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越大力越好吗
刮痧越大力越好吗
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专家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一般来说,有问题的部位刮痧才会较痛且很慢才出现红瘀,褪色速度也慢。而正常的部位红得快褪色也快。刮痧部位、力道若不对,出现的皮肤红紫是微血管破裂的现象,不仅无效,还可能造成皮肉之伤。其实,无论是否为穴位经络部位,只要重复拍打、按压,本来就会产生疼痛。不健康的部位刮起来会感到不平滑,痛也只是“普通的痛”。
正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年轻人,2~3小时痧痕就会褪去,大部分人最长一天内就消失了。即使年纪大、病重的人,也在2~3天内就能消失。但是如果使劲刮、乱刮,痧痕一两个星期都无法消去。有些人因刮不出痧而更使劲地用力,但是,除了方法错误外,刮不出痧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而不易刮出痧。
另有些接受错误刮痧的患者,经历死去活来的疼痛后感觉很舒服,就误以为是刮痧奏效。其实所谓“痛”而后“快”,是身体受到重大刺激后,正常的生理反应。
刮痧瘦腿的正确方法
1.刮痧准备
准备好刮痧板、刮痧油。在刮痧之前,需要先用一些刮痧油涂抹在自己的腿上面,坐好在沙发或者床上,把腿自然地进行弯曲之后,放松腿部。
2.刮痧位置
刮痧瘦腿需要刮伏兔、血海、足三里、风市、承扶、三阴交、悬钟、委中、承山等穴位,一个一个穴位的刮,一个穴位刮完50-100下后再换下一个穴位,穴位都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同一个穴位两只腿都刮完后再战下一个。一般情况建议从下往上刮拭。
3.刮痧板用法
刮痧板与小腿40-60%成锐角,与大腿成钝角。从膝盖弯根开始,每次只能刮一个方向,不能像搓澡一样来回的刮。
4.刮痧力度
手劲太轻效果不好,所以在自己可以承受的力道里使劲刮,劲越大效果越好,速度也要快。
5.刮痧后拉伸
刮痧以后,可以做一些瘦腿瑜伽动作,拉伸肌肉,或者是空中踩单车动作,或者是躺着,双腿靠墙高举10分钟左右,瘦腿效果会更明显。
刮痧板的用法
用于背部的刮痧,排痧,疏通背部经络。作用于全身肌肉厚实部位,疏通经络,可滋润全身肌肤亮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刮痧板以45斜度,平面朝下,刮拭面尽量拉长,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次刮拭,用力要适中、均匀,直接在人体皮肤经络上反复刮拭,只要数分钟,凡有病源之处,轻者出现红紫色瘀点,或密集的红紫色疙瘩,重则可见青黑包块,且会有痛感,如无反应,则无病灶。
指使用刮痧板的力量。所用力量越大,越容易出痧,病人的敏感度也就越高;所用,力量越轻,刮痧板切入皮肤就越浅,越不容易出痧,病人敏感度也就越低。力度大可能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溃,而力度轻了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力度的要求为“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指作用于刮痧板的力量方向。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后方,用推力刮痧时,对皮肤刺激强,比较容易出痧;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前方,用拉力刮痧时,不容易出痧,但是病人感觉会比较舒适一些。
刮痧会不会越刮越虚
正常操作不会。
正确辩证体质,然后按照正规的手法进行刮痧是不会越刮越虚的,并且经常刮痧还能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湿驱寒的效果。但如果不提前辩证一顿乱刮或者刮痧的时间过长、力度过大的话就会损伤身体的阳气,导致越刮越虚。
建议在刮痧时最好选择去正规的医院或者是中医养生馆,请专业人士进行辩证操作,以保证刮痧效果。
刮痧刮不出痧怎么回事 刮痧必须用力吗
刮痧并非越用力越好。
因为刮痧用力过度,最常见的是皮肤损伤,老人小孩尤其要谨慎。刮痧导致大量代谢产物排放到组织液中,通过肾脏尿液排出,如果刮过度,而本身肾脏功能弱,会带来肾功能的损害。
刮拭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力道应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同时以能耐受的力道为限,而刮拭的面积尽量能拉到最长.刮痧顺序一般以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单方向刮拭,切忌来回刮拭,刮好一部位(经络),再刮另一部位(经络);刮拭的速度自然平稳,刮至局部出现痧点或微紫红斑块为止。不可强求出痧量的多少,切忌盲目追求出痧的程度,避免机械作用下的皮下出血。
了解刮痧的误区
并非又疼又有淤才有效
不少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与肌肉丰满者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也不明显。
时间长短无碍
时间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养生专家建议,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 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此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去感冒刮痧好
林女士因晚上睡觉受凉,早上起床后便觉头痛、鼻塞,继而出现恶风、颈背痛、神疲乏力,采用刮痧治疗一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然而同样是感冒的刘小姐,在家里刮痧却越刮脸越苍白,人也更加虚弱。为什么都是感冒,都是刮痧,效果却大相径庭?
感冒用刮痧疗法,一般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再行刮痧。
越疼越有效果
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刮痧必须用力吗
刮痧并非越用力越好。
因为刮痧用力过度,最常见的是皮肤损伤,老人小孩尤其要谨慎。刮痧导致大量代谢产物排放到组织液中,通过肾脏尿液排出,如果刮过度,而本身肾脏功能弱,会带来肾功能的损害。
怎么刮
刮 拭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力道应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同时以能耐受的力道为限,而刮拭的面积尽量能拉到最长.刮痧顺序一般以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 部、上肢、下肢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单方向刮拭,切忌来回刮拭,刮好一部位(经络),再刮另一部位(经络);刮拭的速度自然平稳,刮至局部出现痧点 或微紫红斑块为止。不可强求出痧量的多少,切忌盲目追求出痧的程度,避免机械作用下的皮下出血。
刮痧板的使用方法你知多少
1、角度
指刮痧板与皮肤形成的角度。当刮痧板垂直于皮肤时,对皮肤刺激最强烈,最容易刮出痧,也比较容易产生疼痛感觉;当刮痧板与皮肤的角度小于90°进行刮拭时,就不像垂直于皮肤刮痧那样容易出痧,更不像垂直刮痧那样疼痛。一般情况下,保持60°的角度即可。
2、方向
指作用于刮痧板的力量方向。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后方,用推力刮痧时,对皮肤刺激强,比较容易出痧;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前方,用拉力刮痧时,不容易出痧,但是病人感觉会比较舒适一些。
3、力度
指使用刮痧板的力量。所用力量越大,越容易出痧,病人的敏感度也就越高;所用,力量越轻,刮痧板切入皮肤就越浅,越不容易出痧,病人敏感度也就越低。力度大可能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溃,而力度轻了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力度的要求为“重而不板,轻而不浮”。
4、速度
指刮拭皮肤的快慢。刮拭的速度越快,刮痧板切入皮肤的深度就越浅,出痧就慢;相反,刮拭速度越慢,敏感度较高,出痧就快。在使用刮痧板时,手法操作的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
刮痧必须要注意的3个细节
刮痧必须要注意的3个细节
出痧不是越多越好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钝缘面物通过在体表反复刮动、摩擦,使局部皮肤充血,进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并消除组织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不少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症出痧多,实症、热症出痧多,而虚症、寒症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与肌肉丰满者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刮痧时间不宜太长
很多人在刮痧时不很在乎时间长短,其实,时间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养生专家建议,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此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刮痧不适合所有的感冒
张阿姨因晚上开冷气睡觉,早上起床后便觉头痛、鼻塞,继而出现恶风、颈背痛、神疲乏力,医生诊断,林女士患的是风寒感冒,采用刮痧治疗一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然而同样是感冒的刘大爷,在家里刮痧却越刮脸越苍白,人也更加虚弱。为什么都是感冒,都是刮痧,效果却大相径庭?专家解释说,感冒用刮痧疗法,一般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再行刮痧。
刮痧后皮肤变黑怎么回事
刮痧不是越黑越好
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
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走出误区:出痧颜色越深效果越好
刮痧是否疼痛越大、颜色越深,就意味着把“邪都刮干净”了呢?中医表示,刮痧疗法是在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般是运用运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硬币或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蘸取一定的介质,在皮肤相关部位顺序重复刮拭,使皮肤局部出痧,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属于一种刺激疗法,如果操作不当,如刮痧的部位、刮痧的力度、刮痧的时间掌握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保健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引起其他的不适。刮痧并非越痛越有效,一般出痧呈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了。
中医强调,刮痧首先要辨证施治,相对的适应证包括感冒、发烧、中暑、肠胃病、肩周炎、颈肩背痛等部位,而且对应不同的穴位,部分疾病还要结合药物治疗,因此刮痧前建议到医院咨询医生。
如何看待出痧
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与肌肉丰满者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正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年轻人,2~3小时痧痕就会褪去,大部分人最长一天内就消失了。即使年纪大、病重的人,也在2~3天内就能消失。但是如果使劲刮、乱刮,痧痕一两个星期都无法消去。有些人因刮不出痧而更使劲地用力,但是,除了方法错误外,刮不出痧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而不易刮出痧。
中医强调,刮痧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同样的,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如过度疲劳、过度饥饱、醉酒、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尤其是出血倾向者(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都不宜刮痧。建议刮痧前先咨询医生是否适合应用刮痧疗法。
怎么刮痧效果好而且还不疼
很多人以为刮痧很痛而远离刮痧,这种误解使他们失去了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机会。其实只要掌握以下几点,刮痧就不会带来明显的疼痛,正确的刮痧技巧甚至是一次舒服的享受过程。 那么又如何提高刮痧效果并减轻刮拭疼痛感呢?
体位:舒适的体位可使被刮拭部位肌肉放松,有利于减轻疼痛感。
刮拭角度:刮拭角度越小,疼痛感越轻。在疼痛敏感的部位,刮拭角度小于15°可有效减轻疼痛感。
速度:刮拭速度越快,疼痛感越重;速度越慢,疼痛感越轻。
按压力:保持按压力平稳、均匀,不要忽大忽小。
刮拭时间: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超过皮肤耐受度会造成局部损伤.引起疼痛。掌握好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的刮拭时间.交替刮拭经络穴位与全息穴区可以避免刮痴疼痛。
多种刮拭手法、方法相结合:发现疼痛、结节的部位。骨骼凸起部位.脂肪、肌肉薄弱的部位,开始时一定先用补法.然后多用按压力适中、速度缓慢的手法可以减轻疼痛感。另外,特殊刮疹方法中的平刮法、揉刮法和推刮法是减轻疼痛感的刮疹方法。
肢体用力点:刮痧操作时正确的肢体用力点.有利于保持按压力平稳均匀。刮拭小面积时.一般肘关节、肩关节作为肢体的用力点。站立姿势刮拭大面积部位时.应双腿站稳.将双腿、腰部和上肢的力最运用到手部.进行刮必。
刮拭的面积和部位:用力点越小.疼痛感越重。增大刮疹板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可以减轻疼痛感。
刮必与拔罐相结合:刮痧与拔罐都是中医外治法。作用机理相似.有相辅相成之功效。拔罐的方法不直接按压疼痛点,而是将疼痛点孟于罐口面积的中央,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在大面积刮络的基础上,对疼痛敏感点,柔软的腹部或肌肉脂肪少的关节部位应用拔罐方法疏通经络.可以减轻疼痛感。
出现异常反应怎么办
疲劳:少数体质虚弱者如刮痧时间过长,刮痧后 24 小时内有疲劳反应。体质极虚弱者如刮痧时间过长,刮痧后又不注意避风、保暖,偶尔会出现感冒。
措施:一般不须处理,只要注意休息即可很快恢复正常。注意避风保暖,正确掌握刮痧时间就不会出现疲劳、感冒现象。
晕刮:晕刮是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如空腹、熬夜后刮痧,以及刮痧时间过长,手法不当,体质虚弱、敏感者会出现晕刮。发生晕刮时,轻者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重者血压下降,出现短时间的晕厥。
立即停止原来的刮痧治疗。抚慰被刮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马上拿起刮痧板用角部点按人中穴,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会即刻好转。晕刮好转后,继续刮拭内关穴、足三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