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乳腺癌怎么办
原发性乳腺癌怎么办
中医认为原发性乳腺癌的病因是情志不畅,抑郁成疾。其病机是肝气不舒,气机运行不畅,致使经络、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凝聚瘕,蕴毒成瘤。
通过临床辩证大体将原发性乳腺癌分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毒热蕴结、气血亏虚四个证型。分别给予疏肝解郁,健脾消核;健脾利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肝脾,补气养血的治疗方法。
与西医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结合,能够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目前大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男性乳腺增生危害大吗
男性乳房发育从病因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男性乳腺发育(如肝炎后肝硬化雌激素水平升高)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发育,临床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发育的腺体一般不需要手术切除;原发性男性乳腺发育多表现为单侧,大小不一,治疗应根据具体临床表现而定,青春期以前的男性乳腺增生,若触诊腺体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硬结者可不必行特殊处理,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消退;中老年男性乳腺发育患者,可先行药物治疗,但应掌握指征,有些男性乳腺发育者可发展成乳腺癌。
有以下情况已考虑手术切除:
1、增生腺体内有明显结节者;
2、单侧腺体发育较大,影响外观且患者有美容要求
3、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有疼痛或其他表现影响正常生活者;
4、有乳腺癌类似表现者。
手术注意问题:切口应尽可能采用乳晕下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后将增生腺体完整切除,乳头一般都能保留,偶有术后乳头缺血坏死者,可能与皮瓣游离范围过大或皮瓣过薄有关,我们一般保留5毫米左右,近乳头处可略厚。
手术切除后乳头及周围皮肤感觉差或消失,但以后都能或多或少的恢复,就像乳癌改良根治一样。
所以一定要重视一下这个问题,应该先去医院做个检查,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倒还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如果严重的话不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得乳腺癌。大家也都听过乳腺癌这个名头,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得重视起来。
女的乳头大是怎么回事
1、女的乳头大是怎么回事
乳头大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因素,原发性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乳头大,一般出现在未婚未育的女性。继发性主要为产后哺乳、多次怀孕等因素。临床上,原发性的乳头大不仅少见,主要为继发性乳头大。
原发性乳头大。由于乳腺体发育相对较好,乳腺网状纤维比较发达,乳头组织发育完全,继而出现乳头大的现象,此种情况主要为遗传因素引起。继发性乳头大。如果乳头常被吮吸,乳头对刺激敏感,可导致乳房腺体和结缔组织发生改变,韧带拉长,出现乳头大的情况,此种情况常见有产后哺乳及性生活。此外,女性在产后,雌激素会大量分泌,造成乳头大的现象。也有极少数女性,乳头大为乳腺增生、乳腺癌的症状,如果身体存在不适症状的话,最好到医院确诊治疗。
乳头凹陷的诊断
乳头凹陷是严重困扰现代女性的一种妇科疾病,它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让她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情绪。女性一旦发现自己的乳房出现问题,比如乳头有些塌陷,不在像从前那样坚挺,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检查,万一患上乳头凹陷,立刻接受相应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如果不管不问,怀有侥幸心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乳头凹陷的检查乳头凹陷的鉴别诊断:
乳头凹陷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乳头凹陷。
原发性乳头凹陷是由于乳腺导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先天发育不良,乳头下缺乏支撑组织,致使乳头外凸不明显或乳头凹陷。
在某些情况下,乳头凹陷是由乳腺导管本身发育不良引起,发育不良的乳腺导管未能导管化,形成短缩的条索。单纯先天发育引起的乳头凹陷比较少见,往往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反复感染,不断加重。
乳腺导管不通畅和乳头局部皮肤凹陷可引起感染,造成局部组织的变性坏死,出现瘢痕挛缩,造成乳头凹陷。继发性乳头凹陷是乳头受到乳腺内病理组织的牵拉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乳腺癌。乳头凹陷需做的检查项目。
钼靶X线检查 胸部MRI
1.钼靶X线检查:轴位片可发现乳腺内肿块,纤维化和钙化病变。
2.MRI检查:脂肪抵制扫描时可显示凹陷的乳头。
诊断
1.病史:原发性乳头凹陷多发生于少女中,继发性乳头凹陷,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因乳管扩张或伴有乳管周乳腺炎,乳腺肿瘤则伴有乳腺的肿块及相应的皮肤病变。
2.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即有一侧或双侧乳头退缩于乳腺皮肤内,或内翻于乳腺内。
需要注意的是,在鉴别诊断方面,应该与乳腺癌相区别,会导致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
乳头凹陷的诊断主要通过症状,然后以医学成像检查为辅助措施。一旦发现有乳头凹陷的前兆,或者可能发生乳头凹陷的一些现象,应当马上到正规大型医疗机构或者整形中心就诊,接受治疗。
女的乳头大是怎么回事
乳头大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因素,原发性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乳头大,一般出现在未婚未育的女性。继发性主要为产后哺乳、多次怀孕等因素。临床上,原发性的乳头大不仅少见,主要为继发性乳头大。
原发性乳头大。由于乳腺体发育相对较好,乳腺网状纤维比较发达,乳头组织发育完全,继而出现乳头大的现象,此种情况主要为遗传因素引起。继发性乳头大。如果乳头常被吮吸,乳头对刺激敏感,可导致乳房腺体和结缔组织发生改变,韧带拉长,出现乳头大的情况,此种情况常见有产后哺乳及性生活。此外,女性在产后,雌激素会大量分泌,造成乳头大的现象。也有极少数女性,乳头大为乳腺增生、乳腺癌的症状,如果身体存在不适症状的话,最好到医院确诊治疗。
乳头内陷症状
乳头内陷分为真内陷、假内陷。乳头跟皮肤同一平面,乳头不能竖立,但经过牵拉像常人一样的是假性内陷。真内陷的是双侧乳头内陷,单侧的比较少。
乳头内陷的症状:一般情况下,一侧或者双侧乳头退缩到乳房皮肤下面。如果伴有乳晕周围有红斑、疼痛感,乳晕下面有硬块,可能患上导管乳腺炎。若继发于乳腺癌,患侧乳腺尚可有橘皮样,铠甲样等皮肤病变。原发性乳头内陷多半发生在少女中,继发性乳头内陷多半是哺乳时期的女性。
乳头内陷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原发性乳头内陷多发生于少女中,继发性乳头内陷,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因乳管扩张或伴有乳管周乳腺炎,乳腺肿瘤则伴有乳腺的肿块及相应的皮肤病变。
2.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即有一侧或双侧乳头退缩于乳腺皮肤内,或内翻于乳腺内。
鉴别诊断
应该与乳腺癌相鉴别, 会导致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
如何自查及早发现乳腺癌
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 筛 查 分 为 机 会 性 筛 查 ( 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3.1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故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3.2乳腺临床体检
⑴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效果不佳,尚无证据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一般建议将体检作为乳腺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可能弥补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
3.3乳腺自我检查
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由于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绝经前妇女应建议选择月经来潮后7-10 d进行。
3.4乳腺超声检查
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BI-RADS 0级者的补充检查措施。鉴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较靠前,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筛查的辅助手段。
3.5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⑴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⑵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检查费时,需静脉注射增强剂。
⑶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
3.6其他检查
目前的证据不支持近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导管灌洗等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方法。
4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4.120-39周岁
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4.240-4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350-6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⑵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470周岁或以上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5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40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6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具体参见附录Ⅰ)。
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⑶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附录Ⅰ:遗传性高危人群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a, b
⑴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⑵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患者c:
①发病年龄≤45岁;
②发病年龄≤50岁并且有1个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d也为发病年龄≤50岁的乳腺癌患者和(或)1个或1个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③单个个体患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岁;
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⑤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
⑥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
⑶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⑷男性乳腺癌患者。
⑸具有以下家族史:
①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符合以上任何条件;
②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级亲属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患者(至少有1个发病年龄≤50岁)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注:
a. 符合1个或多个条件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有必要进行专业性评估。当审查患者的家族史时,父系和母系亲属的患癌情况应该分开考虑。早发性乳腺癌和(或)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在一些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家系中,还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和黑色素瘤。
b. 其他考虑因素:家族史有限的个体,例如女性一级或二级亲属<2个,或者女性亲属的年龄>45岁,在这种情况下携带突变的可能性往往会被低估。发病年龄≤4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考虑进行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
c. 乳腺癌包括浸润性癌和导管内癌。
d. 近亲是指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
e. 2个原发性乳腺癌包括双侧乳腺癌或者同侧乳腺的2个或多个明确的不同来源的原发性乳腺癌。
粘液性乳腺癌是怎么回事呢
粘液性乳腺癌是怎么回事呢?粘液性乳腺癌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一种很少见的亚型,常见于绝经后妇女。一般正常情况下,粘液多存在于消化道、肺、肝脏和体内其他一些重要器官,在乳腺粘液癌肿,其主要分布在乳腺肿瘤细胞的周围。那么,粘液性乳腺癌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粘液性乳腺癌是怎么回事呢?
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同,粘液性乳腺癌的临床症状初期没有任何临床体征,随时间推移,可能会在乳房内长出一个自检或医生查体时可触及的乳腺肿物,肿瘤大小常在1-5cm范围内。随着肿块的增大,粘液性乳腺癌的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
粘液性乳腺癌一经明确诊断应及时对症治疗。临床上对于粘液性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可结合乳腺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MRI检测及针吸活检等联合检测方法明确诊断,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粘液性乳腺癌的治疗可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常是粘液性乳腺癌首选治疗方法,可切除肿瘤及转移的淋巴结,手术术式包括乳腺保乳术、全乳或单纯乳房切除术、乳腺改良根治术等,尽可能切除原发癌肿,防止肿瘤细胞大范围扩散转移。
粘液性乳腺癌术后还应充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术后巩固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可辅助以内分泌治疗,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降低乳腺癌复发几率。内分泌治疗药物可用他莫昔芬或AI等药物,这些药物或会阻断雌激素的作用,或会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化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药物破坏可能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粘液性乳腺癌单纯化疗的意义不大,通常需联合化疗或联合细胞免疫治疗一起治疗,提高化疗耐药性,增强化疗疗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细胞免疫治疗是从自身免疫细胞出发,通过提高机体自主抗癌免疫能力,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可实现自主抗癌,促使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改善患者全身身体状况,延长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期的多重功能,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是目前公认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男性乳腺肿大切莫大意
正常情况下,男性乳房是不发育的,男性乳房发育症一般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通常以青春期男孩和老年男子为多,其主要原因为内源性一过性雌激素升高而导致,继发性常见于一些肝脏疾病,睾丸先天发育不良,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前列腺疾病长期服用雌激素者,均可导致男性乳房异常发育。
男性乳腺肿块之所以没有引起患者、家属,甚至多名医生的注意,除了本身无症状之外,还因为大家对这个肿块不警惕,作为医生,诊病检查应该细致入微,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现将一些引起男性乳腺肿大的原因罗列如下:
一、单纯肥胖,只是由于皮下过多的脂肪堆积造成乳腺外观的改变,如果不是对外观过于要求可不予处置,但应适当增加锻炼;
二、乳腺增生,一般来说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出现这个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可能与经常揉捏、体内激素水平有关,一般当进入成年期之后肿块可自行消失。部分由于精神原因造成的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乳腺增生,可以适当应用一些雌、孕激素拮抗药缓解症状;
三、乳腺癌,男性虽无女性那样多的乳腺脂肪组织,但乳腺组织同样是很丰富的,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多种致癌物质、放射线长期刺激,其诱发乳腺癌的可能性同样是很高的,但大部分情况属于良性增生;
四、乳腺转移癌,比较多见的是肺癌、前列腺癌直接浸润或转移到乳腺,以及睾丸、肾上腺、甲状腺部位的肿瘤引起的激素分泌亢进。
当初次发现男性乳腺肿块时,多往往因为无明显疼痛不适而引起重视,当可以除外单纯肥胖原因引起的乳腺肿大时,需及时到医院外科乳甲外科或者内分泌科找相关医师就诊。
原发性乳腺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肿块
对于成年妇女来说,一旦发现乳腺中有能触及得到的任何肿块,必须予以重视,以排除癌的可能性。
乳腺癌的生长速度一般较慢,但又有快有慢,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生长就较迅速。肿块也有大有小,愈小则转移的机会也愈少,而治愈的机会则越多。所以,女同胞们在检查乳房时必须仔细,以防遗漏。肿块的形态多呈不规则而偏于圆形或长圆形,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质硬。早期乳腺癌的肿块,用手指可以自由推动,但如果它已侵犯到胸大肌或胸壁时,则推动要受到限制。
2、疼痛感
大多数患者开始并无疼痛感觉,只有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主要是有隐痛,钝痛、牵拉痛或针刺样痛,多为阵发性,只有在晚期才出现持续性疼痛。
3、局部皮肤改变
当癌组织侵犯皮肤时,可使皮肤局部下陷,形成所谓的“酒窝”症状;当癌组织侵犯周围皮下组织时,可产生皮下小结节,小结节融合后便称为“铠甲样癌”;当癌侵犯皮肤并使皮肤破溃后,则形成溃疡。
4、乳头改变
乳头主要有两方面的改变,一是乳头回缩,加深,固定不动,或者略有抬高;二是乳头溢液,可溢出纯血性、浆液血性、乳样或水样液。
5、乳房轮廓的改变
正常乳腺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若此种弧形出现任何缺损或异常,如皮肤某处隆起或凹陷,可能是早乳腺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