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能不能降血糖呢

艾灸能不能降血糖呢

艾灸是可以降低血糖的!同时要配合食物一起调理,多吃清淡食物!每天早上或中午艾灸,:神阙、关元、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太溪、涌泉、然谷,每穴约10分钟。按摩手三里、曲池、劳宫、鱼际各100下。艾灸足下降糖法,见扬奕《手到病自除》:足下脑垂体、甲状腺、胰腺和手上五个减糖点约10分钟。

艾灸不适合哪些人做 过饥、过饱者不能艾灸

在非常饥饿的时候,身体非常疲乏、体内血糖降低,这时候进行艾灸会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血糖消耗,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吃太饱了也不宜进行艾灸,最好等饭后1-2小时再艾灸,因为艾灸一般需要躺下,躺下之后不利于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

经期可以艾灸吗 艾灸不适合哪些人做

进行艾灸时,艾灸部位的皮肤是完整、没有受损的,因为艾灸时艾柱加热刺激体表来起到活血通络、行气、散寒的功效,皮肤有疱疹、红肿、充血、破溃、烧伤、烫伤等等,再被艾柱温热刺激到,容易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

人体在饥饿的时候,身体非常疲乏、体内血糖降低,这时候进行艾灸会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血糖消耗,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吃太饱进行艾灸,不利于消化,最好等饭后1-2小时再艾灸。

艾灸是用点燃的艾柱在人体表面进行温热灸,期间要注意避免烫伤,人在醉酒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就会挣扎乱动,也无法沟通、交流,这时候进行艾灸可能会导致烫伤。

降血压艾灸哪里

1.取足三里,曲池穴,每穴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周灸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个月,可以使血压平稳降低。

2.取足三里,悬钟穴,用中等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每穴2壮或3壮,灸后形成灸疮,产生无菌性化脓刺激,1个月左右灸疮结痂脱落形成瘢痕,因此叫艾炷瘢痕灸,这种方法不仅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善血液粘稠度及扩张小血管。

3.取双侧足三里,曲池穴,每穴每次艾炷灸灸5-7壮,艾炷如黄豆或枣核大,每天或隔天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艾灸一天中最佳时间 过饥、过饱者不能艾灸

1、在饥饿状态,身体能量少、血糖降低,此时做艾灸会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血糖消耗,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

2、吃太饱的情况下也不宜进行艾灸,会容易反胃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最好等饭后1-2小时再艾灸,因为艾灸一般需要躺下,躺下之后不利于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

降血压艾灸哪里 降血压艾灸常用灸法

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施灸部位点火。

间接灸:根据不同病情在艾炷与皮肤间放姜,附子饼,盐等中介物质,使其产生不同效果。

本法是利用艾条点燃后,熏烤腧穴或患处,通过温和热力来刺激皮肤,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将艾条一段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0.5-1.0寸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3-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雀啄灸:艾条燃头一段,与施灸部位并不个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活动施灸。

降血脂艾灸哪个部位 降血脂艾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神阙,足三里,脾俞,肝俞,悬钟,三阴交,地机,丰隆,肝俞,内关。让患者取合适体味,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在距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神阙灸10-20分钟,足三里灸305分钟,脾俞灸10-15分钟,悬钟,三阴交,地机,丰隆,肝俞每穴灸5-15分钟,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

2.回旋灸中脘,命门,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中脘每日灸2-3次,每次10-20分钟,命门每周灸1-2次,每次10-15分钟。

降血压艾灸哪里

降血压艾灸取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刺激该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对高血压有 辅助治疗作用。

曲池穴

曲池位于人体的肘部,寻找腧穴时屈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即是曲池。

曲池系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有疏风清热,行气和血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的要穴。现代常用于降血压,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流行性感冒。

悬钟穴

悬钟位于人体的小腿未测,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刺激悬钟有改善脑血管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有助于降血压治疗。

降血压艾灸常用灸法

艾炷灸

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施灸部位点火。

间接灸:根据不同病情在艾炷与皮肤间放姜,附子饼,盐等中介物质,使其产生不同效果。

艾条灸

本法是利用艾条点燃后,熏烤腧穴或患处,通过温和热力来刺激皮肤,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将艾条一段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0.5-1.0寸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3-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雀啄灸:艾条燃头一段,与施灸部位并不个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活动施灸。

艾条降血压好使

艾灸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经络和穴位,可产生经络及穴位本身所具有的传导感应,以纠正阴阳失调或偏盛偏衰所致的高血压病的虚实证候,可达到补虚泻实的作用,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使增高的血压下降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正确的艾灸疗法,具有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宁心安神等作用,不但能较快改善头痛,眩晕等高血压病症,还能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小动脉,从而促使血压下降。

艾灸用于降血压好使不 降血压艾灸禁忌

1.如患者有饥饿,过饱,醉酒,疲劳,情绪不佳,虚弱等情况,忌施灸,以防晕灸。

2.面部穴位忌用艾灸疗法。

3.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忌艾灸。

4.有出血倾向,或患有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者,忌艾灸。

5.局部有严重水肿人群忌艾灸。

艾灸的烟雾对人体肺部有害吗 过饥、过饱者不能艾灸

在非常饥饿的时候,身体非常疲乏、体内血糖降低,这时候进行艾灸会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血糖消耗,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

而吃太饱了也不宜进行艾灸,最好等饭后1-2小时再艾灸,因为艾灸后气血运行于全身,带走了部分胃部的气血,从而影响到消化功能,而且艾灸一般需要躺下,吃饱了就躺下不利于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所以不能艾灸,最好在饭后1小时以后再艾灸为好。

三伏天做完艾灸可以洗澡吗 艾灸什么人不适合做

进行艾灸之前,要保证身体部位的皮肤是完整、没有受损的,因为艾灸是通过艾柱加热刺激体表,起到一定活血通络、行气、散寒的功效;若是患有有疱疹、红肿、充血、破溃、烧伤、烫伤等等情况,很容易被艾柱温热刺激到,容易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不利于受损皮肤的恢复,

人体在饥饿的时候,身体一般会非常疲乏、体内血糖降低;而进行艾灸会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血糖消耗,就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吃太饱进行艾灸,不利于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

艾灸是用点燃的艾柱在人体表面进行温热灸,期间不注意是很容易出现烫伤;而人在醉酒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就会挣扎乱动,也无法沟通、交流,这时候进行艾灸可能会导致烫伤。

艾灸具有一定会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艾灸期间人体会发热、出汗,也会有口渴的感觉,大汗淋漓者进行艾灸很容易导致身体缺水、口干舌燥的现象。

降血压艾灸哪里 降血压艾灸注意事项

1.灸疗时,当以皮肤红润有温热或微有灼热感为度,避免因离皮肤太近,时间过长而引起烫伤。

2.艾灸时要选择易于操作和坚持的姿势,心情要放松,不要随意移动身体,以免烫伤。

3.对于一些皮肤感觉迟钝的老年患者,在用艾灸治疗过程中要不时用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距离,以免烫伤皮肤。

4.万一操作不当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让其自然吸收即可,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针刺破,放出水液,常规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待其自然恢复,或清医生处理。

5.艾灸时出现头晕,眼花,恶性,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慌出汗等晕灸现象时,可让患者平卧,马上灸足三里5-10分钟,即可缓解。

艾灸不适合哪些人做啊

皮肤受损者

进行艾灸时,艾灸部位的皮肤是完整、没有受损的,因为艾灸时艾柱加热刺激体表来起到活血通络、行气、散寒的功效,皮肤有疱疹、红肿、充血、破溃、烧伤、烫伤等等,再被艾柱温热刺激到,容易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

过饥过饱者

人体在饥饿的时候,身体非常疲乏、体内血糖降低,这时候进行艾灸会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血糖消耗,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吃太饱进行艾灸,不利于消化,最好等饭后1-2小时再艾灸。

相关推荐

艾灸减肥好不好

艾灸减肥是哪里肥就灸哪里,一定要多喝水,在结合按摩,这样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如果觉得大腿比较粗,可以在艾灸之前可以先用绳子量一下大腿的粗度,等灸一段时间后在量一下,这样就会知道究竟瘦了没有。用艾灸减肥,穴位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您可以哪肥减哪,如果您觉得肚子大,那么这里就是您艾灸的重点。有一个患有糖尿病腹大的网友,来反馈说,他没有刻意减肥,只是因为治疗糖尿病,每天都艾灸腹部一个多小时,一个月后,他神奇的发现,自己的腹部瘦了,原来的裤腰带进去了三个眼。等于一个月的时间腰围剪掉了10公分。 灸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

艾灸肚脐眼的利与弊 艾灸肚脐眼的功效

升清浊:脾胃功能失调,则升者不升,者不艾灸肚脐眼能增强脾胃功能,使脾主升清,胃主浊之功能得以恢复。 通利三焦: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气化功能,疏通经络,使气机畅通,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减轻水肿。 调和阴阳:人体阴阳失和必然引起疾病发作,艾灸肚脐可调和阴阳,使阴阳保持相对平衡,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 调理冲任:冲任督脉与人体生殖系统,女性月经,孕期,产后调养息息相关,艾灸肚脐有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精安胎之功效。 敛汗固表:艾灸肚脐能收敛人的精气神,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气血畅通,营卫通利,有敛汗固表,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

艾灸可以治疗产后风吗

产妇如果得了产后风,一定要及时调理、治疗,中医专家单桂敏在她的博客中提到,产妇产后风可通过艾灸进行治疗。 中脘、神阙穴和关元穴用四眼艾灸盒做大面积施灸,时间循序渐进,由开始每天40分钟,逐渐发展到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腹部可以做移动艾灸。足三里和三阴交用单眼艾灸艾灸10-20分钟,最好双侧同时做,这样一是节省时间,二是双腿同时通络,驱赶寒邪,效果更佳。 在做艾灸就一定要火力够,时间够。这样寒邪驱赶的才会彻底。如果在天气比较热时治疗,会出很多汗,可以开窗对流艾灸,在艾灸期间一定要多喝姜糖水(生姜先煮

产后风艾灸为你介绍专业疗法

1、产后风艾灸可以灸好吗? 产后风艾灸不一定可以灸好,但艾灸治疗对产后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的。 产后风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称为“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又称为“月家痨病”等等。是妇女在生产孩子时期,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疏不慎风寒侵入。导致气血不通,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寒凉等症状。要治疗产后风就需要排除体内的寒气和寒毒,而艾灸则正好符合治疗产后风的要求。艾灸治疗产后风的原理是通过穴位、经络和热能三效合一来对身体进行调理,内作用于病灶,外

百日咳艾灸行吗

百日咳通过艾灸可以调理。 身体不佳,先天不足,后天缺补,导致肺脾气虚,内隐伏痰,外感风邪,这是引起百日咳最为常见的原因。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宣通肺气,驱散风邪,调理气机,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防治百日咳的作用。 邪侵肺卫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艾灸处方:大椎,列缺,肺俞,风门,合谷。 艾灸方义:选大椎解表,风门,肺俞,肃肺疏表;合谷,列缺,为手阳明,太阴经原络配穴法,以清热化痰,解表止咳。 艾灸方法: 1.隔姜灸:选大椎,风门,肺俞三穴,艾炷如麦粒大,切鲜姜片垫铺穴上,每

一天什么时候艾灸最好 什么时候不能艾灸

人在饥饿状态下,进行艾灸,其血液循环加快,容易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而肚子过于饱腹的时候,若是进行艾灸,也会影响身体消化功能,因此过饥过饱时切勿艾灸。 一般晚上艾灸的话,要在睡前2小时就结束为好,否则睡前艾灸,容易影响睡眠质量,可能出现失眠多梦等现象。 身体处于急性发病期的话,是不宜艾灸的,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身体更加不适。

哺乳期可以艾灸肚脐吗

1、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艾灸以后过一会才可以哺乳,也就是要等身体温度回到正常以后。产后虚胖可以艾灸腹部肚脐上四寸和肚脐以下三寸。腰痛灸后腰。艾灸是慢性的,不能心急,贵在坚持,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就能感受到它的神奇与强大。 2、哺乳期可以艾灸肚脐。其实坐月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艾灸了,但是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边的小BB,尽量让小BB别闻艾烟。剖腹产后三个月便可以做艾灸,6个月后方可进行腹部经络疏通等调理。产后女性大伤元气大都气血虚弱,调补以补益脾肾为主,艾灸可灸腰肾部位+涌泉穴,腹部以肚脐一周+三阴交、足三里穴

哪些人不适合做艾灸 过饥过饱者

人体在艾灸的过程中,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速,身体能量消耗的比较快,人体在过饥的时候,身体非常容易疲乏,这时候进行艾灸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其次就是过饱也不是做艾灸艾灸后气血运行于全身,带走了部分胃部的气血,会影响人体肠胃功能,这时候进行艾灸不利于身体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一般建议吃饱后1-2小时再艾灸

百日咳艾灸行吗 痰热壅闭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清热化痰,逆镇咳。 艾灸处方:身柱,丰隆,尺泽,大椎。 取穴方义:身柱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属督脉,取身柱以理气逆平喘;丰隆能豁痰逆平冲气;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专治本腑,且能止咳止血;大椎通阳泄热。 艾灸方法: 1.艾柱灸:每穴可灸1-3壮,艾柱如麦粒大,每日1-2次,针灸尺泽穴注意消毒亳针,且勿伤血脉,临床可亳针点刺出血后隔蒜片施艾炷灸疗。 2.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采用艾条温和悬灸法,每穴灸5分钟,每日2-3次均可。 3.针刺加灸:以1寸亳针,消毒后刺诸穴,❤提插捻转泻法,不留针,再于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