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血脂怎么治疗
低密度血脂怎么治疗
1、灵芝: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2、鱼类:鱼类所含的饱和脂肪极低,尤其是来自深海的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补充剂)的人,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1.大蒜: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半颗蒜头(整头更好),可帮助某些人降低10%的胆固醇,而且还能降低血压。蒜头里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是———蒜氨酸。每日服用900毫克的无味蒜头胶囊和吃大蒜的效果是一样的。
2.茄子:茄子皮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有显著的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维生素P还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改善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活血、通脉功能。此外,茄子中还含有大量的皂草甙,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因此,茄子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来说是理想的食物。
血脂异常都会有哪些危害
血脂主要指血浆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故备受公众关注。当血浆总胆固醇>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时,即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然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0.91mmol/L)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与“高脂血症”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有研究指出,尽管很多人都听说过高脂血症,但在血脂异常者中能坚持治疗,并治疗达标者仅占10%;特别是冠心病人中达到治疗目标值的更低,只有5%。可见公众对血脂异常危害性的认识还很不够。
血脂代谢异常,其最重要、最突出的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后者造成相应器官或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脑缺血性发作或脑梗死及周围血管病变。对已患冠心病者,高脂血症可促进冠心病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的发生。调整血脂水平则有助于改善冠心病进程,并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此,在美国、欧洲和我国,均开展了针对专业人员、病人和公众的防治血脂异常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公众对血脂异常及其危害性的知晓率;建议减少饮食脂肪的摄入量以降低人群血脂平均水平;在危险人群中积极推行长期、合理的降脂治疗,并力求通过指导,合理选择用药而达到降脂治疗的目标水平。
高血脂是怎么一回事
一般测血脂包括四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前三项高于正常值,后一项低于正常值时,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影响较大,促使其发病、恶化、致死、致残。
“高血脂”和“高脂血”这两个词其实都是一种误称。因为上述4种脂类,并不都是“高有害”,对于hdl-c而言,是高有利,低有弊,所以应更其名为“血脂异常”,而“降血脂药”也称为“调脂药”。这样就合情理了。
胆固醇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活性物质之一,但异常时易促成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类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加上血流动力学影响,细胞因子作用,使斑块破溃,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可以致命、致残。
调脂治疗首先要使ldl-c降低,降低程度因人而异。ldl-c小于或等于3.64毫摩尔为正常。如果有冠心病、糖尿病,则要求小于2.6毫摩尔才算达标。tg增高和hdl-c降低,常见于糖尿病、肥胖者,也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国际上许多大规模试验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作用,且安全;但长期用药,易出现肌无力。肌痛时应测血清酶;如有肌溶现象,要及时停药。用药时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对于轻度血脂异常者,控制饮食,增加体育活动,戒烟节酒,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善也能奏效。
血液粘稠是病吗
轻度血液粘稠多属生理性,常因多汗、脱水或饮水过少等原因引起, 现在大多数青年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轻度血液粘稠。多属生理性,不爱喝水,不喜水果,导致身体需水量供应不上,多数会表现出皮肤干燥、嘴唇干裂、醒来视线模糊,这些简单的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多喝些水或饮料,适当休息,就可以调整过来。
中度血液粘稠,这种情况会引起最基本的亚健康症状,如嗜睡、衰弱、乏力等,早上醒来精神不佳,这是由于血流缓慢,易发生组织淤血和缺氧所导致,身体素质差,机体抵抗力低下者偶尔出现头昏、目眩、耳鸣、手脚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还可发生意识障碍等,如这种情况就要开始引起注意了,这已经处于明显的亚健康状态。
轻度血液粘稠如不及时调理,就容易转化为重度血液粘稠。如果重度血液粘稠就已经由亚健康状态转变为疾病状态。重度血液粘稠者如不引起注意,时间长了会引起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高血脂等。
一般高血脂最常见为四型,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增高)、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现代食物的精制加工以及烹饪方法不当造成的营养丢失,造成了我们日常的饮食中上述营养素的严重缺乏,这是导致现代人高脂血症盛行的重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属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倘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相应增大。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确有增高趋势,除了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之外,不可忽视高脂血症的危害。
为了控制高脂血症,必须限制体重的增加,增加体育锻炼,除了坚持运动外,高血脂症患者还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节,要注意在日常的饮食中摄入容易缺乏的有利于血脂降解的营养素。
血液粘稠并不是一种很严重的亚健康症状,只不过,长期的不注意就会慢慢由亚健康转归为疾病状态。其实血液粘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调理。每天早上醒来,温开水一杯,防治结石,先将一晚上积累下的垃圾清楚体内。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生活状态。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每餐中必加。牛奶不宜空腹喝,白领人士不宜熬夜,健康的选择夜宵品种。
植物固醇有降血脂的作用吗
研究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人员降血脂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前后自身对照,受试者在试饮期间每日食用植物甾醇酯1.2 g(其中植物甾醇酯以酸牛乳为载体),连续饮用45d,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降血脂药物。并在实验的前期、中期、后期对试饮人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植物甾醇酯能有效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9.982%和 17.228%,并且试饮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出现显著差异(P=0.046),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结论: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患者初步显示具有辅助降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对于轻中度血脂异常患者,可以通过在普通的饮食中添加一定量的植物甾醇酯来起到很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从而为血脂异常患者摆脱药物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万万不可轻视血脂异常
人们应当对血脂给予充分的重视,定期检测,警惕在不知不觉中被血脂异常这个“隐形杀手”夺去健康甚至生命。我国大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没能得到及时发现,多数确诊患者的血脂控制也不理想,知晓率仅为21%,控制率为16%左右。其中冠心病的患者血脂控制达标率最低。
在我国接受降血脂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当中,有大量的患者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为患者提供强效的降脂药物尤为重要。最近一项在全球26个国家开展的jupiter研究(一级预防中应用他汀的合理性)证明了瑞舒伐他汀在降低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心血管风险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提示了心血管一级预防的新前景。
有强效降脂药物只是一方面,遵从医嘱规范长期用药对降脂达标起着重要作用。有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一年内服药还可,一年以上仍坚持服药的比例就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脂控制达标。
专家还特别强调,医院化验单上的血脂正常值是针对普通人群设定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要求更严格,如普通人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是140毫克/分升以内,冠心病患者的胆固醇则应降到100毫克/分升,心肌梗死患者甚至应降到80毫克/分升。
高血脂症患者小心掉进3大误区
误区一:血脂在正常范围就可以了
采空腹血做血脂检查时,会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项内容,如果前三项超过正常值,就可以确定是高血脂患者了,但并不是血脂在正常范围就一定不需要降脂。
“化验单上的血脂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为什么还要继续降脂呢?”很多做过支架手术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不代表治疗达标,还要依据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降脂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便将未确诊冠心病,但总胆固醇≥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mmol/L的人群列为心血管危险极高的人群,应进入一级预防状态。
“有冠心病和心梗的患者,更应强化降脂治疗,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孟教授强调。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降脂治疗应根据是否患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误区二: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被很多中老年人视为洪水猛兽,总是希望它越低越好。事实却并非如此。
胆固醇就像一把双刃剑,过高确实会增加患心脑疾病的危险,但过低也会出现种种问题。因为,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用以支撑体内所有细胞的结构形状。胆固醇还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以及合成激素和胆汁的关键成分。胆固醇不足,人的情绪便会出现极不稳定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40岁以下的人5年做一次血脂检查,45岁以上的人1年做一次血脂检查,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的人,应半年查一次血脂。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胆固醇不高不低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误区三:血脂高与瘦人无关
很多人都认为高血脂与瘦人无关,只是胖人的事。其实,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是高血脂的两个决定因素。胖人不一定血脂高,瘦人的血脂也不一定就正常。
有高血脂危险的人可以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法,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强烈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并停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减少酒精的摄入量;饮食上减少总脂肪及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每日减少1/3的盐摄入量(每天尽可能在5g以内);总胆固醇≥8mmol/L的人,应该采取低脂饮食,并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每天至少做30分钟左右身体能够承受的中强度运动,快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混合型血脂异常怎么办
1.治疗原则
(1)应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2)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3)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需要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4)在决定采用药物进行调脂治疗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患冠心病及伴随的危险因素情况。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首要目标。
2.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1)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选择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
(3)减轻体重。
(4)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5)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
3.药物治疗
(1)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他汀类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近二十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等。
另外,国产中药血脂康胶囊含有多种天然他汀成分,其中主要是洛伐他汀。
(2)贝特类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苯扎贝特、吉非贝齐。
(3)烟酸类 烟酸缓释片。
(4)胆酸螯合剂 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依折麦布
(6)其他调脂药 普罗布考、n-3脂肪酸。
4.其他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透析疗法和基因治疗等。
70岁老人还需要降血脂吗
高血脂最大危害诱发老年人心血管病
高脂血症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总检出率为男性13.8%、女性23.5%。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黎励文指出,高血脂的最大危害主要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60岁以后的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等,若同时合并血脂水平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不加以积极控制,肯定会影响心血管的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功能衰减等特点,在诊断和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时,的确存在着某些特殊考虑及原则。这大概是某一些老年人认为70岁以后不用进行降血脂的一个错误认识的来源吧。
70岁后老人还需要降血脂吗?
老年人降脂存在特殊要求
通常在体检中检测的血脂有四项,最基本的血脂异常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黎励文说,对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指标,不能仅看是否超过检验单的参考值范围,而是需要根据是否既往发生过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吸烟等进行危险分层,医生最终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调血脂治疗。
其次,治疗后血脂需要降低到何种程度,实际上还取决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及危险分层。比如,同样是血脂异常患者,如果伴有心梗、脑梗的老年人,治疗的要求就要更严格一点;如果既往身体很健康的血脂异常老年人,对胆固醇水平降低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比如患者得过心梗,如果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 mmol/l以上,肯定要开始治疗;但是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 mmol/l左右的,既往很健康的血脂异常患者,对他来讲这个胆固醇水平就是正常的水平,可能不需要治疗。
总之,70岁以后的老年人是否需要用药降血脂,要看其基础病和危险分层,需要专科医生评估。
血脂胆固醇高怎么办
吃得好了,运动少了,血脂就高了。目前,高血脂症的患者极为普遍,它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肾脏、末梢循环、胰脏、瘙痒症、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降血脂药种类较多,分类也较困难。
就其主要降血脂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⒈降总胆固醇。
⒉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
⒊降甘油三酯。
⒋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总胆固醇。
概括讲它能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合成,或促进胆固醇的转化促进细胞膜上LDL受体表达,加速脂蛋白分解。激活脂蛋白代谢酶类,促进甘油三酯的水解。阻止其他脂质的体内合成,或促进其他脂质的代谢。
药物治疗
保心护脑九十年代初,国际医学界进行了大规模的调脂治疗研究,结果令人振奋: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降低血脂,同时也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简言之,调脂治疗最根本目的是预防、延缓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全球医生和患者对调脂治疗极其重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有人称调脂的年代已经到来!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以上就是血脂胆固醇高的应对方式的介绍。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人是血脂胆固醇高的高发患者,如果不进行预防的话,就容易因为病情的严重导致更大的危害。所以,中老年人需要在饮食方面主要的同时,还需要定期体检,预防血脂胆固醇高的发生。
70岁老人还需要降血脂吗
通常在体检中检测的血脂有四项,最基本的血脂异常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黎励文说,对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指标,不能仅看是否超过检验单的参考值范围,而是需要根据是否既往发生过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吸烟等进行危险分层,医生最终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调血脂治疗。
其次,治疗后血脂需要降低到何种程度,实际上还取决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及危险分层。比如,同样是血脂异常患者,如果伴有心梗、脑梗的老年人,治疗的要求就要更严格一点;如果既往身体很健康的血脂异常老年人,对胆固醇水平降低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比如患者得过心梗,如果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 mmol/l以上,肯定要开始治疗;但是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 mmol/l左右的,既往很健康的血脂异常患者,对他来讲这个胆固醇水平就是正常的水平,可能不需要治疗。
总之,70岁以后的老年人是否需要用药降血脂,要看其基础病和危险分层,需要专科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