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敏有什么症状
输液过敏有什么症状
1 .发热反应 :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引起,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2.急性肺水肿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其机制是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3. 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是在输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所致。
4.空气栓塞 输液导管内的空气未排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输液时导管气体未排尽而使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如果气体量小,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但是如果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可造成立即死亡。
究竟预防阴道炎的办法有什么
1、卫生巾不透气或着穿紧身的尼龙或合成的弹力纤维的内衣,使阴道处于比较温暖和潮湿的环境,适合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得白色念珠菌的复发增加,引起过敏反应。
2、使用洗液过度清洁。使用过量的化学制品过分对阴道进行冲洗或外阴清洁是复发性念珠菌病的显著危险因素。
3、对精液过敏。
4、对避孕套过敏。有人在接触乳胶后会发生Ⅰ或Ⅳ型变态反应。
5、在外阴部扑香粉、洒香水。香粉、香水等所含的化学成分对外阴和阴道粘膜刺激性很大,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打点滴可以带回家打吗 家庭不具备急救条件
即使是具备了上述所有的条件,但是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能突发难以预防的严重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而家里是不具备抢救条件,可能无法对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宝拉肚子原因
1、生理性稀便:母乳容易被宝宝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排便次数会较多,会出现假腹泻现象。
2、喂养不当:爸妈给新生宝宝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会容易导致宝宝积食,从而引起腹泻。
3、对奶粉过敏:100名宝宝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宝宝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
4、患感冒:宝宝在患感冒时,会经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
5、病毒或细菌感染: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经常发生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儿及儿科病房流行。
预防过敏性阴道炎要注意祛湿避燥
说到阴道炎,我们提得最多的往往是细菌性阴道炎,但是其实阴道炎并非都是由于细菌引起,也有可能是由于过敏引起的。通常,引起过敏性阴道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卫生巾不透气或着穿紧身的尼龙或合成的弹力纤维的内衣,使阴道处于比较温暖和潮湿的环境,适合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得白色念珠菌的复发增加,引起过敏反应。
2、使用洗液过度清洁。使用过量的化学制品过分对阴道进行冲洗或外阴清洁是复发性念珠菌病的显著危险因素。
3、对精液过敏。
4、对避孕套过敏。有人在接触乳胶后会发生Ⅰ或Ⅳ型变态反应。
5、在外阴部扑香粉、洒香水。香粉、香水等所含的化学成分对外阴和阴道粘膜刺激性很大,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妇科专家指出,过敏性阴道炎以阴道瘙痒,阴道和外阴粘膜红肿和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症状。患者在就医时一定要把自己的隐痛如实向医生陈述,医生才可以通过脱试验做出正确诊断,不至于误诊。此外,平日护理时不宜使用洗澡油、泡沫剂过度清外阴,或者在外阴施擦香粉和喷洒香水,以防患于未然。
此外,专家强调,过敏性阴道炎病因有很多,炎症虽病在阴器,但与肝脾等脏腑有关。过敏性阴道炎多因湿邪为病,所以女性一定要注意祛湿避燥。
蚊香液过敏有什么反应 蚊香液过敏怎么办
1、关掉蚊香液,避免液体继续挥发,加重过敏。
2、立即开窗通风,保证患者呼吸新鲜空气。
3、在红肿的地方涂抹上消炎或者消肿的药膏。
4、如果出现严重皮肤红肿或者严重呼吸不畅,应该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注意输液速度
婴幼儿腹泻需要大量的补水,输液补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输液时护士和家人都需要时刻注意患儿的输液速度,输液过快容易引起心功能不全、肺气肿等,而输液过慢又起不到很好的补水效果,会出现失水过多、酸中毒等。
区别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
1、输液反应的范围
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
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某一药物相同抗原或半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热原反应
是指由致热原引起的反应。
菌污染反应
是指由于液体或输液器具被细菌污染引起的不良反应。
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以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且二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都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低血压休克等,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其鉴别要点见上表。
2、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
热原反应
引起热原反应的原因:
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致热原的存在而引起的反应,主要致热原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水溶性、滤过性和吸附性的特点,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破坏。
热原反应临床表现:
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一般发生在输液后20分钟左右,也有发生在2~4小时内,一般持续约0.5~1小时。
液体中出现致热原的原因:
①药物原料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中污染,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
②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③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的操作不规范,引起液体污染。
热原反应的处置:
一旦出现热原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撤除输液针或导管,要立即更换输液器,予地塞米松5~10mg(小儿0.25~0.3 mg·kg-1)静滴注或静注,或应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静滴,或予苯海拉明、扑尔敏肌注。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保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治疗[2] 。山莨菪碱(654-2)是有效的治疗药物,静脉应用20~30 mg(小儿每次0.3 mg·kg-1)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其治疗机制为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缺氧,同时也有利于热原的清除。
对输液器具及所输注液体的处理:
应将输液器具及所输注的液体尽快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及细菌学培养。
3、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相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表现。Ⅰ型变态反应典型的表现是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危险的过敏反应,发作迅速,50%发生于给药后5分钟以内,抢救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患者可同时出现呼吸道梗阻,表现如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循环衰竭表现如四肢冰冷、血压不升;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表现如头痛、烦躁、甚至意识障碍等。Ⅱ型变态反应常见表现为溶血反应。Ⅲ型变态反应多表现为血清病样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关节水肿、支气管痉挛等。Ⅳ型变态反应一般表现为炎性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脑炎、异体组织排异及皮疹等。
药物过敏反应的治疗:
轻症病例应用抗组织胺药物或激素治疗后能迅速好转。对于严重过敏尤其是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抢救,抢救措施为:
① 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②立即给予1:1000肾上腺素0.5ml肌内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缓慢静脉注射,若未缓解,可于15~30分钟后重复给药,至病情缓解。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如予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脉注射,必要时,1~3小时后重复注射。
④扩容、给予血管活性药:间羟胺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必要时可与多巴胺合用。
⑤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50 mg肌内注射。
⑥10%葡萄糖酸钙10~20 ml缓慢静脉注射。
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作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