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状舌管囊肿的饮食保健

甲状舌管囊肿的饮食保健

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关系,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青少年为多见。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囊肿多呈圆形,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以偶然发现为多。

甲状舌管囊肿的饮食保健

(一)饮食原则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减少烟酒和粉尘刺激,还需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少用烟酒,积极治疗咽部周围器官的疾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阴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青果等。经常含服四季润喉片、薄荷喉症片等。

(二)饮食宜忌

1.宜:

含维生素C、A、E的水果及蔬菜,如苹果、香蕉、西红柿、萝卜菠萝,葡萄,萝卜,白菜等。同时应注意多使用高热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包括各种粥类、面条、米饭以及高蛋白的鱼类、牛肉等。

2.忌:

忌油腻,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关系,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青少年为多见。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囊肿多呈圆形,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以偶然发现为多。囊肿质软,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舌骨下方的囊肿,在囊肿与舌骨体之间有时可扪及一坚韧的条索状物,囊肿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上下移动;若囊肿位于舌盲孔附近时,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使舌根部抬高,发生吞咽、言语功能障碍。

囊肿可经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而容易继发感染,当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吞咽时尤甚。颈部检查可见囊肿表面皮肤发红,界限不清,当囊肿自行破溃或经皮肤切开引流时可形成甲状舌管瘘,此时因内容物引流囊肿可消失。临床上亦可见出生后即存在的原发甲状舌管瘘。甲状舌管瘘的瘘口较小,长期流出淡黄色的黏液或脓性黏液,当瘘口被阻塞时可导致瘘管的急性炎症发作。

甲状舌管囊肿的病理解剖与分类

甲状舌管囊肿是甲状腺导管残余上皮发生的囊肿,胚胎第四周时,原始咽底部,第一和第二鳃弓之间内胚层增殖内皱形成一向下的袋状突出物,即甲状腺始基。这个部位就是以后舌盲孔处。甲状腺始基下行过程带有中空管及甲状舌管,胚胎第六周此管开始退化,第十周时此管消失。如导管不消失或发育异常,可产生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瘘或迷走甲状腺组织。

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至胸骨柄上缘任何部位,多数在舌骨下方颈前中线附近,但甲状舌骨囊肿并不是以单管形式由甲状舌管囊肿直接开口于舌盲孔。其三维主体结构研究证明:囊肿或其瘘管网状分枝在舌骨下向头端延伸,在舌骨水平形成多个相互沟通具有分泌功能网状分枝,外形似头盖状,这些头盖状分枝可在舌骨前、后或贯穿舌骨,然后汇成单管离开舌骨向头侧延伸,并在舌盲孔附近再次形成多个相互沟通、具有分泌功能的网状分枝,以一单管或多孔走向舌盲孔。在舌骨水平,头盖状分枝分布在舌骨中线两侧0124~0196cm ,头盖状分枝上缘到舌盲孔附近网状分枝下缘2~6 岁儿童为013~015cm;舌骨头盖状水平到舌盲孔距离婴儿为011cm、3~6 岁儿童为0114cm、16 岁为017~019cm、成人为215cm。舌盲孔与口腔闭锁的原因与先天性瘘管闭锁的节段性分布和瘘管反复感染有关。

亚型中舌盲孔下瘘管内径较粗、网状瘘管分布范围较广,而且多伴反复感染,与瘘管内容物不能及时排入口腔,局部引流不畅有关。由于目前对舌骨水平头盖状分枝处理、皮肤瘘管开口与主瘘管之间切除范围已达成共识,此两因素未做考虑。

甲状舌管囊肿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正常的甲状舌管位于舌骨之前,管径1~2mm,与舌骨前面紧密相连,不能分离。其发生始于胚胎第4周,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相当于第2、3对鳃弓的平面上,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伸向尾侧的盲管,即甲状腺原基,称甲状舌管。甲状舌管沿颈部正中线下降,直至未来气管的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个侧叶。在正常情况下,到胚胎第6周,甲状舌管开始萎缩退化。甲状舌管的上段退化消失后,其起始段的开口仍残留一浅凹,称盲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第10周后甲状舌管没有消失或退化不全,残留管状结构部分因上皮分泌物积聚其中可形成囊肿,是为甲状舌管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并形成瘘,则为甲状舌管瘘。瘘管有3种形态:完全性瘘管,由盲孔直达颈部皮外;内盲管,开口于盲孔;外盲管,开口于颈部皮肤。

二、发病机制

甲状舌管囊肿发生在颈部正中线,可在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以舌骨附近最为常见,多位于甲状腺和舌骨之间。舌骨平面以上的囊肿多位于中线,舌骨平面以下者可居中线或偏向一侧,以偏左为多。甲状舌管囊肿常有完整的包膜,囊壁薄,外为纤维组织包绕,内衬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扁平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等上皮细胞。上皮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合并感染者可有炎症细胞:囊壁内可有甲状腺组织。囊内容物多为黏液样或胶冻样物质,其内含有蛋白质、胆固醇等。本病也可发生癌变,1915年Ucherman首先描述了甲状舌管囊肿癌变,至今文献报道已超过150例,大部分为乳头状癌,也有滤泡状癌、鳞癌等。但关于其来源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隐匿性甲状腺癌扩散而来,也有人认为是起源于甲状舌管囊肿壁内的异位甲状腺组织。

得了甲状舌管囊肿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甲状舌管囊肿的鉴别诊断

(1)颏下慢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表现为颏下肿物,淋巴结核若破溃也可形成瘘管经久不愈。但淋巴结病变较表浅多为实质肿物常有压痛,可借病史和活检鉴别。

(2)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囊肿均为甲状腺先天异常,二者在胚胎发育上密切相关异位甲状腺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状突起,表面紫蓝色,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而舌部异位甲状腺主要位于颈前部,病人常有语言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呼吸困难。

由于75%的异位甲状腺为惟一有功能甲状腺组织,错误将其切除将导致终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严重后果。临床上要注意两者的鉴别,放射性核素扫描是最有效的鉴别方法。采用131I或99mTc扫描时,可见异位甲状腺部位有核素浓聚或颈部无甲状腺

(3)副胸腺:不与舌骨连接,肿块不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为实质性肿块等可与甲状舌管囊肿鉴别。

(4)皮样囊肿:常表现为颏下肿物,也可位于胸骨上凹处。一般囊肿包膜较厚,无波动感,有揉面感常与皮肤粘连,不随吞咽和伸舌活动穿刺抽出皮脂样物可资鉴别。

(5)甲状腺腺瘤:本病多表现为颈前区无痛性肿块质软,边界较清楚,随吞咽活动但不随伸舌活动借助放射性核素扫描可鉴别。

(6)腮裂囊肿:多位于颈动脉三角区,肿物多偏离中线,与舌骨无关。穿刺物含皮肤附件及胆固醇结晶,需做病理检查鉴别。术中见瘘管经颈内外动脉交叉入咽部。

(7)其他颈部肿块:如甲状腺锥状叶、囊状水瘤、脂肪瘤、皮脂腺囊肿、舌下囊肿、喉含气囊肿、甲状旁腺囊肿和畸胎瘤等,多可据肿物所在部位和性状做出鉴别。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治疗原则:甲状舌管囊肿在诊断确定后,应争取在感染发生前手术切除。无感染的囊肿可以在2 岁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感染的患儿在手术前应给予抗生素。因囊肿蒂部与舌骨相连,瘘管多通过舌骨的中央,手术中应切除舌骨中段lcm,没有切除舌骨时该病容易复发,未切除的甲状舌管囊肿到成人期时有1%可转变为甲状腺癌。局部有感染时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2〜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

甲状舌管囊肿的病因是什么?

甲状舌管囊肿的原因一:

正常的甲状舌管位于舌骨之前,管径1~2mm,与舌骨前面紧密相连,不能分离,其发生始于胚胎第4周,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相当于第2,3对鳃弓的平面上,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伸向尾侧的盲管,即甲状腺原基,称甲状舌管,甲状舌管沿颈部正中线下降,直至未来气管的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个侧叶,在正常情况下,到胚胎第6周,甲状舌管开始萎缩退化,甲状舌管的上段退化消失后,其起始段的开口仍残留一浅凹,称盲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第10周后甲状舌管没有消失或退化不全,残留管状结构部分因上皮分泌物积聚其中可形成囊肿,是为甲状舌管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并形成瘘,则为甲状舌管瘘,瘘管有3种形态:完全性瘘管,由盲孔直达颈部皮外;内盲管,开口于盲孔;外盲管,开口于颈部皮肤。

甲状舌管囊肿的原因二:

甲状舌管囊肿发生在颈部正中线,可在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以舌骨附近最为常见,多位于甲状腺和舌骨之间,舌骨平面以上的囊肿多位于中线,舌骨平面以下者可居中线或偏向一侧,以偏左为多,甲状舌管囊肿常有完整的包膜,囊壁薄,外为纤维组织包绕,内衬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扁平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等上皮细胞,上皮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合并感染者可有炎症细胞:囊壁内可有甲状腺组织,囊内容物多为黏液样或胶冻样物质,其内含有蛋白质,胆固醇等,本病也可发生癌变。那么,患有甲状舌管囊肿怎样治疗好呢?

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表现

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关系,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青少年为多见。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囊肿多呈圆形,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以偶然发现为多。囊肿质软,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舌骨下方的囊肿,在囊肿与舌骨体之间有时可扪及一坚韧的条索状物,囊肿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上下移动;若囊肿位于舌盲孔附近时,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使舌根部抬高,发生吞咽、言语功能障碍。

囊肿可经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而容易继发感染,当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吞咽时尤甚。颈部检查可见囊肿表面皮肤发红,界限不清,当囊肿自行破溃或经皮肤切开引流时可形成甲状舌管瘘,此时因内容物引流囊肿可消失。临床上亦可见出生后即存在的原发甲状舌管瘘。甲状舌管瘘的瘘口较小,长期流出淡黄色的黏液或脓性黏液,当瘘口被阻塞时可导致瘘管的急性炎症发作。

根据手术中美兰染色范围,及术中、术后的病理切片分析,可将甲状舌管囊肿分为5类:

Ⅰ型:舌骨下囊肿或网状瘘管分枝,舌骨上单个瘘管;

Ⅱ型:舌骨上、下均有囊肿或网状瘘管分枝;

Ⅲ型,舌骨上囊肿或网状瘘管分枝,舌骨下单个瘘管;Ⅳ型,舌骨下囊肿或网状瘘管分枝,舌骨上瘘管闭合;

Ⅴ型,舌骨上囊肿或网状瘘管分枝舌骨下瘘管闭锁

甲状舌管囊肿的病理病因是什么

甲状舌管囊肿的病理病因是什么?下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介绍。

发病原因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性囊肿,源于甲状舌管的残余上皮,由于胚胎期甲状腺形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颈深部组织内,而管腔内被覆上皮产生分泌物积聚而形成。

发病机制

甲状舌管囊肿多发生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可出现在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附近最为常见,常位于甲状腺和舌骨之间。舌骨平面以上的囊肿多位于中线,舌骨平面以下者可居中线或偏向一侧,以偏左为多。甲状舌管囊肿通常有完整的包膜,囊壁薄,外为纤维组织包绕,内衬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扁平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等。上皮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合并感染时可有炎症细胞浸润,囊壁内可有甲状腺组织。囊内容物多为粘液样或胶冻样物质,其内含有蛋白质、胆固醇结晶等。本病也可发生癌变,1915年Ucherman首先描述了甲状舌管囊肿癌变,至今文献报道已超过150例,大部分为乳头状癌,也有滤泡状癌、鳞癌等。但关于其来源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隐匿性甲状腺癌扩散而来,也有人认为是起源于甲状舌管囊肿壁内的异位甲状腺组织。

病理生理

甲状舌管囊肿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触之通常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囊内容物为清亮粘液样物质,如继发感染则为脓性或粘液脓性。囊壁内多被覆假复层纤毛状柱上皮或复层扁平上皮,常见两者的过渡形态,邻近口腔处的囊肿内壁多为复层扁平上皮,而位置靠近颈根部者则多为纤毛柱状上皮被覆。如囊壁组织内含纤维成分较多者,偶见甲状腺或粘液腺组织。

相关推荐

甲状腺肿块手术

一、甲状腺肿块要手术切除吗? 大部分甲状腺肿块不需要手术 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goiter,NG)的原因可能是由饮食中缺碘或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酶缺乏所致,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而于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大多数呈多结节性,少数为单个结节。大部分结节为胶性,其中有因发生出血、坏死而形成囊肿;久病者部分区域内可有较多纤维化或钙化,甚至骨化。 甲状腺出血往往有骤发疼痛史,腺内有囊肿样肿块;有胶性结节者,质地较硬;有钙化或骨化者,质地坚硬。一般可保守治疗,但结节因较大而产生压迫症状(呼吸困难、吞

腱鞘囊肿饮食保健

腱鞘囊肿的康复保健 1.用热水洗手足 在劳累后应用热水对患处进行冲洗,使局部气血通畅,可促进血液循环。 2.进行自行按摩 劳动后各关节疼痛不适,适时活动关节,并由浅入深进行自行按摩。 3.旋转手腕关节 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 4.长期电脑办公应定时休息、勤做室内运动 长期和电脑打交道的人士,手握鼠标时间过长,或是姿势不正确,都可导致手关节滑膜腔的损伤,从而引发腱鞘囊肿。因此,为预防腱鞘囊肿,最

甲状舌骨囊肿护理

甲状舌骨囊肿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由于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腺舌管退化不全而形成。 如囊肿发生感染、破溃则形成甲状舌骨瘘。手术切除是根治方法。 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首先协助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对较大患儿要做好心理护理。对有瘘形成者,随时清洁瘘口分泌物,皮肤糜烂、红肿时,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必要时局部用红外线或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每日3次,每次15~20分钟。 (2)术后护理:术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婴幼儿适当约束,防止抓坏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给予

甲状舌管囊肿早期症状有哪些

本病以男性居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50%的病例发生于20岁之前。绝大多数病人可见颈前肿物,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位为最常见。 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可伴有颈部胀痛、吞咽不适、咽部异物感等局部症状。合并感染者可表现为痛性包块或脓肿,若已形成瘘者,可见窦道,窦道中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感染明显者可伴有发热、疲乏等全身症状。 体检时,在颈部中线附近可触及肿块,质地软,直径1~5cm,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有弹性或波动感。位于舌

脖子肿痛是什么原因呢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从部位上来看,甲状舌骨囊肿和甲状腺肿物常位于颈部中线区域,鳃裂囊肿、涎腺肿物、颈部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常位于颈侧区域,淋巴管瘤、肺及消化道来源的转移癌常位于颈后区域。从肿瘤的性质来说,颈部恶性肿瘤一般较硬,活动度差。 颈部转移癌可出现多个肿块,压痛不十分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的外科治疗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64 例中,男52 例,女12例,年龄最小2 岁,最大54 岁,平均年龄13 岁, 小于10 岁者39 例, 占总数的61 %。病程最短的1 个月,最长的20 年,平均2 年零4 个月。以颈前肿块就诊者46 例,18 例以颈前瘘口就诊。肿块或瘘口位于颈前正中者58 例,颈前偏左4 例,偏右2 例。22 例可扪及索状上行瘘管,伸舌试验阳性者41 例。术后复发3 例,其中2例为外院手术后复发,1例为本科手术后2 年复发;3 例复发病人中2 例前次手术未切除舌骨体,1 例已作过舌骨体切除。

甲状腺炎有哪些常见危害

1、引发各种疾病:甲状腺炎可导致淋巴结炎、感染性甲状舌管或鳃裂囊肿、喉软骨炎、前颈部蜂窝织炎、或脓肿路德维希咽峡炎、咽后间隙脓肿、甲状软骨膜炎等。 2、眼球外突: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人,会发生眼球外突。由于眼球外突,角膜暴露在外,不能充分湿润,出现眼睛干涩、刺痒,严重的突眼使眼睑不能闭合,造成角膜溃破、糜烂,穿透至眼球内部,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3、胸骨后甲状腺肿: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炎严重者可出现胸骨后甲状腺肿,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骨人口水平以下,由于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周围器官,可引起呼吸困

甲状舌管囊肿饮食

1.猪胰淡菜汤 取猪胰1个,淡菜60克。先将猪胰洗净切成条块;淡菜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20分钟,放入锅中,加水煨汤等煮开后10分钟再加入猪胰;煨煮后稍加味精,不拘时食用。具有益肺补脾,润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糖尿病,甲状腺肿大,毛发枯少,产后虚弱消瘦等症。 多食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海蜇、淡菜等。 2.海带猪肉排骨汤 用海带50克,排骨200克,黄酒、精盐、味精、白糖、葱段、姜片适量。先将海带用水泡发好,洗净切丝;排骨洗净斩块。锅烧热,下排骨煸炒一段时间。加入黄酒、精盐、白糖、葱段、姜片和清

甲状舌管囊肿或瘘术后复发的预防措施

(1) 利用好术中美蓝示踪,尽量切净小的分支或瘘管。在进行美蓝示踪时,大的囊肿或瘘管只要细致操作,防止美蓝污染术野,一般可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小的囊肿或小的瘘管,可结合术前的B 超定位分析,不注射美蓝。然后在分离时不要牵拉断瘘管或小分支,沿分支或瘘管分离到舌骨后,切除舌骨中段约1. 5 cm。电凝舌骨断端,然后环形缝扎。 (2) 舌骨切除的范围要足够。从甲状舌管囊肿的胚胎发育来看,囊肿和瘘的瘘管并不都从舌骨中央穿出。可从舌骨体中段的不同部位穿出,亦可不穿出舌骨而穿过周围组织。其瘘管可为多根或单根。Horis

甲状腺囊肿禁忌有哪些

1、应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对于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延长吃流质,半流质食物的时间,以利消化。而对于身强力壮的病人,在病情稳定好转时,可给普通饮食,是甲状腺囊肿饮食注意之一。 2、甲状腺囊肿患者的饮食不宜精细。病人常以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为主,而忽略了维生素的摄入,因机体的修复是需要各种营养的,尤其是粗纤维,对卧床的病人,能起到增进胃肠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的作用。因此,饮食中要配以一定量的蔬菜,尤以绿叶蔬菜为佳,这是甲状腺囊肿的饮食。 3、由食碘过多引发的甲状腺囊肿患者甲状腺囊肿的饮食,尽量避免应用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