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预防
病毒性肝炎预防
控制传染源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什么是中毒性肝炎
1、中毒性肝炎,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中毒导致的肝脏炎症,而肝脏炎症导致肝细胞损害,引起肝脏解毒剂合成各种物质的能力减退,出现转氨酶升高及其他相关症状
2、病毒性肝炎,就是因为病毒感染肝脏所致,一般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所致,中毒性肝炎一般中毒因素有药物、农药、化学物质等,不会传染,而病毒性肝炎会传染,预防主要是积极注射乙肝疫苗,不要去接触有毒物质。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引起中毒性肝炎的诱发因素,如果工作需要,尽量减少化学毒物的吸入等,从而保护自己的肝脏和健康。
预防肝炎传染的方法
一、想要疾病远离自己,在生活中最好就是要做好疾病的预防,这样才会远离疾病的发生。就是要不断的加强发生的献血员的治理;最好就是加强医源性传播的治理;以及是进行对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留意隔离,卫生用品分开用。患者的衣物清洗时用84消毒液浸泡或用过氧乙酸浸泡,患者的餐具逐日用开水煮透消毒。居室可用高锰酸钾少许甲醛约70ML,即可产生刺鼻的浓烟,封闭门窗熏室内物品。
二、健康是自己争取来的,毕竟发生疾病是需要治疗的,只有治疗才会有希望康复。健康者应该及时的吗,积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经过医生进行注射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因为进行注射了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保护性的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体,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
三、避免传染的发生,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毕竟乙肝的发生离不开传染的发生。避免传染乙肝(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生活中就要做好预防措施很重要,如果是发生了和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后,出现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的症状后,应该积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查看是否感染了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便于采用积极的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
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对于甲肝、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因此预防关键是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以及食品,如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的管理。
乙肝、丙肝、丁肝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因此要预防这一类型的肝炎,就要避免与这些人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接触这一部分的血液,以及乙肝母亲患者,要抗乙肝病毒治疗,避免新生儿感染乙肝。
慢性肝炎预防
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
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能抑制动物性脂肪量,减低对动脉硬化的影响,保证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对肝病康复是不利的。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2.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异质性,如今尚无可广泛应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开始应用,乙肝疫苗已在中国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于出生后1个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肝硬化是怎么形成的 如何预防肝硬化
肝硬化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就是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肝炎,因此预防本病首先要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并注意饮食,节制饮酒,加强劳动保健。此外,避免各种慢性化学中毒也是一项积极的预防措施。
丙肝主要症状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1、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或黄疸前期症状。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胸前毛系血管扩张、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HCC,病死率高达45%。
3、重型肝炎主要有:极度疲乏;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呃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急性黄疸肝炎的症状严重吗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由于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具有极强潜伏性,通常外表上看不出症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不舒服。因此,这是潜在的可怕传染源,健康人和其接触就会有被传染的可能,这样周而复始,造成乙肝广泛的流行和迁延不断。
病毒性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第九大引起死亡的疾病。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长期以来,病毒性肝炎犹如高悬在人们头顶的死亡之剑。
1、病毒性肝炎会使患者的消化系统出现胆管炎、胆囊炎、肝炎后脂肪肝等疾病。
2、病毒性肝炎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出现颅神经受累、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等症状。
3、病毒性肝炎会影响到患者的血液系统,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等。
4、病毒性肝炎会影响到患者心脏,使心脏受到损害,出现心律、心肌炎、心包炎等症状。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其要找到一家专业的医院,积极的去治疗。
在生活当中人们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就是乙肝还有丙肝,血液是能传染病毒性肝炎的,所以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不能去献血,而且就算是注射和手术已经皮肤上面的湿疹,这样的途径都是能传染他人的,吃饭的时候如果是共用碗筷也会传染所以一定要好好的预防病毒性肝炎。
怎么预防病毒性肝炎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对乙型和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血液制品应予严格检测,如HBV标志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对与急性起病的甲型肝炎病人接触的易感人群,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有相当保护作用,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接触后7天内注射),剂量为 0.02~0.05ml/kg,肌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已在不少国家研制成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986年Provost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对11名志愿者接种,结果10名出现甲型肝炎抗体(甲肝抗体),我国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于12名易感者,结果12人均产生甲肝抗体,近期使用后,取得了预防甲型肝炎较好的效果,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纯化HBsAg制成,制品内要求不含Dane颗粒,检不出HBcAg,HBeAg和DNA 多聚酶以及其他各种病毒,我国已正式生产。
国产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278例,学龄前儿童1183例及新生儿318例,接种后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267/278),96.6%(1143/1183)及96.2%(306/318),该疫苗对幼儿免疫后保护率在接种后12个月为 76.7%,24个月为100%,36个月为86.4%,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婴儿的保护率可提高至95%以上。
乙肝疫苗使用方法:新生儿出生当天,生后1个月与6个月各肌注10~30μg,成人剂量为第一次20~30μg,以后1,3,6月各肌注20~30μg,首次注射 1年后加强接种1次,剂量为20~30μg,HBIg用法为新生儿出生2~12小时内肌注高滴度(>1∶100,000)HBIg1ml,以后在3个月和 6个月时各注射1次,剂量同上。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一,在平生活之中,要是对于疾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态度上。要及时的进行一些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加强健康教育等。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二,主要在平时的时候,要预防疾病出现慢性化。我国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800万人携带丙型肝炎病毒,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医学观察和随访,作必要的治疗,防止其发展为慢性肝炎,使其正常入托、上学、上班,提高其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三,避免慢性肝炎病人在发病之后,自己的身上的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呈了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目前,我国有70%的肝癌患者合并有乙肝,大多数肝癌的发生都经过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很多患者除了在肝炎急性期有症状外,其他过程大多悄无声息,就像一个隐匿的杀手。然而,在漫长的慢性炎症期,约有30%的人会转化为肝硬化,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乙性肝炎预防措施有哪些
乙性肝炎是由于乙性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且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性肝炎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重大疾病,目前,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比较广泛一种病,那么乙性肝炎预防措施有哪些呢?下面由为大家介绍一下。
1、定期做肝功能和B超等项目检查。患有乙性肝炎的孕妇,千万不要隐瞒真实病情,有助于防止宝宝以及其他人感染乙性肝炎病毒。
2、要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过度疲劳,不妨散散步,打打太极拳。
3、疫苗。如何预防乙性肝炎的传染,接种乙性肝炎疫苗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注射乙性肝炎疫苗可以防止未感染乙性肝炎病毒的人群感染上乙性肝炎病毒。
4、患者要当心自己的血液和体液。比如注意包好手上的伤口,收好自己的指甲刀、剃须刀、牙刷;上理发店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剃刀刮脸刮胡子;性生活时一定记住要戴安全套。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也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
(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
(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起玩耍,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什么是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中毒导致的肝脏炎症,而肝脏炎症导致肝细胞损害,引起肝脏解毒剂合成各种物质的能力减退,出现转氨酶升高及其他相关症状
病毒性肝炎,就是因为病毒感染肝脏所致,一般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所致,中毒性肝炎一般中毒因素有药物、农药、化学物质等,不会传染,而病毒性肝炎会传染,预防主要是积极注射乙肝疫苗,不要去接触有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