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幼儿看图书
怎样指导幼儿看图书
如何指导幼儿看图书
图书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在书的世界里,幼儿可以感受美丑,可以找到他们所喜欢的形象。图书的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他们情操,另外一方面,图书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放在幼儿园里的图书角的图书,几乎都是支离破碎的,一本新的图书,不用几天,就会发现不是这里少了,就是那里坏了。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给幼儿看什么样的书,让幼儿学会怎样看书,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给幼儿选择适合他们的书。
幼儿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都有限,对于图书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因此,在选择图书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具有儿童情趣的,具有积极思想的图书。幼儿的图书应是图文并茂的,书中不但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还记载了有趣的故事。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图书是幼儿从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的有效工具。图书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两个过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那些具有动人故事,以文字记载为主的书籍,幼儿是不感兴趣的,还有那些情节恐怖,绘画丑陋的图书,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产生一些副面的影响,这类的图书,对于幼儿是不合适的,也是应该抵制的。
其次,要教会幼儿读书的方法。
幼儿在得到一本图书的时候,首先就会被书上五颜六色的画面所吸引,就会从他们拿到的那一页开始看,无论是第一页还是中间页,更有的幼儿会把书倒着看,而且看的速度比较快,通常是很快的翻到头,一本书就算是看完了,对书的印象自然不深,而且这种看书的方法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也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引导幼儿逐页阅读,让幼儿仔细观察每一个画面。另外,还要做到多想多忆,可以在阅读之前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让幼儿带着一些问题去阅读,注意一些重要的情节,边看边思考,让幼儿“自由”的接受知识,以便幼儿自觉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阅读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图书的内容,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书里的内容,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最后,要鼓励幼儿在阅读的时候多讲。
有的家长经常要求幼儿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安静的阅读,这个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幼儿来说,不是很难做到,但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他们比较习惯于自言自语,其实这个也不是一件坏事,教师们也不必过于强调阅读时保持安静,可以在幼儿的成长中逐步向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有不少的幼儿在看过一本书后喜欢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的人听,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讲述的内容,可能是书的内容,也有可能是创造性的讲述,这对于幼儿创造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阅读后的讲述非常重要,幼儿在阅读后,千万不要忘记讲述。
图书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他可以让你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一种的好的读书方法,会让你得到更多的知识,否则,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孩子的明天,让孩子都掌握一个正确的读书方法,在书的海洋里得到更多……
选择适合宝宝阅读的图书标准
1、良好的纸张和装订质量
幼儿的图书最好经得起翻阅。所以装订质量也要十分注意。当然,家庭用书以平装书更适宜,价钱也较便宜。
2、图文比例要适当
适合入学前宝贝阅读的图书,主要是“图画书”,市面上经常宣传的“绘本”也就是它啦。这类图书将故事以大量图画和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形式加以表现,深受广大幼儿甚至是成人的欢迎。
适合幼儿阶段宝贝阅读的图画书,在图文比例能体现很强的“年龄适宜性”。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其图文比例也会图渐少,文渐多,从“以画为主”逐渐向“以字为主”过渡。那些质量较差的幼儿图画书,书中的图片要么模糊不清,要么和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不搭配,完全是“滥图充数”,根本起不到让宝贝感受画面美感的作用,反而会混淆宝贝的视听,妨碍他理解故事。
3、内容应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以趣味性为主
幼儿期,宝贝各方面的心智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学习欲望也特别强烈。因此,这个时期,您应当尽量为他提供形式、内容都丰富、多样化的图画书。
宝贝在幼儿阶段所喜欢的书是故事、童话类图书,而不是许多妈咪热衷的“启智”、“长知识”、“幼儿课堂”之类的书。对于这个阶段的宝贝来说,“趣味性”比“知识性”更重要。
4、内容应注意准确性,并与宝贝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有些妈咪想,宝贝反正也是瞎看,买书有时又会只注意趣味性,而忽略了准确性。当宝贝就书中内容提问时,也往往敷衍一句,糊弄过去。这看似小事,但却为宝贝读书不求甚解埋下了伏笔。而且,3岁是记忆的关键期,在这时给宝贝的错误知识,宝贝可能因“先入为主”而始终当作正确的来掌握。
此外,适合宝贝阅读的图画书,在内容上除了要准确,也要注意与其生活经验结合,如表现他周围的人、物体、环境、生活里的各种活动的书,让宝贝在书里也能看见在生活中有所体验的事,使他更愿意阅读,更能从生活中学习。
5、应标明相关的阅读辅助信息
幼儿期,宝贝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由此也给您选购图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究竟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的宝贝呢?”别着急,好书能够帮助您!它们通常会在图书封皮上注明本书的“适用年龄”;在书的开始有一个“阅读指导”,其中说明本书的阅读方法、对宝贝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等;有的还会在文字上加注拼音,以方便宝贝独立阅读。
什么是儿童绘本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是图画故事书,但不等同于“有画的故事书”。如果说传统插画书的模式是“文+图”,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说明,那么绘本则是“文× 图”,就是说绘本里的图画完全不依赖文字,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尤其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绘本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作品,细腻,形象。图画在整个作品中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作用。
儿童绘本指的是以儿童市场为目标的绘本图书。儿童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环,它的主要阅读对像是学龄前后的幼儿。 图像是幼儿重要的阅读工具,也是绘本最重要的组成部份。绘本的图像除了要贴近儿童的世界,也必须重视美感呈现。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会说话,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儿童得以由直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自然流畅地听故事。由于幼儿识字不多,不能独立阅读,所以绘本的文字,便须要大人代为阅读,再说给小读者听。
父母怎样培养宝宝早期阅读能力
一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爸爸妈妈们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是很重并不是指给孩子买来很多书就可以创造读的环境了。而是要尽可能的与孩子进行要的,但亲子阅读及阅读游戏。“我们平常教育孩子长往往是居高临下,都是以家的身份,辅导孩子读书,那么不妨变换一下,把自己变成“孩子的读书伙伴”。方法就是当几次“健忘的爸爸妈妈”、“出错的爸爸妈妈”,比如和孩子做“接龙复述”,你讲一句,我讲一句。轮到自己讲的时候,故意装作忘了,让孩子提醒自己。或者在和孩子比赛复述故事时,故意讲错。往往这时候孩子的积极性特高,会主动替你讲,或找出你的毛病。这样做不仅能培养了孩子的兴趣,提高他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与孩子有亲近感。”爸爸妈妈们:你们首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放书、看书的地方。还可以添置适合幼儿身高的书桌、书架;也可以把书摆在沙发旁、床头…只要让书籍触手可及,幼儿就会自愿选择书籍,独自去在书中进行感知、体验奇妙的故事情节,探索未知世界。其次,给孩子营造一个文字教育环境。为了让幼儿对文字敏感,要让他们感受到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如在家中的门、窗、柜子、电器……贴上标签;也可以让孩子认识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如“林汐妍的杯子”、“季月清的毛巾”。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包装袋、信件、印刷品等,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功能是无所不在的。。有的爸爸妈妈晚上经常安静地坐在桌旁看书,那么相信你的孩子也一定会爬到你的腿上,好奇的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且孩子还十分喜欢模仿大人的样子,渐渐的也会拿起书像模像样地看起来。这样就会逐步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 、经常为幼儿朗读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家长最好每天为孩子朗读5-20分钟。朗读时家长要和孩子不时有眼神交流,尽量绘声绘色,变换角色和声调吸引孩子,不要忘了边读边讲,和孩子要以交谈对话的方式进行,这些对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中的每周亲子阅读就是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最好时机。
在阅读活动前,家长可以向孩子“抛”出一个问题,一个谜语或是一段故事的开头,以引起他的兴趣。当孩子很想知道答案或结果时,就可以引导幼儿去看图,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让孩子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怎么样了?让我们带着悬念去看故事。进发了孩子想看完图书、看懂图书的愿望,增强阅读的目的性。而家长除了有目的的为孩子选择图书之外,还要让他有机会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那么孩子往往会保持较长时间专心的阅读。
三、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孩子只有认真观察故事画面,才能理解内容。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并提出能引起孩子观察的问题,帮助孩子理解。我们可以先由浅入深的让孩子观察比如问他们“故事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呢?”“你喜欢故事中的那一部分呢?”在孩子逐次观察并理解画面后思路会更清晰,也能在大人的讲解中把握好故事的结构。如果家长长期坚持下去引导孩子进行有序观察,不但会让孩子积累阅读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懂得故事内在的规律,知道故事是按“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顺序来发展的。不但培养了孩子阅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增强了。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对身边的文字,如:广告、标语、报刊、信件、日用品等等,以前是“视而不见’,而现在却是一看见,会认的,马上就读出来。不认识的,就会问,并且饶有兴趣地去读去记。常言说的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天长地久,孩子就能养成观察、积累的好习惯,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
四、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家长可以经过提问,引发孩子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还要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从而让阅读活动成为一种积极的活动。在孩子解释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时,家长对孩子的看法不必马上回答,而是尽可能鼓励孩子当主角,让孩子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家长只作适当补充,不要苛求其准确性。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家长会问:“你喜欢谁呀?”孩子也许会说:“我喜欢小白兔。”家长不要马上反驳他:“你怎么能喜欢小白兔呢?喜欢小白兔不对。”应该逐步引导,这时你就可以说:“你为什么喜欢小白兔呢?如果你是小白兔和乌龟参加比赛,你会怎么做?会像故事里的小白兔那样吗?接着可以再问:“小乌龟爬的慢为什么取得了第一名?”这样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孩子知道做事要像小乌龟那样有毅力。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词汇,又能促进孩子口语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我们班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引导他们创编故事,续编故事,或者为故事起名字等等。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孩子自己想象和多角度想问题,促进孩子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表演熟悉的阅读内容,用自己的表演、语言、动作等来理解作品,更能让幼儿体会到作品中的乐趣。
五、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
我们的家、大自然、活动街道、以及广阔的世界都是主要的教育资源。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孩子的玩就是学习,甚至更进一步说,孩子的玩就是最具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当节日来临时家长可以带幼儿去户外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也可以告诉他们一些重要节日的由来,增加他们生活常识的积累。同时,可以引导孩子让孩子对挂出的节日条幅等进行观察并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的节日祝辞感知不同的节日气氛,还可以增加识字量。
总之,我们应该处处做个有心人,在能力范围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为孩子今后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游戏锻炼幼儿的记忆力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种幼儿常见的物品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和幼儿依次把物体指认一次,然后让幼儿看上几十秒钟,最后遮起要求幼儿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物品的名称。逐渐可以把物品增加到8个,最多不超过10个,要保证幼儿通过几次锻炼能成功说出,保持幼儿的兴趣。
2、辨颜色
让幼儿先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爸爸妈妈也可以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参与到游戏中来,把这个变成亲子游戏,还可以激发幼儿对这个游戏更大的兴趣。
3、找物品
拿出八个不同的玩具或者常用物品,当着幼儿的面把他们分别藏在家中不同的角落里,一声令下,让幼儿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还可以让幼儿把物品藏起来,家长要假装找不出来最后的一两件,让幼儿自己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幼儿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幼儿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怎么样给宝宝讲故事最科学
一、 看书讲
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很弱,他们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老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首先应考虑看书讲,并最好是分组讲,让幼儿围绕在老师的两旁,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说看画面,既能从成人那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又使孩子近距离地观察和模仿成人讲话,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把小故事制作成一个一本或几个一本的大图书,以便全班小朋友共同欣赏。另外还有木偶表演、成人表演和桌面教具等也是给孩子讲故事的很好途径,可以穿插使用。
二、 反复讲
幼儿喜欢听已经听“烂”了的故事,这是因为当孩子熟悉了这些故事之后能够从中获得理解的满足,感到很亲切。因此老师给幼儿讲故事的第二步是反复讲。在讲之前老师应该注意考虑孩子的喜好,篇幅短小的内容,老师可以有间隔地反复讲给孩子的喜好,篇幅短小的内容,老师可以有间隔地反复讲给孩子的听。在每次反复中逐步使他们学会重复一两句话,一些片段。老师应注意坚持每日至少用二十分钟(分次进行)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这种语言上的经常的刺激对调动幼儿语言的内部动机、发展幼儿的语言有很大的意义。
三、 自己讲(看)
老师为幼儿准备充分的适合托班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也为幼儿制作一些简易图书。当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后,有的孩子有看书的要求时,可以鼓励幼儿到图书角自己看,在观察孩子看书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熟悉的内容非常兴奋,或自言自语,或制给孩子和同伴看,这是幼儿阅读兴趣的萌芽,老师应细心地给予呵护和培养。在看书时由于孩子坚持性差,老师要多关注。在组织幼儿看书时注意复本要多,人手一册,时间要短,避免幼儿坐不住,折损图书。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一大特点,老师只有了解了幼儿的特点才能有效地讲好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内容,促进孩子的发展。我相信大家看完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与我们以前对幼儿讲故事相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欠缺在哪里?在此我还想补充一点,曾有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对我说,“如果你想在对幼儿讲故事的时候充分吸引幼儿的目光,你必须“神经病”一样的讲,表情要眉飞色舞,声音要抑扬顿挫。”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所谓幼儿的世界就是这样奇思妙想,一位好老师要做到这一点。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
为人父母的您知道吗?孩子4个月大时,就可以带他(她)进行早期阅读了。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等等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早期阅读。
通常在宝宝4个月大头部可以稳定地竖立时,就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一些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每页只有一两幅图案的画册。最好边看边用清晰、正规的语言说出图案的名称,同时让宝宝的手指去触摸图案,不要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要多次重复即可。图案的内容最好是宝宝经常看到的,如香蕉、苹果、皮球等,这样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每天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
早期教育8个月后,宝宝对书的兴趣使他(她)想去翻动书页,也喜欢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书,因此这时应该买一些撕不破的书,并且图案不同质地也不同的书,以便孩子在看书时可以去触摸、感受质地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带宝宝看书时还可以“自问自答”,如问:“小猫在哪儿?”然后指着小猫的图像说:“小猫在这儿!”也可以带孩子一边看图,一边读一些相配的儿歌。
宝宝10个月大后,可以伸出食指指认东西了,这时带宝宝读书要“你问他指”,如问:“小狗在哪儿?”鼓励宝宝用手指出。这种阅读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一岁多。
一岁后,很多孩子已会发单音节词,这时读书就要逐渐进入“你问他答”的阶段,如指着图中的鱼问:“这是什么?”鼓励孩子答:“鱼。”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以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谈话来向宝宝传递爱的信息。
小编总结:常言道“广闻博览”看的东西多了,自然懂得的也就多了,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一个爱好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使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宝宝看什么书比较好
可以买些有漂亮插图的故事书给他看,让他体会到看书的乐趣。例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彩绘本的图书。还有,可以带宝宝到少年儿童图书馆去看书,那里分幼儿部、小学部和中学部,里面有很多宝宝在看书。带宝宝到那里去,看到有那么多小朋友都在看书,他自然就会认真的看书,虽然不是课本,只要是感兴趣的图书也行,相信慢慢地他也会有看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