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腿乏按什么穴位

腿乏按什么穴位

1、在中医看来,因身体疲劳导致的腰腿不适等病证多由久坐久站、远行过劳、寒邪侵袭、气血不畅、筋脉失养所引起,不妨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及时进行调理和日常保健。小腿肚上的“承山穴”,就是一个有效的“解乏穴”。

腿乏按什么穴位

2、这个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小腿后侧正中间,腓肠肌肌腹下。用力伸直小腿或抬起脚跟时,小腿肚上会出现一个类似“人”字型的凹陷,凹陷的尖角处就是它。顾名思义,承山穴正是承受着人体这座“山”。身体站立时,小腿肌肉自然紧张,承山穴所在的位置相当于“筋、骨、肉”的一个交点,是最直接的受力点。因此,当身体“不堪重负”时,承山穴也会“挺身而出”,帮我们承担压力,缓解疲劳。经常按压此穴,可舒筋活络、壮筋补虚,对缓解腰背疼痛、腿疼转筋、小腿痉挛等效果良好。在缓解肌肉紧张的同时,消除疲劳感。此外,经常按摩此穴还能舒畅同一条经络上的经气,散寒祛湿,对痔疮、便秘等肛门部疾患也有功效。

3、平常可坐在椅子上自我按摩,也可躺着由他人操作,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部位的深处有胫神经走过,按摩力道过大或特别敏感的人可能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不适。轻者停止按摩后即可消失,重者症状可持续数天。此外,孕妇、大失血、久病体虚的人需要补养气血,不适合按摩此穴。如经多次按摩无效,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解秋乏按摩哪些穴位好

按摩三穴位解秋乏

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身体莫名其妙觉得很是乏困。这就是秋乏到了。秋乏虽然不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而且可以自行消除,但是,中医还是能够教大家按摩三处穴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有效解决秋乏,达到提神的目的。

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眼角旁边的凹陷处。经常按摩此穴不仅仅是可以解秋乏,还能缓解头痛。但是按摩太阳穴的时候不可用力过大,只要能够感觉到酸胀感即可。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部,在发际尾部抬头有一凹陷处就是风池穴所在。经常按摩风池穴,除了可以解除秋乏之外,还能够缓解眼睛疲劳,缓解肩周疼痛。特别适合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我们的头顶正中的最高点。经常按摩此穴位不仅可以提神解秋乏,还可以促进阳气循环。百会穴所在之处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阳气交汇之处,阳气甚旺。

女性瘦腿美腿的方法有哪些

一、约会前10分钟按摩,让腿细2~3cm——浮肿

腿肚粗常常是因为浮肿。在按摩后,使身体排出积累的废弃物,再使用瘦身霜,将腿高高抬起休息片刻,就可以使SIZE变小2~3cm。

HOW:

1.双手交替抚摩

将双手的手掌全部贴在跟腱周围,双手交替动作向上抚摩。双手共做10次。

2.用双手扭动揉搓

双手的手掌紧贴包住腿肚肌肉,双手扭动进行揉搓,一直持续到腿肚全部变热为止。

3.从下向上拍打

五指紧扣呈中空状态,从脚踝开始向膝盖的背面用双手有节奏地拍打。右腿结束后,左腿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二、按摩腿部穴位调整女性荷尔蒙——妇科

腿上分布着对妇科各种症状都有效的重要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荷尔蒙,使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穴位:

涌泉穴——应对腿部疲劳等。弯曲脚趾,脚掌上就会出现凹陷,涌泉穴就在凹陷附近。用大拇指充分刺激这个穴位。

血海穴——促进血液循环。在膝盖内侧上方三根手指的位置,用一只手或双手的大拇指慢慢充分加以刺激。

三阴交穴——应对所有妇科疾病。距脚踝上方4根手指的位置。用一只手或双手的拇指慢慢刺激穴位。

HOW:

1.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

将大拇指垂直放在穴位处,轻轻按压5~7秒,再停5~7秒,再按压5~7秒,然后慢慢恢复。

2.双手拇指按压

在三阴交穴、气海穴,将双手拇指重叠,用单手按压的要领进行按压就可以了。因为刺激更强,效果也会更明显。

3.用4根手指按压

在肚子等拇指无法按压的穴位可以并拢4指进行按压。方法与拇指按压相同。手指垂直接触穴位,慢慢按压。

三、按摩腿肚顺畅血液循环,使肌肤更美——血液循环

长期坐姿,缺乏运动,会使得整个下半身血液循环不畅。按摩腿肚不仅能让小腿处于健康状态,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因此更好。不仅是腿部,全身的细胞都会充满活力。肌肤和秀发也会逐渐变得润泽!

HOW:

1.脸朝上躺着进行:早晨在床上竖起膝盖,将另一条腿的腿肚放在膝盖上,以挤压的方式加以刺激。

2.坐在椅子上进行:将一条腿的腿肚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上下活动上面那条腿加以刺激。在办公休息时进行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肾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风池,肝俞,肾俞穴,然后仰卧位,取关元,三阴交,太溪穴施灸。

功效:滋阴养肾,通络止痛。

腿外侧疼自我按摩方法

1、足三里[位置]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处开1横指;取穴时,正坐或仰卧屈膝、于犊鼻穴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教你四肢的按摩方法 疏通经络解除疲劳[功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健体美容,对虚劳羸瘦、面部皱纹、面色萎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方法]直刺0.5~2寸,可灸。若配曲池可治荨麻疹。人站立或坐着时,血液容易蓄积下肢,循环不畅,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乏力、肿痛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腿脚乏力会导致平衡能力减退。每天逆向按摩腿部可疏通整个腿脚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有效增强腿力和关节韧带柔韧性,使四肢协调能力增强,减少老人跌伤的几率。

2、血海

[位置]位于髌骨内上缘上方6~7毫米处;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长,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功能]调和气血、散风祛湿,适用于湿疹、荨麻疹、蝴蝶斑、斑秃、面部色素沉着。[方法]可直刺0.8~1.5寸,可灸。教你四肢的按摩方法 疏通经络解除疲劳

3、三阴交

[位置]位于内踝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取穴位时,正坐或仰卧,沿内踝尖直下3寸,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功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对不孕、痤疮、脱发、脂溢性皮炎、黑变病有效。[方法]直刺1~1.5寸。可灸。

腿肿穴位按摩法

步骤1:敲胆经

按摩开始前先敲胆经,既能驱除体内寒气,畅通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循环,又能让小腿肌肉活络起来,为穴位按摩做好准备。

方法:用拳头敲打大腿两侧,从大腿外侧根部(站起来臀部有个窝的位置)一直敲到膝盖外侧,反复敲打50次。接下来再从膝盖外侧一直敲到脚踝外侧,反复敲打50次。

注意,敲打的力度不用太大,只要微微有痛感就可以。

步骤2:按压承山穴

当你微微用力垫起脚尖时,小腿后侧浮起肌肉的尾端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

承山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对它进行按压刺激不仅能够促进膀胱经的通常,迅速改善小腿浮肿,还能帮助腿部脂肪燃烧,有效塑造小腿曲线。

方法:

用拇指稍用力点按,间隔5秒钟,反复按压2分钟即可。

步骤3:敲打飞扬穴

“飞扬穴”与“承天穴”是亲密的邻居,它的位置就在承山穴外下方1寸的位置。

这个穴位与腿部的体液循环息息相关,只要对它进行刺激就能促进双腿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方法:由于飞扬穴所在的位置肌肉较厚,所以采用敲打刺激的方式效果更好。

可以用拳头稍用力敲打,以感到微微的疼痛为佳,反复敲打3分钟左右。

步骤4:按压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外脚踝后方,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它和飞扬穴一样,也与腿部的体液循环息息相关,对它进行按压刺激不仅能促进腿部体液循环,还能让小腿看起来更加紧实。

方法:

放松双脚,用拇指稍用力按压昆仑穴,间隔5秒钟,反复按压2分钟即可。

刺激小腿穴位瘦腿

穴位按摩是最方便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瘦小腿方法,能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腿部排毒,改善腿部循环,达到瘦小腿的目的。 以下就是专家推荐的瘦腿穴位按压法步骤

敲胆经按摩开始前先敲胆经,既能驱除体内寒气,畅通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循环,又能让小腿肌肉活络起来,为穴位按摩做好准备。

方法:用拳头敲打大腿两侧,从大腿外侧根部(站起来臀部有个窝的位置)一直敲到膝盖外侧,反复敲打50次。接下来再从膝盖外侧一直敲到脚踝外侧,反复敲打50次。

注意,敲打的力度不用太大,只要微微有痛感就可以。

腿酸的穴位按摩

外出旅游的人都会有腰酸腿痛的感觉,有些人用力不当,还会造成腰背四肢肌肉的扭挫伤。这种情况下,按揉小腿后面的承山穴和外踝后方的昆仑穴,可帮助消除腰背的疼痛。

这两个穴位按起来都会觉得比较酸痛,但按摩后却会感觉很轻松。

承山穴和昆仑穴是专门治疗腰背疼痛的穴位,进行正确的按摩,就能很好地解除腰背的酸痛了。手法不难掌握,承山穴主要是找到正确的位置(相当于小腿后方的正中间,由上方肌肉丰厚处向下滑移,至肌肉较平处即是),用手指按住此穴,坚持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亦可。昆仑穴可用手指按住外踝后的凹陷处,向后面的大筋拨动1~2分钟。

很多人为了玩得尽兴,夜间赶路或熬夜狂欢,一路下来,头脑昏昏沉沉不说,眼睛酸胀不适,记忆力也下降了许多。

配合艾灸或按摩百会穴(头顶正中凹陷),揉风池穴(在颈项后两侧大筋两旁的凹陷中)和掐按中指末端的中冲穴,可帮助你在较短的时间里恢复精神。

百会穴是百脉之会,善于调节所有阳脉的功能,在此做艾灸,可有效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精力快速恢复。百会穴被头发遮盖,因此,做艾灸时,需用一片厚纸盖住,以免头发被艾火烧到。按摩风池穴,每天10分钟,对脑部、颈部的疲劳恢复非常有益,方法是:按住风池穴所在的陷窝,坚持不动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缓慢地按揉此处。按摩中冲穴可排解体内的郁气,使气血畅通,是消除头脑昏沉很好的辅助方法,可不拘时间,随时操作。

活血化瘀的穴位

1.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处开1横指;取穴时,正坐或仰卧屈膝、于犊鼻穴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

功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健体美容,对虚劳羸瘦、面部皱纹、面色萎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直刺0.5~2寸,可灸。若配曲池可治荨麻疹。

人站立或坐着时,血液容易蓄积下肢,循环不畅,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乏力、肿痛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腿脚乏力会导致平衡能力减退。每天逆向按摩腿部可疏通整个腿脚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有效增强腿力和关节韧带柔韧性,使四肢协调能力增强,减少老人跌伤的几率。

2.合谷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取穴时,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

功能:疏风清热,能通络,润面泽颜,对头面五官疾患、痤疮、荨麻伴侣、风疹有效。

3.血海

位置:位于髌骨内上缘上方6~7毫米处;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长,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功能:调和气血、散风祛湿,适用于湿疹、荨麻疹、蝴蝶斑、斑秃、面部色素沉着。

方法:可直刺0.8~1.5寸,可灸。

4.三阴交

位置:位于内踝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取穴位时,正坐或仰卧,沿内踝尖直下3寸,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功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对不孕、痤疮、脱发、脂溢性皮炎、黑变病有效。

方法:直刺1~1.5寸。可灸。

5.曲池

位置: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功能: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除疹止痒,可用于瘾疹、脂溢性皮炎、荨麻疹、痤疮。

方法:直刺0.8~1.5寸,可灸。若治荨麻疹,配伍足三里、隔腧、血海效果更好。

减肥按什么穴位 瘦大腿穴位

瘦大腿,第一个选的有效穴位是风市穴,要用敲击法。

做法:对着该穴位敲100下为宜,力道由轻到重为好,效果出来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肥肉都被敲走了!

做法:将该处的肉轻轻捏起揉按3分钟左右。这个办法,对自己腿部线条不太满意的MM们可以试试。捏提梁丘穴,对于腿部尤其是大腿的曲线有很好地塑形作用。

做法:在殷门穴处用掌根进行揉按,力道要稍微大点,按揉2分钟即可。这样可以让腿部肥肉不反弹,对于肌肉型的腿部也有一定改善作用。殷门穴,膀胱经穴位,是重要的排毒通道,对于腿部减肥效果不俗。

按摩什么穴位解乏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指腹揉按该穴,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力道,慢慢放松。如此反复揉按3分钟左右,以指下产生酸胀感为佳。

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分别用两手的拇指指腹揉按太阳穴,手法操作同百会穴,同样揉按3分钟左右,以指下产生酸胀感为佳。

颈百劳穴

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开1寸处取穴。分别用两手的中指指腹揉按颈百劳穴位。手法操作和时间如同上穴,以产生酸胀或重感为佳。

内关穴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端按压右侧内关穴,右手拇指指腹端按压左侧内关穴。由轻到重按压,再缓缓放松。以指下产生酸胀或者麻木感为佳。如此反复按压两分钟左右。

腰眼穴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分别用两手拇指的指腹端由轻到重按压腰眼穴,再逐渐减轻力度,慢慢放松。反复按压5分钟左右。

常见的小腿浮肿4大类

常见的小腿浮肿主要可分为4种,包括缺乏运动、肌耐力差的“肉松型”,和腿部脂肪肥厚、易流汗的“象腿型”,以及小腿腓肠肌发达、个性易紧张的“萝卜腿”,还有小腿肚缺乏曲线、气不足的“鸟仔脚”。下面教你通过按摩的方法来针对性地消除小腿浮肿。

肉松型水肿

·症状:小便量少、全身没力、肌耐力差,缺乏运动肉不紧实,属中医气虚型水肿。

·薏仁茶利尿

材料:红薏仁50克、大薏仁30克、小薏仁30克。

功效:薏仁可利水除肿、利尿、美白,及降血脂功效。

做法:将材料放入纱布袋,加入1000c.c.水煮沸后熄火焖15分钟,当开水喝,滤掉渣渣,减少摄取淀粉热量,2天内喝完。

提醒:红薏仁又名糙薏仁。

·气海穴排水

穴位:肚脐下1.5吋之处,约2横指宽度。

功效:针对腰部以下肥胖、水肿,有助于排水、去脂和消肿。

鸟仔脚水肿

症状:身材苗条但小腿肚缺乏曲线,气不足、易疲倦、贫血,属血虚气虚型水肿。

·丹七茶活血

材料:丹参10克、川七10克、玉米须5克。

功效:丹参有助活血,川七可强心理气、玉米须有助利尿排水。

做法:将材料放入纱布袋,加500c.c.水以大火煮沸后,熄火焖5分钟,滤掉渣不吃,饮用其汁就好。

·后跟穴代谢

穴位:脚踝后方正中央,脚后跟骨头下端软肉处。

功效:肝经、肾经、脾经交会处,可加强代谢、助排水。

萝卜腿水肿

症状:身型不胖唯独萝卜腿发达、易失眠多梦、紧张,属血凝血淤型水肿。

·消气茶去淤

材料:山楂10克、洛神花10枚、陈皮10克、乌梅5枚。

功效:山楂消肿去淤、洛神花益脾胃、乌梅消脂并调整酸性体质、陈皮化痰利气。

做法:将材料全丢入电锅,外锅加入150c.c.水,内锅加入1500c.c.水焖煮,最后在依个人喜欢的甜度,加入适量砂糖或黑糖调味,2天内喝完。

·血海穴塑腿

穴位:左掌心盖住右膝盖骨,手掌自然张开五指朝上,大拇指腹接近大腿内侧处。

功效:有助淤塞血液流通塑腿型。

象腿型水肿

症状:易流汗、口苦口干、四肢末端浮肿感觉沉重、腿部脂肪多,属湿热型水肿。

·姜梅茶除肿

材料:腌制梅子10颗、生姜薄片5片、红茶茶包1包。

功效:梅子为碱性,可调整酸性体质,红茶和姜可暖胃,姜还有助循环、消水肿。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加入500~750c.c.滚烫热开水,冲泡1分钟后放温即可饮用。

·丰隆穴消脂

穴位:外膝与脚踝中间点,胫骨外侧2横指宽处。

功效:有助下半身气血循环,加快代谢,并能消除局部脂肪。

中医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最近,很多朋友在后台询问健脾养胃的中医调理方法,今天我们就专门做一期专题。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人们饮食不规律,常常暴饮暴食,导致各种胃部疾病的发作,而这些因素也会造成“脾虚”,出现胃胀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很多人只是注意到了胃部的表现,其实脾胃都要“三分治七分养”。研究表明:刺激人体穴位可以行气活血,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穴位定位

穴位1: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6寸。

穴位2: 上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5寸。

穴位3: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穴位4: 建里: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3寸。

穴位5: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

穴位6: 漏谷: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

穴位7: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穴位8: 公孙: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按摩疗法步骤

步骤1: 用手指指腹按揉巨阙、上脘、中脘、建里各2分钟,力度适中,手法宜轻柔,可以缓解胃部不适。

步骤2: 用手指指腹掐按足三里穴50次,先左后右,以潮红发热为主。

步骤3: 用指腹从漏谷穴一直推到三阴交穴,力道略重,从上往下推至 200次,以潮红发热为主。

步骤4: 沿着小腿从上往下锤打小腿内侧50次。

步骤5: 活动脚趾,做脚趾连续抓地动作,可以刺激公孙穴,放松做此动作60~90次,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中医按摩解秋乏 按摩三穴位解秋乏

我们最直观 的感受就是身体莫名其妙觉得很是乏困。这就是秋乏到了。秋乏虽然不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而且可以自行消除,但是,中医还是能够教大家按摩三处穴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有效解决秋乏,达到提神的目的。

上班族按摩解乏穴缓解筋疲力尽

上班族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就是经常坐着,长时间的坐着,会筋疲力尽,中医上对于筋疲力尽有一个治疗方法,就是按摩,身体的穴位主管不同的方面,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穴位,就可以让筋疲力尽的感觉消失,解乏穴就有这样的功效。

在中医看来,因身体疲劳导致的腰腿不适等病证多由久坐久站、远行过劳、寒邪侵袭、气血不畅、筋脉失养所引起,不妨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及时进行调理和日常保健。小腿肚上的“承山穴”,就是一个有效的“解乏穴”。

承山穴这个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小腿后侧正中间,腓肠肌肌腹下。用力伸直小腿或抬起脚跟时,小腿肚上会出现一个类似“人”字型的凹陷,凹陷的尖角处就是它。

顾名思义,承山穴正是承受着人体这座“山”。身体站立时,小腿肌肉自然紧张,承山穴所在的位置相当于“筋、骨、肉”的一个交点,是最直接的受力点。因此,当身体“不堪重负”时,承山穴也会“挺身而出”,帮我们承担压力,缓解疲劳。

经常按压此穴,可舒筋活络、壮筋补虚,对缓解腰背疼痛、腿疼转筋、小腿痉挛等效果良好。在缓解肌肉紧张的同时,消除疲劳感。此外,经常按摩此穴还能舒畅同一条经络上的经气,散寒祛湿,对痔疮、便秘等肛门部疾患也有功效。

平常可坐在椅子上自我按摩,也可躺着由他人操作,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部位的深处有胫神经走过,按摩力道过大或特别敏感的人可能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不适。轻者停止按摩后即可消失,重者症状可持续数天。

此外,孕妇、大失血、久病体虚的人需要补养气血,不适合按摩此穴。如经多次按摩无效,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浮肿是什么病

肉松型水肿 ·症状:小便量少、全身没力、肌耐力差,缺运动肉不紧实,属中医气虚型水肿。 ·薏仁茶利尿 材料:红薏仁50克、大薏仁30克、小薏仁30克。 功效:薏仁可利水除肿、利尿、美白,及降血脂功效。 做法:将材料放入纱布袋,加入1000c.c.水煮沸后熄火焖15分钟,当开水喝,滤掉渣渣,减少摄取淀粉热量,2天内喝完。 提醒:红薏仁又名糙薏仁。 ·气海穴排水 穴位:肚脐下1.5吋之处,约2横指宽度。 功效:针对腰部以下肥胖、水肿,有助于排水、去脂和消肿。 鸟仔脚水肿 症状:身材苗条但小肚缺曲线,气不足

静脉曲张患者适合运动吗

第一、按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第二、甩: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使尖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亦尽量伸直。在甩时,上身正直,两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麻、小抽筋等。 第三、搓揉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

按摩哪些穴位

血海穴 位于大的内侧。这个穴位非常的好找,站直两并拢,膝盖上方靠内侧有一明显酸痛点就是血海穴。当然,你也可以屈膝,大内侧鼓起的地方就是,按压有明显的酸痛感。 伏兔穴 在大的前面,大家可以将大肌肉紧绷,然后看到伏起来的位置就是,像一只小兔子。 承扶穴 请大家先站立起来,然后用自己的手去摸臀部到大之间的横纹,中点部分就是承扶穴。 风市穴 位于大外侧,具体的做法大家可以仍然站立起来,保持立正的姿势,中指间触到的地方就是风市穴。 委中穴 我们整条的中间,还有一个横纹,就在膝盖的后侧。而横纹中点就是

春季老年人要注意的身体部位

1、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即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脏腑元气,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2、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等症状。因而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除。(推荐:老年人穿衣注意事项) 3、小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有恶

如何瘦快?按摩6个穴位

如何瘦快?按摩6个穴位 中医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尤其是人体中的各个穴位,精准的找到后加以按摩针灸,尤其是通过穴位按摩来瘦,说起穴位按摩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用来治疗一些疾病的,其实对于女性来说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不但可以达到美容效果,甚至还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效果更是比一些常规的瘦方式效果要好很多,那么具体按摩哪些穴位具有瘦效果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讲讲如何寻找上的这几个重要穴位。 按摩六个穴位可以瘦 血海穴 这个穴位非常好找,双并拢的站直,然后在大内侧、膝盖上方有一处酸疼点便是血海穴。当然,你也可以

痛经按摩哪里缓解图解 痛经按足三里

足三里在人体当中可算是尽人皆知的明星穴。俗话说“常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指的就是这个穴。对于女性月经期间气血亏虚引起的倦怠力、胃部胀痛不适等,按摩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足三里的定位方法是:小前面的骨头称为胫骨,又称刀背骨,以这块骨头为中心,用中指往小外侧量1寸(也就是中指指节的宽度)划一条垂直线,然后以犊鼻穴为起点,量3寸划一条横线,两条线相交处即是。

肝炎刮痧刮哪里最好

一、刮痧部位 1.选督脉的至阳穴,可宽胸理气; 2.选任脉的中脘穴,可消积化滞、理气止痛;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膈俞、肝俞、胆俞穴和足厥阴肝经的期门、蠡沟穴,可疏肝活血; 4.选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外丘穴,可通利胆经经气。 二、刮痧方法 1.刮背部 沿脊柱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至阳、膈俞、肝俞、胆俞穴。 2.刮腹部 分别点按或刮拭期门、中脘穴。 3.刮小外侧 沿足少阳胆经走行,由上往下经阳陵泉穴刮拭至外丘穴,重点加强阳陵泉、外丘穴的刮拭。 4.刮小内侧 沿足厥阴肝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蠡沟穴。 三、适应

针灸可以去湿气吗

针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去湿气。中医认为,体内湿气过重的话,就会四肢沉重,身体容易疲,针灸的作用就在于疏通我们全身的经络,使经络相通,血液相通,体内的一些毒素和垃圾就可以快速的排出体外,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扎针灸是可以帮助我们祛除体内湿气的,如果再配合饮食的话,效果会更好,因此建议平时的饮食中添加一些祛湿的食物,例如红豆,薏米,山药,扁豆等都是很好的利水祛湿的食材。 针灸去湿气取穴 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功效:涌

怎么办按摩“自醒”穴位

太阳穴 位置与功能: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此处不仅提神还可缓解头痛。 做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30秒。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但注意不可用力过度,感觉酸胀即可。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视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百会穴 位置与功能: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做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风池穴 位置与

消除部浮肿的穴位按摩

第一个穴位是血海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部膝盖后面,也就是后膝窝位置再往上面上三指的凹陷部位; 第二个穴位就是委中穴,委中穴的位置在部后面,后膝窝的正中央位置; 第三个穴位是承筋穴,承筋穴在小上,也就是小肚的最突出的最胖的部位上。 第四个穴位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部小上,小内侧那个高起来像陵一般的胫骨内侧部位,髁后下凹陷像泉一样的部位。 第五个穴位是重溜穴,这个穴位在小的内侧,在内踝尖和足跟部位肌腱中间凹陷的部位再上去2寸; 第六个穴位是承山穴,位于小后面,踮起脚的时候腓肠肌肌腹下面尖角的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