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前这样带娃,娃会越来越聪明! 4-6个月
1岁以前这样带娃,娃会越来越聪明! 4-6个月
这个阶段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育基本完成,适当的协调与稳固性的锻炼,有助于宝宝感官系统的进一步发育完善。
视觉:这时,宝宝会抬头啦,能跟着物体做较大的转动,还能分辨颜色了,对颜色鲜艳的东东注视更久哦。妈咪可以拿着颜色鲜艳的物品,让宝宝由近看远,由远及近的看来加强练习。
听觉:这段时期宝宝的听觉更灵敏了。粑粑麻麻可以利用“听声寻物”的小游戏,锻炼孩子眼睛与耳朵的协调与配合。
味觉:虽然宝宝的味觉良好,但因为人类的本能,宝宝会更加偏爱甜味,对于咸、苦、辣天生的不喜欢哦。
触觉:这个阶段还是宝宝触觉的重要开发时期,他会急切地想伸手去摸摸周围的东西。妈咪可以给宝宝一些可以啃咬的玩具,这样不仅能够发展手部触觉,而且还可以强化宝宝的探知能力。
如何给宝宝挑选安全的玩具
安全的儿童玩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宝宝的人身安全。但是,大部分家长却不了解如何挑选安全的儿童玩具。父母在给宝宝挑选安全的儿童玩具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事项,如掌握儿童玩具的标识、金属含量及玩具安全标准符号所暗示的信息,再根据宝宝年龄来选择安全的儿童玩具。
挑选安全的儿童玩具事项一:年龄分组的特别意义
在新的玩具标准中,3岁和8岁是年龄分组中比较明显的分界线。对于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标准中特别增加安全要求。
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选择玩具时,一定要看清适合年龄,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是习惯性地把物件送入口中,所以,他们使用的玩具一定要考虑到与小零件有关的潜在的噎塞和窒息危险。如果玩具上标有“在家长的监护下安全使用”,即使孩子到了此玩具使用的年龄底线,仍要按照提示,在孩子玩玩具的时候进行看护。
适合于3岁及以下儿童的玩具的部分特征,根据玩具的类别列在下面:
(1)玩具娃娃最好选择可供手持或搂抱的身体柔软的婴儿娃娃或人物娃娃,填充的或“豆袋”类娃娃,形状简单(包括附件)的碎布娃娃或布娃娃和面貌简单、四肢关节处活动范围有限的轻型小巧的塑料娃娃。
(2)婴儿玩具提供在童床或游戏围栏上使用,能很容易地被小手握住、晃动、抓住、摇动发声和抱住的玩具。
(3)玩具车外形简单结实的汽车、卡车、船及火车,以简单色调装饰,没有微细外形刻画并对车辆的具体牌子或型号没详尽描述说明,并且只要求简单的使用动作(例如滚动、翻到、推动及放开。
(4)早期学习玩具提供基础学习训练(例如字母、数字或图案)、简单的形体动作训练(例如转动轮子或旋钮),拉开和放开或根据大小分类等玩具(例如书和拼图)。
(5)动作玩具提供识别声音或图画用的简单动作玩具及惊奇动作玩具。
(6)软体的球或类似物品提供挤压、摇动、滚动或扔掷的柔软的、质量轻的球或类似玩具。
挑选安全的儿童玩具事项二:玩具标识你会看吗?
新标准对玩具包装上的标识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和说明。增加了一些内容详尽的安全警语,“适合年龄:3岁以下”“内有小配件,请在大人监督下使用”“防止玩具眼、鼻、纽扣等配件被儿童吞食”等提示语已经出现在玩具的外包装上,且对于玩具的材质、游戏方法、注意事项等也有明确的标注。
婴儿早教玩具的种类
婴儿早教玩具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可以大致分为9类,分别是复合形状盒、玩具车、响环、图画书、球、盛杯、积木、娃娃、沙子。
1、复合形状盒。这是一种用于给孩子观察物品形状的儿童玩具,通过这类的婴儿早教玩具,孩子能够懂得形状一样的开口只能和同一种形状的物品通过。通过玩具让宝宝认识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形状,像这样的玩具只对18个月左右的婴幼儿较合适。
2、玩具车。到了快三岁的时候了,宝宝已经能控制身体的部位了,已经会开“小车”了,有时开快有时开慢,也会骑“大马”了。要是“小车”还可以载满宝宝们自己的婴儿早教玩具,而且自己还能当运输司机,可真是乐坏了。
3、响环。婴儿到了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一手拿着“响环”玩,宝宝们从开始尝试感觉、视觉等的作用。用小手摸一下,手就能体会到是什么感觉,用眼睛瞧瞧玩具多彩多姿的儿童玩具,还要用小嘴巴去吃一下尝一尝玩具是什么味道,摇一摇“响环”时候声音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听觉。这是一件最简单的玩具也是为宝宝开发智力的最早的一步。
4、图画书。婴儿早教玩具种类中,图画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到了2岁的时候就能够通过眼、口、手来懂得很多的物品,要是在他看得图书里面要是能够找到他登时的图画那他该有都高兴啊 。当然,爸爸妈妈也可以通过图画书教宝宝懂得更多的事物。
5、球。婴儿到了6个月的时候他对一些动态的东西都有兴趣,像可以滚的彩色球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用手把球一推它就会往前滚动,宝宝还会爬上去追着小球,要是妈妈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钠效果就会更好。婴儿早教玩具种类中,球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6、盛杯。对于以个只有2岁大的宝宝来讲,叠杯儿童玩具是他们最想要探索的游戏,既可以把叠杯叠成高塔,还能够缩小到剩一个一只杯,还能把一些积木和其它的小玩具放进在叠杯里面再去找寻一番。通过这类游戏宝宝们可以了解很多的东西虽然是眼睛没办法看到,但是是有存在的。
7、积木。宝宝到了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的发现了,宝宝们学会懂得玩具或者是家具等等多种用途。也认识了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什么东西是硬邦邦的,什么东西有棱角,什么东西是圆滚滚的。在积木面前,婴儿就会懂得用双手,宝宝们懂得两块积木碰在一起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一个个积木叠在一起就会比只有一块积木的要高,还有还可以把积木叠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
8、娃娃。幼儿到了2岁大的时候就开始有个性的表现了,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到了这个时候,宝宝们就要娃娃玩具了。要是有了娃娃婴儿早教玩具,尤其是女孩子就能够像妈妈怎么样对待他那样对待娃娃了,为娃娃穿衣、吃饭,夸奖或斥责娃娃。
9、玩沙。众所周知每一个宝宝都喜欢玩沙、玩水.而18个月以后的宝宝就会认识到不要随便把不能吃的东西都往嘴里塞,这个阶段的宝宝就可以给他们玩沙了。给他们一些小工具,像小铲、小耙、小桶等,让宝宝们自由发挥创造能力,让他们把沙堆形状砌成各式各样。玩沙的婴儿早教玩具种类,这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的。
想要孩子开发智力多给他买这些玩具
1、拉着走的动物玩具
宝宝拉着会走动的“动物”会让他们着迷,他们慢慢会理解这一根绳子原来还有这样的牵动力量,这比那些用干电池的电动玩具车还更有启智作用。
2、儿童车
到了两岁末,宝宝已能基本控制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可以驾驶“小车”了,可以开快,开慢,也可以骑“大马”了。如果“小车”还能载上他们自己的一些小玩具,而自己又能充当运输司机,不仅宝宝玩得兴致勃勃,还会开启智力。
3、图画书
两岁大的宝宝已经通过眼、口、手认识了不少物品,如果能在图画书中找到自己认识的物品,对宝宝而言是极大的乐趣。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图画书教导宝宝认识更多的事物。这类画当然是线条简单,色彩鲜明,一眼就能认出是什么来。
4、叠杯
对一个两岁大的宝宝来说,叠杯玩具是最变幻无穷的游戏,既可叠成高塔,又可缩成一只单杯,还可把小积木或其他小东西藏在叠杯内再寻找一番。通过这类游戏宝宝们能够知道有些东西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却是实际存在的。
5、娃娃
两岁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个性表现了,这时他们已能表达自己的喜爱和厌恶。如果有了娃娃玩具,特别是女孩子她们就可以像妈妈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娃娃了,为娃娃洗脸、穿衣、喂食,赞扬或责备娃娃了。
6、玩沙
所有的宝宝都爱玩沙、玩水,而18个月以后的宝宝已经懂得不能随便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时就可以让他们玩沙了。提供各种小工具,如小铲、小耙、小桶等,让宝宝发挥创造能力,把沙堆砌成各种形状。
7、复台形状盒
这是用来训练宝宝观察物品形状的玩具,通过这种玩具,宝宝可以认识一种形状的开口只容许同一形状的物品通过。通过玩具让宝宝了解生活用品各种不同的形状,而这类玩具对18个月大小的婴幼儿较合适。
8、球
6个月大的宝宝对能动的一切都感兴趣,彩色球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用手一推球就会向前滚,宝宝还会爬着追逐小球,如果妈妈能陪着他们一起玩那就更妙了。
9、响环
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一手握着“响环”玩,他们开始尝试触觉、感觉、视觉或味觉的作用。用手摸摸,体会手上感觉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种色彩,用口尝尝玩具的味道。
此外,积木也适合宝宝玩,面对积木,宝宝会开始运用两只手,让两块积木相碰会发出响声,一个叠在另一个上面就会比单独一块积木高,而且还可以用积木叠成多种不同的形状。这样同样可以启发宝宝智力,为将来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干贝怎么吃
干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种海鲜物,受到广大朋友们的十分喜爱。干贝做出来的食物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欲滴。那么既然大家都这么喜爱吃干贝,都知道干贝的吃法吗?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干贝娃娃菜
【干贝的泡发方法】食材明细干贝20克娃娃菜3棵约600克盐3/4茶匙白糖1/2茶匙料酒2茶匙生姜8克大葱5克菜。
制作步骤
1、干贝冲洗干净放入小碗中,加入小半碗的水浸泡2小时,再放入1茶匙料酒、3克切成片的生姜放入蒸锅大火蒸20分钟备用。
2、娃娃菜洗净。
3、每个娃娃菜用刀纵向切成8瓣。
4、大葱和剩余的生姜切片。
5、起油锅,放入葱姜片爆香。
6、再放入切好的娃娃菜。
7、处理好的干贝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锅内。
8、再放入大半碗的水。
9、加入盐、糖、1茶匙料酒。
10、大火烧开加盖转小火煮10分钟即可干贝娃娃菜。
做法小贴士
1、 娃娃菜纵向切,每瓣都带些根才不会散。
2、 干贝泡发后蒸过会更美味。
3、 娃娃菜要煮软再起锅。
4、 干贝已经很鲜了,这道汤菜不需要味精、鸡精等。
干贝海参汤
材料:海参2条,干贝2个,海带20克,夏枯草20克。
1、海参、干贝浸泡一夜,海参放姜、葱煮软
2、将干贝、海带切细加入煮软的海参炖汤,7碗水炖至3碗半
3、将夏枯草煎取汁倒入汤中,调味即成。
干贝海参汤可治疗妊娠高血压及缓解孕妇头眩头痛。
干贝水晶球
原料:冬瓜、干贝、葱姜、黄酒、盐、高汤、水淀粉。
做法
1、用挖球勺将冬瓜挖成球状;
2、冬瓜球冷水焯至半透明状捞出浸入冷水;
3、干贝洗清加少许水、黄酒、葱姜入蒸锅蒸20分钟,取出捻成丝;
4、锅里加高汤放入干贝、冬瓜球,烧开撇沫; 5、加盐调味,水淀粉勾芡即可。
干贝莴苣丝
原料:莴苣、干贝、大蒜。
做法
1、干贝冲洗两遍 ,用温水提前泡发两小时,把泡好的干贝搓成丝,浸发干贝的水留用;
2、莴苣去根去皮后,切成丝备用;
3、莴苣丝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马上冲凉水,沥干水分备用;
4、起油锅,爆香蒜末;
5、下入干贝丝爆炒出鲜香味;
6、倒入浸泡干贝的水,再添加一些热水,大火煮开;
7、倒入莴苣丝烧开;
8、用一点点盐调味,即可出锅。
总结:通过上面小编对干贝的吃法的详细介绍,大家是不是都已经知道了干贝的多种做法呢?想要吃到如此味美一绝的干贝,何不自己动手做呢?但干贝虽然好吃却也不能贪吃哦!希望小编今天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孩子眼睛怕光是怎么回事
嘉嘉三个月时,妈妈发现他的眼睛有点不对劲,本想带嘉嘉去医院咨询一下,但周围人都说等嘉嘉长大了自然会好。不知不觉,嘉嘉2岁了,最近走路经常摔跤,而且右眼偏向一边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嘉嘉患有斜视。
斜视是什么?
斜视又称“斜眼”,是宝宝的双眼不能同时聚焦到同一物体上的一种症状,比如当一只眼注视着布娃娃时,另一只眼偏离了布娃娃,看起来就是“斜眼”。
据临床统计,斜视儿童占群体1%以上,其中共同性斜视占80%,非共同性斜视占20%.非共同性斜视出生后即可发现,共同性斜视是宝宝长到一定月龄后才发现的。
3~6个月时,就要注意宝宝有没有斜视
新生儿的双眼看上去有轻微的内斜视,或是双眼偶尔会朝不同的方向转,或是一只眼睛会往外翻,这是正常的。因为在6个月之前,宝宝的眼部肌肉发育得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准确地控制双眼聚焦。不过,这种状况在头几个月会逐渐改进,眼睛看东西时慢慢稳定下来,但如果到了6个月,上述情况还不能消失,就要重视起来了。
当宝宝出现下述状况时,需带宝宝看眼科医生
4个月后,宝宝的一只眼睛或双眼经常出现横斜,尤其是宝宝累了、病了或紧张时看远处,表现得更明显;宝宝的眼睛似乎不能追视物体,目光有些游移;宝宝常揉眼睛或怕光;看东西时总是闭上一只眼睛或歪着头看;这些都是斜视的典型表现,出现以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尽早确诊。
另外,宝宝眼睛调节能力差,当宝宝看较近物体、凝视某一物体时会出现“对眼”,那么家长可以把物体拿到离宝宝远一些的地方,然后再看宝宝是否还“对眼”。当然,如果你对宝宝的视力存有疑问,请记录下来,下次体检时向医生提出,以便医生检查。
能让宝宝越玩越聪明的玩具
1、可拉着走的动物玩具
“动物”还能被拉着走,宝宝肯定很着迷,并且会慢慢理解一根绳子能产生的牵动力量,这比那些装电池的电动玩具车更有启智效果。
2、图画书
宝宝2岁大后已经恩能够通过眼镜、嘴巴、手脚辨认不少东西,所以当他发现图画书里面可以找到自己认识的物品应该会非常感兴趣,而且,父母也能利用图画书教宝宝认识更多的事物。当然,给宝宝看的图画书一定要是色彩鲜明、线条简单、一眼就能认出是什么物品来的。
3、叠杯
叠杯对两岁大的孩子来讲是一种变化无穷的游戏,可以把它们叠成高塔也能缩成一个杯子,还能把小东西、小积木等藏在杯子里面,再去找一找,让宝宝明白有些东西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存在的。
4、球
几个月的宝宝对一些能动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其中彩色球最能引起宝宝注意力,妈妈用手推一些球就往前滚,宝宝就会想要追逐小球,和妈妈一起玩这奇妙的游戏。
5、响环
宝宝三个月大时已经能自己用手握着响环玩了,这是宝宝尝试视觉、味觉、触觉或感觉的作用,体会响环在手上的触觉是怎么样的,用眼睛看玩具的颜色是什么色彩的,用嘴巴尝尝玩具是什么味道的。
6、沙子
孩子天生爱玩,特别是爱玩水、玩沙,所以当宝宝18个月后不会随便把什么东西往嘴里送时就可以让宝宝玩沙子了,并且为他准备各种小工具,比如小桶、小耙、小铲等,让宝宝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沙子堆成各种形状。
7、娃娃
宝宝2岁时已经有自己的个性表现了,这时宝宝也会表达自己的喜爱和厌恶,尤其是女孩子如果有了娃娃玩具,还会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给娃娃穿衣、洗脸、喂食、还会赞扬或责怪娃娃听不听话、乖不乖,把父母平常对自己说的话对宝宝说一遍。
8、复台形状盒
这种玩具是用来训练宝宝观察物品形状的,通过对形状盒的观察,宝宝可以认识一种形状,并且找到一个开口可以放进同样形状的物品,让宝宝了解生活中物品的不同形状。这类玩具适合18个月后的婴幼儿玩。
9、儿童车
宝宝两岁末大时,对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已经能基本控制了,手脚协调能力也比较好,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为宝宝选购一辆可爱的儿童车了,让宝宝可以开着自己的“小车”,体验开快一点、开慢一点的乐趣,还能在小车上载上自己的小玩具,把自己当成司机,不仅玩得兴致勃勃,还有助开发智力。
除了以上玩具,积木很适合宝宝玩,把积木叠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可以启发宝宝智力,对将来发展很有帮助。
这些已经被淘汰的带娃经验
1、早早的给孩子把尿,让娃自己上厕所
娃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出生之后不会自己大小便,需要长到一定年龄之后才行,一般来说,娃在三岁左右才可以自己进行大小便,家里如果是老人帮忙带娃的话,会发现她们很早的就给娃把尿了,娃的身体还太软,过早的把尿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不要急着给娃把尿,等到两岁左右的时候为宝宝准备一个可爱的迷你小马桶再训练如厕,也完全来的及。
2、给娃带小手套
很多家长认为给娃带上手套可以很好的保护娃的步手小脚,但是这么做并不好,要知道,娃的手脚发育需要一定的刺激,而不是绑起来,如果你想以后娃的手更巧,更灵活,那么就不要给娃戴手套了,让娃的小手多多接触各种东西,平时多做做身体的按摩,父母还要勤给娃修剪指甲,免得宝宝会抓伤自己。
3、给娃的脖子上套上游泳圈
小娃娃的颈椎都很脆弱,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还不能很好的做好抬头这个动作,这个时候去游泳如果使用游泳圈稍不小心就会损伤到宝宝的颈椎,所以带娃出门游泳的话,一定要去专业的儿童游泳会所,那里面的看护人员会更专业。
4、宝宝吐口水的时候不要责怪
在娃三个多月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宝宝嘟着嘴吐舌头,或是吐口水的情况,这个是宝宝发育的一种现象,当妈的这个时候不要去责怪宝宝,为了下巴不被湿到或是不把衣服弄湿,给娃带上口水巾并且记得经常更换就可以了。
5、阻止娃吃小手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吃手和脚了,躺在床上自己玩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小手和小脚丫放在嘴巴里吃,这种现象将会延续很长时间,这个时候很多家长认为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卫生,所以赶紧去阻止娃吃小手,其实,娃吃小手、小脚丫可以锻炼宝宝的吸吮能力,而且能更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小手小脚,妈妈们不要过多的去阻止,只要平时注意经常给娃洗手洗脚,把小手小脚丫洗干净就可以了,建议在洗的时候使用宝宝专门的洗手液,这样更容易清洗,而且洗的更干净。
老一辈的育儿经验也不一定都对,所以在平时带娃的过程中,妈妈们还是要经常去学习一下有关养娃方面的知识,只有正确的育儿才能让宝宝的身心更健康,才能健康成长。
宝宝智力发育标准
13—14个月:能独走,弯腰拾东西;会把小东西装进小瓶,用笔在纸上乱涂。称呼两个大人,当成人问宝宝几岁时会竖起食指表示“1”。认识图片或图画书上的物品。对陌生人害羞或不安。会用勺盛饭放进嘴里,会将帽子放在头上。
15—17个月:能蹲着玩,扶栏杆上楼梯。叠2块方积木或棋子,会翻页,用蜡笔乱画。能叫出物品名称,学动物叫声,会指出3—4处身体部位,指出10张图片或图画书中的物品。会模仿大人拍娃娃、给娃娃喂饭等。能用拇指和食指拿食物吃,自己端杯喝水。
1岁半—2岁:会倒退着走,用脚尖走几步。有目标地扔皮球,手的动作更准确,能把瓶里的水倒入碗内,学着画垂直线和圆圈。能说2—3个字组成的句子。认识红色,认识照片中的亲人,认识几种交通工具,知道代词“我”。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会表示大小便,会模仿大人擦桌子、扫地,会脱松紧带裤子,会穿袜子,会用手绢擦鼻涕。
2岁—2岁半:会跑、会踢球、会双脚离地跳,双脚交替上楼梯,从末级台阶往下跳。会用6块积木或棋子搭高楼,学画圆形。会背整首儿歌,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妈妈的姓名。能说出几种水果名称,说出常用物品的用途,背数到5,能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分清5个手指和手心、手背,知道性别。开始与小朋友一起玩,喜欢藏起来让别人找。会自己洗手。
2岁半—3岁:能双脚交替下楼,单脚站10秒钟,会骑小三轮车。能系扣、折纸、穿珠子,学画十字。会说4—5个字的句子,会唱歌,会说“你、他”,听故事时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反义词。点数到3,分清上、下,知道大、小,认识圆形、方形等形状,认识3种颜色。随音乐节奏拍手、敲鼓。能自己上厕所,会穿鞋、穿短裤等简单衣服,能记住家里门牌号。
宝宝不会说话
4个月大时:不会模仿爸爸、妈妈发出的声音。
6个月大时:不会笑或大声叫。
8-9个月大时:不会用声音吸引你的注意力;还没开始咿呀学语。
满10个月时: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懂怎么让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烦躁。
满12个月时:不会做挥手、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还不能发出一两个声母(比如p、b等);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与你交流。
满15个月时:不明白“不行”和“再见”之类的词,也不做反应;会做的肢体语言(比如摆手、指东西等)还不到6种;会说的词不足1~3个。
满18个月时:连6~10个词都不会说;还不会用手指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天空飞过的小鸟或飞机。
满20个月大时:会说的声母还不足6个。
21个月时:不会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假装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给自己梳头、给娃娃喂饭等)。
满24个月时:不会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不知道常见家庭用具(比如牙刷、电话、筷子等)的功能;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或学别人说话;不会按照要求指出身体部位。
满30个月时:即使自己家里的人也没人能明白他;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也不能让陌生人明白自己。
满3岁时:不会说短语;听不懂简短的指令;对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兴趣;和爸爸或妈妈分开时特别困难。
满3岁半时:经常不能把话说完整(比如不会说“回家”,只会说“回”)。
满4岁时:说话还经常结巴;基本上还是不能让别人完全听懂他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