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发热待查的预防方法
成人发热待查的预防方法
1、成人发热待查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科学搭配,防止暴饮暴食、挑食、偏食。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又可防止内热产生。
2、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易产生内热,尤其是3-6岁的儿童最易感冒发烧,预防的方法就是不偏食。当发现有内热迹象,如大便干结、口干、舌苔厚且黄时,可吃一些助消化的中成药,如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等,以防“内热外感”而发热。
3、生活有规律,衣着适度。人们要根据节气变化及天气情况增减衣服。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养生防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4、平时要经常做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爬山等。这样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外感性发热。另外,在室外多让阳光照射还可以防止缺钙。
5、睡觉不要选在通风口处。因为人在睡眠状态下,易被外邪所侵袭而致外感性发热。
6、如果已出现外感造成的发热,针对病因服药的同时,还需采用物理降温,如把冰袋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酒精擦浴,以腋下、额头为主。多饮水,通过发汗、利水便,使热量排出体外而降温。
成人发热也需要重视
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耳朵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处发烧: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成人发热待查可分4型
1.经典型:满足经典型的诊断标准需要至少3次医院内病情的评估,3次看门诊,或在门诊经过一周的检查而未确诊。经典型成人发热待查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和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
2.院内型:院内型是指住院至少24小时出现发热而入院前无明显感染迹象的成人发热待查,至少3天未确诊可考虑此诊断。院内型成人发热待查包括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艰难梭菌小肠结肠炎和药物热。在鼻胃插管或鼻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鼻窦炎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3.免疫缺陷型:免疫缺陷型成人发热待查是指中性粒细胞数500/mm3或更少的患者的反复发热,3天后仍未确诊。此类中的大多数患者,发热原因是机会性细菌感染。通常会采用广谱抗生素来覆盖最可能的致病原。如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必须要考虑。少见的有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4.HIV相关型:包括HIV感染的门诊病人持续4周的反复发热,或住院的HIV感染病人持续3天的反复发热。尽管急性HIV感染是经典型成人发热待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HIV病毒可导致患者易于发生机会感染。此类疾病包括鸟分支杆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在HIV感染的患者中,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成人发热待查是少见的,此类疾病包括:淋巴瘤,Kaposi’s肉瘤和药物热。在考虑此类疾病时,患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尤其重要的信息。
成人发热待查可以吃什么水果
成人发热待查是生活中最常见一种现象。引起发热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感染病毒、细菌等。发热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是如果不适当治疗,持续发热,很容易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的问题。
1、香蕉:快乐水果香蕉,可以在你发烧时使用,增加你的口感,以及水分。主要作用是通便。
2、猕猴桃:少量食用,发烧时使用,是为了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增加抵抗力。
3、柚子:可以在生病的时候使用,发烧时用效果最好。
4、山竹:感冒发烧圣品。不过1天最多吃2个。
5、苹果:不管你是不是生病,其都是美容降温的必备品。
成人发热待查的临床症状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成人发热吃什么好
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 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下面就和专家一起了解下发热吃什么好吧?
西瓜水:西瓜瓤挤汁饮用。 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上述就是对发热的饮食介绍,希望给您带来了帮助。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老年人发热不可忽视
老年人发热的特点还在于:当老年人患心内膜炎、肺炎等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老年患者,体温低于37.5C。患严重感染的老年人中,还有约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这往往是预后较差的表现。老年人发热反应迟缓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增长有关。
尽管健康老年人平均最高体温及最低体温与年青人差别不大,但体弱老年人的基础体温低于健康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36.7℃,肛门温度37.3C。老年人发热的定义是指:口腔温度持续,37.2C,肛门温度持续,37.5℃。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如腋下体温)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C即表明有发热。不过应记住的是,老年人只要发现功能状态有急剧变化,不论有无发热,都要考虑可能有急性感染存在。
大多数老年人待查的发热是可以确诊和治愈的。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热有25%—35%的病因为感染,其中结核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年轻入;结缔组织病占25%—31%(如类风湿关节炎、颞动脉炎等);恶性肿瘤占12%—23%。因此,老年人发热要尽快查明其原因,以求得及时正确的治疗。
成人发热待查患者该如何健康饮食
1、供给高能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根据病情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或软饭。流质饮食可选用豆浆、蛋花汤、绿豆汤、藕粉、去油鸡汤等,半流质饮食可选用大米粥、肉末菜末粥、面片汤甩鸡蛋、肉末菜末面条、馄饨、豆腐脑、银耳羹等,软饭可选用馒头、面包、软米饭、包子、瘦肉类、鱼、虾、蛋、瓜茄类、嫩菜叶、水果等食品。
2、供给充足液体,有利于体内的毒素稀释和排出,还可补充由于体温增高丧失的水分,可饮开水、鲜果汁、菜汁、米汤、绿豆汤等。
3、忌用浓茶、咖啡、酒精饮料及具有刺激性调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腻的食物,如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4、宜采用少吃多餐制,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7次,半流质每日进食5~6次,软饭每日3~4次,这样既可补充营养物质,还可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疾病康复。
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成人发热待查有哪些症状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