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听力下降怎么办
老年人听力下降怎么办
戒挖掏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维生素C和鱼肝油。
慎用药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中)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即可见效。
熄肝火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发生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多补肾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要多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加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等常吃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另外,我们也可尝试给耳朵做做按摩,以达到“耳聪目明”的效果。
1.揉耳
两手捂住耳朵,掌心对着耳廓,然后从后至前,再从前至后轻揉耳廓。
2.钻耳眼
食指分别轻轻插入两侧的耳孔内,就像钻井打水一样,在耳孔内转动。注意均匀用力,切勿划伤外耳道皮肤。
3.掐痛点
在耳廓上寻找痛点,然后用指尖进行掐捏,这是因为身体的疾病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敏感疼痛点。也可以从耳廓到耳垂,再到耳屏,进行依次掐按。
4.拉耳垂
拇指和食指一起捏住耳垂后,进行反复搓揉,并不时向下牵引耳垂。力量以不使耳根及耳廓部分疼痛为限。
老年人听力下降更易致老年痴呆的侵袭
老年人听力下降更易致老年痴呆侵袭。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出现视力变差、听力下降的情况,这多属正常现象,不过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的时候,家人要提防会引发老年痴呆。
下周将迎来“全国爱耳日”。老年性听力障碍主要是一种退行性变,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听力下降的老人怕麻烦别人,尽量减少同他人的言语交流,久而久之,老人容易变得孤僻、易怒、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老年痴呆。老年人出现耳鸣、噪声环境下听觉能力和言语辨别能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家中老人有听力障碍,其实并非他一个人的事,若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整个家庭,导致家庭失和。耳聋不经意间改变了老人的生活习惯,变得孤独,甚至最终容易导致老年痴呆,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临床上,大部分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是被动来看病的。初期,熟知的亲戚朋友同其对话时,常人为地提高音量,还多表示体谅,但此时,往往老年人自己不觉得自己有听力下降,到了后期听力进一步下降,亲属朋友觉得同其交流太吃力,对其大声吼叫。老年人觉得委屈,也怕麻烦别人,因此尽量减少同他人的言语交流,久而久之,进一步影响老年人同他人的情感交流、社会的相容性,老人容易变得孤僻、易怒,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因此,耳聋最终很容易导致老年痴呆,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早发现和就医。
据流行病学调查,年龄在70至79岁的老年人中66%有听力下降,80至92岁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可上升至9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将会有越来越多老年人受听力下降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听力障碍患者比例显著上升,50岁以上人群为1/8,65岁以上老年人则高达1/3。耳鸣和噪声环境下听觉能力下降,是老年性听力障碍的两大初期表现,也是老年人最易忽视的。
保健频道小编温馨提示:老年人听力下降会导致家庭关系受到影响,也会造成老年人的生活不便,所以在这个时候,家人要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平时也可以多吃可以预防听力下降的食物,多进行运动,保持身体良好的技能,这样也能够避免听力下降和预防老年痴呆。
听力下降了怎么办
铁这种物质十分重要,虽然体内含铁不超过3~5克,但它的功能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主要成分,帮助氧的运输。
体内缺铁,不仅易引起贫血、疲劳,还可致听力下降和损害。
专家指出:
中老年人体内缺铁,易造成红血球的硬性改变,而这种硬性改变会阻断内耳血流,使内耳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甚至中断,致使血管纹区的各种细胞缺氧,耳内的毛细胞发生营养不良,听觉异常,出现听觉逐渐减退,严重时可丧失听力。
虽然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耳鼓膜混浊、听骨老化和硬化而致的听力下降,但有的老人年过百岁的耳聪目明也并不鲜见。这说明老人听力下降有的虽与年老听骨老化和硬化而致听觉功能减退有关,但有的与年老无关而与缺铁有关。
为此,中老年人常吃含铁食物(甲壳类、全谷类、动物肝、血、海带、紫菜、黑木耳、绿叶蔬菜、黄豆、豆制品、干杏、核桃仁和葵花子等)可提高氧的浓度,纠正内耳缺氧状态,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既可防止贫血,疲劳,又可避免听力下降和耳聋,维持听力正常。
使用老人助听器好不好
老人听力不好,利用听力器来改善听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具体的好处如下:
1、老人用助听器能改善心理健康
老年人听力下降,不佩戴助听器会影响心理健康。据科学研究发现,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相比,听力受损的老年人思维和记忆更差。许先生指出,听力下降,大脑接受声音的刺激减少,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处理声音,因而会牺牲一些本来用于处理记忆和思维的能量,长期下来就导致老年人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下降。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会出现沟通困难、交流减少等情况。久而久之,老年人就失去社交的兴趣,逐渐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变得沉默寡言、心理自卑。
2、老人用助听器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听力下降,不佩戴助听器会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年痴呆的情况发生。人体听到声音,大脑接收到声音信号才会兴奋;而听不到声音,意识则会处于不兴奋的状态,大脑就失去活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慢。久而久之,听力下降会使老年人反应迟钝、语言能力下降、交流减少,这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老年人产生孤僻、淡漠、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3、老人用助听器提高听觉能力
人耳具有极强的声源定位能力。但是,它的先决条件是双耳必须具备同等的听力阈值。声音在空气的传递过程中,会有能量和速度的变化,如果听力损失且阈值不对称,无论来自什么方向的声音大多数都会被听力阈值较好的一侧听到,这样就无法判定声源的方向。因此,双耳选配可更好的提高对声源的定位能力。
4、老人用助听器延缓听神经功能衰退
解决听觉剥夺现象就是解决听中枢神经功能的渐进性衰退。让每个双侧听力损失的患者能够双耳都处在正常的有声状态下,通过声刺激来引起听神经的兴奋是非常重要的。
5、老人用助听器提高聆听舒适度
使用者对所听到的声音信号会大大地提高了信噪比和极佳的聆听舒适度。因此,可以从容面对多方交谈的需要。对学习、工作、社交、会议等等会带来极大的帮助。
6、老人用助听器抑制耳鸣现象
助听器的放大声会抑制耳鸣的感觉,如果只是单侧选配的话,可能另一侧的耳鸣还仍然存在,这样会影响舒适度和清晰度。
7、老人用助听器预防单侧性听觉疲劳
双耳佩戴由于能够提高整合效果、降噪和定向能力,会给耳朵提供比较高的舒适度和信噪比,就会避免经常单侧性的加大音量,防止听觉疲劳。
老人听力下降怎么办 老年人避免听力下降的方法
除此之外,避免老年人听力下降,在生活中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日常要少食过甜、过咸及膏凉厚味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
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会使小血管发生痉挛,血流缓慢,粘度增加,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耳聋。
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
因此,听音乐、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
挖耳是个不良习惯,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可能弄坏鼓膜,耳道奇痒时,可用小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
坚持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增加内耳的血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都会引起内耳缺血,影响听力,如恼怒、动肝火等。
平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如郊游、清晨散步、打太极拳等,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
老年人听力下降应该怎么办为好
1.敦促丈夫将车载音乐开小。同时注意收听广播和电视的音量,一旦发现他收听音乐和新闻的声音越来越大,关小后就说“听不清”,要尽快让他去耳鼻喉科检查听力。
2.敦促丈夫改掉健身时听音乐的习惯。瑞典科学家做过一项调查,证明进行有氧运动时听随声听对听力产生的伤害是平时的20%。
3.不要在大街上使用随身听。因为很有可能为了把周围的噪音盖住,男性会选择把音调调得很高。
4.在准备去听摇滚音乐会时,提醒他戴上抗噪音的耳塞,以防止影响发细胞。如果你的先生是摇滚或音乐发烧友,或经常在工作中接触噪音,一定要每隔三个月检查一次听力,以保证医生有办法及时修复他的听力损伤。
5.清淡饮食至关重要。很多活到八九十岁耳朵仍很“尖”的老人,日常饮食都较清淡。清淡的、营养均衡的饮食可减少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病可能,使脑部和耳部的血液供应相当顺畅,这可以使听力的退化得到缓解。
6.敦促他戒烟少酒,保持起居规律。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劳累、通宵上网或应酬,不睡觉,吸烟、喝酒等都对耳朵有很大影响。比如吸烟可导致耳部血管痉挛,影响内耳血液供应而出现功能障碍。
7.切勿滥用药物。怕上医院的男性碰到小毛病,往往倾向于去药房买药“自疗”,这就可能出现滥用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的情况,而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与庆大霉素、链毒素等抗生素对听力影响尤大,做妻子的一定要提醒丈夫不可滥用。
老年性耳聋的预防方法
正常人的听力在20~3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渐有下降倾向。通常在65~75岁人群中有6%~10%的人自觉听力减退,甚至有部分老年人发生完全性耳聋。
一、避免噪声刺激。较长时间接触噪声,会使老年人已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在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声性耳聋。研究表明,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力下降为60分贝;而生活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听力下降为80分贝。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干扰。当内耳受到诸如开山放炮、喷气式飞机、鞭炮、雷鸣等巨大的声浪冲击时,鼓膜有可能被震坏,导致双耳失聪。因此,遇到上述情况时,应戴上护耳塞,以对付强声的刺激。
二、谨防耳道损伤、感染。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正确的方法是在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老年人听力下降怎么办 不要经常挖耳
在平时,人们常用火柴棒或耳勺挖耳,这样很容易刺伤耳道及鼓膜,从而引起感染发炎,导致听力减退。所以平时忌挖耳,实在不舒服可用干净棉签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
保护老年人听力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人到老年,身体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例如牙齿开始脱落,头发开始变白,眼睛逐渐老花,走路逐渐迟缓等,还有些人开始出现听力下降,听不清别人说话的现象。这是机体老化带来的正常现象,却不容忽视。
听不清别人说话引起的交流障碍会大大降低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而社会交往减少了,人的生活质量普遍就会降低。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变弱还会导致精神状态和情绪反应逐渐恶化,严重者还可诱发心理创伤、抑郁倾向及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等。老年人听力下降不仅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家庭和谐。
虽然人随着老化听力下降是自然规律,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下降的程度却有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老人八九十岁还耳聪目明,有的则五六十岁就开始耳背。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总结出几种老年性听力损失的诱发因素:
1、年龄--年龄越大,出现听力下降的几率就越高;
2、患有老年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
3、遗传--家族史上有此症状的人出现听力下降的风险更大;
4、环境--曾经长期接触噪声的人更容易在年老时出现听力下降;
5、饮食营养--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听力下降;
6、精神压力--精神压力过大的人更易听力下降,甚至出现突发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