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麦瓶草的相关配伍

麦瓶草的相关配伍

1.治痨伤吐血:麦瓶草30g,红枣15g。合耢糟煮服。

2.治吐血后体弱不能复原者:麦瓶草30-60g。炖杀口肉吃(《重庆草药》)

3.治肺脓疡咯血、吐脓:米瓦罐15g,大枣7个。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4.治鼻衄:面条菜15g。研面,温开水冲服。

5.治小便下血:面条菜9g,茵陈9g,瞿麦9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6.治妇女干血痨,有内热骨蒸者:麦瓶草30-90g。炖子母鸡吃。(《重庆草药》)

面条菜的属性

1、科属

麦瓶草属。

2、产地

分布广泛,为麦田常见杂草。国内分布于西北、华北地区及江苏、湖北、云南、湖南等省。近年来由于麦田除草剂的使用,野生植株在大田较难见到。

3、别名

净瓶、香炉草、米瓦罐、梅花瓶、面条菜、广皮菜、瓢咀、甜甜菜、麦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红不英菜、胡炳菜、麦黄菜、灯笼草;灯笼泡;瓶罐花。

4、简介

面条菜,是草本植物石竹科麦瓶草属麦瓶草(Silene conoidea L.)的幼苗的俗称,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河南)老百姓爱吃的一种野菜。这种菜有些涩,最好是在初期较细嫩时候食用口感会更佳。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腺毛。主根圆柱细长。茎直立,节明显而膨大。叉状分枝。基生叶匙形;茎生叶对生,椭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cm,宽5-10mm,先端钝尖,基部渐窄,全缘。花两性;1-3朵成顶生及腋生聚伞花序,花梗细长;花萼长锥形,上端窄缩,下部膨大,有30条明显细脉,先端5齿裂;花瓣5,粉红色,三角倒卵形,长于萼,喉部有2鳞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细长。蒴果卵形,3-6齿裂或瓣裂,包围于长锥形宿萼中。种子肾形,有成行的瘤状突起,以种脐为圆心,整齐排列成数层半环状。花期4-5月,果期5-6月。

食用麦瓶草的日常注意事项

麦瓶草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麦瓶草?

健康体质平和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

哪些疾病的患者不适宜食用麦瓶草?

消化系统疾病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麦瓶草?

气郁体质,特禀体质,阳虚体质

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久泄者勿食。

柏子仁相关配伍

柏子仁,中药名。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1、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义》)

2、治肠风下血:柏子仁十四粒(捻破),纱囊贮,以好酒三盏,煎至八分服之。初服反觉加多,再服立止。非饮酒而致斯疾,以艾叶煎汤服之。(《世医得效方》)

3、治小儿躽啼,惊痫腹满,不乳食,大便青白色:柏子仁末,温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木耳的相关配伍

1、新久泄痢:干木耳50g(炒),鹿角胶12.5g(炒)。为末,每服15g,温酒调下,日二次。(《御药院方》)

2、老年生疮久不封口:将木耳用瓦焙焦,研末,过筛。取木耳粉两份,白糖一份,加水调成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早晚各换1次。

3、产后虚弱,抽筋麻木:木耳30g,陈醋浸泡,分5-6次食用,日服3次;又方:木耳、红糖各15g,蜂蜜31g,蒸熟分3次服用;又方:木耳12g,千年健、追地风各9g,先煎千年健、追地风,去渣,再煮入木耳加适量白糖,吃木耳喝汤,日分2次服。(4~5方出自《中国药用真菌》)

麦瓶草的副作用有哪些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药麦瓶草对身体有好处,能够治疗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别名】 面条菜、米瓦罐

【来源】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 麦瓶草 Silene conoidea L.的 全草 。春夏采,洗净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调经。用于鼻衄,吐血,尿血,肺脓疡,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4~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现在知道麦瓶草的作用了吧。以前还不知道麦瓶草是这等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见识还不够广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养生途径,其实想要养生,生活处处皆学问哦。

辨别麦瓶草的好坏

知名产区:

山西

怎么辨别麦瓶草的好坏?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腺毛,节部膨大,株高约30-60㎝。叶对生,披针形,基部联合。聚伞花序顶生,一般有花5-10朵。花两性,萼片合生,花瓣5,有爪。雄蕊5,下位着生;花柱3。蒴果,3-5室,内有种子多数;萼筒在结果时基部膨大,呈卵形,上部狭缩如瓶状。

麦瓶草的介绍

【性质】凉

【五味】苦

【热量】35.00大卡(146千焦)/100克

【功效】温肺,通血,调经

【麦瓶草是什么】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腺毛,节部膨大,株高约30-60㎝。叶对生,披针形,基部联合。聚伞花序顶生,一般有花5-10朵。花两性,萼片合生,花瓣5,有爪。雄蕊5,下位着生;花柱3。蒴果,3-5室,内有种子多数;萼筒在结果时基部膨大,呈卵形,上部狭缩如瓶状。

【适宜疾病】 血虚眩晕 虚劳 心阴虚 心血虚 慢性咳嗽

【适宜症状】 肺阴虚 胃阴虚 肝阴虚 血虚 脾虚

猪胰的相关配伍

1、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不止:猪胰一具,削薄竹筒盛,于煻火中炮令极熟,食上吃之。(《食医心镜》)

2、治肺气喘急,睡卧不安,兼治经年嗽病:猪胰三具(细切),大枣五十枚(去核)。上二味,以无灰酒五升,浸经三日。每服,不计时候,温服一小盏。(《圣惠方》猪胰酒)

3、治肺损,嗽血咯血,肺痈:猪胰切片,煮熟,蘸苡仁末,空心服;如肺痈,米饮调下。(《寿世青编》猪胰片)

4、治癖块(痰凝气滞之病,在皮里膜外者):延胡索为末,猪胰一具,切块炙熟,蘸药食之。(《四科简效方》)

5、治冷痢久不瘥,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疮,饮食无味,纵吃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心闷,干皮细起,膝胫酸痛,两耳绝声,四肢沉重,渐瘦劣重,成鬼气;及妇人血气不通,逆饭忧烦,常行无力,四肢不举;丈夫痃癖,两胁虚胀,变为水气:猪胰一具,细切,和蒿叶相共暖,使消尽,又取桂心一小两,另捣为末,纳酒中,每日平旦,空腹取一小盏服之,午时夜间各再一服。忌热面、油腻等食。(《海上集验方》)

6、治目生翳膜:猪胰子一枚(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千下,令如泥,每点少许。(《纲目》引《孙氏集效方》)

7、滋润手面:杏仁、花粉各一钱,猪胰子一个,红枣二枚(去皮、核),用好酒二杯浸之。早晚洗手面时擦之,皮肤光润。(《同寿录》)

8、治鹅掌疯:猪胰一具(去油、勿经水),花椒以三钱。上用好酒温热,将二味同浸二三日,取胰不时擦手,微火烘之。(《景岳全书》)

9、治赤白癜风: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不过十具。(《纲目》引《寿域神方》)

10、治手足皲裂面出血痛:以酒挼猪胰,洗并服(敷)之。(《肘后方》)

相关推荐

香附的相关配伍

1、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2、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4、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5、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桃仁的相关配伍

1、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 2、反胃吐食:以乌骨鸡一只,与水饮四五日,勿与食。将五蒲蛇二条,竹刀切与食。待鸡下粪,取阴干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分,桃仁汤下。五七服即愈。(《证治发明》) 3、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

香附的相关配伍

1、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 2、治停痰宿饮,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 3、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 4、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 5、治小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 6、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 7、治肛门脱出:香

莲子的相关配伍

1、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心),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调下。(《世医得效方》) 2、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水煎浓,细细与呷。(《本草经疏》) 3、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清米饮调下。(《奇效良方》莲肉散) 4、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医学发明》水芝丸)

橘红的相关配伍

1、小儿吐泻:丁香、橘红等分,炼蜜丸黄豆大。米汤化下。(刘氏《小儿方》) 2、定嗽化痰:百药煎、片黄芩、橘红、甘草各等分,共为细末,蒸饼丸绿豆大。时时干咽数丸,佳。(《濒湖医案》)

瓜蒌的相关配伍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 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

葛根的相关配伍

1、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圣惠方》) 2、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二升,生地黄一升,香豉半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有病五服。(庞安常《伤寒论》) 3、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瓦斯也。(《圣惠方》) 4、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粥食之。(《圣惠方》) 5、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猪骨的相关配伍

1、治三消渴疾:大枣四十九枚(去皮核),新莲肉四十九粒(去心),西木香一钱半,甘草二两(炙)。上用雄猪脊骨一尺二寸,同煎药,用水五碗,于银石器煮,去肉骨,滤渣,取汁一碗,空腹任意呷服。忌生冷、盐、脏等物。以渣减去甘草一半,焙干为末,米汤调服,不以时。(《三因方》猪脊汤) 2、治下痢红白:腊猪骨,烧存性,研末,温酒调服三钱。(《纲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180g;或烧灰研末,每次6-9g。外用:适量,烧灰调敷;或馏油涂。

猪脑的相关配伍

1、治头被火久注,脑髓受伤,作痛不休,鼻流臭水不堪闻,恐成脑崩:香白芷四两(焙干),研细末,用牙猪脑髓四个,银簪拨去血筋,入磁碗盛之,放在饭甑内,蒸七日,露七夜,令脑髓蒸熟,同上药共捣烂,和匀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钱,一日三服,煮葱白十七根汤下。(《万氏家传点点经》秘传增补香芷丸) 2、治痈疽:公猪脑子一个,放锅内,好陈醋泡透,文武火煮成膏药样。取出,细布摊,随疮大小贴之。先将小米泔水洗净疮上,贴膏二三日,揭看,内生肉芽,再用小米泔煎洗,又贴三五日,肌肉长平。(《疡医大全》猪脑膏)

丹参的相关配伍

1、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落胎下血:丹参十二两,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金方》) 2、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3、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