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习惯改变或是大肠癌早期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或是大肠癌早期症状
“大便便血,有可能是痔疮,也有可能是结直肠癌!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时也要特别注意!” 日常生活中,一些网友经常容易将便血与痔疮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肠癌的可能性,从而耽误治疗。
早发现治愈率可达九成
就在此前,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成册的《2013-2014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作为第一个完整的广州市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记载了广州全市十二个区(县级市)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其中最新的肿瘤监测数据显示,广州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为36.81/10万,每年广州市户籍居民中有约2700人新诊断为大肠癌,平均每天有7.5人;已超过肝癌并仅次于肺癌,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事实上,不仅仅是广州,每年全世界约有14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现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在西方部分发达地区位居第2位。每年全球死于结直肠癌的人数接近70万。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少动、吸烟、大量饮酒、过量摄入红肉或加工肉制品、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相应地提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而且在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平均在45岁左右,其中很多是30~40岁的中青年,比西方国家提早12~18年。因此,一般情况下,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更容易患结直肠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大约1.5∶1)。
大肠癌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日趋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由腙瘤癌变而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除排便习惯改变外,可反复便血(以黏液血便为主),晚期有不规则发热、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贫血、恶病质等。肝转移可致肝肿大、黄疸、腹水等。右侧结肠癌以排便习惯改变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以慢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直肠癌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感等。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粪便隐血试验(OB):可为不同程度(+~++++)阳性,灵敏度较高。
(2)结肠镜活检:可确定诊断及癌型期等。
(3)肿瘤指标检测:癌胚抗原(CEA)升高,甲胎蛋白(AFP)阳性;结肠癌细胞相关抗原(CCA)可为阳性,阳性率达50%。
结肠癌早期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里急后重感,或便秘、排便困难,或两者交替出现。这是由于肿瘤对肠道的刺激或堵塞肠腔、浸润肠管所致。
晚期直肠癌临床症状
直肠癌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大肠癌疾病,此外还是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但是对于直肠癌来说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出现几种常见的症状,这就提示我们患者及时的到医院接受治疗,但是我们仅仅知道有大便性质的改变,当然还会有其他的改变,具体如下:
1、便血: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 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直肠癌早期症状
3、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 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4、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泄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也许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5、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6其他症状:转移这一般在晚期出现,可转移临近器官如肝转移则会发生腹水、黄疸等症状;如转移到膀胱等器官则会出现排尿不畅、、血尿、尿痛、大便失禁等。
对于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我们可能在一线工作的人员最为了解了,因为这种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有限,此外其实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地改变这种现状,给临床上这些人最需要的东西。
治疗结肠癌要对症下药
治疗结肠癌,患者喜欢选择的是真正对自己的健康有帮助安全一些的专业治疗方法,其实现在治疗结肠癌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不管是什么方法对症治疗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在治疗之前首先就是要了解结肠癌的症状。
1、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扁、变细或不规则,另外大便中带有脓血、黏液或暗红色大便。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应提高警惕,排查结肠癌的早期症状。粪便形状改变,如由粗变细的结肠癌早期症状。
2、大便习惯改变。原来是有规律的大便突然出现便次增多、腹泻、里急后重、便不净感等,这些都是可能是结肠癌的早期症状。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反复的痔疮不愈,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不明原因肚子的胀痛也是结肠癌早期症状。
3、便血也是常见的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都有便血的情况。但治疗结肠癌许多人对此并不重视,或者是觉得便血只不过是因为大便干燥所致,或者索性就把 它当作痔疮来治,结果最后耽误了结肠癌的治疗。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反复的痔疮不愈,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去血液科查不出任何病因,一直当作缺铁性贫血治疗,实际上这也可能是结肠癌的早期症状。
以上就是一些结肠癌的症状表现的介绍,了解这些症状对于大家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结肠癌都是有很有帮助的,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咨询专家。
什么原因导致结肠癌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现在很多年轻人缺乏运动,特别是每天坐在电脑跟前的白领一族,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值得警惕的是,因直肠癌在发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特异症状,和痔疮的常见症状一样都是便血,很多年轻人误以为肛门出血、大便带血就是痔疮,致使很多直肠癌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了。
肠癌最常见症状:大便习惯改变
大肠癌在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病情发展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贫血、食欲下降、粪便中带血、脓或黏液。腹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有脓血便。
从饮食抓起,减少肠癌发病率
肠癌的发病原因与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都是催生结直肠癌的因素,如果摄取的食物缺乏膳食纤维,容易导致便秘,使粪便中的致癌物长时间刺激肠壁。因此,预防直肠癌,养成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很重要。
尽可能多吃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芹菜、杂粮等。平时吃水果时,香蕉、苹果、雪梨等交换着吃,给肠胃一种新鲜感,就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
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谨防祸从口入。多多运动,促进消化,远离肠癌。
大便带血应警惕直肠癌
作为肠癌的一种类型,直肠癌早期症状隐蔽且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再加上生长较慢,有较长的时间限于局部,因此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根治。但是临床上约有30%~40%的患者因个人疏忽而被误诊。
直肠癌早期的一些症状应当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例如便血。直肠癌的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症状,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如能通过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
对于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患者,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以确诊或排除直肠癌的可能。
肠癌报警信号须谨防
便血: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都是有哪些
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
一、大便习惯改变
由于肿块及其产生之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不昼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最初这些“假性腹泻”现象多发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称晨起腹泻。以后次数逐渐增多,甚至晚间不能入睡,改变了往日大便习惯。
二、直肠癌早期症状肛门疼痛及肛门失禁
直肠下段癌如浸润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约肌则可引起肛门失禁,脓血便经常流出,污染内裤;癌肿感染或转移,可引起腹股沟部淋巴结增大。
三、直肠癌早期症状肠道狭窄及梗阻现象
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直肠壶腹部癌,因多是溃疡型,直甩壶腹部较宽阔,估计约1~2年左右才引起狭窄梗阻,大便形成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及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