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死亡,轻者症状不明显,至慢性期形成扩张型心肌病始发现。

1.急性期

新发病,临床症状明显而多变,病程多不超过6个月。轻型症状,以乏力为主,其次有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不振等。检查可见面色苍白、口周可有发绀、心尖部第1心音低钝、可见轻柔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有期前收缩。中型较少。起病较急,除前述症状外,乏力突出,年长儿常诉心前区疼痛。起病较急者可伴恶心、呕吐。检查见心率过速或过缓,或心律不齐。患儿烦躁、口周可出现发绀、手足凉、出冷汗。心脏可略大,心音钝、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杂音,可有奔马律和(或)各种心律失常。血压低、脉压差低,肝增大,有的肺有罗音。重型少见,呈暴发性,起病急骤,2天内出现心功能不全或突发心源性休克。患儿极度乏力、头晕、烦躁、呕吐、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有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小婴儿则拒食、阵阵烦闹、软弱无力、手足凉、呼吸困难。检查见面色灰白、唇绀、四肢凉、指趾发绀、脉弱或摸不到、血压低或测不到。心音钝,心尖部第1心音几乎听不到,可出现收缩期杂音,常有奔马律、心动过速、过缓或严重心律失常。肺有罗音、肝可迅速增大。有的发生急性左心力衰竭、肺水肿。病情发展迅速,如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2.迁延期

急性期过后,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心电图和X线改变迁延不愈,实验室检查有疾病活动的表现。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

3.慢性期

进行性心脏增大,或反复心力衰竭,病程长达1年以上。慢性期多见于儿童,有的起病隐匿,发现时已呈慢性;有的是急性期休息不够或治疗不及时而多次反复,致成慢性期。常拖延数年而死于感染、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一.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患儿症状较少,常不被重视,体检可发现心动过速、早搏等。典型病例在起病前常有发热、周身不适、咽痛、肌痛、腹泻和皮疹等前驱症状。心肌受累的患儿常诉疲乏、气促、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或腹痛。体检发现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安静时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甚至血压下降,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二.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尽早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荷:①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的患者,卧床休息l个月,半年内不参加体力活动;②无心脏形态功能改变者,休息半月,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医/学考试网执业医师考试。

2.抗病毒治疗①α一干扰素能够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用法:α一干扰素100万~300万U,每日一次肌内注射,2周为l疗程;②黄芪可能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用法:黄芪注射液2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疗程2周,然后改为口服黄芪治疗。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条件因子,在治疗初期应常规应用青霉素400万-800万u/d或克林霉素1.2g/d静脉滴注l周。

3.保护心肌疗法治疗心肌炎时,自由基产生增多,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加重心肌细胞损伤。①维生素C具有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用法:重症心肌炎患者,维生素C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疗程1~2周;②辅酶Q10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用法:辅酶Q10片1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l个月;③曲美他嗪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增加心脏收缩功能。用法: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l个月。

4.免疫抑制剂治疗

在心肌炎早期患者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扩大伴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存在免疫介导心肌损害,可以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病程后期证实心肌病变是由免疫反应引起时可以试用糖皮质激素。

5.对症治疗

出现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或培哚普利2-4mg或咪达普利5-10mg口服,每天l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使用临时体外起搏器,可短程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日1次,3~7天,不能恢复者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根据心律失常情况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心肌炎有哪些早期症状呢

青壮年发病较多,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 心 肌炎的症状,由于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无力。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胸闷、胸痛、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严重者心功能不全 。 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 二 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 心 包摩擦音。

轻者可完全无症状,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表现悬殊。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

①无症状型: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无症状。

②心律失常型: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

③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④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

⑤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⑥猝死型:无先兆,突然死亡。

小儿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的表现形式之一。多数孩子无不适,作心电图检查才被证实。若孩子情况良好,心脏没有扩大,心脏功能也正常,可以暂时不予药物治疗,早搏会慢慢减少和消失,但必须注意儿童的休息和营养。

心脏传导阻滞是病毒损害了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心脏起跳的激动在心脏不同部位不能正常地传送。轻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仅作心电图检查才被发现;重者心跳节律变慢或不规则。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少于40次,患儿会发生脑缺血,引起全身抽搐,甚至心跳突然停止。这类危重的心肌炎需住院紧急治疗。

心力衰竭是严重心肌炎的表现。患儿有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有效地起到血泵的作用,从而使全身组织的供氧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此时患儿可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搏微弱、不能平卧等症状。若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小儿心肌炎有什么症状?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的表现形式之一,心力衰竭是严重心肌炎的表现。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早搏或者心力衰竭,建议您及早就医,以免造成病情恶化,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痛苦。

心肌炎是什么病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炎性病变可累及心肌、间质、血管、心包或心内膜。其病因可以是各种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理化因素。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在我国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临床表现通常与受损伤心肌的量有关。轻型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高。

心肌炎是什么病?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病的全身症状,如困乏、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心肌炎本身有关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轻者可仅出现ST-T改变,无症状,重者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并可能有晕厥或发展至心源性昏厥,甚至可猝死。有症状者可主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气急、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肌痛、关节痛、尿少、尿闭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慢性心肌炎患者则除常见心律失常外,多数呈进行性心力衰竭。

扩张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以中年人居多。起病多缓慢,有时可达10年以上。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感乏力。

体检见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得第三音或第四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由于心腔扩大,可有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种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晚期病例血压降低,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交替脉的出现提示左心衰竭。脉搏常较弱。

心力衰竭时两肺可有啰音。右心衰竭时肝脏肿大,水肿的出现从下肢开始,晚期可有胸、腹腔积液,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窦房阻滞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成为致死原因之一。此外,尚可有脑、肾、肺等处的栓塞。

心肌炎患者的保健措施

心肌炎的患者到底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和护理,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心肌炎的患者到底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检查工作,我们通过有效的检查之后我们才能护理好患者,但是心肌炎的患者我们应该进行什么样的知识保健呢?以下我们详细的阐述。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炎性病变可累及心肌、间质、血管、心包或心内膜。其病因可以是各种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理化因素。病程可以是急性3个月以内、亚急性3~6个月和慢性半年以上的。在我国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临床表现通常与受损伤心肌的量有关。轻型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高。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多吃含有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不吸烟,少饮酒、咖啡或浓茶。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不能熬夜和进行剧烈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情绪不宜过于激动。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注意口腔卫生,如需拔牙。手术或创伤性检查,应先征询医生意见。

心肌炎的患者我们以上虽然给出了一定的知识宣教,但是心肌炎的患者还应该最好住院条调理,还应该知道心肌炎的患者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健康知识宣教,心肌炎的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自己的治疗之后才能缓解自己的临床症状,才能促进自己疾病的舒适度。

心肌炎的介绍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炎性病变可累及心肌、间质、血管、心包或心内膜。其病因可以是各种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理化因素。病程可以是急性(3个月以内)、亚急性(3~6个月)和慢性(半年以上)的。在我国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临床表现通常与受损伤心肌的量有关。轻型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高。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危害有哪些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很严重的,其死亡率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为一类在中青年人群中较多发生且易危及生命的心脏病。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病情危急且较为严重,不过在治疗上无特殊性,在发病早期可根据个体病情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同时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营养支持,发病后期多数需使用对症支持综合治疗。

急性心肌炎患者多为中青年;而且患者都有显著病毒感染是急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病因,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有较为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类似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急性肺水肿症状、心源性休克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

有关研究表明,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多变,虽然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手段较多,不过某些检查方法实施较为困难或阳性率太低,临床工作中应注重临床资料的收集,重视诊断心肌炎的相关指标,减少误诊、漏诊,是临床医生需注意的事项。

综上所述,心肌炎患者首先要对心肌炎这个病有充分的了解,配合医生的治疗尽早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到院就诊。

相关推荐

心肌炎要与哪些疾病区别开来呢

我们身边其实并不缺心肌炎患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的压力山大,患的病也越来越多,比如心肌炎。心肌炎常是全身性疾病在心肌上的炎症性表现,由于心肌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程度的不同,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严重可致猝死,诊断及时并经适当治疗者,可完全治愈,迁延不愈者,可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导致心肌病。 (一)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相似之处为心脏扩大,反复出现心力衰竭,可见心源性休克。但本病多发生在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大量增生及心肌变性等病变累及整个心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左室肥厚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病的一种,对于心力衰竭的了解我们知道老年人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比较多,然而却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患有心力衰竭。对于心力衰竭这类慢性疾病,由于它的潜伏时间长,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病因,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原发心脏病基础上,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将心力衰竭病因大致分三类。 心肌收缩性减低,心室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及射血分数减低。多由原发性心肌病变所致。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为婴儿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

小儿腹泻跟心肌炎有关吗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少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肌炎大致有三种表现: 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形式之一。多数孩子无不适感,作心电图检查后才被证实。若孩子情况良好,心脏没有扩大,心脏功能也正常,可以暂时不予药物治疗,早搏会慢慢减少和消失,但必须注意儿童的休息和营养。 心脏传导阻滞是病毒损害了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心脏起跳的激动在心脏不同部位不能正常地传送。轻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仅作心电图检查才会被发现;重者心跳节律变慢或不规则。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少于40次,患儿会发

小儿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每年的冬春时节都是儿童感冒的多发季节,小儿感冒并发心肌损伤或病毒性心肌炎是家长最担心的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胡彦宏介绍,病毒性心肌炎之所以多发于青少年儿童,是因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而心脏等身体的器官机能还不完善,易受各种外来细菌、病毒等因素的侵袭。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小儿在心肌炎出现前数日至1~3周有感冒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常伴肌肉痛、关节痛。发病后,轻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

儿童感冒应注意病毒对心脏影响

季节交替,儿童感冒多发。小儿感冒并发心肌损伤或病毒性心肌炎是家长最担心的事。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胡彦宏介绍说,每逢感冒高发季节,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就诊的患儿中,都会有因未及时就诊而发展为急性心肌损伤和心肌炎的患儿,有些患儿就诊时已经病情危重,不得不立即住院治疗。 胡大夫说,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心肌损伤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长出气)、乏力。因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的各项机能还不完善,易受各种外来细菌、病毒等因素的侵袭,而心脏就是其中之一

小儿心肌炎的治疗

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预防急性期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卧床8周,待心影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后,开始轻微活动;恢复期至少半天卧床6个月;心脏增大者卧床6个月以上,至心脏明显缩小;有心力衰竭者严格卧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稳定、心脏检查明显好转,再开始轻微活动。 2、针对心肌的治疗 高浓度大剂量维生素C对纠正休克、促进心肌病变恢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肌苷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药物之一。危重患儿抢救时。也可加用能量合剂或极化液,静脉滴注。 3、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 肾上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有发热,心肌酶高,初步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 (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

小儿心肌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白细胞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略增快。 2.心肌酶 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急性期均可升高,但CK-MB的升高对心肌损伤的诊断较有意义。 (1)CK-MB:胞浆CK的酶蛋白部分由两个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的组合将其分为CK—MM、CK—MB、CK—BB三种同工酶。骨骼肌里几乎都是CK—MM,胎儿肌肉组织和富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道、膀胱、子宫也都有一定量CK,但CK

孩子好动小心心肌炎

孩子多动,有可能是患上了心肌炎。因为孩子的保护意识会比较差,所以的话在生病的时候还是会奔跑和打闹,这样的话,就会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所以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多加留意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小儿在心肌炎出现前数日至1~3周有感冒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常伴肌肉痛、关节痛。发病后,轻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一般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乏力,多汗、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自

风湿性心脏病的分类

风湿性心脏病可分为: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风湿性心外膜炎(rheumatic pearicarditis),若病变累及心脏全层则称为风湿性全心炎(rheumatic pancarditis)。儿童风湿病患者中,65%—80%有心脏炎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