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科学退烧法
婴儿科学退烧法
· 物理降温
1.酒精擦拭
准备一瓶医用酒精,加入相同量的温水,将酒精的温度维持在27度以上,37度以下,避免因为酒精温度低,刺激宝宝肌肉,导致温度回升。用干净的软毛巾蘸上酒精,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从孩子的脖子处轻轻地拍擦。在血管比较多或者有大动脉的身体部位用擦久一点,最好擦到皮肤稍稍发红。此外,要格外注意的是,擦酒精时要避开孩子胸前、脚掌、腹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泡热水脚
在发烧的时候泡热水脚有助于降温。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比平时温度稍高一点,孩子能适应的水温为最佳。家长在这个时候可以握住孩子的两只脚,轻柔捏搓,有利于血管的扩张,可以加速降温。
3.温水洗澡
若孩子精神状况比较好,可以帮孩子用热水洗个澡,将水调到在27-37度左右,帮助散热降温。水温一定要适当,因为水温过高将会扩张身体里的血管,机体耗氧量便会增大,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4.使用冰袋
平时家长不妨在家中准备一些化学冰袋,在使用前先进行冷冻,使用时用柔软的毛巾包裹,然后在孩子的头顶、额头、胳肢窝处等进行冷敷。但是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要太低,处于冰水混合物的状态就可以了,防止出现冻伤。另外,如果家中没有冰袋也可以把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当做冰袋来用:把水装进手套里,再将手套的开口打好结,放入冰箱中,待里面的水冻成固体状时就可以取出来使用了。
5.使用冰枕
准备一个冰袋(在医院可以购买),用水将冰块的棱角融化,然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中。冰袋不要装满,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然后挤出空气,封好口,冰枕就做好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包裹上毛巾。
· 退烧药
倘若小朋友的体温在38.5度以上或者出现过惊厥现象,就要及时就医根据医嘱进行退烧。
1.用药类型
家长一定不能盲目给孩子吃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烧药,可以听从医生嘱咐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中的滴剂药物。
2.剂量
(1)药量使用要合理
不满周岁的幼儿最好是用滴剂类型的,这种类型的药剂的浓度较为合理,刺激也相对要小。半岁到11个月大的孩子(体重为11到16斤左右),用量为1滴管;1岁到23个月大的孩子(体重在16.2到24斤左右),用量为1.5滴管;超过24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应该用口服液。
(2)交替使用退烧药
假如孩子高烧,可以按照医嘱轮流喂服两种药物,以此来降低药物副作用。
3.注意事项
(1)注意栓剂的剂量。如果孩子十分抗拒吃药,家长可以使用栓剂。家长在使用栓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量,不可出现使用次数过密,否则小朋友的体温数会突然下来,会出现过度退烧或者拉肚子的情况。
(2)慎用用阿司匹林。因为在一些疾病中,如果使用该药,容易导致脑部出现水肿、肝脏的代谢出现障碍等风险,务必要听从医生建议,不可盲目使用。
(3)慎用打退烧针。不要急着带着孩子去打退烧针,并且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无依据的情况下将几种药混用,剂量也不能随便,严格根据医嘱来用药。
婴儿酒精退烧
宝宝发烧,做为家庭常见的护理方法,一般是采取物理降温法,其中酒精退烧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不过给婴儿用酒精降温有很多注意事项哦。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俊怡
婴儿如何用酒精?
小婴儿皮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不能用成人常用的75度酒精来擦拭,而要用30度左右的酒精来退烧。如果家中没有这个度数的酒精,只有高度白酒,则要稀释方可使用。
如何用酒精给小儿退烧
用酒精为孩子擦拭退烧,在擦拭时间和擦拭面积方面也有严格要求。为了达到快速退烧的目的,有些家长会用酒精给孩子全身擦拭,并在烧未退之前不停 地擦拭。王俊怡指出,用酒精擦拭退烧只需擦在腋窝、大腿、颈部等大动脉处,无需全身擦拭,否则很可能造成婴儿酒精中毒。此外,为孩子擦拭完酒精后,要立刻 用被毯等物为孩子盖上。
“需要强调的是,用酒精擦拭只适用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情况,如果孩子已经出汗,表明体温已经开始外散,此时并不适合擦拭酒精。”
其它物理降温法
用冰袋冷敷、毛巾冷敷、温水浴也是为小婴儿退烧的几种常见方式。
爱心tips: 婴儿体质较弱,尽管给孩子物理降温,可以暂时减缓发烧的情况,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最好上医院治疗。
让婴儿退烧的有效方法
婴儿发烧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也难怪,看到孩子小脸烧得红彤彤的,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
孩子发烧了该怎么办?退烧是最好的办法吗?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
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
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
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香菜根退烧法
春季气温波动非常大,小孩很容易感冒发烧。适当发烧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因此,家长不要一发现孩子发烧就立刻用退烧药。用香菜的根熬水,对加速小儿退烧有一定的效果,可以试试。孩子发烧香菜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排汗退烧。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小孩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脾胃功能较弱而导致的发烧反复,因此喝香菜根汁可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可选250克香菜根,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六七百毫升左右水即可。待水熬至原来的1/3左右时,捞出香菜根。可一天喝两到三次,小孩发烧便可缓解甚至退去。
温水退烧
温水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热水泡脚退烧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冰袋冷敷退烧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冰枕退烧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让婴儿退烧的有效方法
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
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
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
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
5种按摩退烧法
1、清肺经肺经
定位:无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宝宝的无名指尖,从食尖向下推至指根50次,以清肺经。
2、推天河水
天河水定位: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方法:后用拇指蘸取少量冰水,推天河水50次。天河水即从宝宝手腕横纹至肘部横纹处。
3、按合谷穴
合谷穴定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
操作方法:用拇指点按宝宝左手合谷穴50次,然后换右手。
4、按大鱼际
大鱼际定位: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在大鱼际穴,一紧一松地按压2分钟左右。
5、按揉列缺穴
列缺穴定位: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宝宝手腕两侧的列缺穴各2分钟。
如何预防孩子感冒发烧
“女儿感冒好了才两天,又开始发烧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对记者说。记者从伊犁州妇幼保健院儿科了解到,目前儿童感冒进入了高发期,粗略统计,伊犁州妇幼保健院儿科一天就接诊100多名小患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为此,记者采访了该院儿科主任熊海清。熊海清说:“今年感冒患儿最大的特点就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这可能跟病毒致病性强有一定关系。与此相比,入冬前及冬季流感疫苗接种的情况却不是很理想。目前冬春交替,天气忽冷忽热,是儿童感冒的高发期。现在小儿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病毒性感冒有一个自限的过程,所以,家长在用药上不必过于着急。”
在感冒用药上,以缓解症状为主,能口服尽量选择口服药。服退烧药三天是观察期,如果小儿发烧在38℃左右,可以选用一些中药退烧药,如小儿热速清、羚羊角口服液等。相对西药的退烧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小。如果超过38.5℃,则可选择西药退烧药,如泰诺林、百服宁等。
熊海清表示,服用退烧药往往只能使孩子在短期内退烧,药效周期一过,又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化学退烧药只是针对发烧症状,并不能消除引起孩子发烧的感染因素。
“如果是一般发热性感冒,可以不需要急着退烧,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但当孩子发烧超过38.5℃或者曾有过高热惊厥、低热引发癫痫史的孩子,一定要及时退烧。”熊海清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发烧,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可用一些退热贴、凉水袋。
但是,当高烧达38℃以上时,就应该使用退烧药。出现发烧等症状,一般建议家长在家观察三天,如果三天还不退烧,最好上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退烧后以清热解毒为主。熊海清说,如果病毒性感冒没有出现发烧的症状,则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小儿咽扁颗粒、蒲地蓝等。
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在药物的选择上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止咳、平喘药,这些药物以清热利咽、化痰止咳为主,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清热止咳,有的清热化痰。熊海清说,中药的口感比较差,好多孩子喝不进去,有一些小儿可以吃一些速效感冒药,里面有抗病毒、抗过敏、缓解鼻塞流涕症状,还加了人工牛黄,像感冒灵,这种药口感甜,孩子喝起来比较方便。
感冒3—5天是合并细菌感染高峰期。“大部分的孩子发烧两三天就好,但发烧之后会出现咳嗽、咳痰、浓鼻涕的现象,这可能就合并有细菌感染了,一般在发病的3—5天是合并细菌感染的高发期。”熊海清表示,一般情况下,特别是感冒初期,不建议给小儿使用抗菌素,比如常见的头孢、阿奇霉素等。
让婴儿退烧的有效方法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也难怪,看到孩子小脸烧得红彤彤的,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
孩子发烧了该怎么办?退烧是最好的办法吗?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
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
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
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
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用上。
宝宝发烧,药别混着吃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
在体温超过38.6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
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
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