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的简介
瓜子的简介
瓜子本身营养就很高,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蛋白质、油类含量都属佼佼者。 能让人有安定情绪、防止老化、预防成人疾病有益; 能治失眠、增强记忆力;预防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等。
瓜子“嗑”更让人受益颇多,不仅能增强消化功能,这是因为瓜子的香味刺激了舌头上的“味蕾”,使它呈兴奋状态,传至消化器官,各种消化酶的唾液、胃液等的分泌相应地旺盛起来,无疑利于消食化滞。饭前嗑,促进食欲;饭后嗑,促进消化食物。尤其是在吃了油腻的食物后嗑一 把瓜子,好处更大。
葵花瓜子饭后嗑瓜子好,因为葵花子与西瓜子都富含脂肪、蛋白质、锌等微量元素,可增强消化功能。嗑瓜子能够使整个消化系统活跃起来。瓜子的香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蕾,味蕾将这种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大脑又反作用于唾液腺等消化器官,使含有多种消化酶的唾液、胃液等的分泌相对旺盛。
菜瓜的简介
它的生长习性、种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菜瓜即葫芦科甜瓜属甜瓜种中适于酱渍的变种。果实棒状,浅绿色,表面光滑,常弯曲,果肉致密,绿白。以嫩瓜加工腌制为主,也可炒食,也可凉拌及生食。菜瓜的种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来跟小编学习一下。
形态特征
明王世懋撰《学圃杂疏》(1587)记载:“瓜之不堪生dan 而堪酱食者,曰菜瓜”。如华南的蛇形甜瓜、新疆的毛菜瓜、杭州青菜瓜。植物学特征、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等均与薄皮甜瓜相近。
菜瓜为葫芦科植物越瓜的果实,为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状草本。茎有棱角,被有多数刺毛,叶互生,叶片为卵圆形或肾形,宽与长略相等。果肉质,长圆筒形,外皮光滑,有纵长线条,绿白色或淡绿色。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汁多、质脆。生于温热带,我国各地多有栽培,为一般大众蔬菜瓜果,可生食。
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心脏形,花黄色。果实长形或椭圆形,皮白绿色,是一种蔬菜。
2、这种植物的果实。
营养分析
菜瓜甘寒,瓜肉清甜,是夏季极佳的消暑蔬菜,它含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还含糖、柠檬酸和少量的维生素a原、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在炎夏酷暑之季,最适宜用菜瓜凉拌食用。
营养成分
菜瓜甘寒,瓜肉清甜,是夏季极佳的消暑蔬菜,它含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还含糖、柠檬酸和少量的维生素a原、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在炎夏酷暑之季,最适宜用菜瓜凉拌食用。
热量 (18.00千卡) ·蛋白质 (0.60克) ·脂肪 (0.20克) ·碳水化合物 (3.90克) ·膳食纤维 (0.40克) ·维生素a (3.00微克) ·胡萝卜素 (20.00微克) ·硫胺素 (0.02毫克) ·核黄素 (0.01毫克) ·尼克酸 (0.20毫克) ·维生素c (12.00毫克) ·维生素e (0.03毫克) ·钙 (20.00毫克) ·磷 (14.00毫克) ·钾 (136.00毫克) ·钠 (1.60毫克) ·镁 (15.00毫克) ·铁 (0.50毫克) ·锌 (0.10毫克) ·硒 (0.63微克) ·铜 (0.03毫克) ·锰 (0.03毫克)
种植方法
第一步育苗
菜瓜的种植方式一般就是直接播种就可以了,最适宜的种植温度是28-30度夏天种植是最好的季节了。将种子直接放在土里就可以了,每穴三四粒种子就可以了,然后覆盖上一层薄土就行了。
等到长出第一片叶子的时候,间苗一次,每穴留下3-4株就行了,等长出3-4片叶子的时候在间苗一次,每穴留1株就行了,如果要移栽定植,也在这一阶段进行。
第二步日常管理
等到涨到5-5片叶子的时候摘心,留4片真叶;侧蔓约有4~5片真叶时,选留2~4条健壮的侧蔓摘心,其他摘除。每次摘心后追施1次稀薄的腐熟有机肥。
除了移栽定植时,需要浇一次水以为,从苗期到开花期一般土不干,则尽量是不浇水的,开始结果的时候就正常浇水就行了,要随时保持土壤的湿润,一般是2-3天就要浇水一次。
施肥的时候一般每两周左右就要施一次腐熟有机肥,开花和开花和结果初期各喷施1次以磷钾肥为主的腐熟有机肥。
第三步采收
当瓜皮光滑、颜色鲜亮时即可采收,一般在早晨用剪刀剪下。
菜瓜的种植方法已经介绍完了,大家可以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下菜瓜,菜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也是非常多的,想钙、铁、磷、多种维生素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了解关于菜瓜的全部内容,希望花友们阅读完本文会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菜瓜的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醉花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相关知识!
葵瓜子简介
菊科草本植物向日葵的种子。又称葵花子、葵子。向日葵又名丈菊、向阳花、葵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将花托摘下,收集成熟的瘦果(种子),晒干。临用时除去果壳(称葵瓜子仁)
性能:味甘,性平。现代用以降低血脂,又能驱虫。
参考:含丰富的脂肪油,其中有多量亚油酸,尚有磷脂,β谷固醇等甾醇;又含蛋白质、糖类和柠檬酸、酒石酸、绿原酸等有机酸及胡萝卜素等。
磷脂对大鼠有预高血脂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本品的脂肪油,特别是亚油酸部分,能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
用途:用于高血脂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蛲虫病。此外,民间尚有用来治疗血痢的。
用法:去壳取仁生嚼,炒熟食,榨油,煎汤等。
注意:炒熟者性燥热,不宜多食。
梨瓜简介
甜瓜中的珍品
梨瓜:是甜瓜中的珍品。瓜色洁白,外形象梨。吃起来水灵、香甜。每只瓜重一至二斤。其大小、形状与著名兰州白兰瓜很类似,但又不尽相同。白兰瓜吃肉不吃皮,浓甜如蜜;江西梨瓜属于薄皮瓜,不仅肉好吃,而且皮极薄,带皮吃依然香甜宜人,没有余渣。“脆、甜、香”三个字恰当地概括了江西梨瓜的特点。
梨瓜原产江西省上饶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品质佳,适应性强,应市时间早且长,逐渐推广开来。当今,江西省各地均有种植,是夏季主要瓜果之一。
果实外观及口感
梨瓜的果实外观如梨形,
呈金黄或白绿色,有光泽,芳香浓郁,果肉白色,没有瓤瓣及种子,甜如蜜饯,清脆多汁,味美可口,别具风味,而且营养价值较高,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
八瓜的简介
冬瓜
冬瓜(white gourd; white fuzzy vegetable)
葫芦科冬瓜属 Benincasa Savi 一年生草本植物
瓜形状如枕,又叫枕瓜,生产于夏季。为什么夏季所产的瓜,却取名为冬瓜呢?这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
西瓜
生吃—直接破开吃
煮着吃—做水果粥的时候放进去
抄着吃—用西瓜皮切丝抄着吃榨汁吃—用榨汁机榨着吃
冰水果吃—多种水果放在一起冰着吃
西瓜的独特吃法:用二两左右的小西瓜淹制咸菜,味美而爽口,是沂水县特色小吃之一,尤其在喝酒时,上一盘小西瓜咸菜,爽口又醒酒。
西瓜酪
南瓜
南瓜(nangua)(Cucurbita moschata)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我国
南瓜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
北瓜
中文名:北瓜 英文名:Cucurbita pepo
形态特征: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有半透明的粗糙毛。卷须分叉。叶纸质,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花雌雄同株,单生,黄色。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种子白色。
生境分布: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北瓜 用途:果实作蔬菜用。此种是西葫芦的一个变种,还可作观赏用
黄瓜
黄瓜(huanggua)(Cucumisativus)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细长,有纵棱,被短刚毛。黄瓜,也叫青瓜、剌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广州市黄瓜栽培季节较长,露地栽培可达9个月以上,利用设施栽培可达到周
黄瓜 年生产与供应,年种植面积5-10万亩,是市销和出口的重要蔬菜之一。
丝瓜
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美人水”之称。女士多吃
丝瓜还对调理月经不顺有帮助。
苦瓜
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p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实。
苦瓜 叶互生,掌状 5-7 深裂。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黄色。长不超过 2 厘米。果实纺锤形,有瘤状凸起,成熟时橙黄色,味苦,瓤鲜红色,味甜。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甜瓜
甜瓜(Cucumis melo)又名香瓜。葫芦科,甜瓜属。一
甜瓜 年生蔓性植物。果实香甜,富含醣、淀粉,还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果干、果脯、果汁、果酱及腌渍品等。
水瓜的简介
生长环境:本品是一年生栽培,落叶植物,多栽培于菜地或村庄附近或屋舍旁,为夏季常见的瓜类。
分布:热带地区,我国南部各省各地均有栽种。
入药部分:老水瓜晒干。
采集期:秋季。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利水、解热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喉痛、白喉:干用3钱至1两,清水煎服;2、麻疹气促:生用,切开,蒸熟,取汁饮。
(方歌)解热利尿有水瓜,喉痛白喉煎作茶,切开蒸熟取汁饮,麻疹气促效更好。
禁忌:孕妇及体质虚寒者慎用。
饺子简介
饺子( jiǎo zi ),又称:水饺,因为形态微扁,于是还有地方上叫做“扁食”,是一种以面为皮的充馅食物,是在中国北方比较传统的食物。在一些地方称之为扁食。常见的有水饺、蒸饺两种
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北方人过春节,绝不能少了饺子。大年除夕包饺子,午夜十二点开始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农历正月十五的饺子也叫团圆饺子,因为这一天是农历新年后第一个满月。除此之外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
中国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但是与北方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饺子在南方地区有可能做成米粉皮(用米研磨成粉,做成饺子皮)。而且饺子在南方地区只是一种普通的食品。很少出现在逢年过节的餐桌上。 与北方饺子的地位截然不同。
满族称饺子为“子孙饽饽”。
晋语区、以及鲁西南等地区也把饺子叫做 “扁食”(晋语区对该物多有煮角的称呼。)(但“扁食”在闽南语中却是馄饨的意思)。
金瓜的简介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的果实。金瓜(南瓜) 【别名】金瓜,麦瓜,饭瓜,倭瓜,番瓜。
【性味】温,甘。
【功用】补中益气。化痰排脓。
【成分】可食用部分为85%。每100g中含能量92kJ,水分93.5g、蛋白质0. 7g、脂肪0.1g,膳食纤维0.8g,碳水化合物4.5g、胡萝卜素890μg、视黄醇当量148μg,硫胺素0.03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1mg;维生素C4mg、维生素E微量;钾763mg、钠2.2mg、钙191 mg,镁47mg、铁1.2mg,锰0. 16mg、锌0.42mg,铜0.04mg,磷14mg,硒0.3μg。[1]
金瓜,在崇明已有百年以上种植历史,是崇明的传统特产。金瓜鲜嫩清香,松脆爽口,是家庭、饭店、宾馆中色香味俱佳的上等菜肴,享有“植物海蜇”之美誉。金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除了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易被人体吸收的磷、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又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果实有圆、扁圆、长圆、纺锤形或葫芦形,先端多凹陷,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和纵沟,成熟后有白霜。肉厚,黄白色,老熟后有特殊香气,味甜而面。种子扁,种皮灰白色或茶褐色,边缘明显粗糙。嫩瓜可作蔬菜,是夏秋季的瓜菜之一,味甘适口。老瓜作饲料或代糖,不少地方称之为“饭瓜”。种子可炒食或入药。
金瓜的简介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的果实。
【别名】金瓜,麦瓜,饭瓜,倭瓜,番瓜。
【性味】温,甘。
【功用】补中益气。化痰排脓。
【成分】可食用部分为85%。每100g中含能量92kJ,水分93.5g、蛋白质0. 7g、脂肪0.1g,膳食纤维0.8g,碳水化合物4.5g、胡萝卜素890μg、视黄醇当量148μg,硫胺素0.03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1mg;维生素C4mg、维生素E微量;钾763mg、钠2.2mg、钙191 mg,镁47mg、铁1.2mg,锰0. 16mg、锌0.42mg,铜0.04mg,磷14mg,硒0.3μg。[1]
金瓜,在崇明已有百年以上种植历史,是崇明的传统特产。金瓜鲜嫩清香,松脆爽口,是家庭、饭店、宾馆中色香味俱佳的上等菜肴,享有“植物海蜇”之美誉。金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除了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易被人体吸收的磷、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又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果实有圆、扁圆、长圆、纺锤形或葫芦形,先端多凹陷,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和纵沟,成熟后有白霜。肉厚,黄白色,老熟后有特殊香气,味甜而面。种子扁,种皮灰白色或茶褐色,边缘明显粗糙。嫩瓜可作蔬菜,是夏秋季的瓜菜之一,味甘适口。老瓜作饲料或代糖,不少地方称之为“饭瓜”。种子可炒食或入药。
柚子简介
柚子简介 柚子是芸香科植物柚的成熟果实,产于我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柚子清香、酸甜、凉润,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是人们喜食的水果之一,也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柚子茶和柚子皮也都具实用价值;另外还有网络红人柚子、漫画柚子和小说集《柚子》等。
基本信息
《神农本草经集注》单称“柚”,《尔雅》称“条”,《广志》称“雷柚”,陶弘景始称“柚子”,尚有“胡柑”、“臭橙”、“臭柚”、“朱栾”、“香栾”、“文旦”之称,别名繁多,不一而足。
柚子的叶似柑、橘,但叶柄具有宽翅,叶下表面和幼枝有短茸毛。花大,白色。果实大,球形或近于梨形,呈柠檬黄色;果肉白或红色,隔分成瓣,瓣间易分离,味酸可口。[2]
在众多的秋令水果中,柚子可算是个头最大的了,一般都在1千克以上。它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耐藏,一般可存放三个月而不失香味,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所以也是中秋节的应景水果。更重要的是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柚子即佑子,被人们认为有吉祥的含义。过年的时候吃柚子象征着金玉满堂,柚和“有”谐音,是大柚大有的意思,除去霉运带来来年好运势。世界四大名柚沙田柚、文旦柚、坪山柚、暹罗柚。另外有强德勒柚、琯溪蜜柚、龙都早香柚、北碚蜜柚及本地优良早熟品种东试早等。柚橘属常绿果树,乔木,大多在10~11月份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实小的如柑或者橘,大的如瓜,黄色的外皮很厚,食用时需要去皮吃其瓤粒,果肉较粗,味道酸甜可口,有的略带苦味。柚子多见于南方,各省区均有栽种,其中福建的“坪山柚”、“文旦柚”,广西的“沙田柚”是驰名中外的优良品种,它们与泰国的“罗柚”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名柚”。
据传说,在清朝皇宫就有专人采集柚花,用以提炼香精制成美容的油脂,供嫔妃们化妆时使用。柚子还是中秋佳节亲人欢聚共赏明月的必备果品,是象征亲人团圆、生活美满幸福的仙果。
丝瓜的简介
丝瓜属于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以成熟果实、果络、叶、藤、根及种子入药。丝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身都可入。丝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丝瓜根系强大。茎蔓性,五棱、绿色、主蔓和侧蔓生长都繁茂,茎节具分枝卷须,易生不定根。叶掌状或心脏形,被茸毛。雌雄异花同株,花冠黄色。雄花为总状花序,雌花单生,子房下位,第一雌花发生后,多数茎节能发生雌花。瓠果。普通丝瓜的果实短圆柱形或长棒形,长可达20~100厘米或以上,横径3~10厘米,无棱,表面粗糙并有数条墨绿色纵沟。有棱丝瓜的果实棒形,长25~60厘米,横径5~7厘米,表皮绿色有皱纹,具7棱,绿色或墨绿色。种子椭圆形,普通丝瓜种皮较薄而平滑,有翅状边缘,黑、白或灰白色;有棱丝瓜种皮厚而有皱纹,黑色。千粒重100~180克。丝瓜 为葫芦科草本植物丝瓜及粤丝瓜鲜嫩果实。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夏秋采摘,刮去粗皮,洗净鲜用。
它起源于热带亚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另有一说,原产印度)。大约在宋朝时传入中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目前,供蔬菜用的丝瓜主要有两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前者大江南北均有栽培,后者主要在华南栽培。
莲子简介及鉴别方法
【莲子简介】: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lumbo nucifere Gaertn.
采收和储藏: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剪下莲蓬,剥出果实,趁鲜用快刀划开,剥去壳皮,晒干。
【莲子原形态】:
莲,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莲子性状鉴别】:性状鉴别种子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7cm,直径0.8-1.5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先端中央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常有裂口,其周围及下方略下陷。种皮菲薄,紧贴子叶,不易剥离。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肥厚子叶2枚,中心凹入成槽形,具绿色莲子心。气无,味甘、涩,莲子心极苦。以个大饱满者为佳。
【莲子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①淀粉粒众多,单粒椭圆形、广卵圆形或蚌壳形,长5-21μm,直径5-13μm,脐点缝状,层纹不明显。
②子叶薄壁细胞壁做呈链珠状,隐约可见纹孔域,纹孔类三角形或稍延长,排列紧密。
③种皮表皮细胞表面现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气孔保卫细胞新月形,细胞现网格样纹理,副卫细胞4-7。
④胚根细胞长方形,排列整齐,墨菲薄,有的含脂肪油滴。
【莲子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主为淀粉粒,单粒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类三角形,有的具小尖突,直径4~25μm,脐点少数可见,裂缝状或点状;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色素层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呈类长方形、类长多角形或类圆形,有的可见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呈长圆形,壁稍厚,有的作连珠状,隐约可见纹孔域。可见螺纹和环纹导管。
(2)取本品粉末少许,加适量水混匀,加碘试液数滴,呈蓝紫色,加热后逐渐褪色,放冷,蓝紫色复现。
(3)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ml,浸泡,滤过,滤液置试管中,加α-萘酚试液数滴,摇匀,沿管壁缓缓滴加硫酸1ml,两液接界处出现紫色环。
(4)取本品粗粉5g,加氯仿3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莲子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丙酮(7: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余柑子简介
余柑子(Amla)又称庵摩勒或庵摩落迦果,属阿育吠陀药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称余柑子。余柑子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在印度人心中,喜马拉雅山是大神湿婆居住和修行的地方。几千年来,印度高僧均在喜马拉雅山修行。其倚天而立、地势雄伟、山风所灌、山泉所养、汲取日影月华、沐浴着朝雾夜露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孕育的余柑子质地优良,酸甜酥脆,当地居民自豪的将其誉为“圣果”,宗教信徒更是顶礼膜拜,视为瑰宝。当地人之所以对余柑子“爱之入骨”,并不仅仅是因为其酸甜酥脆的味道,其独特的药用价值,才是真正的可贵之处。
余柑子在我国民间用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余柑子有“久服轻身、延年长生”作用。近代药理研究,余柑子富含12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16种宏量和微量元素,以及鞣质、有机酸、酚类等,果仁中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余柑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营养上,更重要的是药用价值,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药食同源”的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