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内关针刺怎么刺 内关穴穴位层次解剖

内关针刺怎么刺 内关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颞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颧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耳颞神经为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为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它分支营养腮腺及额, 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位于皮下,注入下颌后静脉。

3.颞肌上缘的帽状腱膜:颞肌为颞窝皮下的一块扇形扁肌,肌纤维起自颞窝全部,肌的上缘为下颞浅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通过颞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颞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支配。帽状腱膜为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额肌枕腹,两侧在颞区变薄,形成颞浅筋膜。

4.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顶骨外膜。

针刺迎香图片 迎香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上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终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面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经下颌下腺深面,在咬肌前缘越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口角外侧,过鼻翼迂回向上到眼内眦,改称内眦动脉。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会合,注入颈内静脉。

3.提上唇肌:肌纤维起自上颌骨眶下缘至眶下孔之间,向下止于上唇,鼻翼肌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受面神经颊支支配。

水沟针刺禁忌 水沟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下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络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上唇动,静脉。上唇动脉是面动脉走至近口角处发出的分支;上唇静脉是面静脉的属支。

3.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的口唇内,上至外鼻,下肢颏结节的上方,为椭圆形的扁肌,受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支配。

后溪针刺技巧 后溪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和掌支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小指展肌:该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4.小指短屈肌:神经支配同小指展肌。

5.小指尺侧缘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脉位于针的掌侧,前者为尺神经的分支,后者为掌浅弓的分支。

深层有小指尺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支配。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

3.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前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到后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正中神经干:该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表浅,被刺中后可产生向手桡侧半及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一般此时可停止继续进针。

5.于拇长伸肌腱和指浅,深屈肌腱之间通过:前者位于针的桡侧,由正中神经的分支-骨间前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后两者位于针的尺侧,其中,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桡侧半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围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针刺 阳池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贵要静脉通过。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通过:前者排列在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块肌肉均有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极泉针刺手法 极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支即肋间臂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腋腔:刺过深筋膜(即腋筋膜),针进入腋腔。腋腔位于肩关节下方,前界是胸大肌,胸小肌等结构,后界是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等结构。外侧是肱骨及臂部肌肉,内侧是胸侧壁。腋腔近似四棱椎体形。下部称为底,由腋筋膜封闭,此筋膜与胸部,背部,上肢的深筋膜相延续;上部是腋腔上部,直达颈根;窝内有淋巴结,腋动脉,腋静脉,神经等重要结构。

在腋腔内,若刺及臂丛神经或其分支,可产生向前臂放射的触电感。

4.背阔肌腱:背阔肌由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为臂丛神经的分支,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5.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液门针刺方向 液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4与第5指近节指骨底部之间-第5骨间背侧肌和第4蚓状肌。浅层布有尺神经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深层有指背动,静脉。

怎样针刺合谷 合谷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部和第1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结构。

肩井针刺方向 肩井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及颈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分支。

针刺内关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灸大成》云:“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针五分,灸三状。”针刺该穴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调理三焦,疏肝降逆,活血解痉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治疗内脏疾病的要穴,为心,神志,消化道疾患首选。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内关针刺方法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即腕关节掌侧第1横纹上方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进针方向:从掌面向背面直刺与前臂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第2,3,4指。

针刺关元的进针方法 关元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相关推荐

心肌缺血怎么调理 按摩调理方法

取穴部位:该大陵穴穴位于手腕部掌横纹正中间处;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间使穴位于腕横纹上3寸。 操作手法:以拇指一侧揉按该穴位,该部位有麻胀感时抬手,然后以同样手法在内关穴以及间使穴各揉按2分钟即可。 功效:三穴位均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按摩这三部位能通过调整经络微循环,增加血液流量,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

肩髃有危险性吗? 肩髃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锁骨上外侧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4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三角肌:处为三角肌中部上份。该肌由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4.三角肌下囊:为三角深面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滑液囊,常与肩峰下囊相通。此滑液囊肿胀时,可产生“肩周炎”症状。 5.冈上肌腱:此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上端。冈上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血海的功效 血海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股神经前皮支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3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股内侧肌:为股四头肌之一部分,由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2到第4腰神经。 4.针的深面是股骨的前内侧缘:深层有股动,静脉的肌支和股神经的肌支。

听宫的注意事项 听宫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颞神经分布,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及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也是颈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分支营养腮腺及额,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是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外耳道软骨:外耳道是外耳道口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它的外侧1/3段为软骨部,内侧2/3段为骨部。

脾俞的作用 脾俞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下后锯肌腱膜:下后锯肌由第9,第10,第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支配。 5.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部小肌肉,腹腔内对应肾上腺,肝(右侧),脾(左侧)等。

商阳有什么作用 商阳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指背支和食指桡侧动,静脉与第1掌背动,静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阳陵泉深度 阳陵泉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绯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浅静脉。 3.腓骨长肌:由绯浅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到第1骶神经。 4.趾长伸肌:位于腓骨长肌的内侧,由腓深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到第1骶神经。 5.胫腓关节:若水平直,碰到的硬性阻力即胫腓关节,此时针必须改变方向朝下,才有可能穿过小腿骨间膜,向内透阴陵泉。 深层有胫前返动,静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总神经分支。

大椎有什么作用 大椎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太冲的作用 太冲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拇短伸肌腱的外侧-第1骨间背侧肌。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1趾背动,静脉。

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之间。浅层布有股后皮神经和小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腘动,静脉和腓肠动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