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千万不要给孩子穿保暖内衣 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

千万不要给孩子穿保暖内衣 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

秋天天气凉得快,几场秋雨,几场秋风,气温应时而落。天冷要加衣服,此话对有孩子的家庭绝不需提醒,早层层叠叠加上了。大人还在T恤,孩子已经是毛衣加身,还穿了保暖内衣。10个孩子中得有7~8个身上全是汗!不夸张地讲,身上全是湿的!

给孩子穿得过多,经常发生在由中老年女性比如奶奶姥姥或阿姨带养的孩子身上。一般中老年女性体质寒凉,畏寒怕冷,穿得比较多,因此也觉得孩子冷,总是给孩子增加衣服。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怕热不怕冷,而且孩子经常处于停不下的活动状态,所以孩子一定要比大人穿的少。

数九寒天,也有长痱子的孩子。降温的速度总赶不上加衣服的速度,也赶不上室内温度增加的速度。孩子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汗多汗管堵塞,皮肤透气不好,清洁不佳,很容易造成痱子、湿疹、脓疱疹。

孩子穿的多出汗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增加了对尿道口粘膜的刺激和损伤,造成外阴炎或龟头炎。而外阴炎清洁不佳,感染逆行,可造成泌尿系感染。

穿的太多出汗多,如喝水再不能保证,会造成大便干燥,大便密结变粗变硬,造成排便困难,孩子用力排便会造成肛裂、出血,恐惧排便会造成便秘,而如果两三天没有大便,患儿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之前或同时常伴有大便干燥或便秘。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通,肺热不能排出,即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孩子穿的太多,造成便干,不仅会导致消化道的症状,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的因素。

给个简单易行的穿衣原则:和孩子爸爸穿的差不多就行啦!不要给孩子穿保暖内衣,包括冬天,千万!

厚厚的保暖内衣穿在身上,一活动一身汗,穿脱极不方便,不换汗捂在身上,换了一身凉透,都易生病。

判断孩子穿的是否合适别摸手,而要摸摸脖子。光溜就是合适,黏糊就是有汗穿多了。或者你跟着孩子跑跑,看能你能穿住多少衣服。

冬天宝宝衣服怎么穿 冬天宝宝穿衣注意事项

1.小孩子的肌肤柔软,哪怕是小小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所以在冬天为孩子选择毛衣时,不要选择含马海毛、兔毛的毛线,因为容易脱毛,吸入到孩子气管和肺内会引起疾病。

2.毛衣不要贴身穿,不要穿高领毛衣,容易引起颈部瘙痒和荨麻疹。

3.冬天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冬天空气湿度低,皮肤容易干燥,而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会加重皮肤的干燥和不透感。

保暖内衣看似不如外衣选择那么重要,其实和皮肤最接触的内衣更能决定孩子的舒适和温暖程度。现在家里都比较暖和,一般在家孩子都穿一件保暖内衣就可以,所以保暖内衣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款式的选择就更加重要。

质地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了体热丢失,孩子不容易生病。

宝宝保暖过了头也易患感冒

我国有句古话:要得小儿安,须得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确保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专家表示,穿得过多的孩子易患感冒咳嗽,因为衣着过多,汗腺容易松弛,冷风一吹,加上小儿中枢神经发育未完善,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适应能力不强的幼儿很容易生病。但一些平时相对衣衫单薄的孩子获得了对冷热空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反而很少生病。

“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娇弱,如果家长平时能经常让孩子进行耐寒训练,使孩子慢慢产生抗寒能力,感冒、哮喘的患病率同样能降到最低限度。”专家说。所谓的耐寒训练就是利用气温与体表温度间的差异作为刺激因子来锻炼身体,提高肌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抵抗力。

宝宝冬天怎样穿衣保暖

由于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强,所以在忽冷忽热间比成人更易染病。不过,耐寒能力是可以通过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而得到提高的。应从秋天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耐寒锻炼,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比如,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过早或过度的保暖,使身体容易出汗,也容易着凉。那么冬天孩子究竟应该如何穿衣保暖呢?

1、要穿贴身衣裤

有的妈妈认为,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而忽略了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减少体热丢失,不易受凉生病。

2、要适量穿衣并提倡少穿一件

如果穿得太多,孩子一活动便会出汗不止,衣服被汗浸湿,容易着凉。不要按大人的冷暖标准给孩子增添衣服,可经常摸摸孩子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冰凉就说明身体是暖和的。

3、绒衣、绒裤不要贴身穿

绒衣绒裤柔软、蓬松、保暖性好,有的妈妈喜欢把带绒的一面给孩子贴身穿。然而,如果贴身穿着,这些绒毛很快会因汗液和皮脂的缘故,变得黏结、发硬,可在洗涤后轻轻去除多余水分,毛面向外晾晒,晒干后用手轻轻揉一揉,这样就能使毛面保持蓬松柔软的状态了。

4、幼儿穿衣四不要

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它会加重皮肤的干燥感,而且化纤衣服不透气。

不要给孩子穿高领毛衣或绒衣,虽然高领衣可抵抗风寒,但容易引起颈部瘙痒或荨麻疹。

不要给皮肤过敏的孩子穿羽绒棉服,因为羽绒服会诱发皮疹和支气管痉挛。

不要穿图案太多、太杂的衣服,那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和生活。

小孩冬天应该穿多少衣服

俗话说:要使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要想预防婴儿冬季闷热综合征,这就要求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了解冬季里小宝宝的着装要求和注意事项,既不能让孩子着凉,又不能保暖过度而适得其反。

主要掌握好三个原则就可以了。小孩比大人多一件,这是总体原则,小婴儿御寒能力比成人差,因此还是要注意保暖;玩时比静时少一件,当宝宝在精力旺盛,手舞足蹈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运动后再适当添加;室外比室内多一件,冬季室内如有暖气,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要做好御寒工作,多给宝宝加一点衣服,并注意戴好帽子、手套等。

冬季,宝宝要穿保暖性能好、轻柔不紧绷的棉质衣物,这样穿上去才舒服。最好准备两套棉衣棉裤,但没必要太厚,以不影响婴儿的活动为宜。棉衣裤的大小也不必太大,能穿一个冬季的就可以了。棉裤可以多准备一条,以方便换洗。棉裤最好用那种背带式的开裆裤,开裆小一点可以保护婴儿的臀部免受风寒,但容易被大小便污染;也可将裆开得大一些,但要做一个薄棉屁股帘以挡风寒;或者直接准备两套连体的棉衣裤,大小一定要合身才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活动。

冬天孩子穿衣服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且你所选择的服饰也应该有一些讲究,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保暖效果,又不会影响其他的问题,所以希望家长都能够更多的去了解上面所介绍的这些常识,帮助孩子愉快地度过寒冷的冬天。

孩子穿太多的危害 怎么给孩子穿衣服合适

给个简单易行的穿衣原则:和孩子爸爸穿的差不多就行啦!

不要给孩子穿保暖内衣,包括冬天,千万!

厚厚的保暖内衣穿在身上,一活动一身汗,穿脱极不方便,不换汗捂在身上,换了一身凉透,都易生病。

判断孩子穿的是否合适别摸手,而要摸摸脖子。

光溜就是合适,黏糊就是有汗穿多了。或者你跟着孩子跑跑,看能你能穿住多少衣服。

家长好心的一捂,会捂出这么多问题。把这篇小文拿给老人看看,也不要一次到位,减一件是一件是吧!

BB如此着装 数九寒天也不冷

1.孩子冬季穿衣“捂不得”

很多新手妈咪冬天给孩子穿衣时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捂”,加绒的打底内衣+毛衣+加厚的外套,一层又一层,捂得密不透气。这样子的穿衣方式孩子很容易捂得高热出汗,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出汗,在没有擦干汗水及时更换的情况之下,孩子就很容易因此而感冒生病。冬季给孩子穿衣,切记不能“捂”一定要保持透气,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能散热而导致的“捂汗”。

2.冬季穿衣内衣是关键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冬天穿衣关键是外面的外套,外套穿暖和了,孩子就暖和了。这样子的穿衣观念是错误的,正确的穿衣应该是先里后外,也就是说里层最重要,一定要先穿好里层。孩子的内衣应该是保暖性较好,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吸汗,以纯棉制品最佳,适合、保暖、透气,具备吸汗效果。冬季,家长最少要给孩子准备三套以上的纯棉打底内衣裤,以便安全过冬。

3.孩子穿衣“三分寒”

老人们带孩子经常说:“七分饱,三分寒。”这是她们经常一代又一代总结出来的经验,冬天孩子穿得太过厚实并不合适,孩子活泼多动,加上他们正处在飞速成长期,体内循环要快过成人,穿得过多过厚孩子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汗,出汗之后如果没有及时更换衣物,孩子就会因此着凉。因此,冬季给孩子穿衣时,家长们要把握好“三分寒”的经验,不要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密不透风。

4.棉袄比羽绒更保暖

现在父母追求时尚,觉得孩子穿羽绒棉更漂亮,有气质,有经验的宝妈就提醒新手妈咪们,羽绒服有一定的防风效果,但是保暖却远不如棉花的性能。因此,给孩子准备一两件小棉袄过冬必不可少。

5.冬季穿衣也分场合

冬季家长们在给孩子穿衣时一定要分场合。外出时雨雪交加就一定要穿好棉袄和羽绒服之类的外套,在家玩耍时可以适当换一件不太厚的外套,孩子在玩耍时家长要伸手试试孩子的后面,如果发热就要及时脱衣,出汗了的话,玩完之后要马上换干燥的衣物,只有当家长做到了细心、耐心、爱心并用,才能帮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

宝宝冬天怎么穿衣

小孩子的肌肤柔软,哪怕是小小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所以在冬天为孩子选择毛衣时,不要选择含马海毛、兔毛的毛线,因为容易脱毛,吸入到孩子气管和肺内会引起疾病。

毛衣不要贴身穿,不要穿高领毛衣,容易引起颈部瘙痒和荨麻疹。冬天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冬天空气湿度低,皮肤容易干燥,而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会加重皮肤的干燥和不透感。

保暖内衣看似不如外衣选择那么重要,其实和皮肤最接触的内衣更能决定孩子的舒适和温暖程度。现在家里都比较暖和,一般在家孩子都穿一件保暖内衣就可以,所以保暖内衣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款式的选择就更加重要。

质地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了体热丢失,孩子不容易生病。

我们都知道,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所以,冬天给孩子保暖,让孩子的双脚感觉暖和是非常关键的。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是不吸汗的话,就会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就会挤掉袜子里的空气。

要知道,空气的保暖性要比水分高很多。袜子潮湿,孩子的脚底就会发凉,整个身体的温度额也会受影响。所以,给孩子选择袜子的标准是纯棉质地,透气性好。

孩子头部的血管比较丰富,大约有30%的身体热量都是由头部散发的,所以头部就成为寒气侵袭孩子的窗口。如果头部受凉,孩子身体的热量就会散发得较快,很容易着凉感冒。

选择帽子时,一定要选择保暖、御寒性能好、手感柔软的帽子。市面上有些带帽檐和毛边的帽子,建议不要购买,有帽檐帽子的会影响宝宝的视线,而有毛的帽子则会刺激宝宝娇嫩的肌肤,如果掉毛的话还会被宝宝吸进呼吸系统,造成疾病的发生。

宝宝穿衣过多抗寒能力差

“多穿点”,几乎是所有中国父母关爱孩子的方式。从小到大,无论什么季节,父母们似乎总怕孩子冻着。事实上,孩子老捂着,抗寒能力会渐渐变差,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民间有俗语“想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说的便是不能老给孩子捂着。孩子穿得过多,束缚了行动自由,减少了活动量,不但会阻碍骨骼生长发育,还会导致肥胖等问题;孩子天性好动,本身活动量比成人大,新陈代谢速度快,尤其在夏天,如果穿太多,不知道及时脱衣服,容易捂出汗,反而易感冒;穿太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耐寒训练的机会,捂得过厚,不让孩子受一点寒气,降低了身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反倒会使机体调节能力变差,抗病能力变弱。

那么,到底该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呢?日本人的方法值得借鉴:孩子应比大人少穿一件。例如,大人穿一件外套加一件衬衣,孩子则只需穿一件;大人只穿一件时,孩子同样穿一件,但要薄一点。具体来讲,春夏季,衣物逐渐减少,以孩子面色正常、四肢温暖、适量运动不出汗为宜。如孩子行为异常或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就表明保暖过度,应适当减少衣物。秋冬季节,衣物逐渐增加,以孩子适量运动而不觉得冷为原则,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6℃,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温。

小儿日常保健与养生小儿推拿保健

小儿的身体特点

在奥地利我发现,当地的孩子多是父母自己带,极少有老人帮带的。当地的孩子穿得并不多,这与国内由老人带孩子完全不同。因为老人怕冷,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怕冷,于是拼命给孩子加衣服。俗话说:小儿若要安,三分饥与寒。小儿属木性而好动,动则升阳,升阳则易汗出,若过度穿衣保暖,反碍滞阳气升发。

谈谈小儿养生。一则小儿稚阴稚阳,需小心将养,三分饥与寒最好,而不是十分饱与暖;二则小儿阳气有升发之势,但其阳不足,耐不得寒凉摧残。尤其是发烧时,用寒凉药需见好就收,或用针灸最好。过用寒凉会导致面色青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且其感冒会反复发作;三则小儿养生亦可用灸法。

我观察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一则稚阴稚阳。其阴阳皆弱小,感邪则易致阴阳失调;二则脏腑不固。五脏六腑正气卫外不足,外邪易于内陷脏腑;三则肠胃易滞,脾阳易损。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肠胃运化功能尚弱,不耐过饱;四则精气不足,髓弱思睡。精气者,阳气归根之谓也,故需多睡以固摄**。

小儿养生的原则:“三分饥与寒”

小儿为稚阴稚阳,生长力极为旺盛。小儿养生需“三分饥与寒”,而不必过饱,过暖。许多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影响,把钙、锌、铁剂等当作小儿养生治病的万能药,只要孩子出现胃口不好、爱哭闹、睡不好、头发黄、出牙慢,就怀疑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于是盲目进补,结果反而让孩子生病。

妈妈总是希望小儿吃得多一些,好一些,却不担心过多吃饭会不会伤损脾胃。小区里经常见到小胖子,这是吃得太多而运动太少的结果。还有瘦瘦的孩子,我估计多数不是吃得不足,而是吃得过多,伤损脾胃了。孩子越瘦,妈妈越让孩子多吃肥腻,却是越吃脾越虚,越吃越瘦弱了。其实小儿饮食不贵多,七分饱即可。

有些老人喜欢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来伺候,久之导致小儿脾气暴烈、任性、易怒,稍不如意即哭闹不休。小儿本来就属“肝常有余”,若生活调理不畅,更易增其肝旺。由此会导致:挑食、厌食、喜吃零食、稍不合口味即拒、体瘦、面色青白无华等病症。虽经叠进各种营养品,并调理脾胃而效果不显。

近日诊治一小儿,反复感冒,其母亲认为体虚,一直给以人参、燕窝等补品及各种保健品。需知小儿养生,在于保持“三分饥与寒”,让小儿吃虚损病人才能服的补品,只会导致越补越虚,越补病越**。年轻的妈妈要注意:小儿最忌滥补。平时清淡饮食,调理一下肠胃,并吃几付柴胡桂枝汤,渐可恢复其营卫平衡。

宝贝冬季穿衣误区你犯了几条

1.穿得越多越好

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父母们来说,因为害怕宝贝在冬天寒冷的气候下感冒,给孩子穿了一件又一件,觉得孩子应该是穿得越多就越暖和,感冒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却不知道,孩子心神代谢旺盛,加上孩子活动量比成人大,穿多了孩子反而容易出汗,孩子背上出了汗,大人又没有及时发现的话,感冒的机率反而会加大。因此,家长切不要走入孩子冬季衣服穿得越多越好的误区。而是要适量给孩子加减衣服,尽量穿宽松透气型的衣服,孩子热了时要马上脱外套,如果汗湿了要换,或是隔条小毛巾,以防止汗浸之后孩子感冒生病。

2.孩子穿保暖衣

现在的商家只要是能赚钱,他们也就老少通杀,父母也不知道小孩子不适合穿保暖衣,想着大空穿保暖内衣很温暖,给孩子也买两套吧!保暖内衣之所以保暖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能锁住人体毛孔,不散热的原因。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孩子心神代谢旺盛,活动多,热量更高,如果被锁住热量,不散热,不利于孩子的心神代谢,也会导致孩子很快出汗,汗湿之后孩子更容易感冒。孩子根本就没必要穿保暖内衣,穿普通的棉制内衣,透气吸汗型就是最合适孩子穿的。

3.孩子要少运动

有些父母觉得冬天户外太冷了,孩子不要外出,要少运动,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积木就行。这又是一个误区,冬天到了孩子要多到外面锻炼,提高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有助于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打打雪仗,滑滑雪,看看雪景,堆个雪人,孩子们不知道玩得多开心,温室里的小花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只有多到外面锻炼,孩子才会越来越健康。

4.孩子要少喝水

因为怕孩子老是上厕所,冬天穿得又多,很多妈咪们嫌麻烦,就干脆要孩子少喝水。冬季孩子少喝水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神代谢,孩子和成人不一样,他们正处在生长期,身体需要大量的水份,如果不给孩子喝足水,就会因缺少而容易导致上火咳嗽,皮肤干燥,小便赤黄等不健康症状,影响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冬季。

孩子穿太多的危害 孩子要带三分饥与寒

秋天天气凉得快,几场秋雨,几场秋风,气温应时而落。天冷要加衣服,此话对有孩子的家庭绝不需提醒,早层层叠叠加上了。大人还在T恤,孩子已经是毛衣加身,还穿了保暖内衣。

我给孩子查身体,10个得有7~8个身上全是汗!不夸张地讲,身上全是湿的!给孩子穿得过多,经常发生在由中老年女性比如奶奶姥姥或阿姨带养的孩子身上。一般中老年女性体质寒凉,畏寒怕冷,穿得比较多,因此也觉得孩子冷,总是给孩子增加衣服。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怕热不怕冷,而且孩子经常处于停不下的活动状态,所以孩子一定要比大人穿的少。

这话谁都知道,可是到了自家的孩子,就一定要捂起来!不然,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靠摸手判断宝宝冷不冷是误区

“哎!我前几天总是感觉宝宝手脚凉凉的,所以多加了两件衣服,晚上盖得也比较多,谁知道宝宝还是感冒了,真郁闷!”市民吴女士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旁一脸后悔地对记者说,到这里我发现不少家长也是跟她一样,刚从门诊出来的那个家长说医生让他们以后不要给孩子穿太多,但是怎么去判断孩子到底是冷还是热!

该院儿科专家崔倪主任医师介绍说,很多80后的年轻父母总怕孩子冻着,因而让孩子裹得像个粽子似的,家长一摸宝宝小手觉得冷就给宝宝加衣裳,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医育儿养生经自古就有“若要小儿保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忠告。冬季里,不少孩子的衣着过暖,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反而更容易生病。实际上,孩子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要高10%左右,学龄前儿童穿衣数量跟成人大致相当,婴幼儿一般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儿童末梢循环比较差,冬天手脚冰凉是比较正常的,如果继续添衣,等手心暖了,孩子的实际体温也偏高了,反而更容易着凉诱发感冒。崔倪主任医师介绍说,判断孩子到底冷不冷,家长可摸摸孩子的额头及后颈,看是否干爽温暖,如果出汗需及时擦干,如果温度低则需适当增加衣物,特别是孩子的胸部、背部、双肩部以及肚脐和双脚要护好,不要经常露在外面以免受风寒引发疾病。

冬天给宝宝穿衣注意些什么 怪相4:天冷宅家不运动晒不到太阳

一到冬天孩子就变成了宅家的小猫,家长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带孩子出门,认为待在家里比较暖和,也不容易感冒。

孩子穿得多,于是便不大愿意出门活动,甚至是不愿意走动,喜欢宅在家里:运动量大幅减少,不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自然会影响到身高增长;而不愿意出门,也会造成孩子晒太阳的次数减少,孩子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也会降低,钙质吸收不良,这直接影响孩子身高发育。

孩子的衣物最好保暖透气,不要选择单薄不透气,需要穿几件能保暖的衣服:

内衣应以薄、软的棉织材质为主。

中层衣服属于保暖层,吸湿性要强,羊毛、羊绒、纯棉材质最合适。

上衣可穿羊毛衫、羊绒衫、棉线针织衫,下身可穿羊绒裤。

外衣要以防风为主,面料要致密,最好选择轻薄型的,例如羽绒服之类的,而不要选择厚重的皮袄大衣。

冬季干燥,皮肤敏感,因此内衣要贴身、柔软、没有刺激性。保暖内衣易产生静电,减少皮肤水分,不可贴身穿,以免引起瘙痒。

中层衣服不要过紧,适度宽松,否则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御寒能力。

外衣的领口、袖口、腰部、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

两头指的是头和脚。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所以出门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额头。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所以一定要戴围巾或穿件高领衫,尤其不要让脖颈后面暴露在外。棉鞋鞋底要厚,鞋头尖、鞋帮低、鞋底薄都不利于足部保暖。

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建议深冬以后穿羊毛裤保暖。

腰部受寒会引起气滞血瘀,因此穿衣要注意腰部的衔接,上衣一定要盖过腰部,里面的内衣可夹在裤腰里,但不要夹太多太厚,否则也不方便孩子活动。

宝宝疾病预防 要诀一:三分寒,七分饱

“欲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俗语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是小儿日常保健的常识,意思是说要确保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然而,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给孩子吃饱穿暖早已不成问题,如今的孩子简直就是被极其丰富的衣食所包围,70%以上的小儿疾病都集中于呼吸道与消化道这两大系统,原因正是家长对小儿溺爱,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谨遵“三分寒,七分饱”。

就是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孩子的体质本身就比大人热,而老人年纪大了,本身就怕冷。所以给孩子穿衣服这件事上,妈妈要以自己的穿衣厚度作为给孩子穿衣的参考。孩子穿的衣服最好比妈妈穿的衣服少一件,妈妈穿两件,孩子可以只穿一件,实在担心,就妈妈穿两件,孩子也穿两件。妈妈穿多厚,孩子穿多厚。只要妈妈承受得了,孩子就一定能承受这个温度。

即不贪食,不让孩子吃得过饱。宝宝日常进食量只要能满足代谢需要就够了。小儿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虽需水谷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得太多,就容易食物积滞引起消化道疾病。

穿得过多的孩子易患感冒

我国有句古话:要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确保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童梅玲表示,穿得过多的孩子易患感冒咳嗽,因为衣着过多,汗腺容易松弛,冷风一吹,加上小儿中枢神经发育未完善,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适应能力不强的幼儿很容易生病。但一些平时相对衣衫单薄的孩子获得了对冷热空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反而很少生病。

“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娇弱,如果家长平时能经常让孩子进行耐寒训练,使孩子慢慢产生抗寒能力,感冒、哮喘的患病率同样能降到最低限度。”童梅玲说。所谓的耐寒训练就是利用气温与体表温度间的差异作为刺激因子来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抵抗力。

相关推荐

预防小儿感冒简单有效办法

小儿感冒,家长一定遵医嘱做好家庭护理。最重的一条是孩子充分休息,年龄越小,越是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对4个月以下或仍未断奶的患儿,母亲应勤于哺乳,但减少奶量;较大患儿宜多饮水,可减少咽痛和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肉、鱼、蛋、奶或豆类制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室温太高或太低。 若伴有频繁咳嗽,应按医嘱给予镇静药和止咳糖浆,还应轻拍背部使痰液易于排出,持呼吸道通畅。有鼻腔阻塞时,可用软布条及时清理。如鼻腔有干厚黏液聚积,可滴入少量盐

宝宝健康过冬的安全守则

理论上讲,宝宝和大人都是一样的。各位爸爸妈妈在给宝宝防寒过冬时可以参考下几个方面来安排: 穿衣重暖 入冬临过年,很多家长在考虑孩子穿着时会选择时尚的款式和鲜艳的搭配,但从健康角度讲,孩子冬天的衣服美观不美观,能不能赶上潮流不是最重的,重的是既防寒又防风。帽子和鞋子宽松一些,暖一些,头和脚在里面舒服,血液循环才会比较好。内衣一定是棉质的,小孩的皮肤非常娇嫩,一受到刺激就会痒。但暖也不能过了头。冬天有的父母怕小孩着凉,捂得太厉害,穿了一层又一层,结果他身上总是汗津津的,出去一遇寒冷刺激,反而

儿童感冒发烧咳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身体 孩子的免疫力和消化系统等出了问题是导致频繁生病的根本原因。也有不少孩子是因为缺乏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导致影响身体发育,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的。 一般6个月以内且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抵抗力相对较好,因为此时婴儿体内的母体免疫球蛋白还未耗尽。而婴幼儿与学龄前(3-6岁)的孩子免疫力系统还不健全,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较弱;再加上孩子挑食、偏食和不良的饮食结构导致的消化系统问题,更增加了生病的几率。 二、饮食 做妈妈的,都无比疼爱孩子,喜欢看孩子不挑食、多吃饭,恨不得让孩子吃尽天下美食。殊不知,很多妈

1岁以下孩子睡觉严防过热

捂热综合征,又叫“蒙被综合征”,多发1岁以内婴儿,未满月婴儿尤其常见。因为家长怕孩子挨冻生病,给孩子穿得过多,有的甚至用被子蒙住头部,导致孩子高热、缺氧,发生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捂热过度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会出现脑水肿。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即便是抢救存活,后遗症也很容易发生。 所以寒冷季节为孩子适当暖非常重,婴儿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严防“过热”和“缺氧”这两个导致捂热综合征关键因素的发生,时刻孩子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不

小儿肺炎在冬季如何预防

1、耐寒锻炼 俗话讲“春捂秋冻”,“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来自民间的谚语有一定道理。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待到春暖花开时节,或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 2、冷热适宜 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这是引起小儿患病的又一原因,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

预防小儿感冒简单有效办法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贻害终身。 小儿感冒,家长一定遵医嘱做好家庭护理。最重的一条是孩子充分休息,年龄越小,越是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对4个月以下或仍未断奶的患儿,母亲应勤于哺乳,但减少奶量;较大患儿宜多饮水,可减少咽痛和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肉、鱼、蛋、奶或豆类制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室温太高或太低。 若伴有频繁咳嗽,应按医嘱给予镇静药和止咳糖浆,还应轻拍背部使痰液易于排出,持呼吸道通畅。有鼻腔阻塞时,可用软布条及时清理。如

清明后宝宝穿衣原则

面对不稳定的天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调整宝宝的穿衣。春季的早晚比中午气温低,因此早晚可以比中午多穿一件衣服,中午晒太阳的时候更注意少穿一件衣服。活泼好动的宝宝比安静斯文的宝宝穿得更灵活一些,玩耍的时候最好减一件衣服。室外如果阴雨蒙蒙,那么宝宝出门比室内多穿一件,室外如果阳光明媚则不一定加衣服,有时候可能室内比室外还阴冷。 除了随时增减衣物,还注意做到“三暖二凉”,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背部持温暖:背部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在给宝宝增减衣服之前,不妨摸

宝宝娇生惯养容易闹病

专家说,“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这句俗语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是小儿日常健的常识,意思是说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然而,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给孩子吃饱穿暖早已不成问题,如今的孩子简直就是被极其丰富的衣食所包围。在这种情况下,谁还得到这句俗语? 据专家分析,中医所讲的人体五脏中,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是指,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小儿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虽然需水谷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小儿肺很娇嫩,容易发生

冬天宝宝衣服怎么穿

1、讲究衣服质量 小孩子的肌肤柔软,哪怕是小小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所以在冬天为孩子选择毛衣时,选择含马海毛、兔毛的毛线,因为容易脱毛,吸入到孩子气管和肺内会引起疾病。毛衣贴身穿穿高领毛衣,容易引起颈部瘙痒和荨麻疹。 2、贴身内衣讲究 现在家里都比较暖和,一般在家孩子穿一件暖内衣就可以,所以暖内衣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款式的选择就更加重。质地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了体热丢失,孩子不容易生病。 3、袜子干爽透气 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袜子越厚

幼儿园冬季穿衣指南

“三暖”即“背暖、肚暖、足暖”。持小朋友的背部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孩子的肚子连接脾胃,如果腹部受凉的话,会造成脾胃虚弱,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腹泻等;小朋友脚上的神经比较多,还有很多的穴位,对外部的温度也是比较敏感,如不注意暖容易引起一些疾病。 “二凉”指的是“头凉”、“心胸凉”。儿童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所以,一定孩子头部散热;小朋友如果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