Ⅰ型,而中老年阶段起病者绝大多数是Ⅱ型。

小儿糖尿病起病较急,症状也较成年人重。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幼儿可出现夜尿增多或突然发生遗尿;多食并非儿童糖尿病必然出现的症状,患儿食欲可能正常甚至减退;有的患儿则因莫名其妙的消瘦、精神萎靡、呼吸道或皮肤反复感染而被发现。

糖尿病如果发生于成年人,常有多食、多饮、多尿症状,其远期并发症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眼睛、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

婴幼儿患糖尿病时,多饮、多尿症状不易被发现,患儿常因夜尿多而出现遗尿。由于遗尿在幼儿阶段比较普遍,故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小儿糖尿病的致命危险是酮症酸中毒,并非微血管病变所致的并发症。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常表现为多尿、呕吐、腹痛、严重脱水、神情呆滞甚至发生昏迷。

糖尿病一般都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小便过多就是其中之一。患糖尿病的小儿,一旦尿量倍增,会使小儿遗尿发作机会增多,也会更重,所以小儿糖尿病与小儿遗尿往往并发出现。治疗不当会长久难愈。糖尿病早已被现代医学界公认为终身难愈的疾病,因糖尿病引发的小儿遗尿当然也会伴随终身。一旦因糖尿病造成了小儿遗尿,治疗的难度就会更大。

小孩糖尿病好多都是Ⅰ型糖尿病,糖尿病人可以出现遗尿症状。随着糖尿病的逐渐减轻,有的症状也就好转了。适当做一下饮食注意,多做一下锻炼,可以不同程度缓解症状的。比如,适当憋憋尿,小便中断疗法,睡前注意饮食少喝水,睡前去厕所。睡觉中间逐渐推迟叫起夜时间等等,或许就会好多了。

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方法

对于“小儿糖尿病需怎样治疗”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使孩子远离糖尿病的危害,恢复健康的身体,那究竟小儿糖尿病需怎样治疗呢?有情专家的详细讲解。

1.住院治疗:

小儿被诊断为糖尿病,必须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医生会为孩子拟好食谱,并用胰岛素治疗。年龄越小,饮食控制越难,只能多次检测血糖,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患儿出院后,家长应参照住院时的食谱安排饮食,并每天注射胰岛素。

2.心理治疗:

小儿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疾病,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和远期并发症,使患儿能健康成长。患儿被诊断为糖尿病后,既要进行饮食控制,又要经常验血。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患儿可能会拒绝合作。父母应充分爱护、关心患儿,尽力帮助患儿克服可能产生的自卑、悲观等种种心理问题,鼓励孩子增强信心,与疾病作斗争。

3.运动治疗:

运动对糖尿病患儿有重要意义,运动可使热量平衡、控制体重,并能促进心血管功能。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由脂肪代谢和肌糖原分解所提供,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小儿糖尿病要补锌吗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体内锌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锌是胰岛素结晶体的成分之一,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储存、分泌、结构的完整和活性的发挥;也是人体内多种糖代谢酶的辅助因子和激活剂,直接参与葡萄糖的代谢;锌还参与调节胰岛素受体水平,其本身就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缺锌还会引起脂代谢紊乱,与视网膜、肾、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关系密切。

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糖尿病人补充锌,可使血糖和血胆固醇水平显着降低,血浆类胰岛素生成因子增加。也就是说,在治疗糖尿病时,如果能辅助补锌,对避免症状恶化是有一定帮助的。

小儿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小儿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第一,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天津市儿童医院包美珍报道266例小儿糖尿病,仅3例幼年属成年起病型糖尿病(mody);5例属棘皮病合并抗胰岛素糖尿病;余258例均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占97%。

第二,起病急、病情重、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儿童糖尿病多数起病急骤,常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呈慢性失水,消瘦,体虚乏力,其中半数以酮症酸中毒症群起病。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5岁以下者达74.5%。

第三,生长发育迟缓。患儿正处生长发育阶段,故严重代谢紊乱影响发育。患儿常矮小,生长缓慢、消瘦、营养不良,性发育迟缓或低下等,常伴肝脏明显肿大。多属脂肪浸润,经积极治疗后可回缩,很少发展成肝硬化。

第四、有“蜜月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如能及早而满意地治疗,其中部分病人可暂缓解,甚而停用胰岛素治疗,称这种情况为“蜜月期”。但终局仍多复发而需用胰岛素治疗,个别可永久性完全缓解。

第五、并发症。急性者多为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多为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少于成年人,其中肾脏病变是小儿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占40%)。

第六,b细胞贮备功能低下。血浆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甚至完全没有。临床上血糖波动大,常被称为“脆性”,对外源胰岛素依赖性强。 第七,需家长协助治疗。小儿不能独立,尤其婴幼儿更得依靠家长管理,因此必须教会家长掌握糖尿病治疗及保健知识。

相关推荐

小儿糖尿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儿童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属多基因遗传病,占小儿糖尿病总数8%左右,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见于10岁以上儿童。肥胖、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黑棘皮病)及家族2型糖尿病史是导致儿童发生该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约1/3患儿无临床症状,有时因肥胖就诊,给予糖耐量试验后才发现。一般无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激情况下也会发生。血C肽水平正常或增高、各种自身抗体ICA、IAA、GAD均阴性。饮食控制、锻炼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 2.

油桃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吃油桃的禁忌

1.油桃好吃,营养也丰富,但千万不多吃。因为吃太多油桃容易上火,而李时珍也曾说“生桃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疖,有损无益。” 2.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油桃,婴儿、糖尿病患者、孕妇、月经过多者忌食油桃。

马牙大豆是什么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320.00大卡(1337千焦)/100克 【功效】有益心血管,通血,降糖消渴 【马牙大豆是什么】 马牙大豆,是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在百种天然的食品中,它名列榜首,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大豆经加工可制作出很多种豆制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血管病人的有益食品。大豆富含蛋白质,且所含氨基酸较全,尤其富含赖氨酸,正好补充了谷类赖氨酸的不足的缺陷,所... 【适宜疾病】 老年人糖尿病 闭塞性动脉硬化 小儿糖尿病 I型糖尿病 脑动脉

尿频的护理

神经性尿频的病因:1.内因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这是小儿易患本病的内在原因。2.外因受惊吓、精神紧张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常常由于家庭成员的死亡,变换环境(如新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和考试等所导致的紧张或焦虑所诱发。 (1)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尿糖转为阴性或微量,使尿路变为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手段。 (2)当尿检pH值偏低,尿液呈酸性时,也适于细菌生长。这时可

小儿糖尿病不应该限制水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经常感觉口渴,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身体会自动调节,增加尿量来排除多余的糖分。由于尿量增多,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从而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口渴,促使患者大量饮水。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喝水多,是由于血糖过高引起的症状,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是正常的生理需小儿糖尿病不应该限制水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体内若是缺水会使血液浓缩,过多的血糖和血液中其他含氮废物无法排出,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种“高渗”状态容易导致脱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发生高渗性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脱水的状态会增加血液粘

糖尿病饮食宜忌

控制小儿糖尿病病情,家长需安排好患儿的饮食,在限制糖分摄入的基础上,极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的营养,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 小儿糖尿病饮食原则: 1、限制摄入只含有糖分的食物:糖果和糖饮料。 2、坚持一个完整的进食正餐和副餐的时间表。 3、准确计算孩子摄入的营养量。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能像成人一样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将热量尺度适当放宽。可以限制食品种类,比如甜食、脂肪过多的食物不吃。一般来说,身体较瘦的孩子一天可以摄入的热卡量为1000+(年龄-1)×100,较胖的孩子为1000

食用久保桃的日常注意事项

哪些人群不适宜食用久保桃? 孕妇,婴儿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久保桃? 湿热体质 食用禁忌 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婴儿、糖尿病患者、孕妇、月经过多忌食。

宝宝吃点粗粮更健康

宝宝吃粗粮的好处 预防肥胖: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在胃肠道内吸收比自身重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水分,在胃肠道中形成凝胶状物质而产生饱腹感,使宝宝进食减少,以达到防止宝宝肥胖的目的。 预防小儿糖尿病:膳食纤维可减慢肠道吸收糖的速度,避免餐后出现高血糖现象,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有利于血糖稳定;还可抑制增血糖素的分泌,促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小儿糖尿病的目的。 解除便秘:膳食纤维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便,自然就解除了宝宝的便秘之苦。由于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很多B族维生素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低血糖昏迷:因胰岛素注射过量引起,表现饥饿感,面苍白,冷汗,昏迷,抽搐,血糖明显下降。 2、症酸中毒昏迷: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尤多见于年幼儿,可为糖尿病的起病症状,也可见于胰岛素用量不足、或继发于感染、外伤,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脱水酸中毒,血糖高,血ph下降,血hco3-下降,血酮体可>200mg/dl,血清钠及氯离子均低,输液后血清钾也降低,尿酮体强阳性。 3、高渗性昏迷:血糖极高、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但尿酮体阴性。 小儿糖尿病各年龄段的孩子均可发病,从刚出生3个月的额婴儿,到进入青春期

小儿糖尿病会导致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1、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病人在发生感染、延误诊断、过食或中断胰岛素治疗时,均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如前述。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病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者,而忽略糖尿病症状时,容易被误诊为肺炎、哮喘或急腹症等应予以鉴别。 (2)低血糖:1型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多是由于胰岛素超过需量,或未能在注射胰岛素后按时进餐,或运动前未及时加餐均可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时出现心悸出汗、饥饿、颤抖、头晕或意识障碍,甚至完全昏迷。低血糖抢救不及时可以引起死亡。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