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为何更容易患牙病
孕妇为何更容易患牙病
从张柏芝的牙病说起
张柏芝在孕期患上牙病,她为此担忧胎宝宝不是没有道理的。牙病在给准妈妈带来痛苦的同时,还会影响胎宝宝的健康发育。准妈妈受牙病影响进食少,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胎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准妈妈患有牙周炎等牙病,病菌就会从牙龈进入体内,使准妈妈的免疫系统做出反应,诱发子宫收缩,宫颈扩张,引发早产。口腔病所产生的细菌毒素有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胎盘影响胎宝宝,使胎儿在宫内受到感染,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一旦准妈妈牙龈疾病感染胎宝宝,则可能使宝宝在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脏病,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
准妈妈为何更易患牙病?
吃甜食几率增多:
准妈妈怀孕后一般不会再控制饮食,无所顾忌地吃甜食会导致得牙病几率增多。吃甜食会使准妈妈的唾液pH值改变,口腔内的酸碱平衡会被打破,而口腔卫生却未加强,因为刷牙就会呕吐,所以很难坚持每次餐后都刷牙。因此,本来孕前没有龋病或炎症的准妈妈,这时候也会患龋病等牙龈炎症。
一天内进食次数增多:
准妈妈在怀孕后内分泌的改变,胎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准妈妈经常容易出现饥饿感,常常是食物不离口,而又不能保证吃后立刻刷牙,这样为细菌在牙面上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和繁殖场所。而细菌代谢产酸使得牙齿表面被腐蚀而脱釉,易形成龋齿,增加了牙病的几率。
体内性激素的改变:
准妈妈在怀孕后体内性激素会发生改变,这样会导致医学上所称的妊娠期牙龈炎,甚至导致牙龈的瘤样增生,形成牙龈瘤。准妈妈体内性激素的改变,特别是孕酮的增加,促使牙龈中微小血管丛扩张、扭曲及循环滞留,这样会使牙龈常常出现红肿,对机械刺激较为敏感,局部表现为牙龈出血。如果准妈妈的口腔内本来就有大量牙菌斑和牙石堆积,就会使牙龈炎的症状加重。妊娠期牙龈炎往往在第二月至三个月时开始加重,到怀孕第八个月时表现得更严重,甚至常常伴有牙痛、牙出血、口臭等表现。
智齿未完全长出:
有的准妈妈智齿没有完全长出来,这样可能会引起周围的牙龈发炎,使得牙病的几率增大。准妈妈在牙龈发炎时,当上面的牙齿咬到发炎的牙肉时,会越咬越肿,造成牙肉肿胀,严重时,还会有脓液形成。牙龈产生剧烈的疼痛,对于生理、心理出现急剧变化的准妈妈而言,这种痛苦常常难以忍受。
准妈妈在孕期应该注意,因为无论是出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变化,都可能患上牙病。准妈妈只有在高度重视牙病危害的情况下,才可能采取种种措施来战胜无孔不入的牙菌斑。
身体肥胖的孕妇更容易患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很多,如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史,年龄比较大(大于30岁),孕前就超重与肥胖,妊娠期间体重增加较快,以及B超检查胎儿增长大于实际孕周等,这些情况容易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王蕴慧主任提醒,以前有过不良孕产史的女性朋友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如果女性朋友以前不明原因地出现了流产、死胎、早产,或是新生儿死亡、新生儿低血糖,或是难产,娩出巨大儿等,再次妊娠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
男人更容易患牙周炎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性别会影响破坏性牙周病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根据临床观察,男性一旦罹患口腔疾病,病情往往比女性更严重。流行病学数据也显示,全球男性罹患牙周病的比率的确比女性高。
牙周病会影响牙龈的健康,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和脱落。牙龈按摩可以促进牙龈角化、使上皮增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从而提高牙龈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减少牙龈萎缩,防止牙周病发展、牙齿松动,使口腔更健康。
1、正确刷牙
刷牙时有目的地将牙刷毛向上或向下倾斜45度,压在牙龈上,反复按摩。或者将牙刷放在牙根部,反复上下短距离地颤动,对牙龈边缘和龈乳头有按摩和清洁局部的作用。
2、咀嚼粗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咀嚼粗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会对牙龈组织产生适当的刺激,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
3、口外按摩
漱口后,用右手食指放在牙龈相应的面部皮肤上,按一定的顺序轻轻上下按摩,也可做小圆形的旋转按摩,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4、口内按摩
洗净右手,把食指放在牙龈黏膜上,来回移动按摩,或做小圆形的旋转按摩,再向牙冠方向施加力量,并向咬颌面滑动。反复动作数次,按摩后漱口。
上述几种方法,大家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每日进行2—3次,每次3—5分钟为宜。
哪些孕妇更容易患抑郁症
1、依靠药物怀孕的孕妇
有的孕妇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怀孕,只能依靠药物,但是长久的服用药物,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现象。而且怀孕之后,更易患得患失,担心胎儿的健康,从而导致心情抑郁。
2、怀孕期间产生重大变故的孕妇
在怀孕期间,自身产生了重大变故,例如失业、离异、失去亲人等情况,使得孕妇深陷忧愁的苦闷中不能自拔,加上怀孕本身带来的身体不适及心灵的脆弱,很容易引发抑郁。
3、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孕妇
有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已经知道自己存在一定的危险,例如高龄孕妇、身怀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妇、或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孕妇。她们除了有正常孕妇的一些不良孕期感觉以外,又多了很多担心,例如宝宝是否健康,这种焦虑会一直伴随其直至生产。
4、拥有痛苦回忆的孕妇
过多的敏感会使得孕妇容易回想以前的经历,若是有痛苦的经历,例如遭受虐待的情况,在怀孕期间极易沉浸在曾经的经历中无法自拔,使其郁郁寡欢。
5、曾经流产过的孕妇
有的孕妇因为曾经流产过,更容易在怀孕过程中焦虑,之前的不愉快的经历便会一直存在孕妇的脑海中,因此更容易担心胎儿是否能顺利生产。而且如果此前的流产距离此次怀孕时间过短,孕妇在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怀孕,对身体及心理也是一次考验,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为什么孕妇更容易贫血
怀孕后,孕妇对铁元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元素,含有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能把氧气运送到身体的其他细胞。在怀孕期间,孕妈体内的血液量会增加将近50%。因此,需要更多的铁来为额外增加的血液量合成血红蛋白。另外,孕妈还需要一部分铁来满足发育中的宝宝和胎盘的需要。
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贫血:孕期呕吐比较严重、频繁;前后两次怀孕间隔的时间短;怀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日常饮食中缺乏铁;怀孕之前的月经出血量较多。
中国营养学会对准妈妈孕中、晚期每天摄入铁的推荐量分别是25、35毫克。这跟怀孕前每天所需的20毫克相比大大增加。此外,因为孕妈很难仅仅通过饮食来获得足够的铁,所以,医生一般建议在怀孕16周以后,孕妇每天补充30毫克(mg)的铁元素,以预防贫血的发生。许多孕期补充剂中都含铁,但要注意从产品成分表中查看确认是否有足够的铁。
缺铁是造成孕妇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孕妈还可能因为没有摄入足够的叶酸或维生素B12、失血过多,或者由于某些疾病,包括像镰状细胞贫血病这样的遗传性血液疾病而发生贫血。对孕妇贫血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致病原因,并不是所有孕妇贫血,都需要补充铁。
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口腔卫生
我国一些农村甚至有的城市地区流传着孕产妇在孕期、产褥期不刷牙的习俗。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婴儿,不仅易患多种疾病,其体重与个子发育迟缓直至青春期,并且合并先天性畸形或代谢异常率高达15%(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尤其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出生时低体重儿长大后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新近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牙科研究学术会议上,有报道对850名妊娠妇女于26周前和分娩后2天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患牙周病的孕妇,其胎儿生长障碍的危险为无牙周病孕妇的2倍。若妊娠开始就患有严重牙周病或牙周病严重者,胎儿生长障碍的危险则增长6~10倍。
并发现严重牙周病的孕妇很可能发生早产与子痫。国内的调查资料也表明,早产的妇女患严重牙龈炎及牙周病者明显高于无牙病者。专家指出牙菌斑积聚是引起牙周病的“罪魁”,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孕妇牙周病会引起羊膜腔感染,而后者与早产出生低体重儿密切相关。
而孕妇不注意孕期的口腔卫生,如每天二次正确刷牙、餐后漱口往往是诱发孕期牙龈炎或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力宣传孕妇口腔卫生,改变孕妇不刷牙的陋习,积极防治孕前及孕期的牙病,是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重要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
哪些孕妇更容易孕吐
一、哪些宝妈会更容易孕吐
孕吐有时也被叫做“晨吐”,是早孕反应的一种症状。对一些准妈妈来说,恶心的感觉在早晨会最为严重,然后会在一天里逐步减轻。“晨吐”这种叫法其实并不太准确,因为这种感觉也可能会随时袭来,持续一整天时间。事实上,专业医学术语把这种症状称为“孕期恶心呕吐”。
现在还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孕吐原因,但这很可能是孕妇体内发生多种变化的共同结果,其中可能包括:
怀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迅速升高。人们不知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否会直接导致恶心,但从时间上来看是非常吻合的:恶心最严重的时候,也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最高的时候。
在怀孕早期,另一种激素——雌激素水平的迅速升高,也被认为是引起孕吐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其他激素也可能有所影响。
怀孕期间嗅觉和对气味的敏感度提高了。比如,有人在隔好几个房间的地方煎香肠,一个刚刚怀孕的妇女竟然能闻得到这种气味,并立刻引起恶心反应。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这种敏感性也可能是雌激素水平升高所导致的。
哪些人群容易导致葡萄胎
【孕妇年龄】孕妈咪的年纪若是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因卵子不够成熟或不够健康,容易形成「空包蛋」,也就容易造成葡萄胎。
【营养不佳】落后地区的孕妇,怀孕时本来就比较容易有问题,可能因为营养不良,或是无法准时产检,也较一般孕妇更容易怀有葡萄胎。
【曾经罹患】曾经得病的孕妇,下次怀孕时,亦为高危险群。葡萄胎中有0.5~2.6%为反复发作者,且日后也易患有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癌。
为什么孕期易患牙病
什么孕期易患牙病呢?作为准妈妈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呢?怀孕期间,患了牙病,准妈妈可不能大意,因为牙病易导致流产或影响胎儿发育哦。那么,孕妇要如何保护牙齿呢?
孕期易患牙病的原因
孕期体内的雌激素升高,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容易引起牙龈组织充血肿胀,血管弹性减弱,轻微的外力就会引发出血。
孕期对维生素的需求远大于孕前,如果孕妈咪摄入维生素不足,胎儿会直接吸收母体储备,导致母体维生素缺乏引起牙龈出血。
怀孕后对营养的要求促使孕妈咪总是多吃多餐,又不太做得到每次进食后都刷牙漱口,给细菌繁殖增加了机会。
胎儿骨骼、牙齿发育所需的钙质提供不足时,孕妈咪骨骼和牙齿中的钙质就会解离入血,因此直接损害牙齿。
为什么孕期易患牙病 孕妇保护牙齿的方法
由此看来,孕期保护牙齿是很重要的,具体要怎么做呢?
孕期保护牙齿的方法
营养和运动
摄取充分的营养和做适量的运动是保持牙健康最完美的前提。蔬菜、水果、米饭、鱼、肉、蛋、奶类都要均衡摄取,这样不仅可减少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而且能供应胎宝宝牙齿所需的钙质、磷质、维生素等等,特别是钙质(如牛奶、小鱼之类),不但有助于胎宝宝发育及建立坚固牙齿,也可维护自己的健康。另外准妈妈在平时可做上下叩齿动作。这样不仅能增强牙齿的坚固性,同时可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其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洁齿作用。
有效刷牙
正确有效刷牙和使用牙线是清除牙病菌最简单的手段。准妈妈在孕期每餐后必须各刷一次牙,因为有效刷牙可以去除准妈妈口腔內70%的菌斑,还有30%滞留于牙间隙,这就需要通过使用牙线来去除,建议至少48小时使用一次牙线。推荐给准妈妈刷牙的方法,使用“竖刷法”和“水平颤动法”。在刷牙的时间上,通常提倡 “三三三刷牙法”,即最好每次在饭后三分钟之内刷牙,每颗牙的三个面——内侧、外侧、咬合面都要刷,每次刷牙不能少于三分钟。
为什么孕期易患牙病?这是和准妈妈的体质有关系,在孕期要适度的保护牙齿哦。
女性口腔就诊注意事项
女性青春期易患牙周病。发育时期的少女易出现口臭、牙龈出血、牙周溢脓等牙周疾病的症状,而且这个时期牙周炎发展迅速,易引起牙齿的松动、牙齿出现缝隙等,影响美观。因此青春期少女如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要及时治疗,防止牙齿松动。女性怀孕前应治疗牙病。据估计,80%的孕妇有牙疼、牙龈出血等牙科的并发症,如怀孕之前治疗牙病,怀孕期间就不会再受牙病之苦了。
女性怀孕期间要防牙病。怀孕的头3月和怀孕的后3月不能拔牙。怀孕期间拔牙,易引发流产,怀孕后拔牙易引发早产。孕妇可以在怀孕4-6个月内治疗牙病。同时孕妇要严格预防感冒。防止感冒影响胎儿的牙胚发育或造成其他疾病。
更年期妇女要重视牙病。处于更年期的妇女,身体衰老的速度加快,骨质变得疏松,其中牙槽骨最先疏松萎缩,牙齿逐渐松动脱落,若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按摩牙龈,可以防止和延缓牙槽骨的萎缩,使牙齿脱落的时间向后推迟10-20年。
女性患妇科病要及时护牙。女性的牙龈是雌激素作用的器官之一,有妇科病的女性往往内分泌紊乱,通常都伴有牙周炎,这是因为有妇科病的女性口腔中的细菌比正常妇女口腔中要多出3%-5%。由于口腔中的细菌较多,容易引起牙周炎口腔炎症,因此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应比一般女性更注意口腔卫生。
高龄孕妇要注意什么 关注血压及血糖
高龄孕妇更应当关注怀孕期间的血压及血糖状况,因为高龄孕妇鼻适龄孕妇更容易患有妊娠期合并心脏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病,因此在怀孕期间应当严格执行医生要求,密切检测和控制血糖及血压情况。
孕妇怎么容易患牙龈炎
孕妇怀孕的头3月,常出现牙床红肿、出血、疼痛、口臭,这便是妊娠期牙龈炎的症状。妊娠期由于性激素分泌量增加,牙龈组织内血管扩张、弯曲,以致血流淤滞;妊娠时,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体液和细胞易渗透到血管周围组织中,牙龈内肥大细胞被破坏,释放出组织胺和蛋白水解酶,以致对局部刺激反应加重。
此外,由于妊娠造成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相对不足,白天唾液分泌量增加,而夜间减少,以致对口腔的冲刷作用下降;还有的孕妇由于行动不便,刷牙减少,口腔不卫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也可导致牙龈炎的发生。
牙龈炎看起来和腹中胎儿发育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长期的牙床红肿、出血、口臭,不但影响孕妇的精神状况,也影响孕妇的食欲,而孕妇精神、饮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六种食物长期吃小心得牙病
健康牙齿的大敌,除了不正确的护牙习惯,饮食也是重要一环。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广大朋友们介绍下:长期使用六类食物易患牙病。
长期吃六类食物易患牙病
专家介绍:软饮料(可乐、果汁等)、运动饮料、酸味糖果、能量饮料、水果和醋。食物对牙齿的损害,其实就在于其中所含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溶解牙釉,进而导致蛀牙。
为了保护牙齿,就要对这些食物敬而远之,一些小窍门就能减少伤害:两餐之间少吃零食,从而减少酸性物质侵蚀牙齿的几率,最好用吸管喝饮料,从而减少牙齿直接接触酸性物质的几率。
饭后用清水漱口或者咀嚼无糖口香糖;在餐前或就餐过程中喝高钙奶或者吃奶酪,这有助于加固牙釉,吃了酸性食物或饮料后至少等30分钟再刷牙。用含氟牙膏;定期请牙医做口腔清洁。
更年期易患牙病
牙齿是生长在上下颌骨中的,牙齿周围的骨骼称为牙槽骨。女性更年期前后,随着骨骼中钙质的丢失,牙槽骨出现疏松和萎缩。其结果就是牙齿周围骨质萎缩,其表面的牙龈也出现退缩,牙根逐渐暴露出来。牙齿遇到冷热酸甜就会感到疼痛。暴露的牙根还容易发生龋齿,所以在更年期前后,妇女特别容易发生口腔牙病。
更年期妇女的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还容易发生口腔粘膜疾病,如口腔粘膜干燥、复发性粘膜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等。另外,更年期妇女的内分泌存在障碍,也容易引起口腔粘膜感觉异常。出现后舌粘膜烧灼感,或出现牙龈炎症加重等症状。
处于更年期前后的妇女,要特别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天坚持早晚刷牙,睡觉前和早晨醒后进行“叩齿”锻炼并按摩牙龈,这样可以减缓牙槽骨的吸收,甚至能促进牙槽骨的再生,防止牙龈萎缩。女性45岁以后,每年应看一次牙科医生,进行一次牙齿洁治,从而使妇女进入老年期也能保持牙齿稳固,让健康的牙齿为自己服务终生(其实不光女性应该坚持每年看牙医,只要条件允许的都应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