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耳聋的病因
噪声性耳聋的病因
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至于损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个体易感性(25%):
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响如何,尚有分歧意见,有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噪声强度(20%):
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接触时间(25%):
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 对睡眠、工作、交谈、收听和思考的影响
噪声影响睡眠的数量和质量。研究表明,在 40~50 dB噪声作用下,会干扰正常的睡眠。突然的噪声在40dB时,可使10%的人惊醒,60dB时则使70%的人惊醒。当连续噪声级达到70dB时,会对50%的人睡觉产生影响。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容易使人疲劳,心情烦躁,反应迟钝,降低工作效率。当噪声为60~80dB时,工作效率开始降低,到90dB以上时,差错率大大增加,甚至造成工伤事故。噪声干扰语言交谈与收听,当房间内的噪声级达55dB以上时,50%住户的谈话和收听受到影响,若噪声达到65dB以上,则必须高声才能交谈,如噪声达到90dB以上,则无法交谈。噪声对思考也有影响,突然的噪声干扰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
2.对听觉器官的影响
噪声会造成人的听觉器官损伤。在强噪声环境下,人会感到刺耳难受、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引起不能复原的器质性病变,即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是指 500、1000、2000Hz三个频率的平均听力损失超过25dB。若在噪声为85 dB条件下长期暴露15年和30年,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分别为5%和8%; 而在噪声为90 dB条件下长期暴露15年和30年,噪声性耳聋发病率提高为14%和18%。
3.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功能受到抑制,出现头疼、脑胀、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噪声会使人食欲不振、恶心、肠胃蠕动和胃液分泌功能降低,引起消化系统紊乱;会使交感神经紧张,从而出现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噪声还会使视网膜轴体细胞光受性和视力清晰度降低,并且常常伴有视力减退、眼花、瞳孔扩大等视觉器官的损伤。
老人听力下降怎么办 避噪声
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老年耳聋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耳聋病因一、饮食习惯导致锌元素缺乏,从而影响耳蜗的功能,进而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耳聋病因二、精神压力中,长期精神紧张可引起神经系统失调,从而影响内耳血液供给,导致耳聋。
耳聋病因三、年龄原因可以使中枢神经及内耳神经退化,产生耳聋;咽鼓管也可随年龄增长管壁硬化、变窄影响咽鼓管的生理功能,导致耳聋。
耳聋病因四、长期接触噪音可以提高老年患耳聋的几率。
耳聋病因五、高血脂、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可以使血管腔狭窄、弹性降低,影响内耳血流量,使听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而出现耳聋。
胎儿耳聋的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耳聋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已存在的听力障碍,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临床上把由于听神经细胞感受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障碍造成的听力减退或者耳聋,统称为神经性耳聋。发病原因非常复杂,耳毒性药物、创伤、先天性缺陷、老年性退变、病毒感染、噪声等等。神经性耳聋目前并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1.及早应用扩张内耳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溶解小血栓的药物比如葛根素、丹红注射液;还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等营养听神经的药物。2.佩戴助听器帮助恢复部分听力。3.电子耳蜗植入,是目前帮助极重度神经性耳聋病人获得听力的最有效措施。
造成耳聋都有哪些原因
1、传导性耳聋,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障碍所致的耳聋称为传导性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外伤,耳道耵聍栓塞,耳硬化症等。
2、感觉神经性耳聋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内耳的畸形或病变,致使神经向大脑听觉中枢传导听觉信号,产生障碍所致的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药物中毒性耳聋、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耳聋、老年聋、听神经瘤等。这其中以药物中毒性耳聋最多见。如链霉素使用不当造成小儿聋哑的很多。
3、混合性耳聋,其特点是上述两种耳聋的特点。常见的疾病有:患中耳炎多年,未经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混合聋。
噪声性耳聋治疗
就诊科室:五官科 耳鼻喉科治疗方式:早期可应用药物治疗,晚期验配助听器或进行听力康复治疗周期:1个月治愈率:多数可借助助听器获得实用听力常用药品: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片治疗费用:药物治疗花费3000元左右,验配助听器需根据听力情况确定
噪声性耳聋西医治疗
发病早期可以应用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及激素类药物治疗。
晚期病例需要验配助听器。
噪声性耳聋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噪音对人体的听觉系统的危害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暂时性的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①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min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②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强噪声环境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的属于生理性听觉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常以16h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再次接触,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最终听力不能恢复而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均属于可逆性听力损伤,可以被视为生理性保护效应。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发生时,听力下降,能听到声响的阈值提高,从而减轻噪声的伤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有害因素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出现这种情况是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可分为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以及爆震性声损伤。
①听力损失:是指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A)],听觉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可使听阈由生理性移行至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在高频(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大于 30dB,但无语言听力障碍,又称高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特别是在3000~6000Hz)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标。
②噪声性耳聋:当高频听力损失扩展至语言频率三频段(500Hz、1000Hz、2000Hz),造成平均听阈位移大于25dB,伴有主观听力障碍感,称噪声性耳聋。并且在4000Hz处有一听力突然下降的听谷存在。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③爆震性耳聋:又称爆震性声损伤。是在一次强噪声作用下造成的听力损伤,如爆破作业、火器发射或其他突然发生的巨响所形成的强脉冲噪声和弱冲击波的复合作用,使外耳道气压瞬间达到峰值,强大的压强可使鼓膜充血、出血或穿孔,严重时可致听骨链骨折。瞬间高压传入内耳,造成内淋巴强烈振荡至基底膜损伤、出现听力障碍,并可由于前庭受到刺激而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生理保护结构所起的反应已经完全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听觉器官的个体防护。
(3)耳蜗形态学的改变。噪声引起的听觉系统损伤是物理(机械力学)、生理、生化、代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使听毛细胞受损伤,严重时Corti器(柯替氏器)全部消失或破坏。损伤部位常发生在距卵圆窗9~13mm处。[1]
突发性耳聋和感音性耳聋区别在哪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或听觉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或结构异常而导致的一组疾病。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常常由一下组成:遗传因素、耳毒性药物、强噪声长时间暴露、听觉器官老化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突发性耳聋是说耳聋的时间快,往往是听力神经出问题而耳聋的,它属于感音性耳聋。一般是无法治愈的。目前应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存在一定局限性,国内国外尚无完全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病例。因此,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有助于"提高"听力。
耳聋的类型
要想知道怎样保护好耳朵的听力,首先要了解造成耳聋都有哪些原因,有哪几种耳聋。根据耳聋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传导性耳聋,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障碍所致的耳聋称为传导性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外伤,耳道耵聍栓塞,耳硬化症等。
2、感觉神经性耳聋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内耳的畸形或病变,致使神经向大脑听觉中枢传导听觉信号,产生障碍所致的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药物中毒性耳聋、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耳聋、老年聋、听神经瘤等。这其中以药物中毒性耳聋最多见。如链霉素使用不当造成小儿聋哑的很多。
3、混合性耳聋,其特点是上述两种耳聋的特点。常见的疾病有:患中耳炎多年,未经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混合聋。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查
遗传性耳聋在出生听力缺陷中所占比例可高达50%。聋病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是否是遗传性聋,聋病基因的常规检测包括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耳聋基因检测的方法很简单,只需采少量静脉血送聋病分子诊断中心检测3~7个工作日即可知道结果。
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耳聋关系密切。GJB2基因和先天性聋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先天性聋患者中携带有GJB2基因突变的约占20%。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GJB3基因突变相对较少。上述4种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约占整个遗传性耳聋的80%。进行这4种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对20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聋病基因筛查,已确诊隐性遗传性聋83例检测阳性率很高,占40%以上。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查
1、夫妻一方为耳聋患者,或家族中有先天性耳聋患者。
2、已经生育一个聋儿,计划再次生育的夫妇。
3、耳聋青年面临婚恋时,想规避生育聋儿风险的。
4、耳聋患者希望了解自己致聋病因的。
5、正常夫妇希望对新生儿进行耳聋风险评估的。
耳聋分类以及造成耳聋原因
你要想知道怎样保护好耳朵的听力,首先要了解造成耳聋都有哪些原因,有哪些种耳聋。根据耳聋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二种类型:
一、感觉神经性耳聋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内耳的畸形或病变,致使神经向大脑听觉中枢传导听觉信号,产生障碍所致的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药物中毒性耳聋、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耳聋、老年聋、听神经瘤等。这其中以药物中毒性耳聋最多见。如链霉素使用不当造成小儿聋哑的很多。
二、混合性耳聋
其特点是上述两种耳聋的特点都兼而有之,常见的疾病有:患中耳炎多年,未经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混合聋。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障碍所致的耳聋称为传导性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外伤,耳道耵聍栓塞,耳硬化症等。
老年性耳聋诊断标准
(一)诊断要点
1.年龄是诊断老年性耳聋的重要依据,症状多起始于60岁以后老年期,也可于老年前期开始,多为双侧性,进展缓慢。也可两耳先后听力下降或一侧较重。
2.由于老年性耳聋开始仅影响高频,且较轻,早期语言交往可无明显障碍,仅对某些低强度高频声识别困难,如偶然发现听不到手表声等,70岁以后听力障碍表现多较明显。
3.多数患者有耳鸣。
4.由于听觉动态范围缩窄,表现有对小声听不到,但过强又不能耐受,且虽闻其声,不解其意,在嘈杂环境中更明显。部分患者,言语识别率可较纯音听力下降更为明显,并往往是患者就诊时叙述的主要症状之一。
5.听功能测试,听力曲线多呈高频下降型,可呈平坦型,并有重振、听觉动态范围缩窄、异常音衰或言语识别率下降表现。
6.排出其他病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如噪声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耳硬化症、梅尼埃病、听神经瘤、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二)辅助检查
(1)纯音听力检查:显示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图的类型以渐降型、陡降型和平坦型多见。阈上功能测试半数以上患者有重振现象。
(2)客观测听检查:声阻抗检查鼓室图为A型,镫骨肌反射通常可引出;ABR各波潜伏期延长,阈值升高;耳声发射存在或消失。
(3)言语测听:言语听力的下降程度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言语识别率下降明显。
(三)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病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如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耳硬化症、梅尼埃病、听神经瘤、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相鉴别。
噪声性耳聋如何治疗
概 述我们都知道耳聋虽然不会致命,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医生说,耳聋的的类型有很多,噪声性耳聋是其中的一种,而且现如今噪声性耳聋的人数不断上升,很多患者受到起困恼,那么噪声性耳聋怎么治疗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噪声性耳聋如何治疗?1控制噪声来源,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例如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
2如果患了噪音性耳鸣,不要过度紧张,应当向专业的医生咨询和到医院进行治疗。
3此外在生活中也要避免继续在强噪声环境下生活.避免或谨慎地使用耳毒性药物,少吸烟、少饮酒、生活作息有规律,睡眠不宜过长。中青年7—8小时,老年人6小时睡眠即可。
老年神经性耳聋是怎么回事呢
老年人神经性耳聋的病因包括:
一,神经退行性变性引起的, 简单说就是年纪大生理退化引起;
二,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内耳供血不足;
三,噪音性耳聋: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之下,内耳的听器受到损伤,爆震性耳聋也是噪声性耳聋;
四,药物中毒性耳聋:常见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抗肿瘤的生物毒性药物等;
五,突发性耳聋:如病毒感染、血管源性等;
以上这些病因, 最主要的还是老年听觉神经退行性病变,自然规律, 不可逆转,所以,老年神经性耳聋若说要预防注意,无非是:
一,多运动保持健康, 减缓身体机能的退化;
二, 注意饮食, 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症状的发生;
三, 远离噪声避免听力遭受伤害;
四,保持耳道清洁卫生, 预防病毒感染。
最后, 也是最需要注意的, 就是一旦发现听力衰退, 就要配助听器,保持耳聪。 助听器可以让老年人行动保持自如,不因听力损失而迟钝。 同时,保持能与人沟通的听力, 更是保证生活质素不下降、生活得有尊严、保持头脑清晰的最最关键条件。科学研究证明, 老年如果因为听力衰退逐渐脱离人群减少社会交往之后,将引致脑力退化、言语能力下降,其他老人症状随之而来。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患者出现了上述的神经性耳聋的问题,那么患者就需要及时的采取神经性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避免出现其他的问题影响到患者的健康,那么最后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