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撑能练到哪里肌肉
倒立撑能练到哪里肌肉
倒立俯卧撑能够锻炼肩膀肌肉。
倒立俯卧撑就是一种高强度的锻炼方法。它结合了倒立屈臂和俯卧撑的动作,效果等同于卧推。但由于手臂推动的是全身,而不是一根铁杆,因此,身体需要运用更多肌肉维持平衡。倒立俯卧撑能够锻炼肩膀肌肉。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经常全面锻炼,对身心发展是有益处的,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精力充沛,起到强健体魄,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的作用。此外据说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平板支撑可以练腹肌吗 锻炼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包括:腹横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
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经常练习平板支撑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肌耐力,练出“八块腹肌”,是公认的锻炼核心肌群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经典的动作比如硬拉,深蹲,俯卧撑,倒立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悬垂举腿等都会锻炼到核心肌群。
练出完美胸肌的俯卧撑的几种形式
窄距俯卧撑锻炼臂力。宽距俯卧撑锻炼胸大肌。俯卧撑至少有8种练习方式。
一、扩胸式。双手的手掌作为支撑点,双臂张开,与肩同宽,或比肩更宽,背部、腰部和臀部呈一条直线,肘部用力,屈臂运动即可。此方式主要锻炼的是胸肌、上臂的肱三头肌以及腹部肌肉。
二、夹肩式。动作与上同,只是双手间距较窄,并以双拳作为支撑点,拳眼向前。这种方式锻炼的是臂力,而且能增加手腕的力量和拳的硬度。练习时应注意,所选的支撑地面可以先软后硬,手腕支撑时要绷紧,以免扭伤。
三、铁牛耕地式。用拳或用手掌作为支撑点。双手撑地,双臂张开,与肩同宽。双脚趾着地,双手双脚平行。头向斜前方顶,前脚掌、双手、颈、腰一齐用力,同时腰下塌,贴着地皮。然后臀部上翘,腰再下塌,身体后拉,整个动作完成。斜前斜后的动作反复做即可。这种练习主要针对颈部,并增强背肌、手腕、脚踝力量。
四、手指功法。主要是以十指为支撑点,其他动作与前两种方式相同。随着力量增加,着地的手指可以依次递减。该方式主要练习指力,增强手的握力、抓力、合力,力透指尖。应注意的是,若指力达不到支撑身体的力量,可以先让手指顶着墙面练习,身体斜撑。待指力慢慢增强后,再逐渐放到水平地面来练,以防手指受伤。
五、鲤鱼卧莲式。身体侧卧,单拳或单掌着地(一般是单拳),斜撑地面,双脚交叉斜撑。例如,右拳撑地,左臂向上伸展,双臂呈十字形,掌握身体平衡。左脚内侧、右脚外侧着地支撑。屈臂下撑时,腰部用力,头和腰后仰,如同盘卧的鲤鱼,然后恢复原式,再反复下撑。
该方式主要锻炼三角肌(俗称“虎头肌”)、上臂、腰部和腹部的力量。练习时若力量不够可以先选择较软的地面,臂部的力量要用足。
六、倒立式。初练者可依附墙面倒立,脚搭在墙面上,双手与肩同宽,双臂弯曲,做屈臂下按。后期,脚可以离开墙面来做俯卧撑。该方式主要训练颈部和臂部的力量。练习时注意掌握身体平衡。
七、负重练习。动作与扩胸式和夹肩式相同,只是在背部放上重物,如哑铃片。在臂部力量增强、身体动作协调后,重物的重量可依次递增。
八、单掌或单拳练习。动作与扩胸式和夹肩式相同,但单掌或单拳着地,做动作时双手交替撑地。该方式主要练习单臂力量。若臂力不够,开始时可先在斜坡上练习,随着力量增强,逐渐抬高脚的支撑点,最后可单掌或单拳甚至一个手指支撑,身体倒立。练习时要循序渐进。
强调,练习时要注意身体平衡,各部位的动作一定要协调,这样肌肉的负重才均匀,锻炼效果才会更好。
俯卧撑对腹、背、胸部的肌肉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还能做出很多花样,收到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
一、两手距离变化:双手略宽(或略窄)于肩膀,肘部打开与地面平行。
只要不是双手和肩宽相等,俯卧撑的难度就会相应提高。略宽于肩膀距离的方法,更偏重于锻炼臂力、肩部肌肉的力量;略窄于肩膀距离的方法,则偏重于锻炼胸部肌肉和背部肌肉。
二、手法、脚法变化:手法可分为全掌撑、拳撑和指撑三种形式,从方向上又可以分为指尖向前、向内、向外三种撑地姿势。全掌撑,就是用全手掌撑地;拳撑,就是用握拳的形式撑地;指撑,就是用手指第一关节撑地的方法。指撑所需要的力量大,难度也最高。脚法,可以分为两脚并拢和开立两种形式,还可以分别用脚背或脚弓撑地。
三、身体倾斜的姿势变化:高姿俯卧撑,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种姿势适合初学者、力量不大的人。中姿俯卧撑,练习者的脚和手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适合一般锻炼人群。低姿俯卧撑,在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是脚高、手低,脚可以放在矮凳、床沿上手部撑地,手脚不在同一平面。这个姿势会将全身的重量压在上肢,对健身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四、锻炼频率变化:可以快慢结合,练习中先快做几次,再慢做几次;也可以定时计数,在单位时间内计算练习的次数;还可以单纯计数,练习者不间断做俯卧撑,直到力竭。频率的变化能更好地刺激肌肉生长,交叉运用它们,锻炼中就不易感到疲劳了。
有氧练到肌肉酸痛能增肌吗
因为即使你进行的是有氧运动也不能保证运动的全程你是始终处于氧气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状态,一旦出现氧气供给不足,那么无氧代谢就会产生乳酸。
另外,肌肉酸痛不仅仅只有乳酸会引起,还有可能是肌肉拉伤等损伤,这是运动中常出现的情况。
怎样做孕妇瑜伽
01当孕妇在做瑜伽时,一定要保持平衡,已求舒适安全的做。
02练习身体平衡,呼吸协调,但切记孕妇不可憋气,屏住呼吸,这样对胎儿不利。
03当怀孕时,重心会改变,我们可以借助椅子墙壁等支撑,做完一个动作后要放松,使心率和呼吸恢复正常,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
04当肚子变大时,不要做有压迫肚子的动作,也不要试图做倒立的动作,这样会伤害带宝宝的。
05当吃饱后不可以立刻错瑜伽,要在饱餐之后4小时,吃得较少时2个小时以后才能练习瑜伽,练习时要放松,不能要紧牙齿。
06当血压高时,不要把手举过头顶,当练习到练习到肌肉发颤,要立刻停止动作,或者结束练习。
怎么练好倒立俯卧撑
1、双臂分开,比肩略宽;
2、脚尖支地,用腰腹力量控制躯干成一条直线;
3、然后双肘向两侧分开,缓慢下降身体到上身贴近地面;
4、略作停顿,再控制还原,当肘部接近伸直时,立刻进行下一次动作。
注:
1、很多人的是在做俯卧撑,但动作都不标准,特别是身体很难保持一条直线。
2、数量越多越好,为下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翻过来倒立-靠墙的倒立俯卧撑。
手倒立状态下的俯卧撑。
要求:脚可以真挺着靠在墙上,也可以如下图所示弯曲着。
注意事项:安全第一,不要强求,次数逐渐增多。
倒立俯卧撑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一、正靠倒立俯卧撑
两手撑地,身体正面朝下,两脚或者更多的身体部位依靠在墙或其它支撑物上,进行倒立俯卧撑练习。
二、反靠倒立俯卧撑
两手撑地,两脚反靠在墙上(背部对墙),进行倒立俯卧撑练习。
三、控倒立俯卧撑
两手撑地,身体不依靠任何支撑物,进行倒立俯卧撑练习。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动作,不仅对力量要求很高,而且要求练习者有很强的平衡控制能力。
四、新型倒立俯卧撑
改良版倒立俯卧撑的动作要领很简单,先做普通俯卧撑的起始姿势,然后将双脚提升到一张椅子或者一个箱子顶上,双手撑地向后移动几步,臀部朝天,上半身成一条直线。然后以做俯卧撑的标准,保持上下半身成固定角度,屈臂,头部尽量靠近而不触碰地面,然后伸直双臂恢复原始姿势。
锻炼时要注意自身情况,若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
五、禁忌及注意事项:
1、饭后2小时内或喝水过多时不宜练习
2、过度疲劳时不要练习
3、高血压、心脏病、贫血患者不要练习
4、高度近视及严重眼疾者不要练习
5、青少年儿童须在家长的看护下进行练习
六、关于做倒立俯卧撑时手与墙距离的问题:窄了,手臂弯曲时手腕负重很大,也容易因此弄伤。而且,过窄会出现手肘向面前方向支出,这无异就让肱三头肌参与了很大的做功(用力或锻炼),只有再宽些,才能尽量避免手肘支出,也就让肱三头肌做功的强度转移到了肩部,肩部也就得到了锻炼。但认为,先用既省力又安全的姿势去做,等感觉不用担心受伤,或做起来轻松,再转为选择动作难度大来做。人体最大的两个特征:修复,适应。肌肉也如此,一旦总用一个姿势锻炼,那肌肉就慢慢适应了这个姿势,锻炼也就容易进入瓶颈期,要一段时间一变化,总是让肌肉尝试新的刺激才是有效和科学的,但前提是注意肌肉和关节的安全,还有自身整体的安全。以后可以试着在或左或右的手下垫本书来做,这样重力就会转向另一手臂,在以后就加高书本,慢慢单臂就越来越大力了,最后就感觉可以尝试单臂支撑身体倒立了,到时单臂靠墙做倒立撑是完全可能的,那是过顶之力就非常大了。
徒手怎么练三角肌 倒立俯卧撑
1、面对一堵墙站着,大约距离它0.9到1.2米。弯下腰将手臂撑向地面,距离墙壁大约10到15厘米的距离,同时将腿向墙上抬起—这个动作应该连续迅速完成。
2、将你的臀大肌和腹肌绷紧,腿和手臂完全伸直。这是你的初始姿势。开始让你自己向地面方向降低,同时保持腿部完全伸直,双脚并拢。将肘部弯曲成近乎45度—既不要太过向外也不要与上臂呈一条直线。
3、继续降低身体,直到头部快要接触地面。一旦到达最低点位置,手部用力,保持退不停止,臀部和躯干绷紧,回到初始姿势。重复该动作至规定次数。
倒立手腕撑不住怎么办 在瑜伽垫上做
一部分人之所以做倒立撑不住,是因为在地面上做,无法给手腕很好的保护,手腕容易受伤导致不能继续,因此建议在一个好的材质软硬适中的瑜伽垫上做。
倒立能练出腹肌吗 倒立练习要点
首先,控制倒立平衡的部位有三个。颈,腰,臂。最早最容易掌握的就是手臂了,最重要的是腰。
手的控制分:指,掌跟。身体向前后倒,就分别用指,掌跟控制,有时候手臂可以稍稍弯曲一下。另外,手不要向外张开,两个手的支撑位置要和肩膀一样宽,不要张太开。手指想前,不要向左前和右前。
腰最主要,先靠上墙壁。这个时候人是成一个弧型,腹部挺出来。然后屁股向墙壁突,这个时候顺势就把腿从墙壁带开了。如果要掉下来了,就腹部一挺,回到初始的弧型状态。这样不断的离开墙壁,回去,离开,回去。练平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