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的介绍
木耳的介绍
木耳属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国内有8个品种。木耳菌状如耳朵,寄生于枯木上,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新鲜的木耳呈胶质片状,半透明,成圆盘形,侧生在树木上,耳形不规则形,耳片直径3~12厘米,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绒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干燥后收缩为角质状,硬而脆性,背面暗灰色或灰白色;入水后膨胀,可恢复原状,柔软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润的粘液。
木耳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可素可荤,不但为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祛病延年。
现代营养学家盛赞黑木耳为“素中之荤”,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
1. 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在暴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卟啉会溶于水,因而水发的干木而可安全食用;
2. 优质木耳表面黑而光润,有一面呈灰色,手摸上去感觉干燥,无颗粒感,嘴尝无异味。假木耳看上去较厚,分量也较重,手摸时有潮湿或颗粒感,嘴尝有甜或咸味(一般用糖或盐水浸泡过)。
木耳品种详细介绍
燕耳
房县的黑木耳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房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而且房县黑木耳被国家认定为地理保护产品。
皱木耳
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白木耳
又名银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担子亚球形,亦呈白色,12~13x10微米,透明;担子孢子亚球形,6~7.5x5~6微米。寄生于朽腐的树木上,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 “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秋木耳
木耳的基本介绍
木耳,为木耳属的食用菌,是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
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通称野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光木耳(也称黑木耳)。毛木耳朵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光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营养丰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种。
黑木耳营养极为丰富,据史料记载,它是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
银耳的介绍
银耳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银耳是由许多薄而多皱褶的扁平形瓣片组成,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银耳含有较多的胶质,能吸收大量水分,干燥后强烈收呈角质状,硬而脆,呈白色或米黄色,当它吸水后又能恢复原状。
银耳同其他“山珍”一样,不仅是席上的珍品,而且在医学宝库中也是久负盛名的良药。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银耳中含丰富的胶质、多种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及肝糖。银耳中含有一种重要的有机磷,具有消除肌肉疲劳的功能。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1. 银耳的品质要求:以色泽黄白,鲜洁发亮,瓣大形似梅花,气味清香,带韧性,胀性好,无斑点杂色,无碎渣者为佳品;
2. 优质银耳呈乳白色或米黄色,略有光泽,朵行盈大、圆整,体积轻松,肉肥厚,无杂质,无脚耳,水发涨性大,略有清香;次质银耳色泽不纯或带灰,耳薄质硬,嚼之有声,耳基未除尽,胀发性差。
木耳菜的介绍
木耳菜又叫做落葵、藤菜、承露、无葵、软浆叶、篱笆菜、御菜、紫豆菜、胭脂菜等,属于落葵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木耳菜在南北方普遍栽培,在南方热带地区可多年生栽培,在北方多采用一年生栽培。通常大家吃的是木耳菜的幼苗、嫩梢或嫩叶,这些部分质地柔嫩软滑,营养价值特别高,耳菜的嫩叶烹调后清香鲜美,口感嫩滑,深受南方居民的喜爱。
木耳菜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滑肠、润燥、凉血、生肌的功效,建议大家平时可以适量食用木耳菜,既能补充营养又比较养生。
木耳菜的营养价值高,许多地方都有种植,一般分布在四川(木里)、云南(凤仪、漾濞、顺宁、贡山、福贡、怒江、楚雄、景东、安宁、临沧)、西藏(吉隆、通麦、察隅)。此外,在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黑木耳的自我介绍
黑木耳,又名木蛾、树鸡、云耳、耳子等,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食用菌,因其颜色淡褐、形似人耳,而得名。
我们身体每天都需要很多的营养,黑木耳的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每百克黑木耳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5克,粗纤维7.0克,钙357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磷脂、植物固醇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黑木耳的含铁量很高,比蔬菜中含铁量高的芹菜高20倍,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高的猪肝还高约7倍,为各种食品含铁之冠。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补血食品。
以前减肥是女人的专利,现在男人减肥的也非常多,黑木耳又是一种减肥食品,因为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质,这二种物质,都能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防止肥胖的发生和减肥作用。祖国医学也认为,经常食用黑木耳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还发现,黑木耳有阻止血液中胆固醇沉积和凝结作用,因而对冠心病和脑、心血管疾病患者颇为有益。此外,黑木耳所含的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以起到清理消化道的作用,因而又可作为矿山、冶金、毛纺、理发工人的日常保健食品。
介绍血耳
担子果鲜时暗赤褐色至黑褐色,硬胶质带肉质,叶状,大型,瓣片薄,边全缘,波状,下 部连合,上部分裂成瓣状,皱卷,波曲,常可丛集生长成菊花状一大团,半球形,长5-24 cm,宽5-20cm,高5-8cm。色素水溶性,淋雨褪色,雨天采取时,以手摸之,满手即沾 上赤褐色酱油状液体。瓣片脱色后变成茶褐色。瓣片切面厚250-560μm,干后黑色, 表面有黑褐色色素薄层,不光滑,浸水有酱油状色素渗出。菌丝粗细悬殊;粗菌丝深赤褐 色,直径3-5μm;细菌丝直径1-3μm,浅赤褐色至近无色,有锁状联合。子实层居表面 层,原担子棒状至长卵形;成熟下担子卵形、球形、长椭圆形,十字形纵隔或只一纵隔至稍 斜隔,稀有近横隔,分成2-4细胞,长12-25μm,宽10-19.5μm,但大多为14-19.5× 11.5-17μm,上担子长12.5-25μm,直径3-5μm,先端渐尖。担孢子卵形至近球形, 近轴侧稍平直,7-9×5-7.8μm,有小尖,萌发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1]
中国分布
编辑
湖南莽山(1143,主模式;3743,3727副模式;1436,3734,3735);湖北保康(2004,2005),房县(2097),天门 (1776);海南吊罗山(1341,1450),尖峰岭(1377,1585);广西大明山(1821)。
生态环境
编辑
在阔叶林中栎Quercus spp.等阔叶树朽木上单生、群生。
作用功效
编辑
栽培菌种主要来源于湖北省保康县,血耳是妇科病良药,产品供不应求,子实体鲜时暗赤褐色、干后黑色、表面有赤褐色素薄层、浸水有酱油状色素渗出。
血耳性味功用: 甘,温。能益气活血,平肝阳,祛热毒。治肝炎 痢疾 妇科诸症。
具有滋阴补阳和补血强身的功效,特别是妇女食用大有益处,是高级的纯天然绿色药食两用滋补食品。
细木耳:汉耳16:出耳温度15-30℃杂交种,朵大肉厚、开片快、色深褐,有光泽,抗霉力强,容易管理,产量高,品质好。
毛木耳特大木耳A系:出耳温度12-35℃,朵形完整紧凑,外观色泽呈紫红色,少有单片,干制后浅褐色,耳质介于毛木耳之间,特大耳A系属大朵形品种,适合鲜销或干制,袋栽百公斤干料收木耳15-22kg。
食用方法
编辑
⑴:先将血耳用水浸泡发软后,用冰糖.莲子等炖汤,滋阴养颜;或先用水浸洗干净,然后配枸杞等泡茶均可。
⑵:血耳10克,红砂糖适量。血耳温水泡发,洗净,用旺火煮沸后,文火炖至稠浓,加红砂糖食用。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并可促进产妇体质康复。《食用菌生产大全》。
血耳 ⑶:血耳10克,红枣10枚,红砂糖25克,共炖服,治白带过多,产后虚弱。
⑷:血耳12克,鹿角胶0.3克(烊化)。血耳炖烂,兑入鹿角胶,分2次温服。治痢疾,河南平顶山医院用此方有良效。
⑸:血耳15克,黑芝麻25克(炒)。水煎,代茶饮。治小便尿血。《家用便方》。
⑹:血耳20克,鲜凤尾草50克。凤尾草水煎取汁,炖血耳食用,每日1剂,分3次服。治急性肝炎。
⑺:血耳:10克, 红枣10枚, 猪瘦肉150克;血耳浸透至软洗净、红枣去核洗净、猪肉原块,各物一齐放入汤煲里,加清水4碗武火烧开后改为文火慢熬,煲成约1碗调味即可服用;治女性月经过多,兼养气血等功效。
中耳炎介绍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其后果是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分泌性中耳炎
(1)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内闷胀。
(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4)儿童病人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镜检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
3、卡他性中耳炎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咽鼓管粘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水肿,变得增厚或粘连,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内由于长期负压,使鼓膜内陷,活动的范围变小,因此出现耳聋、耳鸣症状。
耳聋:常因反复急性发作,听力时好时坏,渐进加重。初可为传导性,继可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声增强”现象。积液粘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耳鸣:耳鸣常使病人甚感苦恼,初可为低音调,晚期可为高音调(如蝉鸣),但无一定规律,有的患者可感觉耳内有闭塞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缓解。
4、渗出性中耳炎
(1)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
(2)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有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儿童双耳患病时常出现对音响反应迟钝,看电视要调大音量,学习精力不集中。若一侧耳朵正常,可长时间不被家长发现。
(3)耳鸣:急性期耳内有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
(4)耳痛,少数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
5、慢性中耳炎
(1)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3)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6、急性中耳炎
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7、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燥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3、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4、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5、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木薯粉介绍
用西谷米即以菱粉制作。它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QQ的带有弹性
形态
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叶绿素,生自茎节,羽状细裂。茎细长,因水之深浅不同而长短不等。叶集生茎顶,成莲座状,菱状三角形,长2.5-4cm,宽2-4.5cm,边缘上半部有粗锯齿,近基部全缘,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幼时有细毛,后渐落,沿脉有毛;叶柄长2.5-5cm,有毛或无毛,近顶处有胖大海绵状的气室。花两性,单生叶腋;萼管短,有毛,裂片4;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钻状,柱头头状,花盘鸡冠状。果实为梢扁的倒三角形,两端有刺,两刺间距离3-4cm,腹背的萼裂片脱落。种子一颗。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木香的介绍
木香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为野生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木香的外形特征:高1.5-2m,柱根粗壮,圆形,直径可达5cm,表面黄褐色,有稀疏侧根。茎直立,被有稀疏短柔毛。基生叶大型,具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苌三角形,长30-100cm,宽15-20cm,基部心形或阔楔形,下延直达叶柄基部或一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茎生叶较小,叶基翼状,下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通常2-3个丛生于花茎顶端,几无总花梗,腋生者单一,有长的总花梗;总苞片约10层,三角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9-25mm,外层较短,先端长锐尖如刺,疏被微柔毛;花全部管状,暗紫色,花冠管长1.5cm,先产央5裂;雄蕊5,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之外,柱头2裂。瘦果线形,长端有2层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桌熟时多脱落。花期5-8月,果期9-10月。
木香的化学成分:根油主含去氢木香内酯、木午烯内酯、木香匝醛、4β-甲氧基去氢木香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α-环木香烯内酯等物质。
木香的种类有云木香、越西木香和川木香。云木香原产印度,我国云南、广西、四川均有栽培。越西木香主要分布四川西南部。川木香分布四川西部及西藏等地。
木香销售价格分析:木香一般销售价格在8元至15元每棵。作为药材的木香售价一般在15元至40元每斤,像云木香的价格会偏高。
木香的介绍
木香(Radix Aucklandiae)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
云木香(学名:Saussurea costus),又名广木香、木香、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属菊科风毛菊属。
川木香(学名:Vladimiria souliei)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均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木香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为野生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这两种植物的根茎都是重要的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