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心理3大敌人

老人心理3大敌人

子女问题

许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劳一辈子,退了休仍不能放下心来。子女虽已长大成家,却总把他们当孩子,担心他们不会这个不会那个。年轻一代的许多观念,老人往往不能理解,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心,导致焦虑,或者失眠等。

病痛折磨

不可忽视的还有躯体方面的病痛。老年人难免患上一些病症,而且以慢性病居多,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使心情烦躁易怒,敏感多疑,而久久看不到治愈的希望也会让一些老年人丧失生活的希望。

内向个性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说人到老年就一定会发生心理问题。专家指出,心理障碍的发生与个人的性格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个性开朗的老人往往比较容易渡过这类难关,而个性内向者在步入老年后,失去了社会工作的支持,以往的心理问题会表现出来,现实的处境也会诱发新的问题。

性冷淡雌激素低的后果

心理因素是最大敌人

导致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如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和盆腔疾病等可能造成女性生殖器性唤起障碍。

心理因素也是阻碍女性性福的最大敌人,是最根深蒂固的原因。家庭关系、经济压力、工作不顺、照顾孩子等引起的疲劳和沮丧,都可能触及女性性欲缺失的阀门。

此外,夫妻之间的性问题是互为因果的。若丈夫出现ed等问题,妻子会因长时间在性爱中得不到满足,而慢慢排斥或拒绝性爱。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丈夫,让他对自己、对性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正规治疗。这个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方或双方都出现性功能障碍。“性福”从此与他们绝缘。

性功能减退套上内分泌失调的外衣

如同一些男人把阳痿说成是肾虚一样,女人则往往把性功能减退套上内分泌失调的外衣。女人都相信自己的直觉不会错,但是究竟有没错,还是看看专家怎么说。

常见到一些病人对大夫说:“我月经不调 ,面部长黄褐斑,心情抑郁,精神不振。”有经验的大夫通过仔细询问,顺藤摸瓜,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原来是缺乏正常的性生活,而患上了女性性欲减退症。

这是一个典型的性功能障碍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的实例。因此,真正有性冷淡的妇女不要本末倒置,去看什么月经病、黄褐斑,而应及早诊治原发病,其他问题也就烟消云散了。

70岁老人心理特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

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

4、统觉发达,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统觉发达,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

6、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诗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如何理解老人心理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如何理解老人心理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六种心理加速老年人的衰老要不得

1、老人心理 —— 怕死: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患者,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见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2、老人心理 —— 抑郁:

有一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无奈又惧怕,这种心态假如不及时调整,很容易引起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极容易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乏。因此这种人极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经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3、老人心理 —— 幻想:

受身体渐渐衰老的影响,有一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经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4、老人心理 —— 怕孤单: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常常对他人不满及报怨。久而久之,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单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单带来的痛苦。

此类老人既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又希望别人关心照顾,于是经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此会变得行为孤单、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5、老人心理 —— 偏激: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常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而而自暴自弃。

6、老人心理 —— 多疑:

有一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便自己有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无可救药、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易加重其疑心病。4、老人心理 —— 怕孤单: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常常对他人不满及报怨。久而久之,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单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单带来的痛苦。

此类老人既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又希望别人关心照顾,于是经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此会变得行为孤单、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5、老人心理 —— 偏激: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常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而而自暴自弃。

6、老人心理 —— 多疑:

有一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便自己有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无可救药、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易加重其疑心病。

老人心理健康介绍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精神创伤: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通过对老人心理健康了解,老人在这个期间,对这些都是要进行注意,而且老人在饮食上也要合理安排,对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老人都是要减少选择的,否则对身体会有影响,同时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也需要适当的进行运动。

退休老人心理

退休老人一般会出现什么心理呢?快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孤独感

中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被打破,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空白点,难免会感到空虚、孤单,甚至是被冷落、被抛弃的感觉。

2、抑郁压抑感

经济及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使家庭条件较差的人生活负担加重,思想压力较大,表现为不愉快、伤感、情绪低落等压抑情绪。

单身老人心理病

1、到哪里去找单身“好老伴”

“其实,‘难找’是相对的,单身老年男子也大有人在,但一些中老年单身女性必须调整自己的择偶心态,理智地、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能陷入注重功利的误区。”老年婚姻的另一半是寻找的“伴”、倾诉理解的“伴”、相濡以沫的“伴”、牵手偎依的“伴”。钱财、住房都是身外之物,而容貌更不应该作为重点考虑。

单身老人心理病

2、最难启齿的性爱:在回忆中得到性满足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意识里,老年人似乎不应再有性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然而,“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年龄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

“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和恢复,本能的性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她们渴望性活动,有性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老年人同样需要和谐的性生活,尤其是老年妇女。

许多老年妇女们表示,伴随着性生活的渐渐终止,她们的性回忆增多。她们常常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时光,在回忆中得到性的满足。这表明,老年妇女同样需要和谐的性生活3、一身病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虽然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但是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素质却仍然不容乐观,一些病痛还是在进入老年之后便紧随她们而来。贫血、高血压、高血脂等各种常见病,成了近几年来,困扰老年人的最大问题。

4、与儿女难以沟通交流

老年人由于文化活动时间少、生活圈子小,她们的生活内容单调、贫乏,致使许多人感到空虚、孤独和寂寞。年轻时这些因素并没有阻碍妇女们辛苦工作,到了老年,这些问题便随之出现了。

知识结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老年人与年轻的儿女们相处起来难免会有一些摩擦。此外,老年妇女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可能会伴随一些易怒、烦躁或者更年期综合症状,无论是儿子还是丈夫,都应该多为老人着想,而老人也尽量不给丈夫和儿女们添麻烦,互相体谅才能使家庭幸福。

5、不能承受突发危急事件

“妇女们上了年纪自然会变得多疑、健忘、爱唠叨……这些现象都很正常。这是很多人都持有的想法,但其实不然,人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常现象,事实上和年龄没有太大关系,真正导致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人的心理。老年妇女也一样,儿女及家人会突然发现,母亲开始变得多疑、健忘、心事加重、爱唠叨,实际上与年龄的关系并不是很大,真正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是心理上的原因。”

相关推荐

如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如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1、开导老人看开生死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年人年纪越大,出于对家人的牵挂等原因,对疾病可能会有一点忌疾讳医的心理。这时子女们要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面对疾病要学会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配合一生的治疗去战胜它,而不是采用消极的做法,抗拒就医,骗己骗人,当做疾病不存在,以免将小病拖成大病。平时要多关心老人,多向老人普及健康知识,以免老人因不懂而产生畏惧,影响老人心理及生理健康。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害怕孤孤

不服老的老年人心理最强大

目标 老年人要不服老,老有所为,就要有远大的生活目标。但也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要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的范畴内。对社会进程中某些不良现象要正确对待,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要树立长寿的信心,学习、生活有计划,有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使离退休生活充实而有趣。 奉献 离退休了,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你就能享受继续奉献的乐趣。生活中要助人为乐,乐意助人可以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与人相处“和为贵”。 期望 对子女、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否则,期望变成失望,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对

音乐理疗妙缓老人心理

老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时常被人们所忽视。正因如此,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的治疗,老人们的种种心理疾病就有可能导致老年痴呆。重阳节当日,上海老年大学代表、上海民政局领导和多名老年科专业医师同来自香港的音乐理疗师一起与上海老年大学的老年朋友们进行座谈。专业医师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著名音乐理疗师则向老年人介绍了音乐在改善和治疗老年痴呆症上的特殊功效。 音乐疗法属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利用音乐促进健康,特别可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根据心身障碍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选择音乐欣赏、独唱、

老人心理保健四有五要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儿女们心头挂的大事,那么老年人心理健康需要注意那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这篇老年人心理健康得注重四有五要: 老年人心理健康得注重四有,是指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有个老伴: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 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多也比不过夫妻之间的相互照应。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关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时、周到、细致。老来有个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种感情是其他亲情关系无

老人心理老化的表现

1、已经没有任何创新的企图了,而且经常感到空虚乏味。 2、对需要付出较多脑力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3、认定自己属于时代的落伍者。 4、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都在和你过不去,而想超然于众人之外。 5、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淡。 6、常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往事,全然不顾人家愿不愿意听。 7、当生活稍不如意时,常常会怨天尤人。 8、当面临突发事件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无措。 9、平日里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围绕自己为中心进行的。 10、越来越变得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1、常常曲解别人的好心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及时注意到老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

老年人心理饱和要怎么办

有一天,我正在心理诊室坐诊,突然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刚坐下未说出一句话,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便泪流不止,好几分钟才平静下来。从他哽咽的叙说中得知,他是个老公安干部,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老两口退休后安度晚年。可三天前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来到老人家里,一下子把4张下岗证摆在老人面前,不断地埋怨老人当年在位时,没给他们安排个好单位,现在都下岗了,今后咋办?老人心理非常难过,长期以来靠单位吃饭的传统观念使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几天常感到头痛、胸闷,体检时发现老人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经过耐心的心理疏导治疗,老人心情

老人心理健康12大标准

一、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二、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三、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四、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六、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七、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制怒。 八、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九、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十、有正当的

七对矛盾 老人养生的首要“敌人

饱与饥 多食伤身,营养不足也损害健康。《抱朴子》中说:“养生赖于饮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伤身者。”唐代诗圣杜甫就是因为饱餐一顿耒阳县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清代顺康年间,户部尚书马齐,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者有5人之多,马齐本人享年88岁。据传马家主要是善于饮食调摄,坚持“早饭淡而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但是有的人由于减肥心切,过分少吃而严重损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养生格言中说:“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节制饮食可减轻胃肠和内脏的负担,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荤与素 不

老人心理有哪些类型

1、愉快积极型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冷淡型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