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患者能保留生育能力吗
子宫内膜癌患者能保留生育能力吗
1、首先给予大剂量的孕激素治疗,治疗的剂量相当于避孕剂量的100倍以上,治疗后三个月应该行子宫内膜活检,如果病理结果证实病变有好转,应该再用三个月,随后予以助孕;
2、如果治疗后三个月病理结果提示病变没有变化,将再用三个月,再行内膜活检,那时若病理提示有好转,可以继续应用孕激素三个月,随后再行病理检查,若病理结果没有发现子宫内膜转化成正常的,则应该立即放弃保留生育功能;若病理内膜已经转化成正常的子宫内膜,开始助孕。
3、如果治疗后三个月,病情有进展,放弃保留生育功能。
子宫内膜癌因素
遗传因素。毫无疑问,任何癌症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当然也不能例外。据临床统计,约有20%的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且其家族史比宫颈癌高2倍。
宫颈发炎。若有长期子宫颈的损伤、破皮、糜烂、发炎,都可能转变为早期的子宫颈癌细胞。子宫癌的发病原因抽烟会增加罹患子宫颈癌的机会,一为抽烟会减少身体免疫力而使子宫颈癌细胞加速发展,另一为抽烟本身产生一些物质有可能导致子宫颈癌细胞的发展。
不当的性生活。研究发现,没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几乎不会产生子宫颈癌,而愈早有不当的性生活,往后便愈容易产生子宫癌。而在性伴侣方面,女性若有2个以上的男性伴侣,其罹患子宫颈癌的机率更是有显着的增加。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而被列为癌前病变,其增生过长分为单纯型、复杂型与不典型增生过长。单纯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1%;复杂型增生过长约为3%;而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30%。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刺激。一般情况下,女性如果患了无排卵型功血、多囊卵巢综合症、功能性卵巢肿瘤等与子宫相关的疾病时,都要或多或少地服用雌激素,时间一久,便会自然而然地刺激子宫内膜致其病变。了解子宫癌的确切病因,才能更好的接受治疗。
哪类女性容易患上子宫内膜癌
1.无排卵: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妊娠期间胎盘产生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妊娠期改变;哺乳期,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使子宫内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无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3.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组织内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是雌激素的靶 器官,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可导致内膜由增生到癌变。某些基础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转换,也就增加了内膜由增生到癌变的发生率。有人统计,按标准体重,超重9~23kg,患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则危险性增加10倍。
4.晚绝经: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晚绝经者后几年并无排卵,只是延长了雌激素作用时间。
现在医学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有哪些呢?
1、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案。手术的目的一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的方位及与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而是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Ⅰ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行全子宫或者广泛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Ⅲ和Ⅳ期的晚期患者手术范围也与卵巢癌相同,应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
2、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分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两种。
3、孕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其机制可能是孕激素作用于癌细胞并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延缓DNA和RNA复制,抑制癌细胞生长。常用药物:口服甲羟孕酮200-400MG/D;己酸孕酮500MG,肌注每周2次。
4、抗雌激素制剂治疗:适应证与孕激素相同。他莫昔分(TAMOXIFEN,TAM)为非甾类抗雌激素药物,亦有弱雌激素作用。常用剂量为20-40MG/D,可先用他莫昔分2周使孕激素受体含量上升后再用孕激素治疗,或与孕激素同时应用。
5、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依托泊苷等。
6、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对于病灶局限在内膜、高分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坚决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可考虑不切除子宫和双附件,采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目前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温馨提示,很多的不孕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因此平时生活中女性不孕要想着做丁克家族,而且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锻炼身体,有效地增强体质,这样才更有利于疾病的预防,避免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希望大家对这种疾病有所认识。
早期子宫内膜癌能治好吗
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癌变累及范围及组织学类型选用和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手术-病例分期的结果及存在的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则采用手术、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案。手术的目的一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的方位及与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而是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Ⅰ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行全子宫或者广泛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Ⅲ和Ⅳ期的晚期患者手术范围也与卵巢癌相同,应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
2、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分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两种。
3、孕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其机制可能是孕激素作用于癌细胞并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延缓DNA和RNA复制,抑制癌细胞生长。常用药物:口服甲羟孕酮200-400mg/d;己酸孕酮500mg,肌注每周2次。
4、抗雌激素制剂治疗:适应证与孕激素相同。他莫昔分(tamoxifen,TAM)为非甾类抗雌激素药物,亦有弱雌激素作用。常用剂量为20-40mg/d,可先用他莫昔分2周使孕激素受体含量上升后再用孕激素治疗,或与孕激素同时应用。
5、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依托泊苷等。
6、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对于病灶局限在内膜、高分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坚决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可考虑不切除子宫和双附件,采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目前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适合手术的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的治疗
1,良性肿瘤 妇科良性肿瘤原则上一经确诊均应及时手术(子宫肌瘤除外),通过手术几乎都可获得良好效果,病人很快得以康复。但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上与恶性肿瘤不同,这类手术以达到切除肿瘤为目的,应尽量保留该器官的机能,例如卵巢的良性肿瘤——畸胎瘤,在手术时可以只剥出肿瘤,保留患侧卵巢,使病人既切除了肿瘤,仍然保持了二个卵巢的功能。再如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应尽可能的作肌瘤剔除,保留其生育功能。
2,恶性肿瘤 对于外阴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原则上都必须手术治疗;而子宫颈癌、阴道癌则需根据其临床期别、是否侵犯周围器官、有无远处转移等再决定能否进行手术。
卵巢肿瘤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恶性卵巢肿瘤的方法:
早期单纯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晚期可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并为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奠定基础。
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有三类: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手术目的和范围应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卵巢上皮性癌初次手术的彻底性与预后密切相关。
1.分期手术。早期卵巢应行全面分期手术或再分期手术,目的是明确分期,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2.肿瘤细胞减灭术。主要适用于晚期卵巢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术式与全面分期手术相同,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切除卵巢癌之原发灶和转移灶,使残余肿瘤直径小于2cm(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最低要求),必要时切除部分肠管。
3.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大约7%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发病年龄<35岁,传统治疗认为应行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但如果可能,年轻患者总是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和良好的自身形象。传统认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适应证:①有生育要求年轻患者;②Ⅰa期;③细胞分化好(G1)、非透明细胞癌;④对侧卵巢外观正常,剖探阴性;⑤有随访条件。如果病人能充分理解和同意,可将该手术的适应证适当扩大。
4.二次探查术。指卵巢癌在满意的细胞减灭术后,经过至少6个疗程的化疗,临床及各项辅助检查均未发现复发迹象时再次进行的剖腹探查术。目的是了解盆、腹腔有无复发灶;评价化疗效果,以决定是否巩固化疗或改用其他化疗方案。但研究显示,即使“二探”阴性仍会复发,通过“二探”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5.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再次手术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其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尚有争议,目前认为主要适用于:①解除肠梗阻;②大于12个月复发灶的减灭;②孤立复发灶的切除。对于复发癌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姑息治疗,优先考虑生存质量。
子宫预防性切除有讲究
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执行生育功能的主要器官,切除子宫意味着失去生育能力,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考虑切除子宫。
1.恶性肿瘤
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为例,除个别极早期发现的病例外,做手术都要切除子宫,这是没有争议的。对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尽管还不属于恶性肿瘤,但将来有机会发展为恶性,而且无法预测何时会癌变,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可根据病情尽可能保留子宫,待生育后再考虑进行子宫切除术;如果患者没有生育要求,可预防性切除。
2.良性肿瘤
以常见的子宫肌瘤为例,女性的发病率在30%~40%或更高,大多数患者受到的影响不大,不需要服药或手术治疗。少数子宫肌瘤患者可出现月经过多的症状,可导致贫血,影响到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免疫力下降,因此需要治疗。这部分患者如果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就唯有切除子宫了。
如果子宫肌瘤过大,腹部相当于怀孕2.5~3个月大小,即使没有月经增多也有手术切除的指征,因为增大的子宫可压迫其他器官并影响其功能,例如:向前压迫膀胱造成尿频、尿急、小便次数多的症状;向后压迫直肠造成大便次数多的问题;向两侧压迫输尿管造成不通畅,引起肾积水而影响肾功能。
3.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造成严重的痛经,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子宫切除。
4.子宫脱垂
多见于老年妇女,可切除子宫后再进行修补。
目前做子宫切除可以选择经阴道切除、腹腔镜微创切除,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少。
微创腹腔镜技术是宫外孕最佳选择
受精卵不在子宫内着床,而是在子宫外其他部位着床发育,称为宫外孕,宫外孕最常发生在输卵管,称输卵管妊娠,占90%以上。宫外孕者常表现为先有月经,而后感到下腹胀痛和阴道少量出血,最后发生下腹突然剧烈疼痛,甚至因腹腔内出血量多,发生休克现象,甚至有生命危险。
自从有外科手术以来,宫外孕的治疗一直沿用开腹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能保留生育能力,随着微创腹腔镜问世和迅猛发展,对需要生育的患者,微创腹腔镜技术是最佳选择,微创技术是将原来10-20厘米的手术切口一下缩小到几毫米,大大地减少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疤痕,是电子显示系统与高科技手术器械以及传统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前沿技术,目前腹腔镜下手术几乎代替了宫外孕开腹手术,且多数情况下可保留患侧输卵管,一般来讲,宫外孕中手术后3-5天后即可拆线出院,且疤痕很小。
微创技术在妇科的应用给妇科治疗带来便捷和进步,除了宫外孕外,任何妇科疾病都可实施微创手术及微创治疗: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再通、子宫切除等。
更年期例假不来却痛经是什么原因 子宫内膜癌
因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变部位可以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导致阵发性的痛经,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伴有发热的现象。
1、手术。一般在患上子宫内膜癌后,患者都会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子宫癌变的部位进行切除。
2、放疗。放疗也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之一,但通常都是在进行手术后再使用化疗进行治疗。
3、化疗。如果患者的子宫内膜癌情况比较特殊,一般就会使用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4、激素治疗。有时为了保证患者的生育能力,也会采取保守性的方式进行治疗,激素治疗就是其中一种,采用激素治疗可以对晚期或复发的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可以采用中药治疗,可以改善增生的子宫内膜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经期调理、止血、止痛的目的。如果肌瘤过大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宫腹腔镜微创技术术后并发症少、不复发、不留疤痕、保全子宫,并保留生育能力。治疗子宫肌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建议到正规专业的不孕不育专科医院治疗,找到病因对症治疗。
得宫颈癌后还能否生育
1.看宫颈癌患者能否怀孕,还要看患者的病情,如果女性朋友在检查的时候发现是早期宫颈癌,那么就可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在宫颈癌治愈3年后可以考虑生育。但是如果发现是晚期宫颈癌,那么想要怀孕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了。
2.因为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必须要进行治疗,而且有的患者治疗之后,肿瘤还有可能在此发生转移,所以晚期宫颈癌患者是不可能怀孕的,所以对于疾病主要还是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其实对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也不是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后都能有生育能力的,这个看患者的要求,以及患者的病情。因为早期宫颈癌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而手术方式有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锥切术复发率高,大多数不采用。不过因为有的患者为了能够保留生育能力,在进行锥切治疗。
子宫内膜瘤如何治疗
宫体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助放疗和化疗。手术范围及放疗、化疗的合理选择,直接取决于影响其预后的诸因素。
对腺瘤样增生或0期病变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生育要求。对于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龄患者,近年来已证明通过恢复排卵,使子宫内膜逆转为分泌期可使病变消失。但由于致病因素可能依然存在,故对这些妇女应进行定期随访。对于已超出生育年龄的腺瘤样增生患者,子宫切除是首选疗法。
(1)手术治疗
目前已形成较为一致性意见,即大多数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能通过手术治愈。对于Ⅰa期G1癌可通过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治愈。
Ⅰ期低分化癌(G2和G3)以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并结合放疗的效果比单纯手术为好。当子宫腔直径>10cm时,亦以此结合疗法为宜。
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处理基本同宫颈癌,即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但现今报道的最佳结果乃是通过体外和腔内放射后行子宫切除的综合治疗。这可能由于宫体癌一般发展较缓慢,大多数病灶仍局限于子宫,即使可能转移至宫旁和盆腔淋巴结者,以术前放疗可望杀灭癌瘤,并能缩减宫体部癌瘤,随后即使手术不尽广泛亦能根治;另方面,宫体癌的多数患者已年过半百,许多是肥胖者,且有重要内科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使其不适宜更广泛子宫切除及区域淋巴结切除术,故术前结合放疗有其辅助效用。
(2)放射治疗
对于放疗的效果及应用方式等仍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对Ⅰ期Ⅰ级,无肌层侵犯,单纯手术即可。对于Ⅰ期低分化癌(Ⅱ、Ⅲ级),肌层侵犯>1/2,有淋巴结转移者以及Ⅱ期内膜癌,目前多采用术前腔内镭疗后再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及术后辅助体外照射。
治疗Ⅰ期内膜癌还须依据病理分化、肿瘤浸润肌层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腹腔脱落细胞是否阳性,从而考虑综合放射治疗为宜,以提高治愈率。
另外,单纯放疗或化疗结合多用于年老患者,有手术禁忌证者以及少数晚期病变伴多器官受累者或不能切除的肿瘤所致出血的姑息治疗。
晚期癌及复发癌的治疗:Ⅲ、Ⅳ期癌多不通过手术彻底切除,目前一般采用放射治疗(腔内镭疗加体外照射)及化疗。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盆腔、阴道穹窿部及隔。若为盆腔复发者,子宫切除术后未行放射的病人,此时应首先放疗,即包括全盆腔体外照射和阴道内置镭或铯治疗。
(3)激素和化学治疗
如前所述,孕激素能使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或萎缩性子宫内膜,从而可导致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腺瘤的萎缩、逆转。约1/3的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孕激素制剂有效,尤其对肺转移者效果最好,约35%患者有显著反应。但对盆腔内复发或持续存在的病灶效果不佳。
孕激素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良反应小,特别是无一般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严重不良反应,且应用方便,不需住院治疗,但偶有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者,少数患者有轻度浮肿、血压升高、痤疮及孕腺疖肿等,但均能耐受,故患者乐于接受。肝功能障碍患者忌用。
孕激素治疗和其他细胞毒性抗癌药化疗一样视为姑息性而不是根治性的。目前最常用的孕激素制剂有17-羟基孕酮或已酸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最近报道,雌激素拮抗剂对原发肿瘤为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病变有效,或当孕激素治疗失败,应用此药有效。
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适应症:晚期或复发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性手术联合大剂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郁者;对孕激素过敏者;脑膜瘤患者。
目前尚无公认的孕激素治疗方案,一般主张单独应用大剂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17-羟已酸孕酮、和18-甲基炔诺酮等。一般认为应用时间不应少于1-2年。大剂量孕激素在病理标本免疫组化孕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效果较好,对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达80%,对治疗晚期或复发患者总反应率为15-25%。对于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可加用三苯氧胺,逆转受体阴性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孕激素类药物常见的副反应有轻度水钠潴留和消化道反应,其他可有高血压、痤疮、乳腺痛等。
其他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尚在研究阶段,暂无大宗研究结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