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肝功能检查
肝癌的肝功能检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着复杂多样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转运及排泄等。当各种原引起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胆道梗阻时,可引起肝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如蛋白质、脂肪、糖、胆红素及胆汁酸等)的异常,另一方面由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膜结构损伤,使胞内酶外溢。导致血液中与肝脏有关的代谢产物和酸含量改变。
对肝癌病人进行肝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协助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用于预测手术切除后是否复发,以及预后判断。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酶代谢和染料排泄试验等方面,具体项目有血清胆红素、白/球蛋白、蛋白电泳、丙氨酸转氨酶(ALT)、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凝血酶原时间等。
1、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升高多表示肝病活动,梗阻性黄值或病程晚期。总胆红素>30μmol/L者不宜进行外科手术;>20μmol/L者,作大的肝癌切除应谨慎。
2、白/球蛋白绝对值白蛋白绝对值反映有效肝细胞的总数在肝脏慢性和严重损害时明显暴露。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
3、丙氨酸转氨酶(ALT)ALT异常,常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或反映肿瘤的大量坏死。肿瘤患者ALT明显增高,手术死亡率也明显增高。
4、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肝癌巨大,门静脉内有广泛癌栓,肝功能异常时,γ-GT明显升高,对手术或预后有很大影响。
5、凝血酶原时间(PT)PT明显延长,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较差。PT低于正常值50%时不宜进行手术。
肝癌如何确诊
确诊的方式有:(1)实验室检查①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做肝功能检查,多数患者正 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损害,部分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 升高,肝癌造成肝损害仅见于晚期肝癌患者。②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 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目前常用 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诊断标准 为:大于500微克/升,持续4周以上;AFP在200微克/升以 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但临床中亦常常遇到这样的肝硬化患者,他们已经连续数年 AFP阳性,却没有出现“肝癌”的症状,所以,并不能说AFP 阳性就一定是肝癌。不过,这样的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随 对都有恶化的可能。同时也发现,不少晚期肝癌患者AFP 仍为阴性,所以,也不能说AFP阴性就不是肝癌。目前,AFP 仅作为诊断的参考。血清铁蛋白CSF)。是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 物,由于肝癌在生长过程中肝组织变性坏死,贮存于肝脏中 的铁蛋白大量流人血循环中。它取决于肝脏损...
判断肝脏好坏需要做全面的检查
1.肝功能检查是不够的
肝功能正常和肝脏正常,这两者并不能画上等号。肝功能正常是指做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而要判断肝脏正常与否,除了肝功能,还应该验甲胎蛋白和腹部超音波。甲胎蛋白,可视为肝癌指针。
肝功能指数(ALT和AST)只能表示抽血的那一刻,肝脏有没有发炎。ALT和AST是肝细胞内最多的酵素,如果肝细胞发炎或受伤,ALT和AST会渗进血液,数值会升高。但是,发生肝硬化、肝癌,那时肝脏已经停止发炎,ALT和AST数值极有可能是正常,所以不能只依赖肝功能指数来判断肝脏状况。
对于B型肝炎带原、C型肝炎带原、慢性肝炎、肝硬化、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至少每半年追踪一次肝脏状况。
2.找对医生看对科
肝功能检查颇为复杂,一次抽血并不能显示肝全部的状况,最好找肝胆或肠胃专科医生,为你判读并解释各项肝功能检查报告,判断需要持续追踪还是接受治疗。
3.慢性肝炎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10年前,肝炎被视为不能治疗的疾病。如果得了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医生只能告诉你“来追踪”。
可喜的是,有效治疗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药物已经出现。虽然现在的治疗并不是人人有效,但对于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人而言,已是一大福音,可望摆脱“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宿命,就算是感染病毒数十年的人,也可以治疗成功。
利用干扰素或干安能(即拉米夫定)来治疗慢性B型肝炎,纵然不能根除B型肝炎病毒,却能使部分病人的e抗原阳性转成阴性(代表病毒数少或已被清除),可能减少往后发生肝癌的机会。中研院院士陈建仁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和没有带原者相比,e抗原阳性的B型肝炎带原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比值是60%,但是e抗原阴性的B型肝炎带原者罹癌的相对危险比值下降至9.6%。此项研究刊登在今年7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慢性C型肝炎治疗则可治愈超过一半的病人,甚至完全除掉病人体内的病毒,可以选择使用标准型干扰素单方疗法、标准型干扰素加Ribavirin(抗病毒药)或长效型干扰素加Ribavirin。
不过,目前在选择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上,除了考虑个人病情、药物副作用、抗药性等问题,还要看病人能否负担昂贵药费,因为尚未纳入健保给付。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分析
人体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00-120天,当红细胞死亡后就会变成间接胆红素,再经过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最终组成胆汁经过胆道排出体外。当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时都会影响胆红素的排出。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胆红素含量就能体现出来,一般正常的胆红素含量为:TBILI(总胆红素)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当胆红素的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时候,临床上可以考虑是由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内出血等原因引起的。
肝细胞中的血清酶基本包括: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血液中的血清酶会随之升高,这些酶的数值正好反映了相应的病理症状。ALT和AST的数值变化就能敏感地反映出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而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之一。
人体血液中含有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而白蛋白是由肝脏制造生产的,如果肝脏代谢功能出现紊乱白蛋白便会随之减少,反之人体免疫器官制造出来的免疫球蛋白G便会随之增加来维持平衡身体机能的目的。我们常见的腹水便是由于白蛋白减少,血管内渗透压降低后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症状。所以血液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凝血酶原时间(PT)的各项数值真实的反映出肝功能代谢正常与否(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症都会使白蛋白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的延长体现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一但血液中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某些部位或器官就会出现出血、淤血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检查的时候,白蛋白(ALB)与免疫球蛋白G的比值,即A/G指标的变化是反映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A/G比值为1.5~2.5,如果肝炎程度加重,A/G比值会随之降低,当A/G比值低于1的时候,预示着肝脏发生了实质性的损害,一般预后就会很差。
关于肝癌的一些相关检查方法
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作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损害仅见于晚期病人。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也是诊断肝癌的手段,超声的特点是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费用也比较低,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CT,用CT检查肝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手段,在全国来说做得比较多。甲胎蛋白检查,看是否有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对于检查有一定的敏感性,然而我们临床上也发现一部分患者的甲胎蛋白并不一定高,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可以是高,然而甲胎蛋白不高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
血管造影:虽然对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很高,然而这种方法属于有创伤的,首先要在股动脉切一个切口,插一根管子进到股动脉,一直到肝动脉,把肿瘤血管显现出来。肝动脉造影这个检查手段不作为首选,因为它是有创性的。现在更多用这个手段作为治疗,就我们平常说到的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灶来进行,把抗癌药物通过导管直接打到肿瘤血管里面,达到治疗效果。
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是检查肝癌新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定性与CT相妨——约95% ,同样是价格昂贵。目前一般先行B超检查,发现问题再用CT或核磁共振复查鉴定。肝穿活组织检查,可在B超或同位素定位下穿刺活检,阳性率76.1%~92.3% ,另外可抽腹水查找癌细胞,转移淋巴结活检,剖腹探查取活组织检查。
结语:文中详细的介绍了三种肝癌这个疾病的检查方法
肝功能正常为何得肝癌
病人接受的肝功能检查,是肝脏检查项目中最让一般人耳熟能详的一种检查,但这项检查却是被国人误解最深的一项。 因为,很多人以为只要肝功能检查出来的数值正常的,那肝脏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结果一桩桩丧失治疗先机的悲剧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GOT、GPT是肝细胞里面最多的酵素,如果肝脏发炎,或者是不管什么原因细胞坏死,坏死之后GOT、GPT会跑出来,导致血液里面的GOT、GPT数值升高;但是,GOT、GPT指数不高,却不代表病人没有肝硬化或是肝癌。因为形成肝硬化的时候,大部份肝炎患者,就算发炎情形都已经停止了,可是纤维化、肝硬化却已经形成;一旦变成肝硬化,病人就很容易形肝癌。另外,肝癌在早期,肝指数也不会高,因为肝癌在生长的时候,只有在肝癌周围被肝癌压迫侵犯的肝细胞才会坏死,因此,GOT、GPT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会升高,不会太高;但是,由于很多人缺乏这些知识,因此造成不幸悲剧。
肝功能检查指标
(1)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
(2)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
(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
(4)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5)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6)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查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常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指标了解肝功能,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胆道酵素、血清氨、凝血脢时间等。肝功能的检测尤为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敏感和重要。当这些病变时,首先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合成功能等,使得这些及其敏感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体现出来。同时肝功能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肝癌患者肝功能正常吗
不能把肝癌和肝功能简单的联系到一起,肝功能检查不是确定肝癌的一种检查指标,其实有很多肝癌患者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但是肝功能检查结果却是正常的。因此检查肝癌不能单纯依靠肝功能检查指标。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小部分的肝脏损伤,有时是无法通过肝功能检查发现的。在肝癌初期,只有部分癌细胞侵蚀肝脏,一部分肝细胞可以替代全部肝细胞的功能,所以,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仍然可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