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对免疫力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对免疫力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给孩子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让孩子少感冒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给身体虚弱、容易感冒的孩子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感冒。其实,丙种球蛋白是从人的胎盘血液和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属于被动免疫制剂,主要用于近期与传染病密切接触,又没有获得相应主动免疫力的人,注入人体后可以马上获得免疫力。注射丙种球蛋白只能作为一种临时应急的措施,这类制剂注射到人体中很快就被排泄掉,预防时间短,大约3周。丙种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抵御疾病的能力,但其中所含的抗体,并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细菌或病毒的特异性抗病物质,因此不是万能的预防药。况且,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多,又经常发生变异,所以使用丙种球蛋白并不能有效地减少感冒发生。而且,对人体来说,外来的丙种球蛋白毕竟是异物,个别人注射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幼儿体内的各个系统发育得还不成熟,免疫系统更是如此:从母体中得到的免疫力正在消失,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又很少,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患病。要想增强孩子的体质,希望孩子少生病,除了按我国计划免疫要求接种各种疫苗外,更主要的是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随着孩子的成长,对疾病的抵抗力会逐步增强。

目前一些血液制品也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用这类制剂。

2补充氨基酸、蛋白粉可提高儿童免疫力

氨基酸胶囊、蛋白粉是目前市面上宣传较多的保健品,很多广告宣称这些产品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我在咨询中获悉,一些家长也把蛋白粉放进粥里或者放在配方奶里给孩子喂食。对于健康人群,氨基酸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不提倡额外补充氨基酸。更何况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是多种的,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就有9种,氨基酸胶囊并不能满足孩子发育的需要。其实,氨基酸就存在于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氨基酸圾才能被身体吸收。蛋白质摄入过多,其代谢产物加重了肝肾的负荷,而此阶段小儿的肝肾发育还不成熟,不但是一种浪费,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危害的。

3合生元、牛初乳可以提高儿童免疫力

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复合制剂,但不是简单的1+1=2,其功能应该是1+1>2。正常人体的肠道寄居着几百种细菌,细菌量可以达到数十万亿个,它们互相制约,在肠道形成微生态平衡以保护人体。一旦失去平衡,人就要生病了。益生菌是其中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它们定殖在肠道,制约或者灭活致病菌,以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而益生元是与益生菌结构和性质不同的一类物质,它们不被或很少被宿主酶系和其他细菌酶系所分解,是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影响,从而改善人体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物成分,例如母乳中的低聚糖,它可以促进小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生长。

纯正的合生元的确是好东西,但物以稀为贵,真正意义上的合生元可以说目前市面上极少。所以,大家不要盲目轻信市面上的一些保健品。

牛初乳素是从牛生产7天后的初乳中提炼出来的,也有的类似产品叫“乳珍”,是目前市场上炒作得很厉害的一种产品。牛初乳素中含有小牛犊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及免疫物质,对于牛来说是一种不错的营养品和免疫食品。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吸取自然界中的各种营养,包括牛初乳素。但是孩子服用牛初乳素是否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方面是提高发展自身的免疫机制,即自动免疫;另一方面是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我们叫被动免疫。牛初乳素虽然含有很多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质,但它只是针对同一个物种来说是有意义的。人和牛不同属一个物种,各自面临的疾病是不一样的,面临的致病的微生物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牛患的疾病,人不一定患,除非是人和牛共患的疾病。另外,一些外来的免疫物质,通过生产加工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是否还会有活性?目前科学家们只是研究了牛初乳素中含有多少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究竟是提高人的主动免疫能力还是提高被动免疫能力?具体应用到婴幼儿身上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有没有弊病?免疫的应答如何?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因此服用牛初乳素是否能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还不能下结论。更何况哪有那么多的牛初乳呢!

要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除了按规定完成国家计划免疫接种外,就是要保证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还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体格锻炼,让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刺激自己的免疫系统,自行获得免疫力。

颈椎病常见的四大认识误区

1、不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是颈椎病的认识误区之一。盲目牵引,使颈部的肌肉韧带等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会造成慢性损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和保持。建议采用中药治疗,绝大部分生理弯曲恢复,症状消失。

2、反复盲目按摩、复位也是颈椎病的认识误区。颈椎病发病机理复杂,在做按摩复位治疗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等,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

3、不恰当的反复牵引。颈部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性病变,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

4、轻视颈椎病的预防。长期固定一个姿势,容易造成颈部软组织劳损,渐发展为颈椎病。这也是颈椎病的认识误区。

以上就是关于颈椎病的认识误区的介绍了,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在颈椎病上还有什么疑问想要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为你们做详细解答的。

普遍存在的颈椎病的认识误区

一、颈椎病的认识误区:脖子和肩部感到酸痛就认为是颈椎病。

大部分脖子和肩部的酸痛还是因为肌肉疲劳所致,真正的颈椎病大多带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双脚有踩棉感等症状,因此不要把脖子和肩膀的酸痛简单等同于颈椎病。

二、有些年轻人转头时颈椎经常发出响声,就认为自己得了颈椎病。

转头时之所以脖子会发出“咔咔”的响声,主要是因为颈部的韧带和骨骼发生摩擦所致,颈椎病的认识误区就是这个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颈椎病。事实上,颈椎病仍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年轻人患病的比率不高,但年轻时不良生活习惯和长期伏案工作确实会增加将来患病的可能。

三、“低枕”或者趴着睡就能“无忧”,空调过冷则会导致颈椎病。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高枕无忧”是错误的观念,因此有些人就选择“低枕”“理疗枕”,甚至俯卧着睡觉,颈椎病的认识误区是趴着睡觉肯定扭着脖子,反而造成颈椎在睡眠时保持弯曲状态,其实无论仰睡还是侧睡,选择能保持颈部正常生理弧度的枕头最好。

人们对鸡眼的认知误区

鸡眼的经常性发生,让很多患者都不清楚自己鸡眼发生的病因,而且很多时候还将鸡眼与其他眼科疾病相混淆,存在着很多鸡眼的认识误区,下面我们就看下鸡眼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大家一定不要有对鸡眼认识上的错误。

鸡眼认识误区

初起,胞睑微痒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硬结与皮肤相连。若病变发生于靠小眦部者,红肿锨痛较剧,并可引起小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本病轻者可于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3—5日后,于睑弦近睫毛处出现黄白色脓头,形如麦粒。待肿疡溃破,脓出则痛减肿消。发于睑内面者,赤痛较重,常见睑内局部充血,并露出黄色脓点,可以自行溃破。

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发病后切忌对局部用力挤压,要及时治疗。见脓头后及时切开排脓,以免自溃后疮口不齐,留下明显疤痕,但严重者,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预后良好。只要及时治疗,避免对患部用力挤压,并发症也较少。若能在酿脓后及时切开排脓,愈后可不留明显疤痕,但严重者,有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鸡眼的认识误区希望患者一定不要有,另外一旦鸡眼患者应该及时去相关医院做好检查,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科学化的治疗。希望鸡眼患者要积极的对待正式自身疾病,避免鸡眼伤害患者身体。

风湿的认识误区都有哪些呢

1.未经医生诊断,自己乱吃药,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也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

2.早期不在乎,认为自己会好。有的人早期只有一个手指、足趾或腰、背、髋关节疼痛,但却不在乎,等到病重了才去医院,结果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这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之一。

3.为图省钱或方便,看街头小广告到非正规诊疗机构吃所谓的“祖传秘方”。由于不知道“秘方”中含有的药物成分,吃药后症状看似缓解了,病人就认为有“疗效”,其实往往会掩盖病情。

4.“见好就收”,治疗不彻底也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有的病人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见病痛减轻,就停止治疗,等再犯病时再治疗,结果使病情不断发展,越来越重。

蛀牙认识误区

误区一、虫牙是虫子咬

关于“虫牙”的说法,在我国民间流传很久,我国宋代杨士瀛已指出:“牙齿被腐臭之气淹溃日久便生虫,将牙齿腐蚀成孔。”那么,能够说牙齿真是被“虫子”咬坏的吗?

来口腔科看病的人,常诉说嘴里的“虫牙”痛了。

应该认为牙齿的损害,不是“虫子”造成的,而是其它因素所致。人类对龋齿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了提高。外国学者首先在1819年指出:龋病是由于食物发酵产酸引起的化学性疾病,这种学说后来得到了证实。

1847年又一外国学者从牙洞中取材,观察到了丝状微生物,提出牙齿龋坏新的学说即细菌学观点。他认为这些丝状物(细菌)首先破坏了牙釉质,以后破坏牙本质,因此可以认为,牙齿不是被虫子咬破的,而是由于细茵(丝状物)隘着在牙面上,形成牙茵斑,使牙釉质和牙本质脱钙,逐渐形成了龋洞。

国外学者使用口腔细菌在动物牙齿上制成龋坏病变,已证实口腔细菌是可以导致牙齿龋坏的。这样看来,我国民间有关“虫牙”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认识各种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定会纠正传统的“虫牙”的说法。如果各种宣传工具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虫牙”的不正确说法定会很快得到纠正。

误区二、儿童的乳牙终归要换成新牙,蛀掉了没关系。

专家解答:错。乳牙要引导新牙正确发育,一旦蛀牙形成,牙齿生长不健康,旁边的牙齿就会倾斜过来,造成后来发育的新牙排列不齐。而且儿童蛀牙,容易引起牙根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一牙害终身”!

对于已经形成的蛀牙,一定要立刻带宝宝去看牙医,让牙医及时采取措施,填补龋洞,防止其继续恶化。千万不能有等一等,算了吧的观念。“牙疼不是病”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会耽误治疗,造成蛀牙恶化,牙齿坏死,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更多的蛀牙产生。真要是到了疼得实在受不了的阶段,有时就连牙医也帮不上你,那真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预防宝宝蛀牙

1、由于小儿缺乏自制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没有哪个宝宝愿意刷牙漱口。宝宝2岁后,就可以教宝宝自己动手刷牙漱口,尽管做不好,也要鼓励宝宝做。如果妈妈总是认为宝宝这也不会,那也做不好,宝宝就没有锻炼的机会了。妈妈要知道,宝宝有很大潜力,只要妈妈肯放手,宝宝很快就会掌握的。饭后漱口,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让宝宝刷牙。

2、限制孩子对糖和零食的需求,给孩子搭配合理的饮食。控制孩子吃甜食的量,不过多吃糖。每天吃糖果的次数,应控制在1-2次。

3、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口腔检查。

误区三、只有吃糖才会引起龋齿

事实上,有些含糖食物并不一定是甜的,比如土豆、面粉等食物虽然不是甜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食物分解慢,在孩子口腔内停留时间长,也容易形成龋齿。

治疗静脉曲张的误区有哪些

1、静脉曲张是一种病。从医学角度来讲,静脉曲张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临床表现,这是静脉曲张认识误区之一。 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先天性静脉无瓣症等等都可以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

2、静脉曲张就是脉管炎,这也是静脉曲张认识误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好发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中年男性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晚期病人常因组织缺血坏死而截肢。而静脉曲张病人虽常伴有下肢溃疡,但动脉供血正常,截肢可能性很小。因此病人不必有思想上的顾虑。

3、还有的静脉曲张认识误区就是认为单纯的静脉抽剥可以治愈静脉曲张。 由于引起静脉曲张的疾病各种各样,因此治疗的手段也各不一样。如果对伴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施行静脉抽剥,则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而对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单纯静脉抽剥则有较高的复发率。

​如何提高免疫力?5个误区要认清

误区一:免疫力越高越好

很多人认为免疫力越高越好,越高也就意味着越不容易生病,这是人们通常会陷入的一个误区。

因为一旦免疫力过高,人体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

误区二:提高免疫力靠维生素C

很多人认为仅仅补充维生素C 就能够提高免疫力,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除维生素C外,其他很多营养素对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特别是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锌、硒、铜、铁等。

误区三:三餐吃得好就可以

很多人认为只要三餐吃得丰盛点,多喝鸡汤,就能提高免疫力。事实上,就算三餐再丰盛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所有营养物质的需求。

因为烹饪、洗涤的过程会造成维生素大量损失,比如炒菜会导致蔬菜中维生素总量损失30%到40%,胡萝卜素损失25%;炖肉会造成猪肉中维生素B1损失60%到65%,维生素B2损失40%。

误区四:女性免疫力比男性低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女性的免疫力比男性低,其实并非如此。相反,科学家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与染色体关系极为密切,由于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携带更多的控制免疫功能的基因,因此女性免疫力比男性强,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复杂的免疫系统,女性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比男性高。

误区五:借助外力提高免疫力

经常有人会问用什么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其实,多数专家都反对使用药物提高免疫力。

当然,如果接受了放射线或某些化学药物,或者因为感染造成了免疫力下降,可以采用一些药物和手段使免疫力提高。

免疫力认知存四误区

免疫力太强会破坏自身

免疫力是指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的病毒、细菌等异物、维护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同时还能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基因突变、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简而言之,免疫力就是人体识别和清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很多保健品广告声称“能增强免疫功能”,让人以为产品可以防治百病。这些产品如果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达到相关标准,发表研究报告,就没有必要服用。现在,很多广告都存在虚假和夸大宣传,可以说是骗人。而且,滥用药物对人体的免疫力可造成巨大影响,一些药物含有激素,实际上反而抑制免疫系统,用多了容易造成感染、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

免疫力是不能随便提高的,因为免疫反应太强烈会给自身造成破坏。免疫系统是长期进化的产物,遗憾的是这种进化非常不完全,常常出错。

当我们的身体发炎的时候,免疫系统有可能误认为是细菌或者病毒又来了,急忙进行防御,错把自己的组织或细胞当做有害的微生物加以攻击,结果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这类病的症状与感染性疾病非常相似,都可能有发烧、关节痛、肌肉痛等,患者无法区分,最好到专科就诊。这类患者如果乱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能干扰医生的治疗,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怎么正确认识免疫力方法

“提高免疫力就能够远离疾病!”这是绝大多数人对免疫力的第一印象。对此,专家提示,免疫力并不是越高越好。

免疫力太强会破坏自身

免疫力是指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的病毒、细菌等异物、维护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同时还能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基因突变、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简而言之,免疫力就是人体识别和清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很多保健品广告声称“能增强免疫功能”,让人以为产品可以防治百病。这些产品如果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达到相关标准,发表研究报告,就没有必要服用。现在,很多广告都存在虚假和夸大宣传,可以说是骗人。而且,滥用药物对人体的免疫力可造成巨大影响,一些药物含有激素,实际上反而抑制免疫系统,用多了容易造成感染、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

免疫力是不能随便提高的,因为免疫反应太强烈会给自身造成破坏。免疫系统是长期进化的产物,遗憾的是这种进化非常不完全,常常出错。当我们的身体发炎的时候,免疫系统有可能误认为是细菌或者病毒又来了,急忙进行防御,错把自己的组织或细胞当做有害的微生物加以攻击,结果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这类病的症状与感染性疾病非常相似,都可能有发烧、关节痛、肌肉痛等,患者无法区分,最好到专科就诊。这类患者如果乱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能干扰医生的治疗,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关于卵巢癌7个认识误区

卵巢癌认识误区一:卵巢癌一般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的女性?

正确解答: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更年期与绝经期的女性,发生卵巢癌是最为常见的人群,并不能笼统的这样理解。现在20岁以下发生卵巢癌的病人都有。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卵巢上皮癌40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50-60岁,到70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女性,独身或未生育的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

卵巢癌认识误区二:独身者卵巢癌的发病率高

正确解答:

有人统计,独身者的卵巢癌发病率较已婚者高60%-70%,但是这个数据还有待考究,为什么说独身者发病率高,如果单单从排卵的因素来看的话,应该是这样,因为她排卵次数会比已婚者多,并且从来不怀孕,这样无形间也增加了患卵巢癌的危险,但是对于现实情况来看,独身者并不一定没有性生活,可能也会怀孕,所以很难去比较。

卵巢癌认识误区三:卵巢癌和血型也有关

正确解答:

有人分析发现A型血者卵巢癌发病率高,O型血者的发病率较低。对于这种说法,在医学角度上来看是不成立的,没有一个病人会因为什么血型而患上癌症,除非是大家熟悉的血液类型的病,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

卵巢癌认识误区四:精神因素对卵巢癌影响

正确解答:

性格急躁,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宿主免疫监视系统受损,对肿瘤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说法其实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都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情绪上的压抑或不良情绪的长期影响下,极其容易导致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性格急躁的人很容易患病,但是对于卵巢癌来说,由于不像宫颈癌有明确的致病病毒,所以只能从侧面去推测,但这些原因都不能成为一个科学的解释。

卵巢癌认识误区五:卵巢癌对香烟很敏感?

正确解答:

卵巢对香烟也很敏感,每天吸20支香烟的妇女,闭经早,卵巢癌发病率高。对于这样的说法并不能够成立,香烟对于肺癌的患者来说是致病原因是无需置疑的,但是是否能够成为卵巢癌的原因还有待追究,就算是,我想也绝对不会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卵巢癌认识误区六:爽身粉(滑石粉)诱发卵巢癌

正确解答:

流言:经常接触滑石分、石棉的人患卵巢癌的机会较多。很多妇女喜欢在洗浴后在外阴部、大腿内侧、下腹部、腋窝等处撒上爽身粉。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理检查发现,约有75%的卵巢癌患者,由其组织切片中可见到2微米左右的滑石粉粒子,这充分证实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有会阴部接触滑石粉多年的历史。爽身粉诱发卵巢癌,是因为痱子粉、去汗分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而滑石粉是由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镁以“结合”形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其中硅酸镁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棉,它是一种容易诱发癌症的物质。

对于这样的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会在一些病理检查中发现滑石粉我想可能是医生所带的手套上本身就含有滑石粉的原因,但是绝对不能说滑石粉能够导致卵巢癌。

卵巢癌认识误区七:糖尿病女性患卵巢癌比例高

正确解答:

流言: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女人患癌症的风险平均增加一倍。2型糖尿病导致胰岛素之类的激素在人体内循环。这些激素似乎与女性激素相互作用,增大了女性的癌症风险。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卵巢癌和结肠癌风险尤其高。

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可以产生过量的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肝脏或者胰腺的癌细胞生长,同时,糖尿病也可以改变性激素的水平,易引发女性的卵巢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

对免疫力认识存在误区

免疫力这支“军队”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很多老百姓对这套机制并不了解,主要存在着四大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免疫力越强越好。免疫力就像血压、血糖,低了不是好事,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但太高也是病,对人体有害。免疫反应太强烈,破坏力太大,也容易患上类似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好的免疫力是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要有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误区二: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等众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种。

误区三:老人及亚健康人群需要服药或保健品来增强免疫力。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应坚决反对滥用药物的行为,因为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干扰最大。特别是要反对随意服用激素类药物和滥用免疫球蛋白的做法。对于一些声称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因为没有衡量标准,也没有循证医学的支持,也没有必要服用。

误区四: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平时生活需要特别保护。孩子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变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对成长十分不利。所以,身体里的这支军队要拒绝养尊处优,只有不断刺激才能提高战斗力。

相关推荐

正确认识灰指甲避免走进误区

对灰指甲认识误区一:觉得美甲和灰指甲无关。其实美甲可能引起灰指甲。美甲后过多的化学品会让指甲组织不断受异物所侵蚀,造成指甲愈来愈脆弱,此时霉菌就会伺机而动,引起灰指甲。 对灰指甲认识误区二:很多人觉得灰指甲只是指甲不好看,不会传染。灰指甲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不仅会传染给家人朋友,还会引起脚气。其实引起灰指甲的真菌和引起脚气的真菌是一样的。在家里面的物品,若全家一起用,可能会把灰指甲的真菌传染给家人,造成脚气或是灰指甲。 对灰指甲认识误区三:很多人觉得治疗灰指甲最好是用口服抗菌类药品,而外用的一般无法根治。据

认识乳腺癌要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乳腺增生会导致乳腺癌 王女士今年29岁,前年检查出双侧乳腺增生,服用了半年药后情况好转,但最近两个月王女士感觉乳房又有硬块,特别是例假来前加重,触碰时感觉很痛。王女士担心乳腺增生反复发作愈加严重,最后会导致乳腺癌。 其实,乳腺增生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女性的一生中,内分泌经常处于波动及变化状态,月经、发育、孕育、退化、更年期、绝经等内分泌的变化或紊乱,会造成乳腺结构和功能紊乱,乳腺增生就是这种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常见表现形式。因此,乳腺增生不是病,通常无须用药和治疗。 乳腺增生的乳房肿块质

抗癌蔬菜比水果营养价值高

【科学食疗】“综合治疗是治疗肿瘤的最合理手段,而饮食营养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胡小翠指出,癌症是“三分治,七分养”,合理营养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对食养存在误区。 饮食误区一,食药分疗,药食分开。当今,手术、化疗、放疗、营养支持治疗等,均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是基础,有些人却认为只要做了手术、化疗、放疗即可,吃什么无关紧要,甚至有些人认为要饿死肿瘤细胞。 其实不然,以上治疗手段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正气亏损,造成营养不足,无法进行正常的治疗,丧失治疗机会。 也有人认

提升免疫力六大误区

1. 免疫力强就是不生病 宝宝的免疫力强就意味着不能生病吗?NO,并不是这样的。正确的观念是:“免疫力强,不是不生病,而是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能很快恢复。” 实际上,宝宝每次生病,体内的免疫系统都会与病菌激烈厮杀,这种免疫系统越有战斗经验,免疫力就越强。 2. 常生病就是免疫力差 有些宝宝经常感冒、发热,并不是因为身体没有免疫力或抵抗力差,而是因为宝宝接触病原体的机会比其他的宝宝多。例如:父母回到家,还没洗手就抱宝宝,很容易把身上、手上的病毒传染给宝宝。 真正免疫力低下的宝宝,是指那些三天两头反复发生一

心脑血管疾病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达3000万。今冬,南方降雪频繁,北方降水少,气候干燥寒冷,使血管收缩和痉挛频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又进入了高发期。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态势,详细讲解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并提出以下几点,人们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认识误区认识误区一:心脑疾病分开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血管疾病包括了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中风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流感的几大认识误区

1、流感的认识误区之一流感就是重感冒 1.1、有68%的被访者认为流感就是“重感冒”。针对此,专家指出,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有些相似,但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流感的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包括畏寒、极度疲劳无力、肌肉酸痛、持续高烧、头痛、干咳等。儿童流感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普遍感冒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譬如咳嗽、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等。 1.2、流感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病病人,因为体质较弱或较差,感染流感之后更容易导致并发症。肺炎是成人流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而儿童并发症会更多

糖尿病的认识是不是还存在误区

1.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因此,这是糖尿病的认识误区之一。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2.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不论健康人还是糖友,都需要健康的饮食,即选择低脂、营养全面、热量适中的食品。 3.糖尿病的认识误区还有只有成人才会得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居多。如今,他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也增加了。 4.有人认为糖尿病不

鼻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近来很多的鼻炎患者在网上咨询相关鼻炎病情知识,其中很多鼻炎患者都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导致了鼻炎的严重恶化,给后期的鼻炎治疗增加了难度。 鼻炎的存在,给我们的社会和人类带来了危害,面对鼻炎,我们的很多患者都不直达应该怎么样去治疗,为了减少鼻炎的发病率,下面就来探讨下鼻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鼻炎的饮食禁忌包括牛肉、含咖啡因饮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麦、牡蛎、花生、鲑鱼、草莓、香瓜、蕃茄、小麦。 鼻炎的饮食禁忌还包括冷饮:过冷食物会降低免疫力,并造成呼吸道过敏。 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

月经认识误区

特殊时期勿逛街 专家建议女性如果担心自己的购物行为,她们应该避免在月经周期后期购物。她们应考虑干点别的,而不是周末去商业街。 1. 购物也要看心情 在生气、悲伤的时候就不要进行购物了,运动是最好的选择,又可以释放压力又可以减肥,一举两得。购物就等开心时和闺蜜一起逛街吧。 2. 别为赶时髦买东西 每个季度都会有商品新款上市,到下个季度就被淘汰了。买自己实际需要的,别为赶时髦买东西,以免白花花的钞票都换成了压箱底的藏品。 3. 别把购物当消遣 不要把购物当成一种消遣。有许多漂亮的免费公园可以用于消磨时间。你可

皮肤过敏认识有哪些误区

认识误区一:脸上冒出一堆痘痘,一定是皮肤没洗干净 正解:很多人都认为只要长了痘痘,肯定和清洁不彻底有关系,于是疯狂的洗脸去角质,其实这样只会让你的脆弱的痘痘肌肤更受伤害。 正确的方法:痘痘的出现,有可能是肌肤敏感的症状,或是因为压力而发的成人痘痘,这时要去看医生。专业医师看过建议你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方式,使用什么样的护理产品和药物,你再采取行动。而不能一味的猛擦治痘产品,或去角质或深层清洁,这些都会更加刺激皮肤,在选择洁面产品的时候,建议选择有抗敏性或能提高肌肤肌能的品牌。 认识误区二:皮肤粗糙、红红干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