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按什么穴位 内关穴
焦虑按什么穴位 内关穴
按摩时以左手拇指按右手内关穴,以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交替进行。可以边按边揉,用力要适中,以酸胀为佳,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次至50次。
焦虑按摩哪个穴位 太阳穴
按摩时用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即可,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次至50次,也可以用手掌根按揉相同的次数。
按摩哪些穴位能养胃
1、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2、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
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3、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中医教你掐手腕缓解过节晕车
1.按揉三穴建奇效
方法:为及时缓解晕车症状,可按压内关、合谷和足三里这三个穴位。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相当于拇指的两横指宽)的地方。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相当于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底部连线的中点,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虎口”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按压时须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各1~5分钟,感觉到有酸胀感为度。
原理:内关穴属心包经可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与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2.姜汁服下驱浊气
方法:将鲜生姜20~40克研末,用纱布包把姜汁全部挤出,让病人服下(不用水冲服)。
原理:有些人晕车是因外感汽油等秽浊之气,邪浊犯胃,引起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治疗应以和胃降逆,辟浊散秽为主。生姜为和胃降逆顺气的要药,且能辟秽解毒,发散外邪,故能使脾胃升降有序,气血调和而使诸症自消。
3.外用药物有良方
方法:鲜姜:旅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也可把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桔皮:乘车前l小时,将新鲜桔皮(或柑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用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十余次,途中也随时吸闻。
心律不齐的中医护理方法
1、心律不齐按什么穴位
人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内关穴,中医专家介绍,在我们手臂上的内关穴起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和用。内关穴是保护人体的关口。如果我们每天常按此穴,可以有效缓解心律不齐。
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每次按捏5~10分钟,每天2~3次,就能“巩固”这个关口,将疾病阻挡在外。内关穴很好找。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了。如果这样您还找不着的话,那您可以攥一下拳头,这时,手腕关节处有两根筋突起,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
内关穴,闻其名而知其意,听到它的名字它的作用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没错,它是守护人体“内城”的关口。
2、女贞子治心律失常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主治心律失常、阴虚内热、头晕、眼花、耳鸣等。
【处方组成】女贞子250克。
【用法用量】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900毫升。每次取30毫升,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或每日用药25克,加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分3次服。
【病例验证】用女贞子治疗心律失常43例。治疗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1周,服用女贞子1个疗程(4周)。总有效率76%.其中显效19例(心律失常消失),有效15例,无效9例。病程不到1年者,总有效率84.3%;1~5年者为81.2%,超过5年者为52.1%.
3、皂角粉治心律失常
【功能主治】主治心律失常。
【处方组成】生皂角0.3克。
【用法用量】将药研成细粉,吹少许入鼻中,取喷嚏。
【病例验证】邓某,男,64岁。突然心悸,咯吐多量白色黏痰,心律178次/分,心电图提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曾因注射三磷酸腺苷发生心源性休克而惧用西药。
宝宝失眠按摩哪个部位 按揉内关
定位:内关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揉内关穴,以皮肤潮红为度。
打嗝按摩那个部位 内关穴
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5-10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宁心安神,和胃和逆。和天突穴,翳风穴,中脘穴搭配按摩,可强健脾和胃,理气降逆之功,缓解打嗝及其引起的腹胀,呕吐等病症。
呕吐怎么办 针灸缓解
穴位:内关穴、中脘穴、关元穴、天枢穴、脾俞穴、胃俞穴等
做法:患者仰卧位,分别在上述穴位施针,每个穴位20分钟即可。请在专业针灸师的操作下针灸。
功效:止呕,和胃等功效,可以有效缓解肠梗阻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