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食疗食谱大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食疗食谱大全
梅花粥
材料:白梅花5克,白菊花6克,粳米75克。
做法:取粳米煮成粥,将白梅花,白菊花洗净,待粥熟的时候加入两种花稍微煮一会即可食用。
说明:有利尿,降压的功效。
菊花粥
材料:菊花20克,大米150克。
做法:稍加水熬成菊花水,去菊花加大米150克一起煮成稀粥。
说明:早晚温服适量,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等症。
核桃米饭
材料:米饭100克,鸡丁50克,核桃仁30克,色拉油30克,葱10克。
做法:核桃仁用油炸香后装盘备用,鸡丁用油滑透,捞起沥油。葱切花,把米饭盛在碗内备用,色拉油倒入锅内,用大火烧至六成热时,加葱爆香,再加鸡丁,米饭,核桃仁,翻炒均匀即可出锅食用。
说明:润肠通便,补肾壮阳,适用于高血压病以及便秘,阳痿等症。
凉拌芹菜
材料:芹菜250克,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芹菜去根去叶,洗净,切成长的段,放在开水锅内焯透捞出,控去水后放入盆内,趁热拌入食盐,淋上香油,搅拌匀后即可食用。
说明:芹菜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绿豆海带汤
材料:绿豆120克,海带60克。
做法:将绿豆洗净,海带泡发漂洗后切成丝,将两者一同放在沙锅中,加水用小火炖煮至豆烂熟,加调料即可。
说明: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主治高血压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怀孕了会怎样 可能情况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DH)
据统计,2%~5%的孕妇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其中三分之一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尤其是合并胰岛素抵抗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升高。
胰岛素抵抗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及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水钠潴留、血管平滑肌肥大及细胞内钙交换加速,从而使血压升高。
也有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在高血脂、血管内皮损伤等妊娠期高血压早期病变中起促进作用,进而可能最终促使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腔狭窄、血管阻力增加及血管内皮障碍。
孕妇尿里有蛋白怎么办
蛋白尿的2种可能
1.假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不小心污染了尿液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原因,尿道短且与阴道比邻,患有生殖道炎症的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留取尿液不当时,标本极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也可出现蛋白尿而造成误诊。
正确的做法:留取尿液标本时,排掉开始时的小便,留取中间的尿液进行检查。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大症状。如果在出现水肿或蛋白尿的同时还伴有血压升高,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正确的做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4%,而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7%~12%。多数仅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在分娩后即会随之消失。
妊辰高血压患者吃什么
孕后期热能摄入过多,每周体重增长过快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孕妇摄入热能应以每周增重0。5Kg为宜。
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因尿中蛋白丢失过多,常有低蛋白血症,应摄入高优质蛋白以弥补其不足。对于膳食脂肪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酸的供热能应低于10%。
钠盐在防治高血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天食入过多的钠,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上升。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应控制钠盐的摄入,每天限制在3-5g以内。同时也要避免所有含盐量高的食品如浓肉汁、调味汁、方便面的汤料末;所有的腌制品、薰干制品、咸菜、酱菜;罐头制品的肉、鱼、蔬菜等;外卖油炸食品如比萨饼、薯条等;香肠、火腿等熟食。酱油也不能摄入过多,6ml酱油约等于1g盐的量。如果已经习惯了较咸的口味,可用部分含钾盐代替含钠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少盐烹调的口味。还可以用葱、姜、蒜等调味品制出多种风味的食品来满足食欲。
根据调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锌的含量较低,膳食供给充足的锌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够抑制血中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反应。
应进三高一低饮食,即高蛋白、高钙、高钾及低钠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为100克,食盐控制量每日应5克以下。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因此,孕妇应多吃鱼、肉、蛋、奶及新鲜蔬菜,补充铁和钙剂,少食过咸食物。加强孕期营养及休息。减少脂肪过多的摄入,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补充,因为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
妊娠高血压胎儿的杀手
在医学逐渐发达的今天,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导致孕妇及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15%妊娠的相关死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等,以往一般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小李的病属于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即在慢性高血压的基础上,孕妇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血压的高低对孕妇和胎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孕妇血压超过170/110毫米汞柱时,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脑出血、胎盘早剥等,胎儿可能因胎盘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少而引起窘迫。当血压过低时,由于减少了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又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怀孕以前就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妊高症患者饮食要注意哪些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遗传、营养状态、营养摄取量等因素均有关系,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与某些营养素的不足和过多,以及运动量过少均有关系。肥胖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孕后期热能摄入过多,每周体重增长过快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孕妇摄入热能应以每周增重0.5Kg为宜。
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因尿中蛋白丢失过多,常有低蛋白血症,应摄入高优质蛋白以弥补其不足。对于膳食脂肪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酸的供热能应低于10%。
钠盐在防治高血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天食入过多的钠,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上升。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应控制钠盐的摄入,每天限制在3-5g以内。同时也要避免所有含盐量高的食品如浓肉汁、调味汁、方便面的汤料末;所有的腌制品、薰干制品、咸菜、酱菜;罐头制品的肉、鱼、蔬菜等;外卖油炸食品如比萨饼、薯条等;香肠、火腿等熟食。酱油也不能摄入过多,6ml酱油约等于1g盐的量。如果已经习惯了较咸的口味,可用部分含钾盐代替含钠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少盐烹调的口味。还可以用葱、姜、蒜等调味品制出多种风味的食品来满足食欲。
根据调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锌的含量较低,膳食供给充足的锌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够抑制血中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反应。
应进三高一低饮食,即高蛋白、高钙、高钾及低钠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为100克,食盐控制量每日应5克以下。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因此,孕妇应多吃鱼、肉、蛋、奶及新鲜蔬菜,补充铁和钙剂,少食过咸食物。加强孕期营养及休息。减少脂肪过多的摄入,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补充,因为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
孕期遭遇蛋白尿怎么办
蛋白尿是什么?就是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为什么会蛋白尿呢?孕妈妈得了蛋白尿后该怎么办呢?
通常情况下以及正常怀孕时,尿液中是不出现或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当准妈妈患有某种疾病,或是采用了不正确的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时,尿液中就会出现白蛋白。
蛋白尿的5种可能
1.假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不小心污染了尿液
why: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原因,尿道短且与阴道比邻,患有生殖道炎症的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留取尿液不当时,标本极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也可出现蛋白尿而造成误诊。
正确的做法:留取尿液标本时,排掉开始时的小便,留取中间的尿液进行检查。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why: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大症状。如果在出现水肿或蛋白尿的同时还伴有血压升高,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正确的做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4%,而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7%~12%。多数仅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在分娩后即会随之消失。
患病孕妇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蛋白由肾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多少也反映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3.肾脏疾病
孕前既有肾脏疾病——怀孕后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why:怀孕使女性的机体代谢增加,全身血容量增多,加重了肾脏及其他脏器的负担,从而可使肾脏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
隐匿性肾炎——怀孕前没有发现肾脏疾病的症状
常在怀孕中、后期出现症状,需要抽血进一步检查血浆微球蛋白,同时到肾内科就诊,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4.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why:怀孕前已经患有高血压或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都有可能在孕期出现蛋白尿。
高血压疾病对全身各个脏器都有损害,会损害肾小球引起蛋白尿;而肾脏损害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5.妊娠期蛋白尿——有水肿、蛋白尿却没有其他症状
why:怀孕期间出现蛋白尿、肢体水肿,但是没有出现血压增高和其他不适。实际上,在临床上往往把妊娠期蛋白尿列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范围考虑。
有时准妈妈原来的基础血压比较低(比正常值低),怀孕期间血压虽较平时有升高,但并没有达到诊断为高血压的标准。
毛细血管扩张手术疗法怎么样
目的:利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对正常育龄期非妊娠、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妇女及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晚孕期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肱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和探讨正常不同孕期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妇女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分析FMD对正常妊娠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的意义和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数支持。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频率为7.0-12.0MHz的线阵探头,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我院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32例(其中15例由同一操作者进行不同时间重复测量)、早孕妇女77例、中孕妇女40例、晚孕期妇女73例(其中正常晚孕38例,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2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15例)进行肱动脉检测,对比育龄期正常非妊娠、早孕、中孕、晚孕期妇女FMD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及晚孕期正常孕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MD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肱动脉FMD测值在同一操作者对受试者重复测量条件下的一致性显著。同一操作者对受试者的FMD重复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正常非妊娠、早孕、中孕、晚孕组妇女肱动脉的FMD值如下:正常育龄期非妊娠妇女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7.66±2.74%;早、中、晚孕妇女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06±3.74%、9.32±3.61%、8.26±3.13%。早中晚孕期FMD分别比非妊娠期增加了44.39%、21.67%、7.83%。早孕期组FMD值与非妊娠组、中孕组、晚孕组之间及非妊娠组与中孕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非妊娠组与晚孕组、中孕组与晚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为:5.94±3.75%。晚孕期正常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组FMD值有显著性差异(t=2.51,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为:5.83±3.81%。晚孕期正常组与妊娠期糖尿病组FMD差异有显著性(t=2.39,P0.05)。但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组F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以FMD值为7.40%、7.39%分别作为诊断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阈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3。
看了上述对于血管扩张术的目的及方法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关于血管扩张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该疾病的知识,并根据其病症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治疗。我们要好好注意身体健康,要好好保护它。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着母儿的生命,尤其在冬季更易发、加重此病。妇儿中心提醒准妈妈们重视定期产检,加强自我监护,积极配合专业医师的科学指导,顺利平安的度过怀孕分娩过程,成功生育健康可爱的宝宝。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时间一般多见于孕20周以后,尤其是孕32周后最为多见。此病症状主要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各脏器产生病变,如脑部动脉痉挛致脑组织缺血、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出现眼花、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心力衰竭。同时胎儿会因胎盘功能减退而缺氧出现发育迟缓、早产、严重者胎死宫内。做好预防和早期诊断格外重要。
区妇儿中心专家提醒准妈妈,关注自身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好发因素:初产妇尤其年龄超过35岁的初产妇、双胎妊娠、体态矮胖、营养不良、精神较易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母亲曾患妊娠高血压者;本人曾经怀孕时患过高血压;本次妊娠前患有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自身免疫病等。预防发病是最重要和有效的办法,同时在孕期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监测血压。准妈妈在妊娠晚期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及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可减少水肿的发生。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此病发生率增高。肥胖者妊高症的发病率更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密切关注孕期体重的增加。另外,心情紧张可能会加重病情发展,孕妇应放松心情,适当休息。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着母儿的生命,尤其在冬季更易发、加重此病。妇儿中心提醒准妈妈们重视定期产检,加强自我监护,积极配合专业医师的科学指导,顺利平安的度过怀孕分娩过程,成功生育健康可爱的宝宝。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病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
目前国内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已有明确的和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按发病基础、脏器损害程度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五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少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原因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和机制。
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内皮损伤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
遗传因素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因素之一。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但至今为止,其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另外,营养因素也是产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因素之一。特别是缺乏维生素C有可能导致子痫发病。妊娠期妇女的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激活、前列腺素、内皮素等都有可能诱发子痫,从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通常凝血状态异常,血液浓缩。
孕检可防治妊娠期高血压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虽然凶险,但是尽早发现及早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还是能够被很好地控制住的。临床上遇到比较危急的病人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定时做孕期检查,期间一直都不知道有高血压,直到出现抽筋现象才急急忙忙来就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10.4%,国外报道7%~12%。孕产妇死亡率7.7/10万。
有关专家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般发生在怀孕5个月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医学上称为“子痫”。它严重地威胁着母胎生命安全。由于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难以完全避免。
日常诱发蛋白尿的原因都有哪些
1.假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不小心污染了尿液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原因,尿道短且与阴道比邻,患有生殖道炎症的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留取尿液不当时,标本极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也可出现蛋白尿而造成误诊。
正确的做法:留取尿液标本时,排掉开始时的小便,留取中间的尿液进行检查。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大症状。如果在出现水肿或蛋白尿的同时还伴有血压升高,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正确的做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4%,而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7%~12%。多数仅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在分娩后即会随之消失。
患病孕妇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蛋白由肾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多少也反映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3.肾脏疾病
孕前既有肾脏疾病——怀孕后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怀孕使女性的机体代谢增加,全身血容量增多,加重了肾脏及其他脏器的负担,从而可使肾脏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
隐匿性肾炎——怀孕前没有发现肾脏疾病的症状
常在怀孕中、后期出现症状,需要抽血进一步检查血浆微球蛋白,同时到肾内科就诊,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4.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怀孕前已经患有高血压或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都有可能在孕期出现蛋白尿。
高血压疾病对全身各个脏器都有损害,会损害肾小球引起蛋白尿;而肾脏损害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5.妊娠期蛋白尿——有水肿、蛋白尿却没有其他症状
怀孕期间出现蛋白尿、肢体水肿,但是没有出现血压增高和其他不适。实际上,在临床上往往把妊娠期蛋白尿列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范围考虑。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病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妊娠期疾病。在产科常见疾病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全部妊娠疾病的5%-10%作用。每年,都有很多孕妇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其继发疾病死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后果严重,会影响胎儿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
目前国内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已有明确的和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按发病基础、脏器损害程度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五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少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原因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和机制。
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内皮损伤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
遗传因素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因素之一。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但至今为止,其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另外,营养因素也是产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因素之一。特别是缺乏维生素C有可能导致子痫发病。妊娠期妇女的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激活、前列腺素、内皮素等都有可能诱发子痫,从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通常凝血状态异常,血液浓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怎么办
1、一般治疗
(1)休息:对于轻度的妊娠高血压可住院也可在家治疗。
(2)密切监护母婴状态:应询问准妈妈是否有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每日测体重及血压。定时复查尿蛋白、检测血压、胎儿发育情况和胎盘功能。
(3)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氧供。
2、降压治疗
目的:预防子痫、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母胎并发症。降压过程要平稳,不可波动过大。
目标血压:准妈妈没有并发脏器功能损伤,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55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105mmHg。准妈妈并发脏器损伤,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39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89mmHg。为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血压不能低于130/80mmHg。
3、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产下胎儿。如果胎儿还没到预产期,医生会建议准妈妈卧床休息、健康饮食和服用降压药物。如果准妈妈已接受治疗但情况仍不断恶化,这就可能需要实施早产手术将胎儿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