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表现为绞痛
泌尿系统结石表现为绞痛
泌尿系统结石有哪此症状和特征?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医学上把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广泛通称为尿路结石。据不完全统计,泌尿系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占15%强,泌尿系统结石有哪些症状呢?
人体怎么会长结石呢?有研究认为,结石的形成根源是错综复杂的,主要由于一些溶解度较低的物质如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的析出并逐渐形成。简单的说,结石就是由许多微小的结晶经年累月的堆积而成。事实上结石可能早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就产生了。其主要症状有:
膀胱刺激症:结石伴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等症状,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颤等全身症状。
血尿:结石移动过程中,引起粘膜的损伤,因而产生血尿。
绞痛:由于泌尿系管道的蠕动,人体活动及尿液流动等因素,促进结石在管道中移动,移动过程中道受了结石的刺激,引起痉挛产生刀割样绞痛,一旦结石移动停止,绞痛也逐渐消失,因而结石发生的绞痛呈阵发性。
梗阻:结石下移到生理或病理狭窄处就会暂时或永久地停滞不动,而发生了梗阻,再加上结石刺激引起的水肿,就会加重阻塞,尿液淤积不通,肾内压增加,这就引起了胀痛。肾盂结石血尿明显,肾盂积水,疼痛剧烈,还可伴腹胀,呕吐和肾区叩击痛阳性。输尿管结石特点为血尿、剧痛继发尿路感染。
肾结石和尿结石一样吗
尿路结石与肾结石有何区别?
尿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的俗称,肾结石是指结石在肾里面,或者说在肾里面有结石称为肾结石。泌尿系统结石包括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结石尿道结石.因为肾为泌尿系统之首,所以也有很多人称泌尿系统结石为肾结石。
尿结石症状:
1. 疼痛:
(1)绞痛:多为间歇性的,其特点是沿同侧输尿管方向放射至下腹、会阴、外生 殖器或大腿内侧。
(2)钝痛:是输尿管被梗阻后产生肾积水、肾包膜受牵拉而引起。
2.血尿:
轻者镜下血尿、重者肉眼血尿。
3.其他:
(1)恶心、呕吐、吐后无疼痛缓解的感觉;
(2)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产生膀胱
(3)并尿路感染时发生寒战、发热。
左腹疼痛是什么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
如果是男性朋友出现左腹部疼痛,通常与泌尿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泌尿系统结石除有典型的腰腹部绞痛和恶心呕吐外,病人绝大多数可有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而且其疼痛的部位通常在腰部向同侧腹股沟或会阴部反射。
茭白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结石患者
患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最好少吃茭白,因为这类泌尿系统结石的类型多是草酸结石,而茭白是一种草酸含量比较高的食物,食用后能与体内的钙元素结合生成不易消化的草酸钙成分,从而可能会加快结石的生成,增加患结石的几率。
老人出现尿血咋回事呢
史、年龄、血尿的色泽、程度等对血尿的原因进行综合判断。
1、泌尿系统结石
老年人血尿,首先应想到泌尿系结石。因为老年人活动少,卧床时间较长,骨质疏松,骨中钙质游离出来,容易发生泌尿系结石。
男人老人,常有前列腺肥大,排尿不畅,尿在膀胱内潴留,也容易发生结石。结石刺激损伤泌尿道粘膜出血,若出血量多则出现肉眼血尿,少则为镜下血尿。
值得一提的是,肾及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血尿多伴有肾绞痛,表现为病侧腰部或腹部阵发剧烈疼痛,多向下腹、大腿内侧放射,可伴恶心、呕吐,可为肉眼血尿,也可为镜下血尿。
2、泌尿系统结核
早期肾结核可为无痛性血尿。尿检可见脓细胞、红细胞。结核累及膀胱时则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频常十分明显,每日小便可达数十次。可同时伴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3、泌尿系统感染
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泌尿感染患者。如果肾病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肾病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
泌尿系结石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泌尿系统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泌尿系统结石病有较为明显的地区性。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可能与气温、水质、生活习惯、遗传等有关。
内科泌尿系统结石病的诊断,可根据病史、肾绞痛、血尿、X线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得到明确诊断。内科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肾绞痛、血尿、胀痛。绞痛发作时,可坐立不安、恶心呕吐等,如继发感染,则有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等。
内科泌尿系统结石病,西医治疗方法是小结石采用多饮水,等待排石;大结石采用手术治疗。近20年来有突破的治疗方法,即通过内腔镜下取石术、体外震波碎石术及膀胱结石的爆破疗法等。
泌尿系统结石是怎么回事
尿石症的病因比较复杂。约80%的尿石症患者无明显的解剖及生理的异常,称为原发性结石。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宏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发病情况和发病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近百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尿石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如环境、气候等,内因如遗传、种族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一、内部因素
(一)遗传
不同种族的人都可患尿石症,但患病率有差异。在上著美国人、美国和非洲的黑人及上著以色列入,尿石症相当少见,但在主要由亚洲人和白种人居住的某些寒冷地区,尿石症的患病率却很高。一般认为黑色人种罹患率要比其他人种低。有人认为黑色皮肤可以保护人体少受紫外线照射而减少VitD的生成,也有人注意到黑人尿钙和尿磷的水平都比较低。
膀胱结石的发生一般与不发达地区的营养不良和饮食习惯有关,但营养的改善并未降低尿石症的发生率,只不过由原来的膀胱结石变为肾结石。
有人认为尿石症与人体的多基因缺陷和部分基因外显有关,但WhiIe注意到尿石症患者的配偶的尿钙浓度高于同一家族的相同性别者,因此探讨家族性问题应将相似的生活条件考虑进去。现已知,几种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尿石症,例如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胱氨酸尿症、黄嘌呤尿症等。
(二)年龄和性别
尿石症的高发年龄为20~40岁,男女之比约为3:1。但在由慢性尿路感染或胱氨酸尿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的上尿路结石中,女性较男性的比例高。儿童期,男女形成尿石症的机会似乎相等。有人根据血清睾酮水平增高可增加肝脏产生的内源性草酸,推测低水平血清睾酮可能有助于妇女和儿童免患含草酸的尿石症。但有人发现尿石症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实际比对照组低。因此Welshman和McGeown根据其研究结果,女性尿中有较高的枸橼酸浓度,推测尿中高浓度的枸橡酸可能对妇女有保护作用。
二、外部因素
(一)地理环境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居住在山区、沙漠和炎热地带的人们尿石症的罹患率较高。总结全球范围内的几宗大规模研究表明,尿石症的高发区包括美国、英国小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地中海国家、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北部、中欧、马来哑部分半岛和中国。而尿石症的低发区包括中美洲、南美洲,大部分非洲及由原始部落居住的澳大利亚地区。在中国,南方诸省发病率高于中部各省,更高于北方各省。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尿石症的发病率,而且也影响所形成的尿石的组分。有人注意到英国、苏格兰和苏丹的尿石主要是由草酸钙和磷酸钙组成的混合性结石,而在以色列尿酸结石更常见。当然,地理环境仅代表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例如饮食习惯、温度、湿度,更重要的是形成结石的内在因素。例如,以色列土著犹太人比移民欧洲的犹太人尿石症发病率低得多。
(二)气候和季节因素
气候对尿石症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有人观察到尿石症季节发病倾向与气温之间的关系。一般尿石症更多发于夏季的3个月或达到全年平均最高温度后的1~2个月。还有人观察到,澳大利亚南部居民所发生的尿石症,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没有季节性差异,但尿酸结石夏秋季节明显增多,而感染性结石春夏季节明显减少。
一般认为气候对尿石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气温增高,皮肤蒸发过多,导致尿液浓缩,浓缩尿则有利于尿中晶体形成。有人发现夏季尿石症病人的尿中晶体增多。但是,Parry和Lister认为,夏季增加阳光照射,产生的1,25- (OH)2Vit D3增加,因此引起尿钙分泌增加,故更倾向于夏季发生尿石症。
(三)水分摄入
水分摄入可抵消皮肤、呼吸蒸发所丧失的水分,且可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正因为饮水的稀释效应可降低尿中晶体的过饱和浓度及利尿作用可减少自由晶体颗粒在尿路滞留的机会,故而多饮水有助于防止尿石形成。
Frank和Vries对以色列的土著居民和移民的尿石症发病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发现炎热沙漠的居民的发病率最高,寒冷多山的居民则最低,而在沙漠居住区,欧洲移民的发病率最高,东、北部非洲的移民次之,而土著以色列人则最低。
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可影响尿石的形成。有人认为,饮水的硬度过高可增加尿石的发病率,但对此尚有争议。有人报道,锌是钙结石的抑制物,因而尿中锌浓度降低可增加尿石形成的机会。但是Yendt和Cohanim报道,噻嗪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石复发的机会,而在大多数这类病人中尿锌的浓度实际上降低了。
(四)饮食
饮食习惯及食物的不同种类与尿石症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摄入过量的含嘌呤、草酸、钙、磷等食物,可引起尿中这些物质排泄增多。
Lonsdale指出尿石症病人有特殊的饮食习惯。例如过分摄入一种含高草酸的Worcester-shire Sauce,经常大量饮用诸如奶酪、冰淇淋的奶制品。但是,Curhan等发现高钙饮食的病人患病率却最低。
除了饮食习惯和种类外,还应注意某种食物的出产地。在泰国不同地方出产的同一种疏菜,其草酸的含量相差达50%以上。因此,应详细、全面地了解尿石症病人的饮食状况,以便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职业
Blacklock等调查了皇家海军各类职业人员的尿石症发生率,发现管理人员患尿石症较体力劳动者更多。Sutor和Wooley调查了856名尿石病人的职业情况,发现管理人员有较高的尿石症发生率,而体力劳动者则较低。Whitson等研究发现,宇航员在经过太空飞行后,发生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很难确定职业是否为引起尿石症的决定因素或为其他影响尿石形成的因素提供条件。
为什么会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外科常见病。结石在肾中生成即为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入输原管则称输尿管结石,再向下排人膀肮或尿道,便称为膀肮结石或尿道结石,真正原发于输尿管、膀肮或尿道的结石较少见。泌尿系统结石通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介绍
(1)性别和年龄:尿石症人群发病率约2%~3%。 肾结石治疗后在5年内约1/3 病人会复发。男女为3 : 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在我国,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3~ 7~5。 3 : 1 。尿石症好发于25~40 岁之间。 20 岁以前患尿石症者少。儿童多发生于2~6 岁,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 40 岁和50~65 岁。男性老年人患尿石症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梗阻有关,可继发产生膀胱结石。
(2) 种族:尿石症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美国尿结石年发病率为1.64‰。 其中有色人种比白人患尿石症的少。
(3) 职业:有资料显示职业与尿石症的发病相关,如高温作业的人、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发病率较高,空军中飞行员肾结石的患病率就高于地勤人员3.5~9.4 倍。
(4) 地理环境和气候:尿石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山区、沙漠、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这主要与饮食习惯、温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病人以尿石症为最常见的疾病,而在北方只占10%~15% 。
(5) 饮食和营养:饮食的成分和结构对尿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资料表明,饮食中大量摄人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其他如脂肪、嘿岭、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会影响尿结石的形成。营养状况好,动物蛋白摄人过多时,容易形成肾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营养状况差,动物蛋白摄人过少时容易形成膀胱结石,主要成分是尿酸。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目前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下尿路结石,尤其小儿的膀胱结石已少见。
(6) 水分摄入:任何破坏水的摄人量与损失量平衡的因素如出汗过多,都会使尿液中钙和盐的过饱度增加,有利于尿结石的形成。反之,大量饮水使尿液稀棒,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7) 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尿结石的形成常表现为家族性,并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蹄铁形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 、髓质海绵肾和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尿石症形成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以及尿路梗阻和感染等亦为尿结石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