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内的宝宝应避免吃油盐酱醋
一岁内的宝宝应避免吃油盐酱醋
辅食质地重于味道
有些妈妈认为,在辅食中添加一些调味料,宝宝会更加乐意进食。对此,保健医生表示,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家长更应重视的是食物浓度和质地的分阶段变化,而不是重视味道的区别。
保健医生指出,一般来说,婴幼儿辅食添加都是从糊状食物慢慢发展为手工制作的细碎食物,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的食物添加由稀到稠,质地从糊状到颗粒再到完整的食物。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预防过敏、食物易消化才是最重要的。
过早加调料损伤味觉
“不加任何调料,大人都不爱吃,怎么能让孩子爱吃呢?”不少妈妈会有这样的疑问,特别是在孩子食欲不佳时,总会用调味品给孩子食物调味。
对此,保健医生表示,宝宝有非常敏感的味蕾,食物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此时让孩子吃天然的食物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孩子过早接触人工调味品,反倒会影响孩子味觉发育的过程。
保健医生特别强调,一岁以内的宝宝辅食不要添加食盐。宝宝对盐的需求量是很小的,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能满足宝宝需要,再额外加盐,高盐饮食会影响儿童体内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宝宝缺乏微量元素。而且宝宝的肾脏发育还不健全,不足以渗透过多的盐。如果辅食中加盐过多,就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由此使肾脏和心脏功能受损。而且,从小养成重盐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容易纠正,而重盐饮食习惯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她建议,一岁以内宝宝不用额外加盐,对于1~3岁的宝宝,每天做菜时也要尽可能地少放盐。3~6岁的幼童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
除了盐以外,不少家长会在孩子的食物中额外添加糖,保健医生指出,在辅食中添加过多的糖,一方面会导致宝宝养成爱吃甜食的坏习惯,同时,糖会给宝宝提供过多的热量,导致宝宝对别的食物摄取量相应减少,胃口也变差,其次,吃糖还容易形成龋齿。
至于醋,有的家长会在食物中滴一些调味,保健医生表示,一岁内宝宝最好也别吃醋,以免引起胃酸过多。而酱油也含盐,最好别用。
葱姜蒜容易刺激肠胃
在给宝宝做食物时,有些家长还喜欢加一些成人做菜时常用的葱姜蒜等来调味。
保健医生表示,作为天然食物,葱姜蒜的营养价值本无可厚非,不过由于这些食物的刺激性较强,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以免刺激到孩子原本娇嫩的肠胃。
事实上,想要给孩子的食物“调味”,未必一定要加人工调料,用一些天然的食物做出合理的搭配,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如在给孩子做蛋羹时,可以放一些切碎的虾皮,这样一来,蛋羹的味道更加鲜美。而在煮粥时,白粥中可放进一些瘦肉、青菜、山药、红枣或是红薯等,不仅味道更好,而且孩子摄入的营养也更加全面均衡。
给宝宝吃芝麻酱有这些好处
专家说,芝麻酱营养丰富,所含的脂肪、维生素E、矿物质等都是儿童成长必须的,其所含蛋白比瘦肉还高;含钙量更是仅次于虾皮。所以,经常给孩子吃点芝麻酱,对预防佝偻病以及促进骨骼、牙齿的发育大有益处。芝麻酱还含铁丰富,孩子6个月后,容易出现贫血,常吃点芝麻酱,就可起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此外,芝麻酱含有芝麻酚,其香气可起到提升食欲的作用。
因为芝麻酱是芝麻制成的泥糊状食品,因此当宝宝六七个月大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吃了。如将其加水稀释,调成糊状后拌入米粉、面条或粥中。1岁以后,可用芝麻酱代替果酱,涂抹在面包或馒头上,还可以制成麻酱花卷、麻酱拌菜等。
但要注意的是,1岁以内孩子吃的芝麻酱里不要放盐;1岁以后的,也要少放盐,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过多摄入糖对宝宝健康不利,因而麻酱糖饼也不建议孩子多吃。
吃芝麻酱,要控制好量,小孩子一般一天吃10克左右,约为家用汤匙的1勺左右。此外,宝宝腹泻时,暂时不要吃,因为芝麻酱含大量脂肪,有润肠通便作用,吃后会加重腹泻。
妈妈们买芝麻酱时,应尽量避免选瓶内有太多浮油的,会相对比较新鲜。买回的芝麻酱要放在避光处保存。
冬季辅食如何添加调味品
1、盐:营养对6个月以内的宝宝,钠的推荐量是200毫克,换算成盐是0.5克。一般辅食中原材料就含有少量盐分,所有初期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完全可以不用加盐。在10个月后再开始添加每天不超过2克的盐。
2、糖:糖吃多了会损害宝宝的牙齿,还会降低宝宝对甜味的敏感,而忽略其他的味道,造成厌食、挑食。但是甜味却是宝宝最最喜爱的一种味道。所以年轻的妈妈们就要控制宝宝的食糖量,每天总量不多于半勺糖。
3、食用油:宝宝辅食里添加的食用油首选植物性食用油,比如橄榄油。它不会对宝宝身体产生副作用,还易被宝宝吸收。宝宝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时,每天可以用少量,2-3滴即可。
4、酱油:酱油的添加最好在1岁以后,不要过早地添入辅食中,每次使用也仅限于1-2滴,在初期食用时应仔细观察宝宝,防治出现过敏现象。
5、醋:对于醋一类的调味品最好在宝宝2岁以后,味觉逐渐发育完成后使用,过早使用会降低宝宝对味觉的敏感,造成味觉迟钝。
宝宝多大可以吃酱油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量吃一点酱油。
1岁以内的宝宝不适合吃盐类食物,包括酱油。宝宝对盐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虽然在粥里加了酱油我们不觉得咸,可是宝宝已经感觉到咸了,如果长期吃过咸的食物,会给宝宝的肾脏增加负担。
而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地吃一点酱油。而且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吃酱油比吃盐好。因为酱油是黄豆做的,还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食盐的化学名称叫氯化钠,婴儿的肾脏和他们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远远没有达到成熟阶段,所以他没有能力充分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而吃盐过多很容易受到损害。并且,这种损害是难以恢复的。酱油则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给宝宝调调口味。但是酱油也只能吃少量的。
儿童吃盐过多有哪些危害 儿童吃盐过多的危害
1. 宝宝吃盐多,会影响味觉
过早加盐会使宝宝对食物本身的味觉感知发生偏差,以后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调料、添加剂的口味产生依赖,易挑食、偏食。
2. 宝宝吃盐多,会降低抗病能力
摄盐过多还会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减少唾液分泌,削弱口腔对细菌、病毒的防御功能,从而降低宝宝抗病能力。
3. 宝宝吃盐多,会影响锌、钙的吸收
高盐饮食还会影响对锌、钙的吸收,易导致缺锌、缺钙,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甚至会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4. 宝宝吃盐多,会引发高盐疾病
婴儿的肾脏功能发育不健全,不足以代谢过多的钠盐。如果辅食中加盐过多,无法自行排泄的钠盐滞留在体液中,可能引发水肿、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有的家长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比如三四个月就开始,而且辅食里基本都会加盐,说不吃饭没力气。这很容易损伤婴儿肾脏。上面视频中的案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5. 儿童吃盐多,可能间接引起肥胖问题
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的食物中盐含量过多,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含糖量较高的饮料,反过来,这又将影响孩子肥胖的风险。
研究发现,孩子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越多,相应地他们喝的饮料也就越多。当研究人员着重瞄准其中三分之二选择含糖饮料的孩子时,同样的结果也出现了:儿童每摄入390毫克的钠,平均就要额外多喝0.6盎司的含糖汽水,果汁或者其他饮料。我们知道,果汁、汽水或其它饮料中的含糖量是比较高的。
儿童饮食以平淡为主。味精、酱油、虾米等含钠极高,但由于风味和养分,小儿可限量进食。
父母给小儿的膳食调味品,应做到“四少一多”的原则,即少糖、少盐、少酱油、少味精、多醋。同时,还应当尽量避免上述提及的咸、腌食品、罐头和含钠高的加工食品。
养分学家建议,1至6岁的幼童天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1周岁以前以逐日不超过1克为宜,3个月后的婴儿可恰当吃些咸食。对患有心脏病、肾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应严厉控制饮食中的盐摄进量。
建议用“餐时加盐”的方法控制食盐量,既可以照料到口味,又可以减少用盐。“餐时加盐”,即烹调时,或起锅时,少加盐或不加盐,而在餐桌上放一瓶盐,等菜肴烹调好端到餐桌时再放盐。由于就餐时放的盐重要附着于食品和菜肴表面,来不及渗进内部,而人的口感重要来自菜肴表面,故吃起来咸味已够。这样既控制了盐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温烹饪中的损失。
很多人有喜好吃梅菜、咸鱼和腊肉等习惯,这些食品含钠量广泛高,儿童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除此之外,豆瓣酱、辣酱、榨菜、酸泡菜、酱黄瓜、黄酱(大酱)、腐乳、咸鸭蛋、罐头、香肠、猪肉松、油条和方便面等也应当尽量避免。
辅食中常常含有盐分,科学添加辅食一般从六个月开始,因为六个月内婴儿的肾脏、肝脏、胃肠道发育都还没有完善,所以无论是盐还是糖还是固体食物的消化能力都对孩子娇嫩的胃肠道和肝肾是负担。
有些伤害并不一定是当下的,而是长远的,很多都是导致成年后某些疾病(如心血管和糖尿病等)的增加,而不仅仅是当下胃肠道问题或皮肤过敏问题。
当然,由于个体差异,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也可能早那么一点或晚那么一点,这视乎孩子挺舌反射是否消失、上身是否能直立坐稳等综合考虑。
挺舌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属于先天性行为。婴儿在大约四个月,长一些的七个月以内,舌头会对进入嘴里的固体食物推出,以防止外来异物进入喉部导致窒息。挺舌反射消失一般会看做是已经可以适当喂养婴儿半固体或者固体辅食的重要标志。
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考虑另外添加盐分;
6到12个月的婴儿每天摄入不超过500毫克;
12到36个月的宝宝每天摄入不超过650毫克。
其实何止是儿童,那些对儿童有损伤的,对成年人一定也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我们大人也要注意,清淡饮食,善待健康。
宝宝辅食都用嘴尝吗
1.宝宝一岁前能吃盐吗?
儿童保健方面一直倡导儿童要“低盐饮食”,但并没有对儿童摄入的盐量进行明确规定。中国营养学会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钠的推荐量是200毫克,完全换算成食盐才0.5克,而食物中其他成分也含有一定量的钠。因此,6个月内的宝宝,完全没有必要在辅食中添加食盐。
幼儿在出生6个月后,其肾脏发育才较为完善,能将进入体内多余的钠和氯等物质排到体外。根据幼儿这一生理特点,幼儿满6个月龄时可以开始吃低盐食物,但量一定不能大。大人能尝到的滋味宝宝已经觉得很咸了。如果想让宝宝的辅食有点滋味,做鸡蛋羹等辅食时,可以用筷子稍微蘸一点盐。但是用筷子蘸盐也不能次数太多。每天加一两次就够了。
2.馒头蘸汤可不可取,宝宝能否吃大人饭菜?
馒头蘸汤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这要看汤是什么汤。如果汤里面有味精、盐、酱油、醋、花椒等调味品,最好不要给宝宝蘸着吃。一般来说,婴儿6个月以后可以少量吃盐,3岁内食物都要保持低盐,但饭菜中不要添加过多过杂的调料。一定要让宝宝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
另外,一岁以内的孩子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很弱。像排骨汤这样的脂肪含量很高的汤就不要蘸给宝宝吃了。
给婴儿添加辅食,应讲究从一到多、从细到粗、从稀到稠的原则。家长应避免将自己吃的饭菜喂给孩子,否则孩子习惯大人的口味后,就不喜欢再吃清淡的辅食,容易挑食、厌食。
3.用嘴嚼东西给宝宝吃行吗?
这个做法百害而无一利。成人的口腔是带有很多细菌的。而且很多成人患有结核、乙肝等病却不自知。如果喂饭给孩子,很容易将口腔疾病、慢性胃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给孩子。
母婴专家温馨提示:知道了用嘴嚼东西给宝宝吃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宝宝的健康,我们在育儿的过程,要尽量避免。不管是妈妈还是奶奶,都不要用嘴给孩子喂饭。
冬季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法则
1、盐:中国营养学会对6个月以内的宝宝,钠的推荐量是200毫克,换算成盐是0.5克。一般辅食中原材料就含有少量盐分,所有初期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完全可以不用加盐。在10个月后再开始添加每天不超过2克的盐。
2、糖:糖吃多了会损害宝宝的牙齿,还会降低宝宝对甜味的敏感,而忽略其他的味道,造成厌食、挑食。但是甜味却是宝宝最最喜爱的一种味道。所以年轻的妈妈们就要控制宝宝的食糖量,每天总量不多于半勺糖。
3、食用油:宝宝辅食里添加的食用油首选植物性食用油,比如橄榄油。它不会对宝宝身体产生副作用,还易被宝宝吸收。宝宝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时,每天可以用少量,2-3滴即可。
4、酱油:酱油的添加最好在1岁以后,不要过早地添入辅食中,每次使用也仅限于1-2滴,在初期食用时应仔细观察宝宝,防治出现过敏现象。
5、醋:对于醋一类的调味品最好在宝宝2岁以后,味觉逐渐发育完成后使用,过早使用会降低宝宝对味觉的敏感,造成味觉迟钝。
陪伴宝宝快乐成长——哆啦育儿(微信号:doloryuer)。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可以获取更多的孕期、产后、新生儿护理、育儿、瘦身、坐月子等知识,哆啦育儿,会一直陪伴着你和宝宝。让宝宝像哆啦一样快乐的成长。
宝宝吃儿童酱油好吗 儿童饮食要放酱油吗
一岁以内的宝宝饮食中不用放酱油或盐。一岁以上的宝宝,也要尽量清淡少盐,养成健康的饮食口味。儿童饮食应少放酱油,且不应寄希望于酱油来补充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只要遵循少用、少量的原则即可。
宝宝多大吃盐比较好
一岁以后开始再加盐最好
很多家长习惯在宝宝四到六个月添加辅食时,添加油盐酱醋等调料,让食物的味道更鲜美。会使宝宝对食物本身的味觉感知发生偏差,无形中让宝宝适应了较厚重的口味,以后的饮食习惯会偏向于对调料、添加剂的口味依赖,易出现挑食、偏食现象。
关于宝宝吃酱油和食盐那些事儿
宝宝吃酱油好还是吃食盐好
对于现在市面上卖的这些酱油,究竟宝宝能不能吃的问题?其实,有相关专家研究是这么说的,6个月以后的宝宝可以适当地吃一点酱油。而且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吃酱油比吃盐好。这是因为酱油是黄豆做的,宝宝在吃酱油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食盐的化学名称叫氯化钠,对于不满1岁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肾脏和他们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远远没有达到成熟阶段,所以他没有能力充分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而吃盐过多很容易受到损害。并且,这种损害是难以恢复的。酱油则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给宝宝调调口味。但是酱油也只能吃少量的。
给宝宝选择酱油方法
对于市面上的进口婴儿酱油,专家表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家长可以给宝宝吃。这些酱油一般不含色素,从天然海产品里面提取的,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1岁后的宝宝也可以只吃酱油不吃盐。盐中含有的钠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夏天,或者是出汗多的时候,缺少盐会引起虚脱。要注意的是,宝宝饮食的咸淡口感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成人感到有咸味时,食盐的浓度已经达到0.9%,而宝宝却只需要为0.25%就可以了。
给宝宝吃食盐注意事项
1、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低钠盐在卖,这些低钠盐到底宝宝们吃了对身体好不好呢?有相关专家研究表明说,如果用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则低钠盐的含钠量大幅减少,会增加了钾和镁,而钾与镁能"排挤"体内多余的钠,且具有降低血压的积极作用。
2、提防看不见的"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妈妈给孩子烹制食品时较少放盐,却疏忽了那些无形的盐。最常见的无形盐就是咸菜、咸鱼和腊肉。要让宝宝口味轻,应尽量从食谱中删除掉这些食物。
3、不以大人口味为准
研究表明:成人感到咸味时,氯化钠的浓度是0.9%,而婴幼儿感到咸味时,其浓度为0.25%,不到成人的1/3。人对食盐的敏感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宝宝对食盐的敏感度高于成人,若按成人的口味来放盐,宝宝吃入的钠肯定超标。
4、多吃点富含钾的食品
如果妈妈们在日常生活里给宝宝准备食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多为宝宝安排一点含钾多的食物,则可以抑制机体对钠的吸收。据测算,蔬菜的钾含量相当于肉类的20倍,按照"多钾少钠"原则来优选食物也可以减少盐分的摄取。
别给宝宝吃了不该吃的调味料
酱油添加须注意
妈妈一般喜欢在宝宝的粥里加一点酱油,不过要注意,要在宝宝10个月后才可以在辅食中加一点酱油,作用主要是让饭菜味道好一点,所以酱油每次加1~2滴就可以了。
不过酱油是以大豆为原料,第一次给宝宝吃要仔细观察宝宝是否对酱油过敏。
糖量不要放太多
宝宝喝糖水的时候速度会很快,可是吃饭和喝凉白开的时候就老是嘟着一张嘴,吃两口就开始哭,用来抗议,妈妈们对此很是伤脑筋。一般来说,宝宝们都喜欢甜香的食物,这是因为宝宝婴儿时期的食物中常常添加了很多的糖类导致的。
吃糖过多,会产生饱腹感,影响食欲,特别是在辅食中加入过多的糖会影响宝宝的进食量,时间久了就会减少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量。
糖摄入过多,会使体内维生素大量地消耗,唾液和消化液分泌会减少,胃酸增加,肠内发酵,因而引起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大量地摄入糖分不仅会引起无机盐代谢失调,还会促使肝脏产生过量的中性脂肪,中性脂肪随着血液的流动会沉积到动脉壁上,形成小儿早期动脉硬化。
妈妈看到这些肯定会发愁,到底给宝宝多少糖合适呢?其实一般情况下,如果以谷类为主食的宝宝,每天从食物中得到的糖类已经基本满足了身体的需要。不过为了调节口味,满足宝宝喜欢吃甜食的要求,吃少量的糖是允许的。不过数量最好限制在10克左右,相当于市场出售的方糖3颗。
虽然宝宝喜欢吃糖,但是不要因为对宝宝地过分溺爱,或者为了自己喂食方便,就把危险带给宝宝。
不要太早吃醋
加点酱油和醋,不仅可以给宝宝的辅食加上味道,也可以加上不同的颜色。宝宝对食物的颜色很敏感,对于有鲜艳色彩的食物宝宝会很喜欢吃。
宝宝在6个月左右是味觉发育的敏感期,在这个时候,应该让宝宝接受丰富的食物品种,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特别要提的是要让宝宝品尝食物原本的味道。这样有利于宝宝建立起对食物的正确感觉,形成好的饮食习惯。
食醋分为酿造醋和配制醋。一般酿造醋指的是用优质粮食经过发酵制成的食醋,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价格比较高。此外,白醋的营养价值比有色醋低,所以也可以用米醋、陈醋等替换。妈妈们买的时候要认准商标,不要错手买了配制醋了。
宝宝吃盐
吃盐需要小心点
当宝宝到了一岁,对于淡而无味的辅食开始不感兴趣,那么这时就需要给宝宝加一点盐了。
盐乃百味之首,饭菜如果不放盐或者放得过少,吃起来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很多妈妈会给小宝宝的食物里加点盐,觉得这样可以调节口味,促进宝宝的食欲。可 是,一般周岁内的宝宝辅食中不需要添加盐。半岁之前的宝宝通过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加上自身代谢的储存,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钠来满足生长需求。
大家都知道,宝宝周岁内消化系统、肾脏功能不是很成熟,对钠的代谢能力比较低,如果额外给宝宝添加盐,使宝宝摄取了过多的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 宝宝的健康。食盐在肾脏代谢,吃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含有盐,酱菜、加工肉制品、零食等,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这些隐藏在食物中无形的 盐。
家长们不要用成人的口味作为标尺。宝宝的食物要单独做,不要让宝宝过早和家人吃相同的菜。宝宝对食盐的敏感度远超成人,不能用成人标准来衡量食物的味道,否则对于宝宝来说饭菜里的食盐含量就太多了。
那怎么能让饭菜变得有味道呢?家长要学会巧妙地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虾皮有咸味,可以压碎后放在宝宝的辅食里代替食盐,既增加咸味和鲜味,又不会摄入过多的食盐,这样更有利于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