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有什么症状?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在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通常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后比较常见,为了避免出现延误的情况,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吧。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1、耳痛:急性发作的患者会有隐隐耳痛,可能为持续性耳痛,也可能为短暂性的抽痛,而慢性发作的患者一般耳痛的不明显。

2、耳鸣:患者常常有低调间歇性的耳鸣症状,若有若无,尤其是在患者头部活动或打哈欠、擤鼻涕的时候,会有气过水声的感觉。

3、听力减退:同时伴有自听增强的症状,当患者的头位向一侧倾斜的时候,使积液暂时离开中耳得到短暂的听力改善,对于积液比较粘稠的患者,其听力与头位发生变动没有太多的影响。

4、其他:耳部周围的皮肤摸上去没有感觉,耳内也会出现闭塞或闷胀的感觉,一般在按压耳屏后可以暂时减轻症状。

如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低下、反应迟钝时就要引起注意,以免受到中耳炎的严重影响。

如何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和复发

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降落为重要特点的中耳炎性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分急性跟慢性两种。凡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的及时而适当的医治,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重复发生,延宕转化而来。

专家提示患者:说起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塬因就不能不说说咽鼓管。咽鼓管是中耳与鼻咽,也就是与鼻腔后部沟通的独一通道,而咽鼓管拥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基础病因。畸形情形下,中耳内外的气压通过咽鼓管的开放基塬形等。

而假如各种塬因使咽鼓管的通气功效产生阻碍,中耳内的空气被接收而构成负压,因为负压的影响,血清从血管中漏出,造成鼓室积液,从而影响声音的传导。这些梗塞塬因最常见的有感冒、鼻炎,使鼻黏膜肿胀,其余常见的起因还有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等。

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听力降低、耳堵,有少数人有稍微耳痛及耳鸣。如果你有这样症状,就应当到耳鼻喉医院好好检讨一下,医生可以通过对鼓膜和听力的检查就能够作出诊断。

常见的中耳炎症状表现都有什么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该中耳炎症状的主要表现就是耳痛、流脓。儿童会出现全身性的症状,且比成人的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儿童中耳炎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②耳痛 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③耳流脓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④听力减退及耳鸣 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⑤耳聋 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鼓膜紧张部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方移位;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中耳炎的表现有哪些呢

一、化脓性中耳炎的表现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会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会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的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内黏膜、骨膜或者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比较的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者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中耳炎的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比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的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3)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4)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5)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

1、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2、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4、耳鸣: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发病,多发于2~3岁。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对婴幼儿的危害极大。那么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还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由于小儿的生理构造特殊,咽鼓管较短,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力弱,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骨壁容易发生塌陷。因此先天性腭裂儿更易患本病。

同时,小儿增殖体肥大较多见,易造成咽鼓管咽口阻塞。中耳为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小儿尚未发育成熟。这些都可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一、该病以被忽视。小儿患本病时常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症状,而耳部极易被忽略。如单耳患病,可因一耳听力正常,更易被忽视。

二、治疗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并发症,丧失听力不可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三、学语困难,聋哑相伴。由于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时期,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警惕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也有称之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等不同名称。因其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好发,发病率很高,为儿童耳鼻喉最常见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发病期其症状比较隐蔽,多数除听力部分减退外,其它症状如耳痛等不明显,加之儿童由于表达交流的原因,经常主诉不清,往往不易被家长发现而被忽视。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时,婴幼儿往往不会表现出任何行为异常,学龄前儿童最经常的表现是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但家长往往误认为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不予重视;学龄儿童则以上课时听不清讲课内容,看电视时音量放得很大等为主要表现。在其听力受到影响明显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

儿童易患分泌性中耳炎与小儿特殊的鼻咽部解剖结构及其发育进程有关。新生的宝宝和发育成熟的成年人相比,其咽鼓管相对较短、宽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经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引起炎症。新生儿哺乳不当容易逆乳,特别是取平仰卧位用奶瓶人工哺养者,逆乳时乳汁留积于鼻咽腔,往往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由此引起的主诉多为耳闷胀和闭塞感、耳鸣,摇头可听见水声,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极少数人可以伴有轻微的耳痛。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活动度降低,鼓膜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有时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听力学检查典型的听力图呈存在气导和骨导差的传导性耳聋,鼓室压图为B型。

成年人可以主诉耳闷或听力下降,但儿童往往不会这样主诉,尤其是尚不会讲话的婴幼儿。如果家长注意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婴幼儿往往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反复抓耳,易激惹。即使患儿没有主诉听力下降,家人则可能发现患儿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反应差甚至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如果家长发现患儿有上述异常现象,应尽早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病史及专科检查,结合鼓室导抗图和声反射、耳显微镜或内镜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

婴幼儿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与急性中耳炎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可以迁延转化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多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患者可有剧烈耳痛,耳痛减轻或消失后会出现耳流脓等症状,可以伴有如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多病程较长,以耳闷为主要症状,耳痛不明显,甚至根本无耳痛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为有一定的自愈率,婴幼儿的自愈率更高。在给予有创治疗前患儿应该严密观察随访,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对于非高危患儿,一段时间的观察随访对其并无害处,并告知家长患儿应定期复查,复查时进行耳镜和鼓室压图检查即可。而迁延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引起永久性传导性耳聋或感音神经性耳聋。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可采取吸除鼓室内的积液、鼓膜置管等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法。同时要注意对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进行治疗,如腺样体肥大、鼻息肉、鼻咽部肿瘤等。

中耳炎患者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听力减退、耳鸣、耳鸣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②耳痛 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③耳流脓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④听力减退及耳鸣 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⑤耳聋 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中耳炎的症状

中耳炎的症状根据中耳炎的类别有所不同。其中化脓性中耳炎又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的症状是耳痛、流脓等。小孩子的症状会比成人明显,有时候还会发热、呕吐等。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常见,一般症状是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也有可能会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会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的症状,儿童的话还可能会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在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会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波动比较大。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中耳炎的临床症状表现

一、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3)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4)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5)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2、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4、耳鸣: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症状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相关推荐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有何区别

在众多的耳鼻喉科疾病中,中耳炎算是非常多见的,尽管中耳炎比较常见,但是专家指出这种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造成极大的后果,有些朋友患了中耳炎疾病,不采取积极主动的治疗措施,这里小编介绍一下常见的两种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这种类型的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最主要的症状是耳痛、流脓。小儿发病的时候症状比较明显。 2.分泌性中耳炎顾名思义就是耳内有分泌物出现,并有积液。常见的症状有,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耳痛及耳内闷胀,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儿童病人

关于中耳炎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 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轻微,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故易被漏诊、误诊。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平直,鼻咽腔较小,鼻炎鼻窦炎较多见

分泌性中耳炎容易忽视的严重问题

分泌性中耳炎不是由于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耳部急性炎症,它以鼓室内积液引起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在秋冬季节,它是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是什么原因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呢?我们要从耳部的解剖结构说起。 人们常说人的七窍是相通的。耳朵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咽鼓管可以调节耳内的压力,以此与大气压保持平衡,其外还有防御、清洁的功能。在秋冬季,日夜温差比较大常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耳内往往会形成负压,这时会产生耳闷的感觉。耳内的粘膜受负压影响分泌较多的液体,并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排出,积在耳内

中耳炎症状及治疗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可有发热、呕吐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2)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3)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

中耳炎的四大类型分别是什么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尤其好发于尽管儿童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指伴有鼓室积液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胶耳蓝鼓膜等病变发展可形成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但小儿占明显而且多数。由于可致成难以治愈的听力障碍应引起重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内堵塞感耳鸣及听力障碍小儿则常被家长发现听力减退 诊断需靠耳镜

渗出性中耳炎是什么

渗出性中耳炎又叫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

中耳炎会导致耳聋吗

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在临床上中耳炎有哪些表现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也可以叫做渗出性中耳炎,尽管多数发生在儿童身上,可是这种疾病在目前看来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大部分人还是需要注意身体是否出现了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根据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重要特嗲的中耳非化脓性的一种炎性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分成为急性以及慢性中耳炎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由于急性期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或者反复的发作、迁延而导致,这个需要多些注意。 功能性功能障碍会导致小孩子的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以及咽鼓管咽肌等肌肉不强,收缩乏力,

分泌性中耳炎能转变为化脓性中耳炎吗

(1)当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合并全身疾患引起抵抗力下降,比如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时,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因感染细菌等,转变为化脓性中耳炎。 (2)此外,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置管治疗——在鼓膜置入空心管以引流分泌物——病菌也可由管孔进入中耳,发生化脓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