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热病是怎样传播的

黄热病是怎样传播的

黄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其病原属于虫媒病毒。该病的储存宿主是非洲和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的野猴,经过趋血伊蚊叮咬,再传染给其他的猴。当人类进入上述丛林时,就有可能被感染,这种流行形式称为丛林型。已感染了黄热病的人也可作为传染源,经过一种家蚊——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给其他人,这种流行形式称为城市型。埃及伊蚊可以在飞机、轮船上生存并叮咬健康人。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此病,经过严格的灭蚊措施,美国已消除了此病,最后一例黄热病是1905年报告的。虽然中国尚无此病报告,但因为中国的纬度、气候状态等与美国相似,特别是中国南方,所以要注意此病的预防。

被带毒蚊子叮咬后,感染者经过6~14天潜伏期便可发病。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人群中会有大量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无症状),还有一些人虽有临床表现但症状很轻,尤其是儿童。只有15%的病人为重症,症状有高热、恶心呕吐、黄疸、肝功异常、蛋白尿甚至昏迷。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20%~50%。黄热病可采用病毒分离,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或血清学检查而确诊。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要对飞机轮船作彻底的灭蚊处理。对来自疫区的人进行检疫,还要检查货物及交通工具中是否携带蚊子。将去疫区的人,出发前10天要进行疫苗接种,在疫区睡觉要使用蚊帐。在有伊蚊地区开展灭蚊运动,消灭蚊子孳生地,堵树洞,填埋小面积水坑,去除室内外无用的容器等。

当心蚊虫叮咬传播黄热病

目前,非洲某些国家流行黄热病,国家检疫部门已注意对此病的检疫。那么什么是黄热病,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黄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其病原属于虫媒病毒。该病的储存宿主是非洲和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的野猴,经过趋血伊蚊叮咬,再传染给其他的猴。当人类进入上述丛林时,就有可能被感染,这种流行形式称为丛林型。已感染了黄热病的人也可作为传染源,经过一种家蚊——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给其他人,这种流行形式称为城市型。埃及伊蚊可以在飞机、轮船上生存并叮咬健康人。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此病,经过严格的灭蚊措施,美国已消除了此病,最后一例黄热病是1905年报告的。虽然中国尚无此病报告,但因为中国的纬度、气候状态等与美国相似,特别是中国南方,所以要注意此病的预防。

被带毒蚊子叮咬后,感染者经过6~14天潜伏期便可发病。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人群中会有大量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无症状),还有一些人虽有临床表现但症状很轻,尤其是儿童。只有15%的病人为重症,症状有高热、恶心呕吐、黄疸、肝功异常、蛋白尿甚至昏迷。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20%~50%。黄热病可采用病毒分离,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或血清学检查而确诊。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要对飞机轮船作彻底的灭蚊处理。对来自疫区的人进行检疫,还要检查货物及交通工具中是否携带蚊子。将去疫区的人,出发前10天要进行疫苗接种,在疫区睡觉要使用蚊帐。在有伊蚊地区开展灭蚊运动,消灭蚊子孳生地,堵树洞,填埋小面积水坑,去除室内外无用的容器等

感染黄热病会有什么症状

根据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昨日通报,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该病例于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主动到医院就诊。

患者从安哥拉回京

根据国家卫计委通报的情况,这例患者为男性,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近期发生黄热病疫情) 做生意。患者于3月8日(北京时间)在罗安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伴畏寒等症状,于3月9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主 动到医院就诊。3月1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核酸初筛阳性,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3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核酸检测结果阳 性。随后,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 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

针对这例出现在北京的病例,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已经会同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疾控专家们 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而本市无埃及伊蚊且我国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监测显示,近三年来,伊蚊仅占北京市捕蚊总数 的3%左右。另外,目前北京气温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计委正积极指导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全力救治患者,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正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进一步做好病例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通报。

北京疾控中心:扩散可能性极低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北京市作为首都,国际交流频繁,与曾经或现在有黄热病病例的国家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特别是在当前黄热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安哥拉有大量中国务工人员,因此,不排除黄热病病例输入的风险。

北京市疾控中心称,目前北京正处于初春季节,气温较低,空气干燥,不具备越冬蚊复苏活动所需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外环境没有成蚊活动。现有 气候条件不适宜蚊虫活动,北京也没有黄热病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因此判断当前北京虽然出现了输入病例,但由此发生蚊虫传播黄热病并扩散的可能性极低。

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黄热病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黄热病潜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难以与流感,登革热等相鉴别,只有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试验方能证实。这两型病例数多,易忽略,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传染源。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黄热病感染期(病毒血症期) 急起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

中毒期(器官损伤期)病毒血症期后,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 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见暴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而无明显肝肾损害。 该期一般3~4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2周以上。

热病按传播媒介蚊种的不同划分为城市型黄热病与丛林型黄热病。由埃及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称城市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城镇。由埃及伊蚊以外的野栖(非宅栖)蚊种传播的黄热病称丛林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山野、森林地区。但在东非部分地区宅、野两栖的辛浦森伊蚊也曾导致城市型黄热病暴发。

以上介绍的是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希望本文能让你对黄热病有进一步的了解,全球医院网提供了相关黄热病的治疗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据了解,黄热病疫苗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6亿剂疫苗,而在众多的人群中只有12人出现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的表现。但是,有证据显示,在这些部分“疫苗失灵”病例中,所有的人都是在接种疫苗5年以后发生疾病的,也就说明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有一定的潜伏期。

从以上情况也说明接种黄热病疫苗,10年后必须续种。但是,很多数字已经证明,接种单剂黄热病疫苗实际上就已经有明显作用了,这对黄热病的传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重新考虑疫苗接种计划。

但是,并不是说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是肯定没有的,一般的情况下接种黄热病疫苗不会有任何其它的反应,但是,有很少的人,会在接种黄热病疫苗后出现轻度的的红肿和地热的情况,但是,通常一天之内就会自行消退的。

通过以上本文对于黄热病疫苗副作用的相关介绍,相信您已经了解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基本是没有的,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要及时的注射相关疫苗,而且,生活中有健康意识,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蚊子与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常出现黄疸伴发热,故名。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黄疸和出血等。根据流行学特点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应用疫苗预防后,发病率明显减低。17~19世纪,本病曾在美洲和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在开凿巴拿马运河时,几万人得病,死亡较多。20世纪以来,仅局限在中南美洲和非洲。本病的传播媒介是蚊,城市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西非也是埃及伊蚊,东非有可能是黄头伊蚊、白点伊蚊和泰氏伊蚊等。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蚊叮刺病人传播的。丛林型黄热病是兽类的地方病,也是家畜的流行病。若人偶然进入森林,被蚊叮刺后可以得病。

病人经过3~6日潜伏期后出现症状,极轻型病人的症状类似感冒,只有1~2日的发热、头痛。轻型病例呈急性发病,有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心、鼻衄、轻度黄疸和蛋白尿,几日后痊愈。重型病例常突然发病,表现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全身痛、恶心、呕吐、面红、眼结合膜充血、末梢血液中白细胞降低。持续数日后,症状减轻。然后再出现发热并开始有黄疸,伴出血倾向,表现为软腭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呕黑色血水,有时出现蛋白尿甚至无尿。50%病人出现相对缓脉。意识清醒。肝功能受损,血胆红质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升高,肝病重时可出现低血糖。10~60%病人在6~8日后出现休克、昏迷以致死亡。

感染蚊叮咬人后,将含黄热病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下毛细血管, 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然后病毒定位于肝、肾、脾、心、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即使血中病毒已经消失,而组织器官中病毒可依然存在。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肝脏病理变化最具诊断的特异性。

(一)、传染源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起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热带丛林中的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媒介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丛林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趋血蚊属,煞蚊属,蚊吸血感染后,37℃经4天即能传播。受感染的蚊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三)、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流行区内成人大多有免疫力,故以儿童发病占多数。

(四)、流行特征 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消灭了埃及伊蚊便可使黄热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而在埃及伊蚊重新增多的地方有传染源进入时又可引起暴发流行。丛林型:以蚊—猴—蚊形成循环,构成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地。季节性: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季节多在3~4 月,此时雨多,湿度大,气温高,利于蚊媒孳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散发者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病。

伊蚊基因组测序控制黄热病

登革热和黄热病严重威胁着一些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健康。埃及伊蚊是传播登革热和黄热病的主要媒介。

来自美国基因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将新绘制出的埃及伊蚊基因组草图和已破译的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两种蚊子的基因组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基因组整体规模、基因密度、基因家族的构成等方面有所差别。

研究小组介绍说,埃及伊蚊和冈比亚按蚊代表了两类主要的蚊子亚科,分析它们的基因组差异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蚊子内在生物学方面的特性区别,例如,不同种类蚊子对血液的不同偏好,在选择宿主时的行为差异,传播特定病原体时的个体能力差别等。

另外,研究小组还把埃及伊蚊的基因组与已破译的果蝇基因组进行了对比分析。他们认为,鉴别两者基因组的差别将有助于科研人员理解,哪些基因以及基因活动是蚊子所特有的。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是有黄热病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国际卫生条例所规定的与霍乱、鼠疫并列的三种严重传性疾病之一。

相关推荐

轻型黄热病症状有哪些

轻型黄热病症状 极轻型的黄热病感染可能仅出现2-3天的发热,不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一般无法确诊。 轻型黄热病病程一般持续2-3天左右,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一下3个方面: 1、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有明显的畏寒、发热39度以上,头痛、头昏、失眠、全身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食欲减退。 2、皮肤及黏膜充血:眼结膜充血,面部、颈部和上胸部充血潮红,皮肤黏膜可见有出血点和瘀斑。 3、其他症状:轻型黄热病患者还可以出现恶心、呕吐、鼻衄、轻度蛋白尿及轻度黄疸等。

黄热病治疗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胃复安。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疟药。心肌损害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

黄热病疫苗接种的有效期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规定,黄热病疫苗接种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国际旅行唯一要求的接种,该疫苗自接种后10天开始发挥防止感染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持续10年。黄热病疫苗接种证书的有效期为10年,并从接种之日后10天开始生效,如在这10年重新接种黄热病,则从重新接种之日开始生效。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 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有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

登革热什么 登革热由什么感染的

登革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毒一种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黄热病疫苗针提前几天打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目前,全世界对黄热病还没有特效性治疗办法。因此,接种黄热病疫苗,人类对抗黄热病威胁的主要手段。 那么,黄热病疫苗针提前几天打呢? 一般7~14天才能产生抗体,所以黄热疫苗需

黄热病什么样的疾病 黄热病的流行趋势

黄热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可在人群中引发爆发性的流行,如著名的1793年费城黄热病大流行。目前,黄热病流行于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旅行者中亦有病例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20万例患本病,人群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蚊子会传播哪些疾病 黄热病

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蛋白尿。我国尚未发现本病。

黄热病的症状 恶型黄热病症状

恶性黄热病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爆发型的病人通畅在发病3-4日内病死。恶型黄热病患者高热可高达41度以上。发病第3天即可发生黄疸、尿闭、大量出血,还可出现黑粪、黑色呕吐物、鼻衄、血尿及紫癜等。此外,恶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有呃逆、震颤、腱跳动及谵妄等症状。

黄热病如何预防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尚未发现本病,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m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人我国。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防止本病的重点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一次皮内接种0.5ml,7~9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可持续达10年以上。在进入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对9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常规进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几乎均为小于4个月的婴儿。

黄热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约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 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二)发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迅速进入局部淋巴结,并在其中不断繁殖,3~4天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继之,病毒侵入肝,脾,肾,心,骨髓,淋巴等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