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运动保健要点
冠心病的运动保健要点
运动处方的制定是以病人的病情、年龄、有无运动史及个人爱好为原则的。处方上将告诉病 人应该进行哪些活动,如何掌握运动量及注意事项等问题。下面将介绍冠心病患者运动处方 的具体内容。
运动次数:每周运动3~5次即可达到煅炼目的。
运动量:它主要由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次数所组成,三者可相互协调。
运动时间:每次约30~40 min。包括准备运动5~10 min;正式运动15~20 min,这个期 间可达到预计的心率;整理运动5~10 min。
运动种类:在多种运动中以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健身车、游泳等项目对冠心病 患者较为 合适。因为这些运动是属于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以耐力性运动为主的运动。这些运动的能 量代谢主要以有氧代谢的形式进行,故医学上称为“有氧运动。”长期进行这种运动能提 高机体的携氧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运动强度:保证即达到运动效果又不致引起危险的重要指标。运动强度可分为三级(低强度 、中等强度及较大强度)。它是以机体运动时耗氧量的多少来衡量。耗氧量愈大,运动强度 就 愈大。但由于临床测定耗氧量较难,所以在实际运动中常以心率作为衡量运动强度最实际的 指标。这是因为运动时心率与耗氧量平行,测定心率又简便易行,容易掌握。患者只需数 自 己的脉搏15秒钟,再乘以4,即得每分钟的心率。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低 、中等强度运动时最高的心率分别为100次/min,100~120次/min心率来表示。一般来说 ,冠心病患者从事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既可达到锻炼目的。
注意事项:冠心病患者在运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情况、个人爱好及锻炼 基础来选则运动种类及强度。每次活动中可交替进行各种运动。如散步与慢跑交替。2、循序渐进,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切忌在初次活动时即达到负荷量。3、老年人并发疾病多、症状不典型,更要注意勿运动过量并兼顾其他 疾病的治疗。运动中适当延长准备及整理时间。
一般来说,运动后收缩压轻度增高(收缩压增高不超过20 mmHg)、心率增快(活动后心率与活 动前比不超过20次/min或活动中最高心率不超过120次/min)属于正常反应。但如果在活动中 出 现气短、心绞痛、心律失常、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及活动后出现长时间疲倦、失眠等不适 时,提示这次运动过量,应该在下次运动时减量或暂停运动。
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措施
1、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中年以上,以清淡饮食为宜,少进动物脂肪。戒烟,少许饮酒尚可,不可大量饮酒或暴饮。适当体育锻炼。
已患心痛患者当长期接受治疗,心痛发作时,应予及时处理。心肌梗死患者,心痛后绝对卧床休息两周,以后逐渐恢复活动,先床上坐起,逐渐延长坐位时间,一周后可下地床边活动,待体力恢复,可室外活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前二周给些流食,或半流食为适,还要注意大便通畅,解便时不可用力。对心肌梗死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病情有改变时应予及时处理。
2、定期进行常规体检,早期发现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以及有冠心病的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控制和处理。
冠心病运动注意事项 评估能否运动
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前应先向医生咨询,以确定能否参加运动和体育锻炼,以及运动量的大小等。轻症稳定的患者可以做自我评估,连续下蹲10-20次或者原地慢跑15秒钟,若无不适症状,则可进行运动锻炼。
糖尿病心脏病应该如何预防
1.一级预防或原发性预防
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实际上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易发病因。尸检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早从儿童时期已有发生,有的青年时期已相当严重,所以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遗传学中已经证明,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疾病。冠心病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已注意到其遗传学方面的问题,有的调查资料报告,父母1人有冠心病,其子女的冠心病发生率2倍于无冠心病家庭;父母2人有冠心病,其子女冠心病发生率5倍于无冠心病家庭。可见冠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家族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凡是家族中有近亲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者,都应该采取的积极的一级预防措施,防止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
又称继发性预防,凡是已患糖尿病冠心病者,对于诱发或促进其病情发展的诸因素都应该避免,对于有症状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控制心绞痛,纠正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3.三级预防
根据病因、病机演变的途径进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原因,预防这些病因、病机的演变是防止糖尿病冠心病发展的重要措施。
(1)要注意饮食营养合理化,避免药物经常化:
许多资料表明,体胖者易患糖尿病与冠心病,二者对肥胖者犹如姊妹形影相伴。根据石家庄城乡的普查,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高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者为低体重;在平均标准体重以内者为正常体重。结果是高体重者患病率高(8.33%~8.97%)。低体重者患病率低(2.33%~2.92%);正常体重者患病率介于二者之间(3.06%~5.10%);三者患病率中,低限为农村患病率,高限为城市患病率。北京地区对冠心病,心绞痛调查分析,肥胖者发生率为49.2%,体瘦者为10.1%。两组的调查结果提示,体重的高低与患病率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糖尿病冠心病更是如此。因此,防止体肥超重是预防糖尿病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2)体育运动经常化,防止好逸恶劳悠闲化: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新陈代谢性疾病,运动是糖尿病四大基本疗法之一。运动能够改善细胞膜的功能,改善细胞器的功能,也能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所以,运动是防治糖尿病冠心病、降低体重的重要措施。尤为重要的注重体育运动的经常化。生命在于运动是至理名言。好逸恶劳悠闲化应该避免,这是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降低的温床。有人曾统计,我国从秦始皇至清朝末代皇帝有生卒年月可考的210人,其中70岁以上的仅有10人,占4.76%;40岁以内死亡的短命皇帝120人,占57.14%,其早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好逸恶劳悠闲化。
(3)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戒除烟、酒不良嗜好,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养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运动干预。适当参加运动或体力劳动,保持体重正常,避免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有助提高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有报告常规参加运动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降低35%~50%;低盐(建议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g)低脂饮食(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重要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年龄较早,不吸烟者生活在吸烟的环境中(被动吸烟),亦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停止吸烟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明显降低;戒酒,饮酒对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影响尚有一些争议,有认为少量饮酒(30~60ml/d)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大量饮酒可升高血压和血脂,糖尿病患者饮酒可能干扰糖代谢,应尽可能地避免饮酒或不饮酒。
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冠心病是可防可治的,从饮食上来讲,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避免肥甘厚味,避免终日酒足饭饱,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经常饮水,适当合理的运动,冠心病人并不是不能运动,适当运动会使心脏的功能增强,如果不运动,慢慢心脏就会衰弱,然而冠心病人运动一定不能挑战心脏的极限,如果冠心病运动到发作心绞痛了这就不好了,所以要根据冠心病的轻重状况来适度运动。
还必须要戒烟限酒,劳逸适度,避免劳累过度,《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人体虚弱的时候,病邪就会乘虚而入,因此过度的劳累是冠心病发病和加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冠心病的发作和天气变化有很大关系,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天气变化,由于冷风的刺激会使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寒邪阻脉,使心脉闭塞不通,致胸痹心痛的发作。所以在寒冷的天气冠心病人要戴上口罩,避免寒冷直接从口鼻进入来刺激人的脏器血管。
心脏病的运动保健
心脏病是一个危险的疾病,它会给人带来生命危险,而且发病速度非常快,因此,心脏病患者就更应该增强对身体的保健,更加注意身体的保养,但对于锻炼,我们也应该讲究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有效的控制运动量,给身体一个强壮的保障。
心脏病的运动方式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适当的锻炼会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运动量过大则会增加很多副作用,有些中老年人爬山存在攀比心理,看见别人走在自己前面,心里就开始着急,想要超过他,结果超速前进。这种突然超速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乃至缺血,引起心脏突然停跳,对心脏不好的人很危险,特别是冠心病人。
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旦停止运动,不能向其它部位供油,这部车就跑不起来了。如果心脏停跳4~6分钟,不能向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血液,尤其是大脑细胞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病变。要是抢救不及时,造成植物人状态,很难恢复。所以,有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特别喜欢爬山,应选择坡度较为平缓,高度别太高的山,最好爬山地点附近有医院或急救中心。这样,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得到及时的抢救。
爬山时,当身体开始出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减慢、呼吸困难时,这种旁人难以察觉的体征,只有自己感觉得到,应立即停下休息。需要注意的是,爬山时一定要随身携带心脏的急救药物。同时要随时根据身体状况调整爬山的速度,不要把登顶作为唯一的目的。
除了登山这种运动是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意外,很多人都把游泳当成健身运动,心脏病人在选择运动时,一定要谨慎,最好不要游泳。心脏病人在游泳的过程中,往往还感觉不到累时,其实已经是过度劳累。如果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够,水中温度与地面温度温差过大,突然进入凉水里,容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如果一定要游泳,心脏不好的人在游泳时热身运动不要少,同时选择的水温最好和室温接近。游时速度不能太快,应慢慢地凫水,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就要上岸休息。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但每次不要超过40分钟,这样能够避免时间过长,身体产生有害的物质---自由基。想运动时间长点儿的人,可以采用分段运动,如上午9点钟散步30分钟,下午4点钟散步30分钟,晚上7点钟散步30分钟,同样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
心脏病人运动环境
据报道,来自瑞典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对20名60岁男性实施了一项调查。这些人至少6个月前有过心脏病发作的经历,刚被疏通过血栓,并正在接受治疗以防再次发病。研究人员发现,测试者在含有汽车尾气的房间内运动时,其心跳强度比在有新鲜空气的房间内弱,这是心肌得不到足够血液造成的。
报告说,只要在含有大量废气的空气中运动一小段时间,血液中一种重要的抗凝结物质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局部缺血,引发心脏供血、供氧不足。而这些变化将诱发心脏病甚至直接致死。
此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不论时间长短,呼吸污染空气可能引发心脏供血不足、心跳不规律、心衰甚至休克。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专家为心脏病人和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列出几项锻炼时应“特别注意”之处,其中包括:切忌在大型车辆来往频繁的街道附近锻炼;尽量在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运动;密切关注气象机构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如果感到胸口疼痛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运动,马上联系医生或直接去医院。
以上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心脏病患者有效的运动方式,而且还对心脏病的运动场所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心脏病患者平时应该增强身体锻炼,但是锻炼的幅度和运动量应该有所节制,避免运动过度导致的供血不足,希望这些知识可以为您带来有效的帮助,祝身体健康。
冠心病患者如何运动保健
1、血压和脉搏正常才可进行运动;
2、控制运动量;
3、中午以后锻炼为好:因早晨和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常发生在早晨5时~中午11时,最适合冠心病患者的活动时间是晚上7~9时,如果有些人习惯清晨锻炼,在锻炼前最好空腹喝一大杯水;
4、不进行竞技性体育活动;
5、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6、餐前餐后不宜活动:原则上在餐后2小时以内不锻炼,运动后一小时内不进餐或饮浓茶;
7、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浴;
8、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
9、心情舒畅;
10、避免阳光直射和迎风锻炼;
11、携带急救药盒;
什么时候不可运动
1、在安静情况下常有心绞痛发作者,各类冠心病经治疗不能控制者;
2、轻微活动即感到心悸、气短、喘息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
4、急性感染期患者;
5、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病;
6、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心肌炎者;
7、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达80%~90%者;
8、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病情未控制者;
9、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或近期有栓塞病史者。
冠心病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不当运动
冠心病患者需要避免剧烈的、竞技性的体育活动;严禁在无人监护区游泳;不做深呼吸和与屏气有关的动作。不宜在活动后立即洗热水浴,也不应洗冷水浴,因为可使血管收缩和使外周阻力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塞或心绞痛。
冠心病运动注意事项
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结合药物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的侧支循环,缓解由冠状动脉阻塞而造成的心肌缺血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症状;
运动和低脂饮食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速度。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1、运动方式。以有氧耐力运动和灵活性运动等为宜,如步行、慢跑、游泳和自行车等,运动强度不大,而且易于掌握运动强度。灵活性运动,如腰背部和下肢关节的伸展和放松运动等。
2、运动强度。冠心病患者可因其病程和病变程度不同,运动强度可为最大心率的40%~70%不等。以运动后感觉稍累为宜,相当于50%~70%的最大心率。
心脏病的运动保健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适当的锻炼会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运动量过大则会增加很多副作用,有些中老年人爬山存在攀比心理,看见别人走在自己前面,心里就开始着急,想要超过他,结果超速前进。这种突然超速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乃至缺血,引起心脏突然停跳,对心脏不好的人很危险,特别是冠心病人。
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旦停止运动,不能向其它部位供油,这部车就跑不起来了。如果心脏停跳4~6分钟,不能向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血液,尤其是大脑细胞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病变。要是抢救不及时,造成植物人状态,很难恢复。所以,有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特别喜欢爬山,应选择坡度较为平缓,高度别太高的山,最好爬山地点附近有医院或急救中心。这样,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得到及时的抢救。
爬山时,当身体开始出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减慢、呼吸困难时,这种旁人难以察觉的体征,只有自己感觉得到,应立即停下休息。需要注意的是,爬山时一定要随身携带心脏的急救药物。同时要随时根据身体状况调整爬山的速度,不要把登顶作为唯一的目的。
除了登山这种运动是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意外,很多人都把游泳当成健身运动,心脏病人在选择运动时,一定要谨慎,最好不要游泳。心脏病人在游泳的过程中,往往还感觉不到累时,其实已经是过度劳累。如果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够,水中温度与地面温度温差过大,突然进入凉水里,容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如果一定要游泳,心脏不好的人在游泳时热身运动不要少,同时选择的水温最好和室温接近。游时速度不能太快,应慢慢地凫水,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就要上岸休息。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但每次不要超过40分钟,这样能够避免时间过长,身体产生有害的物质---自由基。想运动时间长点儿的人,可以采用分段运动,如上午9点钟散步30分钟,下午4点钟散步30分钟,晚上7点钟散步30分钟,同样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
冠心病运动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的几大功效:
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结合药物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的侧支循环,缓解由冠状动脉阻塞而造成的心肌缺血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症状;
运动和低脂饮食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速度。
运动疗法适应群体:
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得到控制的心肌梗死;
心绞痛稳定后;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后;
稳定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1、运动方式。以有氧耐力运动和灵活性运动等为宜,如步行、慢跑、游泳和自行车等,运动强度不大,而且易于掌握运动强度。灵活性运动,如腰背部和下肢关节的伸展和放松运动等。
2、运动强度。冠心病患者可因其病程和病变程度不同,运动强度可为最大心率的40%~70%不等。以运动后感觉稍累为宜,相当于50%~70%的最大心率。
3、运动频度。心脏病人在开始参加运动或在恢复期的早期,每次运动时间5~10分钟,每周5次。以后逐渐延长到每次运动20~30分钟,每周3~5次。必须循序渐进地逐步过渡。 如果运动时间比较短,可以适当增加频率,才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效果。
冠心病恢复期的运动方案适于出院后恢复期的冠心病患者,低危的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不需要监测或间段监控下进行运动的心脏病患者。
出院后的运动方案对于出院后的病人应该主要采用步行的方式运动,步行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
开始第1天步行时间为8分钟,慢速 (每分钟50米),步行400米,可一次或分次完成。3个月内逐渐提高到每天步行2次,每次步行时间为半小时,速度加快至每分钟100米,步行3千米,可持续完成或间歇完成。
如何预防心肌缺血
1.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中年以上,以清淡饮食为宜,少进动物脂肪。戒烟,少许饮酒尚可,不可大量饮酒或暴饮。适当体育锻炼。已患心痛患者当长期接受治疗,心痛发作时,应予及时处理。心肌梗死患者,心痛后绝对卧床休息两周,以后逐渐恢复活动,先床上坐起,逐渐延长坐位时间,一周后可下地床边活动,待体力恢复,可室外活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前二周给些流食,或半流食为适,还要注意大便通畅,解便时不可用力。对心肌梗死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病情有改变时应予及时处理。
2.定期进行常规体检,早期发现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以及有冠心病的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控制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