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在中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易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

手机依赖症困扰年轻人

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据信息时报报道,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因手机而引起的心理不适症状,在年轻人中渐渐增多。心理专家把这一症状称为“手机依赖症”。专家称系统脱敏疗法可治疗该症,即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某心理咨询室梁医生说,“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比如明明几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却只想打手机解决问题;等人的时候不断地打手机问对方走到了哪里。

专家建议,心理学上有种叫做系统脱敏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手机依赖症”。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不使用手机,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座机。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 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

克服手机依赖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如可以在工作、学习或生活的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情绪等。

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多读书、多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走。

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会不会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请关注——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工具,备受人们青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手机依赖症”就是其中一个。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会不会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会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你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小心了,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的典型症状。

症状:手机不在身边会焦虑

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赵军燕介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联系工具和心灵伴侣。我国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然而,如果使用手机不当,甚至片刻也不能离开手机,就有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可能。在研究领域,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术语不同,‘手机依赖症’又被称为‘手机成瘾’‘手机滥用’‘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等,主要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状态。”赵军燕说。

“手机依赖症”多发于白领人群或青少年群体中,赵军燕指出,其主要表现症状如下:一、手机不离身,行为失控。二、手机功能受限带来情绪困扰: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情绪。三、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经济困扰。四、出现幻听症状。美国的一项研究在线调查了320名成人手机使用者,发现有2/3的人体验过手机“铃声幻听”情况,即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手机在振动, 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五、患者甚至出现各种身体反应。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手机依赖症与上网一样,包括依赖症状和戒断症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副研究员介绍说。

鉴定:目前非明确的精神疾病

“实际上,手机依赖症到现在为止还不是明确的精神疾病。”祝卓宏介绍,“因为手机依赖与其他精神障碍不一样,还没有明确特异性症状,而且依赖手机、不停查看手机等这些行为,到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病还不确定。国内外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个人都要用手机,如有人手机丢了就焦虑,是因为手机的内容、联系方式比较重要,这就不属于依赖的表现。”

赵军燕指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问题,根据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手机依赖症列为一种精神障碍,实际上,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TR)中界定物质成瘾(或依赖)的标准,重度依赖属于一种精神障碍。国外研究者正在研究和讨论,是否将手机依赖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技术成瘾,写入即将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V)版本中。”

治疗:提前预防手机依赖

“患手机依赖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有些人的关系需要用手机来维持,如我在门诊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妻子打不通丈夫的电话就会比较担心,这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不安全的表现。”祝卓宏介绍道。

“虽然,手机依赖症并没有明确成为精神疾病里的一种,但对于大众而言如果确实出现依赖症状,这时候还是要注意。”如何预防手机依赖的过度发展?祝卓宏解释:“首先,要分析依赖的原因是哪一类,如果对于信息的依赖,如从事销售等这类对信息依赖大的人员,那么拷贝手机信息资料,可以消除手机丢了或者丧失重要联系的焦虑,另外,手机里面不要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如果对手机游戏成瘾,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如果是第三种——关系依赖,那么患者就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不安全的关系,想办法建立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也有强迫症患者强迫性检查手机信息或出现严重的手机铃声幻听患者,需要看看精神科医生。”

对于如何防止手机依赖,赵军燕认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得到缓解,如多参加一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和朋友、同事一起旅游,外出散心,多参加体育活动等;此外,限制手机使用的次数。制定一个限制使用手机的计划,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手机,尽量使用固定电话进行交流。随着计划的施行,慢慢延长手机限制的时间,逐步消除手机依赖。如果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则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咨询。”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症状 手机依赖症高发人群

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时间一久,对手机的依赖就增强。

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1、对手机有着过度的依赖,如果没有信号或者信号减弱便感到烦躁,总会不由自主的看手机,一时看不见手机就烦躁不安,手机还未用完就急着充电。

2、过多的利用手机进行沟通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朋友明明相隔不远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等人时总频繁打电话问对方身在何处,否则就焦虑不安。

边吃饭边玩手机的危害 导致手机依赖症

吃饭之时看手机,玩手机一旦养成了习惯,很难克制自己改掉,这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症状之一,甚至出现吃饭时看不到手机就会焦虑不安,食欲不振的情况,总想掏出手机来看看才安心,所以,一定不要养成边吃饭边玩手机的坏习惯。

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

手机依赖症者对手机有着过度的依赖,如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感到烦躁,总是不由自主地翻看手机,一时不见手机就烦躁难安,手机电池还未用完就急着充电等。此外,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如与朋友之间明明相隔不远,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等人时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否则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手机依赖症让人变傻

最近,“手机依赖症”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睡觉前在床上你会做什么?是窝在被窝里在微博上刷屏,还是瞅两眼流行的视频,或是在手机上点击着微信?在一个个不眠之夜,越来越多的人在临睡前拿起手机做这些事情。睡觉前玩手机人多

看电子书、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里提到,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主要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另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易发于白领人群

“‘手机依赖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某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宝才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吕宝才说,还有一部分比较活泼开朗的人,纯粹的属于是爱玩族,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具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玩,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赖症”的一员,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机了,就是一种要死要活,没有精神乐趣的萎靡状态。

手机依赖症四大危害

一、影响新陈代谢

据吕宝才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当心手机依赖症

经调查35%以上的俄罗斯人一天都离不开手机。而有几乎一半的俄罗斯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肯放弃使用手机。

据俄新网报道,心理学家确信,这是西方国家几年前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紊乱症,叫做“手机依赖症”。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如果忘带手机或者丢失手机精神会高度紧张,往往易怒和容易无理取闹。

不久前所做的一项社会调查证明,只有4%的受访者认为放弃手机毫无问题。同时又35%的受访者则根本不想考虑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给“手机依赖症”列出了症状表。“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手机总不离手,总是神经质地转动手机,反复阅读短信,浏览手机内储存的照片的次数一天可达500次”。心理学家斯韦特兰娜-戈瓦尔科娃说:“手机狂对夜间关机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担忧日益强烈,他们将手机音量设置到最大限度,将手机放置枕下,夜里要醒来几次检查是否错过了短信。”

调查指出,手机狂每月支付移动通讯和电话内容(铃声和图片)的平均费用为5000卢布以上。

相关推荐

依赖症你知多少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了具有强迫心理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强迫症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都市人群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说起强迫症,或许觉得新鲜。但不可否认,它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杀手”。 手机依赖症 症状表现:手机忘带心烦意乱、铃声不响左顾右盼、铃声一响条件反射、来电减少坐立不安等。 专家诊断:有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上述反应。这并不什么严重的

10大流行现代病你躺枪了吗

1、起床困难症再给我两分钟 临床表现:严重的起床气,这一症状已经成为父母子女亲情崩塌,同居情侣关系破裂,宿舍室友相互仇怨的重要原因。约好上午10点见面,他却定一个10点起床的闹钟,赖半小时床,起床后磨唧半小时,悠闲吃个包子,再晃悠抵达约定地点,最后发现女神绝尘而去赴下一场约了。 2、WiFi依赖症脸皮比较厚 临床表现:就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餐馆、KTV、棋牌室还路边摊,第一件事就不要脸地问:“WIFI密码多少?” 3、选择困难症又名穷癌 临床表现:没有钱!穷,全球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时间不定,主要

称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年轻人猝死原因

熬夜、压力大猝死主要诱因 长时间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诱发心源性猝死。国外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小时盯着电视、计算机屏幕的人,罹患心脏疾病致死率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大多在夜间12点至凌晨,所以等家人发现再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这个病发作起来非常凶险。”专家介绍。 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都猝死的诱因。专家介绍,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浑身无力、

深夜手机党小心白内障提早报到

近日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过7小时者,罹白内障风险,较每天坐不到3小时者高2成。手机、平板屏幕释出的热能伤眼,可能使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病变提早报到哦。 人类目前看手机的间隔 仅6.5分钟 现代社会中,患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时间为16个小时计算,那么人们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即使有些人的手机功能并不那么先进,他们也会频繁地查看手机;普通人一天一般会接到、打出和漏掉22个电话,平均收到或发送23条短信;还会看18次

什么电器对孕妇有辐射

手机 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在现代生活中更加必不可少。甚至有很多人患有“手机依赖症”,只要手机不在身边就会十分焦虑。但,它有辐射也人尽皆知的事实。准妈妈如何应对这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呢? 为了避免胎儿畸形,准妈妈在妊娠早期应尽量少使用手机,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准妈妈还应尽量避免将手机挂在腰间。 电磁炉 现在很多小夫妻为图方便,做饭、炒菜、煮汤等都使用电磁

要注意益生菌依赖症

益生菌从理论上讲对人体健康没有副作用,适当补充能改善肠道内环境。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虽然有益的,却不万能的,盲目滥用益生菌甚至可能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来说,益生菌口服制剂只限于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肠道功能衰竭或失调的患者,口服益生菌产品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使人体肠道获得有益菌,但长期服用会对人体构成潜在的危害。 警惕益生菌依赖症 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对它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人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赖症,终身都将依靠和

防止儿童过度玩手机的五个小窍门

现如今,“手机控”越来越低龄化,但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对小孩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孩子很容易错误操作,对手机里的文件“搞破坏”,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解决孩子过度玩手机的问题现下已成为了不少家庭的当务之急。手机对于孩子的魔力实在太大,有没有什么有效办法来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呢?又或者有没有手机应用可以对这种现象“以毒攻毒”? 面对年纪还小就有“手机依赖症”的小孩,分散注意力最好的方法。这里有很多窍门,一陪他看书、看电影,给他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在玩手机上。二也可以多带孩子

还在做深夜手机党小心白内障提早报到

还在做深夜手机党?小心白内障提早报到 近日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过7小时者,罹白内障风险,较每天坐不到3小时者高2成。手机、平板屏幕释出的热能伤眼,可能使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病变提早报到哦。 人类目前看手机的间隔 仅6.5分钟 现代社会中,患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受诺基亚公司委托,移动技术顾问托米阿霍宁近日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时间为16个小时计算,那么人们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托米阿霍宁指出,即使有些人的手机功能

幻听如何战胜

不同原因不同对策 心理紧张或自卑导致的间歇性幻听:放松心情,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那样幻听自然就可以战胜; 手机幻听:因为没带手机或带了手机而幻听总有人来电话,其实都别人电话在响。手机依赖症的对策就放下手机,从远离手机十分钟开始一点点增加,成功一次远离给自己一次奖励,奖励一个零食一杯咖啡或者其它什么东东; 更年期耳鸣性:这个只能说平稳度过更年期关键,因为更年期有的症状不仅仅幻听,所以过了更年期就会自然好了; 因为错误吃药导致的:吃药这个就很难战胜了,还有一些吸大麻的也会出现幻听,这类的战胜办法只有当

盘点现代人的四种常见现代病

“晚睡强迫症”“拖延症”“依赖症”等等病对于现代人来说一定不陌生。这些现代病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耗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和体能。下面,盘点了四种现代人最常见的现代病,并告诉你该如何治愈以及预防。 1. 晚睡强迫症 病症: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其实应该睡觉了,但不想睡。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熬夜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身体疲惫到不行,但强打精神上网刷朋友圈。 睡前一定要让电子产品尽量地远离自己。睡前可以先泡泡脚,喝一杯热牛奶,把房间灯光调暗,放一点轻松的音乐,或读一本书,等等,都能够让你轻松入眠。 2.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