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外治法
皮肤癌的外治法
皮肤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皮肤癌的90%。本文介绍皮肤癌的外治法,具体如下:
1.泻火散加味
生石膏、防风各12g,藿香、炒栀子、甘草各9g,全蝎6g,全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或用散剂,上方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9g,白开水送下。主治鳞状上皮癌。
2.生地、茯苓皮各12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紫花地丁15g,当归、赤芍、贝母、僵蚕、干蟾皮、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子、金银花、泽泻各9g,甘草4.5g,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服。外敷金黄散、千金散,4天换一次。主治皮肤鳞状细胞癌。
3.丹参、赤芍、桃仁、当归、干蟾皮、泽泻、僵蚕各9g,蒲公英30g,茯苓皮12g,川芎、甘草得4.5g,三七1.5g(另吞)。若出现伤阴表现,加用大剂生地、石斛、玄参、天花粉等。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服。外敷金黄膏、桃花散。主治面部鳞状细胞癌。
4.中医组方
A.铜青注射液:由铜绿金龟子、青娘子提取制成。内含有效成分15%,主要为斑蝥素。
B.螬刺注射液:由绿刺蛾、蛴螬提取制成。内含有效成分15%,主要为氨基酸。
C.三虫膏:马陆(鲜)、斑蝥(鲜)、埋葬虫各20g,硫黄30g,红吡15g,冰片15g,麝香5g,皂角刺、威灵仙各20g。
D.鳞状细胞癌用药:山慈菇、秋水仙、莪术、山豆根、龙葵、黄药子、夏枯草球、蒲公英、鱼腥草、丹参、赤芍、肿节风。
E.基底细胞癌用药:白花蛇舌草、蚤休、薏苡仁、猪苓、蛇霉、菝葜、娃儿藤、半边莲、墓回头。
以上方A、方B用作肌内注射,每日2支,二种注射每12小时交替注射一次。同时外敷方C三虫膏,即将前3味药捣烂,后6味药共研细末后,诸药混匀,外敷癌肿上,盖以纱布。方D或方E水煎服,日1剂。
子宫囊肿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诊断出卵巢内有混合性包块时,可据情况先保守治疗一到两个疗程,再次复查B超,如有缩小可不手术,若无改变或甚至有长大,就必须手术。
2、手术治疗
行患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术;附件及全子宫切除。
3、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所以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多以活血化瘀、消瘀散结、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主。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能改善增生的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使肌层的单纯性肥大逐渐消失,增生的结缔组织变软,从而起到调经、止血、疼痛消失、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子宫肌瘤瘤体生长,使瘤体逐渐软化,最后消散。
中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有独特的方式,基本上,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以活血化淤,散结消症为主,佐以理气行滞,扶正固本,以达到止血、消瘤、恢复元气的目的。子宫肌瘤,属于“积聚瘕症”一类,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最讲究的是“内病外治”法。所谓“内病外治”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采用中药制剂,通过皮肤的渗透吸收,进入内脏有病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医中早已有之,清朝名医号称外治之宗的吴尚先将其发扬光大。“内病外治”法具有使用方便、药效持久、效果出众等诸多优点,它通过直接贴在患病部位之外的穴窍上,药效通过渗透皮肤穴窍直接作用于患处,其比之内治法效果不仅更加迅速,更具有针对性,而且无内服药辩证失误之虞。而对于治疗子宫肌瘤来说,“茜芷宫瘤贴”则是治疗子宫肌瘤“内病外治”法的首选良药。
中药治疗皮肤癌
中医对皮肤癌的治疗,早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已列专病讨论。以后历代医家又提出了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近代医家在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中确定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辨治模式。进一步展示了中医药治疗皮肤癌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本文介绍外治法对皮肤癌的治疗。仅供参考。
1)青黛散(经验方)。
青黛60g,石膏120g,滑石120g,黄柏60g,各研细末和匀,麻油调搽患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三石散(经验方)
制炉甘石90g,熟石膏90g,赤石用890g,共研细末”外扑患处。
功能主治:收湿生帆。
按:上二药配合使用,适用于湿疹样乳头癌。
2)千金散(经验方)。
制乳香15g、制没药15g、轻粉15g、飞朱砂15g、煅白砒6g、赤石脂15g、炒五倍子15g、煅雄黄15g、醋制蛇含石15g、各药研细和匀。
功能主治:蚀恶肉,化疮腐。
桃花散(《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白石灰250g、大黄片45g。先将大黄煎汁,白石灰用大黄汁泼成末,再炒,以石灰变成红色为度,将石灰筛细备用。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
按:上二药配合,适用于基底细胞癌。
3)砒枣散。
红枣1枚、红砒1粒(如绿豆大)、冰片少许;将红枣去核,细入红砒,置瓦上,用炭火煅之存性,研极细末,再加冰片少许(约15枚红枣加冰片0.6g)和匀。
功能主治:祛腐拔毒。
按:砒枣散每日1次,连敷7~10天,再改用桃花散外敷,适用于皮肤鳞状细胞癌。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的动力学及适应症
药代动力学给接种艾氏腹水癌的荷癌小白鼠注射平阳霉素,测定了肾、胃、肺、肝、肌、血、肿瘤、脾、心和骨中的药物浓度,发现除肾脏外,肿瘤中药物浓度最高,瘤血比达到4:1。
主治唇癌、舌癌、齿龈癌、鼻咽癌等头颈部鳞癌。亦可用于治疗皮肤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阴茎癌、外阴癌、恶性淋巴癌和坏死性肉芽肿等。对肝癌也有一定疗效。对翼状胬肉有显著疗效。
中医治疗皮肤癌的3个原则
1、局部与整体
局部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在局部病变发展过程中,能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病理变化;相反,全身体质虚弱也会影响局部的治疗效果。因此辨证治疗时弄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最关键的,当整体状况较好时,可侧重于局部肿物的攻伐,使之消散或控制其发展;而整体状况较差时,则应当以扶助正气为主,诸如健脾养胃,补气养血,以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延长生存期。
2、内治与外治
在皮肤癌的治疗中,内治以扶正为主,多用扶助正气之药物,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适当加入攻伐之品,以协助外用药清除肿瘤毒素。外治法则通过外敷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应掌握好使用时机与剂量,结合内治法提高治疗效果。
3、攻伐与时机
在皮肤癌的初期,肿瘤局部多无破溃、身体尚健,治宜攻伐为主,突出一个“消”字,但不可伤正;到了中期,肿块多有破溃,伤津耗气,形体消瘦,已显正虚邪实,邪正相持,治宜攻补兼施;到了晚期,肿块溃烂,或有转移,面黄肌瘦,正气大衰,此时当以扶正调理为主,或少佐祛邪,目的在于增强体质,延长生存期。
中药治疗皮肤癌的5大处方
中医对皮肤癌治疗多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内治以滋肝养血、益气培元、疏肝解郁,外治则以祛腐拔毒、收湿止痒为主,有关皮肤癌外治的验方记载有很多,患者可在征询医生意见后使用。
1、青黛散
原料:青黛60g,石膏120g,滑石120g,黄柏60g。
用法:各研细末和匀,麻油调搽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2、三石散
原料:制炉甘石90g,熟石膏90g,赤石80g。
用法:共研细末,外扑患处。
功效:收湿生肌。
3、桃花散
原料:白石灰250g、大黄片45g。
用法:先将大黄煎汁,白石灰用大黄汁泼成末,再炒,以石灰变成红色为度,将石灰筛细备用。
功效:止血生肌。
4、千金散
原料:制乳香15g、制没药15g、轻粉15g、飞朱砂15g、煅白砒6g、赤石脂15g、炒五倍子15g、煅雄黄15g、醋制蛇含石15g。
用法:各药研细和匀。
功效:蚀恶肉,化疮腐。
5、砒枣散
原料:红枣1枚、红砒1粒(如绿豆大)、冰片少许。
用法:将红枣去核,细入红砒,置瓦上,用炭火煅之存性,研极细末,再加冰片少许(约15枚红枣加冰片0.6g)和匀。
吹喉散可用于喉癌外治
外治,配合内用之方,或许有效,吹喉散方剂如下:
1.原料:人中白3g,煅硼砂3g,竹蜂4只(在竹内黑色者),青黛1.5g,芒硝3g,川黄连3g,山豆根3g。
2.僵蚕0.3g,白芷O.3g,牛黄0.15g,牙硝4.5g,蒲黄1.2g,硼砂2.4g,冰片0.4g。
3.薄荷1.8g,玉丹1.2g,甘草0.3g,冰片0.3g,牛黄1.5g,百草霜0.9g,灯草灰0.9g。
中医治疗肿瘤哪里好
研究显示,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是比较安全健康的,不会对身体原有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将肿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患者根据自己身体的康复能力达到抑制肿瘤,治疗疾病的方法,所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是个不错的选择。
单验方治疗肿瘤我国各地对传统或民间治疗肿瘤单验方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整理。目前各地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有30多个方剂,如梅花点舌丹、六味地黄丸、复方生脉针、平消片、犀黄丸、攀枝花制剂、抗癌乙片、脾肾方、健脾理气合剂、癌灵一号、复方白蛇酒等方药,经临床验证,确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肿瘤外治用外治法治疗痈、疽、疮、疡是祖国的一大特色。通过临床实践,应用外治法治疗宫颈癌、皮肤癌及体表肿瘤,已取得 一定疗效,如杨学志报道应用祛腐“三品”饼(明矾、白砒煅制后加雄黄、没药等)外用作宫颈锥切,治疗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已治疗190例,长期随访(3~10年)188例均健在。刘嘉湘应用新型镇痛橡皮膏---蟾酥膏外贴,按照双盲对照,临床观察及等引起的多种癌性疼痛332例,确有较好镇痛效果,总有效率达92.65%。该药使用方便,无成瘾性和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功效。
针灸疗法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已在逐步开展。针灸可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且可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有研究证明针灸后血清中丙种球蛋白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其吞噬功能亦有所增强。针刺足三里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高水平者变低,低水平者变高,这就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
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针灸对减轻症状、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均有较好的作用。应用电热针可使热辐射深入机体至一定深度,对 皮肤癌及等有一定疗效。抑瘤实验证明,小鼠移植性肿瘤治疗率为50%,完全消退率为70%。
肿瘤饮食疗法可以养生、益寿、防病。民间常用昆布、海藻治疗瘤;用韭菜汁、鹅血治疗;用薏仁米、菱角治疗胃 癌。罗冬秀说,饮食能致病,也能治病;饮食能致癌,也能治癌。古人的经验和现代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针对患者常量营养、微量营养的需求关系,根据中医“医食同源”的理论,斟酌癌症病人的病情、体质及食物的性味,辨证施食。罗冬秀通过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配制了60多种常用抗癌膳食。一些科研单位还对民间常用银耳、山楂、蘑菇、海参及芦笋等进行了临床及实验抗肿瘤研究。
扁平疣的偏方有哪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扁平疣患者,扁平疣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它的传染性,给患者的朋友也带来了健康隐患。下面是我们的专家总结的一些扁平疣治疗偏方,可以在专家针对性的指导下采用治疗。那么扁平疣治疗效果好的小偏方都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扁平疣的外治法一:鸦胆子捣烂如泥,包于纱布内,擦患部,每日l一2次。
扁平疣的外治法二:用新鲜鸡内金或干鸡内金用水浸软擦患部,每日l一2次。
扁平疣的外治法三:马齿苋30克,苦参、陈皮各15克,蛇床子12克,苍术、蜂房、白芷、细辛各9克,水煎乘热洗患部。每日l剂,可复渣再煎,每日洗2~3次。
扁平疣的外治法四:木贼、香附、贯众、板蓝根、紫草、刘寄奴各30克,川红花15克,或加马齿苋30克,水煎乘热洗患部。每日1剂,可复渣再煎,每日洗2~3次。
以上就是介绍扁平疣治疗效果好的小偏方的知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还要咨询皮肤病专家,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才可用药。祝您早日康复。感谢您的访问!
婴儿皮疹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针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验,无需内治法辩证诊断之繁琐,亦无需针灸法之对手法技巧要求之严格,应用最为广泛。
“清湿散”则正是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专方。本方取历来湿疹外用方之精粹,以外治之宗吴尚先的内病外治法为理论指导来组方合药,达到了不仅能清外毒、拔内毒、祛火毒湿毒,还能内养以扶正气,使气血舒畅,外用以做收敛,使新肌无痕。
治疗痔疮中药外治法
1.内服方:
刺猬皮10克,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地榆15克,槐角15克,五倍子6克,大黄6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2.熏洗方:
荆芥、川椒、薄荷、白花蛇舌草各15克,金银花、苦参、芒硝、大黄各30克,水煎1000毫升,先熏后洗,每日1~2次或便后熏洗。
凡痔疮患者,不论内痔、外痔、混合痔或肛裂,出现肛门肿痛、便血、肿物脱出、瘙痒、渗液等症状,均可应用以上方法,每次以7~10天为1个疗程。
3.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10克,皂刺10克,水蛭10克,地龙20克,枯矾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4.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克,黄柏15克,蒲公英30克,菊花15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30克,苦参15克,蛇床子30克,泽泻20克,土茯苓2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5.肠热型:患者肠道热毒较重,常有便血、色泽鲜红,伴有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痔核脱出、灼热疼痛。治宜清热解毒燥湿,给予清热痔疮汤:黄柏20克,胡黄连10克,大黄6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地榆30克,槐角20克,五倍子15克,虎杖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地龙3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三大早泄外治法
(1)外涂法
细辛50克,公丁香50克,海马50克,蛇床子30克,淫羊藿30克,75%酒精500毫升。将上述中药浸泡入酒精内30天,过滤倒入有喷嘴的瓶中,每次房事前,向龟头涂擦或喷洒1~2次,经2~3分钟即可房事。细辛、公丁香所含挥发油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海马、蛇床子、淫羊藿的提取物有类似雄激素样作用。
本方具有补肾壮阳、固精止遗的功效。
(2)敷脐法
露蜂房、白芷各10克,共研细末,醋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或隔天敷药1次,连续3~5次,一般用药5~7天可愈。
本方具有补肾固精、收敛止泄之效。
(3)熏洗法
取五倍子20克,用文火煎30分钟左右,再加入适量温开水,趁热熏洗阴茎龟头数分钟。待水温下降至30~40℃左右,再将龟头浸泡到药液中约5~10分钟。每晚1次,15~20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后,龟头皮肤黏膜变厚,即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