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按压部位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脏按压部位注意事项有哪些
1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按压部位需正确 如部位太低 可能会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过高 可伤及大血管 若部位不在中线 则可引起肋骨骨折 肋骨与肋骨软骨脱位等并发症)
2 按压部位要均匀适度 过轻则达不到效果 过重易造成损伤
3 按压姿势要正确 注意肘关节伸直 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 手指不应加压于被救助者胸部 在按压的空隙的放松期 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 但手掌不应离开胸壁 以免移位。
4 被救助者头部应适当放低 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 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
5 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一人单独操作时 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率为2:15 两人合作时 比率为1:5
6 救治过程中 若救护者相互替换 可在完成一组按压通气后的间隙中进行 不得使复苏抢救中断时间5—7秒
7 按压期间应密切观察复苏情况 A:按压有效标志:缺氧情况明显改善 瞳孔由大变小 可触到颈动脉搏动 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60毫米汞柱。有知觉 呻呤或出现自主呼吸. B:无效指标:按压摸不到颈动脉搏动 已出现的有效指标又消失 瞳孔始终散大或进行性散大.
以上就是心脏按压部位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发生溺水等状况,导致了严重的缺氧,现在哪呀不会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姿势不正确,往往就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我对他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甚至让他们失去生命,所以你上的心脏按压部位,我们可以作为常识去学会。
心脏骤停急救 建立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术是较为常用也较为方便的一种人工循环法,具体方法如下: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按压方法:将一只手的掌根紧贴在在按压去,另一只手的掌根重叠放于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注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的进行。
按压频率:成人及小儿均为100次每分钟。
按压深度:成人4-5cm,儿童为2-3cm。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按照15次胸外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发作时应如何处理
行急救的。那心脏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1.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博动。
2.若脉博仍未恢复,则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3.在对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则需要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4.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5.两人合作进行心肺复苏时,同样先连做4次人工呼吸。Ⅵ随后,一人连续做5次心脏按压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持续进行,不要两人同时做。速度同上。
6.做人工呼吸的人,应时时注意检查伤病员的颈动脉有无博动或有无脉博。若伤病员原先放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脸色好转,出现脉博,开始自主呼吸,说明抢救成功,可以暂时停止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观察心脏博动情况,随时时准备再次进行抢救。
心肌缺血手术后复发了一定要手术吗
1.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博动。
2.若脉博仍未恢复,则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3.在对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则需要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4.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5.两人合作进行心肺复苏时,同样先连做4次人工呼吸。Ⅵ随后,一人连续做5次心脏按压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持续进行,不要两人同时做。速度同上。
6.做人工呼吸的人,应时时注意检查伤病员的颈动脉有无博动或有无脉博。若伤病员原先放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脸色好转,出现脉博,开始自主呼吸,说明抢救成功,可以暂时停止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观察心脏博动情况,随时时准备再次进行抢救。
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胸外心脏按压,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 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操作方法⑴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⑵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珏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④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2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⑤按压深度成人为4~5cm,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⑶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2>8.O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⑷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
根据以上的说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4种的方法去治疗头晕目眩,不过对于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告诉你们身边的朋友,让他们可以防范于未然。如果真的不能我们才能进行急救,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能太过于的用力,希望能帮到大家。
心肺复苏急救程序是什么?
一、先要判断患者意识
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二、开放气道
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三、人工呼吸
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四、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成人的心脏按压方法
A、首先要找准按压的地方;一般在胸部正中的位置(两边乳头连线的中间);
B、先把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的部位上,再把另一只手叠放在手的上面,把两手的手指扣在一起,容易用力;放在下面的手,手掌向上翘一点,以免戳伤到胸部。
C、把肘部完全升值,把身体的重量压在手腕部,用力按压使胸部向下3.5-5cm 连续地快速按压,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按压30次(30次大概20秒)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
2、小孩心脏按压方法(1-8岁)
按压的部位与成人相同; 根据伤病者身材大小调节按压的力量,可用一只手按压也可以用两只手按压,一只手时用手掌掌根, 用两只手按压的时候和成人相同;按压的深度与成人不同,大约是胸部厚度的1/3-1/2. 以每秒100次的频率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
3、婴儿(不到一岁)心脏按压方法
检查脉搏的方法
上臂动脉:在肩与肘的中间内侧部位;把拇指放在上臂外侧,食指与中指放在内侧夹起来进行测量。
大腿动脉:在大腿根部(生殖器两侧大腿根部),用手指进行测量,如果有脉搏就不要进行心脏按压;如果没有脉搏就要进行心脏按压。
按压的部位:在两个乳头的连线中间位置,
按压方法:用中指和无名指从正上方垂直往下按,按压的深度大约为胸部厚度的1/3-1/2
教你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
五、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
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1、清除体内杂物
发现干性溺水的情况了就要及时将体内的杂物清除处出来,以免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延误心脏复苏的时间。
2、心脏复苏
采用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先人工呼吸啊,将气道打开,然后做胸外按压。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按压为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1为恰当。按压深度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3、及时抢救
在进行前两项急救措施的时候如果发现情况严重,需要立即送完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耽误病情。
急救方法胸外按压
遇到紧急疾病发作的时候,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救常识。当心脏骤停发生后,患者的血液循环失去了动力源,处于停顿状态,拯救患者惟一的方法就是使患者重新开动生命之泵。具体如何操作呢?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术是人类利用人体自身特有的胸腔及心血管特点进行自救的创举。早在1955年,天津医学院的王源昶教授首先作了胸外心脏按压成功的报道,1960年WilliamKouwenhoven等人发表了国外第一篇胸外按压的专论并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肯定。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和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
正确的按压部位是患者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胸外按压点的定位方法有数种,这里只为您介绍其中之一:操作者如果在患者右边,将左手中指放在患者胸骨顶端的陷窝(即胸骨上窝)中,右手中指放在患者两侧肋弓交汇处(胸骨下切迹),两个中指的连线即为胸骨的长度。双手食指叉开,将胸骨平均分为上、中、下三段,右手中指的部位(中、下段交界处)即为正确的胸外按压点。
按压的方法是操作者用单手掌根贴紧患者胸壁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重叠覆盖于第一只手掌根的手背之上,手指并拢或相握持,手掌抬起,仅以单手掌根接触患者胸壁,然后双肘伸直,以髋关节作为支点;以躯干作为力臂;以双上肢作为活塞;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背及上肢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见图2),使成人患者胸骨下陷4到5厘米,5至13岁的儿童下陷3厘米,婴幼儿2厘米。下压后手臂放松,使患者胸壁恢复原状,然后再次下压,如此反复进行,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同。按压频率约100次/分,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之比是15比2,也就是说按压15次后吹气2次,交替进行,持续操作。
以上就是关于急救时胸外按压的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关于急救保健知识,推荐阅读:脚踝扭伤肿了怎么办?如何急救?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什么 心肺复苏心脏按压部位
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主要在胸骨下半部,即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掌根部叠放齐上,双手紧扣进行按压,使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
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有哪些
胸外心脏按压是过去的名称,为了和开胸心脏按压相区别,现在将胸外心脏按压称为闭胸心脏按压,但胸外心脏按压似乎更易于接受,所以在此仍称为胸外心脏按压。
这种方法是通过连续的、有节律的压力按压胸骨下部1/3(“心窝”上两横指),可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流,使血流进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建立有效的循环创造条件。
(1)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等平坦、坚实的表面,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操作者位置: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量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操作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 按压部位:在胸骨下部1/3
(4) 按压方法(成人)
按压正确位置本身会影响到复苏的效果,通常手应放在胸骨下半部,简便的确定方法是两乳头连线的中间。救护者手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定位之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按压者上半身前倾,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伸直),有节律地、冲击地垂直向下用力,借助自身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操作,按压深度以能使胸廓下陷至少5厘米。按压与放开时间比例为1:1,让胸廓自行回到正常位置,但手掌不要离开胸壁;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
(5) 按压与通气的协调
①一人操作:
现场只有一个人抢救,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即连续吹气2次,按压30次。
②两人操作:
负责按压者位于病人一侧胸旁,另一人位于同侧病人头旁,负责吹气,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图16-3)。为避免疲劳,按压质量下降,二人工作应互换,调换应在每2分钟或每5个CPR(心肺复苏)循环后间隙中进行。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看看病人是否恢复心跳。但核实过程和术者调换所用时间,均不应使按压中断10秒以上。
(6) 按压有效标志
① 可触及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面色由紫绀变为红润。
② 动脉血压收缩压>60mmHg。
③ 意识改善,瞳孔由大变小;睫毛和瞳孔对光放射恢复、眼球四肢有活动表现等。
上面就是关于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的这一方面知识的详细讲解,相信现在大家对于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是哪应该已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吧,希望大家在对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心肺复苏技术。
触电急救心脏按压频率
1、触电急救心脏按压频率
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下压深度为4~5公分,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对儿童进行闭胸心脏按压时,按压部位与按压频率与成人相同,但按压深度为3公分,动作要平稳,不可用力过猛。
2、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2.1、将患者置于空气新鲜、流通处的地面,以便施术。
2.2、抢救时,如必须搬运伤员,也必须坚持人工呼吸。
2.3、口内有异物,必须清除,必要时要用纱布包住舌头牵出,以免舌后缩阻塞呼吸道。
2.4、头要侧向一边,以便口鼻分泌物流出。
2.5、注意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2.6、在没有确认患者死亡的情况下,不得停止。
3、触电如何急救
3.1、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3.2、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3.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
3.4、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3.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来进行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