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的哭声代表的几大心情
小宝宝的哭声代表的几大心情
我们收集了婴儿“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心情状态下的哭声,并根据这些哭声的特征,研发出可以自动判别婴儿哭泣理由的程序。这一程序的准确率为66%(是盲目判断的准确率的3倍),基本上可以判读婴儿哭泣时的心情。目前,我们正准备将其应用在育儿和临床领域。
为了帮您简单地理解宝宝哭声的“含义”,接下来我将按照宝宝的“倾诉内容”,分别介绍他们哭声的特征(主要是声音的高低)。
“困倦”、“难过”时哭声的特征宝宝“困倦”、“想睡觉”时的哭声,比“撒娇”时的哭声稍微低沉一点。当因为“妈妈不见了”、“妈妈都不抱我”而感到“难过”时,宝宝的哭声还要更加低沉一些。
“生气”时哭声的特征当“没有找到好玩的玩具”、“尿布湿了,很难受”的时候,宝宝就会“生气”甚至“发怒”,此时发出的哭声与“撒娇”时的哭声相比,声音更高,而且尖锐、刺耳。通俗地形容,就像被火烫到似的。另外,也许是过于亢奋的原因,有时也会产生反作用,所以时而也会夹杂一些低音。
“撒娇”时哭声的特征“抱抱我吧!”“好无聊啊!”当宝宝想向父母撒娇时,发出的哭声比较高(与“困倦”、“难过”时的哭声相比)。也许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哭泣大多不会流出眼泪来。
“饥饿”时哭声的特征当宝宝肚子饿了,想吃奶的时候,发出的哭声大多混有“m”音。此时宝宝的哭声中,大多伴有类似“manma”、“ma—ma”的呼唤声。有趣的是,不管说什么语言的国家,婴儿时期饥饿的时候,大多都会发出混有“m”音的哭声。
宝宝哭闹不停怎么哄
1、宝宝正常的啼哭
宝宝需要运动的时候,会哭一会儿,此时,宝宝哭声很响亮,但没有眼泪,哭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每次哭的时间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几次,但宝宝的进食、睡眠及玩耍都没有受到影响。这种啼哭是宝宝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宝宝通过啼哭可以加大肺部活动量,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对于这种哭声,妈妈不用太在意,只要轻轻抚触宝宝,对他笑,或者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晃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2、情感依赖性啼哭
这种啼哭通常是发生在亲近的人离开或者失去心爱的玩具时。哭声起先洪亮,涕泪俱下,同时宝宝会表现出感到痛心的表情,而后哭声逐渐减弱,宝宝也变得没精打采。此时,建议爸爸和妈妈或者亲近的人抱抱宝宝,安抚孩子的情绪。
3、饥饿时啼哭
宝宝会边哭边主动将头转向妈妈的胸怀里找乳头,若用手指试探宝宝的口唇,宝宝会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作出吃奶的动作。此时只要给宝宝喂奶或者食品,宝宝就会停止哭泣。但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表现出类似饥饿的啼哭时,可以将宝宝抱起来或换个环境,这时宝宝如果哭声停止,则说明宝宝不是因为饥饿啼哭,很可能是因为宝宝口渴或者食物太浓、太热,或者周围环境嘈杂影响宝宝情绪,导致宝宝啼哭。
4、口渴时啼哭
如果宝宝啼哭时显得很烦躁,并时不时用小舌头舔嘴唇,而且嘴唇发干,就说明宝宝口渴了,赶紧给宝宝喂水。
5、喂得太饱时啼哭
如果喂奶之后,宝宝发出尖锐的哭声,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很可能是宝宝吃得太饱了。此时如果妈妈贴着他的小肚子抱起,宝宝会哭的更厉害,嘴里会吐奶或者溢奶,甚至会出现呕吐。妈妈这时不必哄宝宝,让宝宝哭一会儿,可以促进消化。
6、感觉不舒服啼哭
如果突然遭遇冷热刺激,或者衣服布料粗糙、衣被裹得太紧、尿布湿了,或者蚊虫叮咬、异物刺激等,宝宝都会啼哭。这种哭声初时很大,以后逐渐减小,并有全身躁动不安。对这些原因引起的啼哭,只要及时找到原因,去除这些让宝宝难受的不适因素,然后抱起宝宝轻柔抚摸安慰,都可以让宝宝停止哭泣。
7、困倦时啼哭
这种哭声大多数发生在人多嘈杂,空气污浊或太热的时候,哭声比较低,宝宝的双目时睁时闭,哭声断断续续。此时,只要把宝宝放在一个安静清爽的地方,他就会安静下来,安然入睡。
8、带有意向性要求的啼哭
这种以企盼达到某一目的的啼哭,哭声忽大忽小,呈间歇性,或伴有蹬腿、挺胸、摇头、就地打滚及干嚎怪叫的行为,若无人理睬,哭声就会渐渐转弱停止。这种有意识的哭喊,多见于1岁以上的幼儿。
宝宝这些面部表情妈妈一定要懂
面部表情表情一:咧嘴微笑
当宝宝感到舒服和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
教养方略:宝宝的笑对其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当宝宝面带微笑时,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妈妈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同时轻轻抚摸或亲吻宝宝的面颊以示鼓励,这会让宝宝更加心情愉悦。
面部表情二:瘪嘴啼哭
宝宝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是要开哭的先兆。或许是肚子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大人抱起来换个环境或改变一种姿势。
教养方略:当宝宝啼哭时,细心的父母应该仔细分辨宝宝不同的哭声,揣摩出宝宝的要求,适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妈妈不必担忧,有时哭泣是宝宝在练习发声,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面部表情三:撅嘴、咧嘴或红脸横眉
宝宝有时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这是想小便的信号。当宝宝想大便时,则通常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
教养方略:当宝宝出现以上反应时,父母应让宝宝即时排出大小便,或者检查更换尿布,这样既解决了宝宝的内急,同时也能避免宝宝弄脏衣被。通过观察宝宝的表情,了解婴儿大小便的规律,从而加以引导,有利于逐步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宝宝晚上哭闹暗示了什么
与其他行为一样,哭不仅是一种反射,也是个性的一种反应。总的来说,把新生儿哭的时间累计起来,每天有2~4个小时。通常哭是一种信号,表示“我饿了”、“我想睡觉”、“我需要一个拥抱”等等,但哭经常也是情感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当宝宝哭时,有时你能很快就让他(她)安静下来,但有时却得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些宝宝比较老成,很少会长时间地哭,而有些宝宝则哭得比较多,以至家长觉得他(她)没有不哭的时候。
哭是一种最急切的交流方式,因为哭能马上引起你的注意。不管他(她)是因为饿了、累了、不舒服了、生气了或者觉得无聊了,都希望你能关注他(她),也需要你能识别他(她)的环境来适应他(她)。当他(她)哭的时候,会让你知道哪些是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哪些是能忍受,哪些会觉得累,以及他(她)有多看重你爱和关怀。如果他(她)想要一种安全感,就会频繁地引起你的注意,而且,如果某一天他(她)过得很顺心,就会很满意身边人和事,会通过触摸、移动身体和眼神来交流。
时间长了你就能识别出宝宝的不同哭声。宝宝能发出一个调的5个音,钢琴能发出10个音,而且他(她)还会有“保留节目”。根据不同需求,如食物、玩耍、拥抱,等等,哭声会有不同的停顿和强度,哭声大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如果他(她)感到无聊,哭声是间断性的,哭一会儿就会停一下看你是否过来陪他(她)。但是宝宝的哭声并不一定传达的都是消极的含义,他(她)可能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而已,在出生后的6个月,哭声是他(她)能发出的最为寻常和频繁的声音。
学着理解宝宝的语言,是一直需要进行的工作,但是你还是会经常对宝宝的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感到惊讶。一些你不熟悉的呜咽和持续不断的哭声,经常让你感到无措(大多数父母都会这样)。有这种担心的时候,就看一下表,你觉得已经长达1小时了,其实可能只有5分钟。对照下面列的小贴士,看哪些情况符合你的宝宝。如果你还是不放心,或者认为宝宝病了,可以去看医生,征求他们的建议。如果你感到担心或不安,觉得宝宝的哭声可能暗示哪里出了问题,出于本能让你会迅速做出反应,并尽快寻求他人的帮助。
等到宝宝越来越适应,哭得就越来越少。尽管有时(白天,也可能是在晚上)会哭得比平时多,那是在发泄情感,并能很快破涕为笑:他(她)可能在你怀里哭喊上20分钟,但是爸爸一从你手上接过去,他(她)就开始笑了,或者刚刚还在小毯子上哈哈大笑,一眨眼的功夫就皱起眉头开始哭了。
分清宝宝的三种哭声
每当新生的宝宝哭闹不止时,许多年轻的父母会不知所措,使出尽浑身解数地哄、抱。尿布也换了、奶也喝了,还是哭,于是就恨不得再把宝宝塞回肚子里去。其实,这时候,父母不要着急,一定要冷静下来,查清宝宝哭的原因。因为哭是宝宝的第一语言,这是原始的生理反应,也是他们表达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据有关专家讲,宝宝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分为生理需求、心理反应、病理状况三种。这三种类型的哭法是不同的,应该注意区分。
生理需求的哭。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要到了,渴了、太热(会流汗)了或太冷(会手脚冰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心理需求的哭。那些所谓“磨娘精”、难带的宝宝,往往是心理需求的哭。有关专家指出,有些宝宝黏人、易受惊吓,是性格上比较敏感或坚持度高、适应性差。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万事大吉了。宝宝3到6个月会开始熟悉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6个月以后四肢控制更纯熟,表情也更丰富,许多生理需求不必借哭来表示了,因此表达情绪的哭泣比重增加,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当大人拥抱时,能让宝宝感到满足与愉悦,所以父母应该在宝宝两岁前多抱抱他,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对日后的情绪发展有良好的启发。
病理状况的哭。假如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不论如何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此时他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肠胃道系统、呼吸道、皮肤方面、脑部问题、泌尿生殖系统、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大人吸烟或吸毒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异常哭泣。
宝宝哭声的不同含义
宝宝的哭声代表之太饿了
饥饿时的宝宝会边啼哭边将头转向妈妈的胸部寻找奶头。而且此时妈妈们要是把手指放在宝宝嘴边的话,那么,他就会立刻做出吸允的动作。
宝宝的哭声代表之太饱了
我们吃的太饱了都也是会感到难受的,何况是宝宝来说。因此,要是宝宝刚刚吃完奶,然后就啼哭,啼哭的声音尖锐,同时会乱蹬小腿的话,那么就可能是因为宝宝吃的太饱了,而需要通过哭来帮助消化。因此,如果宝宝哭一会就停止了,那么就没有必要担心。
宝宝的哭声代表之口渴了
要是宝宝口渴了的话,那么这个时候的哭声就会显得有点烦躁,并且妈妈们要是观察仔细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宝宝嘴唇干燥或者会时不时的用舌头舔嘴唇。
宝宝的哭声代表之需要安抚
宝宝需要安抚的时候,一般一开始的哭声会比较的洪亮,鼻涕俱下,要是没有人理的话,那么等过一会,宝宝的哭声就会慢慢的减弱,然后表现出没精打采的样子。
宝宝的哭声代表之想睡了
不要觉得宝宝想睡了,那么就会直接就睡了,有的时候也是会用哭声来表达说自己想睡了的。因此,要是宝宝哭的声音比较低,并且断断续续,双眼时而睁开时而闭目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安抚宝宝入睡了。
宝宝的哭声代表之感觉不舒服了
这种情况的下宝宝的哭声最开始的时候都会比较的大声,之后就会逐渐的变小,然后变现出躁动的不安。因此,父母要仔细的检查宝宝是否是尿床了,或者是衣服太紧了,太冷了等等。
宝宝的哭声代表之运动啼哭
很多父母都不了解,其实宝宝啼哭,并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饿了,或者是想睡了等等原因导致的,而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这种哭声一般都会比较的响亮,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没有眼泪,哭的时间也比较的短,并且一下子就能被逗笑。
此外,要注意的是,如果妈妈们怎么都安抚不了宝宝啼哭的话,那么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宝宝生病了,这个时候就要带着宝宝及时就医。
baby睡觉爱哭闹?妙招瞬间放倒他
长牙期的宝宝非常痛苦,长牙从5个月就开始,一直会持续到两岁半左右。长牙阶段牙龈总是感觉涨涨的、痛痛的,不舒服当然要哭啦。
宝宝憋尿也可能会突然醒过来,尤其是男孩子,膀胱比较小,憋尿会很难过,所以哭了就要告诉爸爸妈妈该把尿啦。
鼻塞呼吸不顺畅,除了刚出生的宝宝发育不完全,还有可能是感冒引起的鼻塞。
半夜温度不适,太冷或者太热,穿的多或者穿的不够舒服,又或者麻麻总是觉得宝宝冷会盖的太多,都有可能引起宝宝不适从而哭闹。
空气不新鲜导致宝宝呼吸道不适,或者堵塞都有可能引起宝宝哭闹。
小区周边噪音过大,当宝宝睡觉浅的时候出现的不和谐的声音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惊醒从而引起哭闹。
宝宝们哭闹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很少有宝宝会没有缘由的哭闹,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宝宝提高睡眠质量。 吮吸,宝宝们吮吸会感觉到很有安全感,不管是乳房、奶嘴、手指,都是不错的吮吸对象,都能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
按摩,或者轻拍都能够让宝宝平静下来,但是不能按摩未满月宝宝的肚子或者脊柱。
音乐,或者白噪音,能够让宝宝感觉到类似于子宫内稍微有些嘈杂的环境,太过安静有时候反倒会让宝宝感觉到不安,适当的声音有助于宝宝睡眠。
肚子胀气,吃饱喝足之后肚子胀气也不容易睡好,所以可以拍拍宝宝的背,打个嗝反倒会好很多。
给宝宝洗个舒服的热水澡,让身体清清爽爽,然后穿上舒服的睡衣,才能安安稳稳睡觉。但是对于不爱洗澡的宝宝来说,这简直就是起反作用。 宝宝们哭闹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宝宝们也会看心情,还会用哭闹来求关注,有时候可能是真不舒服。所以爸爸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观察宝宝的习惯和特点,不同的哭声代表不同的需求,通过宝宝不同的哭声来对症下药。
宝宝爱哭的12个原因
哭是小宝宝的本能反应。小宝宝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哭闹是他(她)们表达感情、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出各种要求和意愿的表达形式,充满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宝宝不同的哭声表示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反应,年轻的父母应该通过察颜辨声来熟悉和了解宝宝的这种独特的语言,根据宝宝哭声的高低、强弱、面部表情及手舞足蹈的程度来综合判断、细心观察,就能正确地理解和寻找啼哭声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原因。
1.饿了:新生儿是真正的多餐者,每隔几小时就要喝奶。孩子如果饿了,便会用大哭来催促你。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握好宝宝的用餐时间,别让他等得太久了。
2.要打嗝:宝宝吃奶时,如果吸进了空气,感到胀气、不舒服,也会大声哭诉。所以喂奶时,要给宝宝休息的时间,并轻拍后背,让他舒舒服服地吃饱。
3.不舒服:如果宝宝的尿布不及时更换,让小屁股呆在潮湿的脏环境里,也会让他号啕大哭。因此要及时检查宝宝的尿布,给他一个干燥舒适的环境。
4.太累了:宝宝也有累的时候,比如长时间不睡,就会烦躁得哭出来。新生儿每天要睡16个小时,甚至更多,所以每天让宝宝睡足觉,他才有足够的精力认识这个世界。
5.缺乏安全感:让宝宝四肢自由玩耍是必要的,但有时他会因此缺乏安全感,甚至哭起来。用毛毯等较轻的被子把宝宝包起来,他也会很快乐。
6.想活动:一味让宝宝躺着会让他哭闹不止,此时,如果把他抱在怀里走走路,外出透透气,或者在摇篮里荡两下,他们就会“阴转晴”了。
7.感到孤单:如果宝宝醒来看到空无一人,就会因为孤单哭起来。此时,如果你能深情地看着他,温柔地说说话,或者轻轻抚摸、拍打,就会立刻让宝宝笑逐颜开。
8.着凉或太热:过冷或过热会让宝宝不舒服,啼哭就是他不适应温度的信号。细心的妈妈要随时想到宝宝的感受,及时增减衣物或调解室内温度。
9.想吮吸:提供宝宝可以吮吸的东西也是让他停止啼哭的好办法。因为吮吸对宝宝来说,是很惬意和舒服的动作,即使不饿,也可以给他们个奶嘴叼一会儿,他们会很配合。
10.环境太吵:如果听到太多噪音,看到不停移动的物体,都会引起宝宝的“反抗”。此时,抱抱他,给他安静的空间,或者听听海浪的声音、单调的声音(如电风扇的转动声、吸尘器的声音),都会让他安静下来。
11.胃部不舒服: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如果吃了辛辣、易胀气或含咖啡因的食物,宝宝也会受到影响,并因为胃部不适而哭泣。此时,母亲需要调整饮食,再观察宝宝的不适感是否缓和。
12.定期无意义的哭泣:很多宝宝会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啼哭,这可能没有具体的原因,妈妈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慰、爱抚,让他在你的关心和爱护中寻找到慰藉。
宝宝哭声辨别 宝宝哭声的含义
其实,宝宝的哭声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只要你抛开焦虑烦躁的情绪,先安抚好自己脆弱的内心,静下心仔细地去分析和辨别,你会慢慢读懂他们的语言。
1.“我饿了”
宝宝的哭声高一声、低一声,响亮而有节奏,如果没得到满足声音会越来越响,同时伴有伸舌咂嘴、舔手、碰他的脸或嘴角就把脸扭到那边去。这是宝宝在说:“妈妈,我饿了!”
有时妈妈很困惑,明明他的表现符合“我饿了”,为什么喂他他还是不吃呢?这种情况,有时是因为他在一开始表达时没得到及时满足,等到他饿得不耐烦时就会暂时拒奶表达不满;有时是因为哺乳姿势不正确,宝宝含接不当所致。
对前一种情况,就要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等他稍微平静些再试。后一种情况就要及时调整姿势,让妈妈和宝宝都能在放松舒适的状态下实现哺乳。
2.“我困了”
犯困时的哭声往往和饥饿时的哭闹相似,但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哭几声就会停下来。新生儿多发生在吃完奶之后,稍大些的宝宝伴有打哈欠、揉眼睛、抓耳朵等动作。
很多父母在宝宝一开始犯困的时候容易忽视,因为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大,容易错误地认为是他还想继续玩,一直到宝宝累得大闹,就慌忙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在宝宝开始疲劳时要及时让他处于安静的环境,拥抱他或者用毯子包裹好他,给他安抚奶嘴,让他放松下来。
3.“我需要拍嗝”
刚吃过不久,宝宝突然发出尖叫哭声,好像哪里不舒服似的。典型的还会想要蜷缩起来,试图用膝盖去碰胸口。这时候你就要想一想,喂完奶是不是没有给宝宝拍嗝或者拍得不够。
胃里面胀气不舒服,一般睡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每次吃完一定要竖起来把嗝拍好,尽量把气排出来,才能睡个好觉。
4.“太冷了/太热了”
总的来说,宝宝更喜欢温暖的环境,喜欢被紧紧地包裹。但这并不代表宝宝需要无休止地裹上一层又一层。如果太冷或者太热,宝宝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手脚乱动,哭声不大,但是持续不断。
判断宝宝衣服是否合适,不是摸宝宝的手脚,最好是摸颈后。很多宝宝的手脚都是微凉的,通过摸宝宝的小手是否热乎来增减衣服,很容易穿过量。
基本的添加衣服的准则是:摸摸宝宝的颈部,颈部保持温热就可以,灵活调整!
5.“我肚子痛”
当了妈妈后才知道,有一种小怪兽名叫“宝宝肠绞痛”。这可不是个好对付的家伙,能直接让全家人都崩溃。
具体表现就是宝宝哭闹不休,每天傍晚或凌晨甚至深夜,哭闹好几个小时,无论让他吃奶,还是抱着摇晃,还是哄他逗他,都毫无作用,一直闹累了才罢休。
在这种情况下,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的爸妈们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要埋怨叹息,而是互相扶持鼓励。
尝试下面的安慰方法,寻找最适合你孩子的方法:放入摇篮或抱在臂弯里轻轻摇动;做抚触;检查孩子的襁褓;唱歌或说话;抱着或推婴儿车到处走走;换个人抱抱;播放轻音乐;乘汽车;换一套衣服或温暖的沐浴;安抚奶嘴……
6.“我病了”
如果你无论怎样也安慰不了宝宝,还要警惕他是否病了。生病的宝宝哭声会和往日不一样。
当你发现宝宝今天的哭声格外不对劲儿,或者哭的时间特别长,尤其还伴有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建议你不要盲目等待了,量一量体温,去医院看看吧。
其他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导致宝宝哭闹,比如被衣服上的别针或毛刺刺到;出牙痛;外界太吵闹等。有时,他就是想要你抱抱,听听你的心跳,接受你的抚摸。
孩子出生的最初几个月,无论孩子何时哭闹,最好立即做出反应,给予充分的安抚。只要你对他的信号做出正确的反应,他就会更有安全感,更平和自信,也就不会经常哭闹了。
婴儿晚上哭闹不睡觉的常见原因
1、宝宝饿了
宝宝在饥饿时,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渐渐急促。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要注意3-4个小时需要喂奶一次,间隔时间不能太久,如果宝宝经常1-2小时就哭闹,有可能是一次性奶量不够。
2、尿布湿了
纸尿裤太沉,宝宝会很不舒服,自然就会开始哭闹不止。在给宝宝更换新的尿布后,要注意宝宝是否有红屁股的现象,并及时进行护理,抹些护臀霜。
3、检查宝宝身上是否有异样
如果宝宝有出疹子、接种部位红肿、蚊虫叮咬等情况,也会造成宝宝哭闹不止,爸爸妈妈要给宝宝及时护理。
4、情绪宣泄
婴儿也会有自己的情绪表达,如果他想要爸爸妈妈陪伴,那么就会用哭闹来表达,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爸爸妈妈要经常陪宝宝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抱起来就没事了。
5、检查宝宝鼻子是否通畅
宝宝鼻子容易堵塞,需要经常清理,可以借助小工具,比如小棉签,吸鼻器等;用工具时一定不能太深入,避免弄伤宝宝。
6、消化不良引起腹胀
在宝宝哭闹时,爸爸妈妈可以摸摸小肚子是不是硬邦邦的,如果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腹胀,那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些助消化的药物。
7、宝宝穿的太多或太少
爸爸妈妈要根据室内的温度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太多或太少都会让宝宝感到不适。
8、宝宝想睡觉了
宝宝想睡觉了为什么也要哭闹呢?小宝宝在睡眠时也需要安静的空间,如果居室环境太过吵闹或者灯光太亮等情况,也会造成宝宝无法睡眠,宝宝也就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
新生儿哭闹3种情况需注意
除以上8大造成宝宝哭闹的情况外,以下3种情况是需要爸爸妈妈非常注意的:
1、惊哭:哭声急且宏亮,甚至可表现为尖叫样哭声,常常突然发作或停止,有时在睡眠中突然哭醒,医学上称这种哭闹为脑性尖叫,是表示颅内有病变,发现这种情况,应急请医师检查。
2、急哭:常与消化道的症状伴存,多发生在大便之前,是由于肠痉挛引起腹痛所致,哭的声音很急,也可伴有肠鸣音存在,一旦大便解出,哭声也就停止了,如轻揉腹部可使症状减轻,但有外科情况时,按压腹部可加剧哭声。
3、哭声低微:哭声无力或声音嘶哑,虽有痛苦的表情但哭起来有气无力,是表示所患的疾病严重,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等。
当心宝宝的哭声
宝宝出生第一件事情就是哭。哭,对于宝宝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引起宝宝啼哭的原因通常分为无病啼哭和有病哭闹两类,妈咪庆当仔细鉴别宝宝的哭闹原因,以便及进发现问题进行护理,除了掌握宝宝因饥饿、口渴、过冷过热、尿湿等不适引起的啼哭规律外,更应该从宝宝的哭声中发现一些急病的征兆。
阵发性剧哭一一诉说阵发腹痛
阵发性剧烈啼哭,是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幼儿诉说腹痛的一种形式。这类啼哭的特点是一阵阵发作性居烈啼哭,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常伴有躁动不安。
引起这类啼哭的疾病主要有肠痉挛和肠套叠。
小儿肠痉挛: 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痉挛而产生疼痛, 宝宝发生阵发性哭闹,待一定时间后强烈收缩的肠肌自然松弛,疼痛亦随之消失。肠痉挛一般在历经数十分钟到数小时后,可自愈,无危险性。
小儿肠套叠:发病早期的独特症状就是阵友性哭闹。由于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中,在肠蠕动时,套叠部分受阻导致强烈收缩而引起疼痛。 当肠蠕动减弱时,疼痛可缓解。如果套叠时间过久,套叠肠管会因A液供应障碍而坏死。由于本病友作前没有其它症状,在起病早期的间隔期间, 宝宝可嬉笑如常, 因而粗心的妈咪往往会延误带宝宝去医院的时间。
突发性尖叫啼哭一一诉说剧烈头痛
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哭声,提示有严重颅脑疾病的可能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 消失亦快,类似于受惊吓或做恶梦时的直声尖叫。
引起这类啼哭的疾病主要有脑膜炎。
小儿脑膜炎: 由于脑膜表面发炎,渗出液增多,使颅腔内压力升高,引起头痛、呕吐和抽搐等症状。然而,对囱门未闭合的婴儿来讲, 因囱门可向外隆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颅内压力的增高,不一定出现呕吐和抽搐。由于本病常见且早期不易被发现,因而宝宝一旦有突发尖叫啼哭,且伴有不明原因发热,或虽不发热但精神萎靡、不吃,时有两眼发直并嗜睡时,妈咪应当高度警惕宝宝是否患有脑膜炎。此外,新生儿颅内出血,或因窒息缺氧引起脑水肿时,也有尖叫样啼哭,还常伴有阵发性青紫、面部肌肉及手足微弱抖动,不吃奶等。但这些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有产伤或窒息史,故不难察觉。
连续短促的急哭一一诉说肺炎缺氧
连续短促的急哭,常是重度缺氧情况下的一种哭声,犹如呼救的信号。这类啼哭的特点是:哭声低连续而带紧迫感,好似气透不过来,有痛苦挣扎的模样。引起这类啼哭的疾病大多数为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由于小儿肺部细支气管和肺泡发炎,引起充血水肿,影响了肺部的氧气交换,导致体内缺氧。此时,心脏就会加快跳动,多向全身输送血液,以补偿氧气供应不足,最后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
出现这种连续短促的急哭时,妈咪应当立即解松宝宝衣领、裤带,垫高其肩部,并使头略向后仰(使颈部伸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打开窗户,尽量安抚宝宝,等待急救车到来。切忌紧紧搂抱宝宝,家人团团固住,加重其烦躁和缺氧,使病情恶化。
小鸭叫样哭声一一诉说咽后壁脓肿形成
3岁以下宝宝出现小鸭呜叫样哭声时,应考虑有否咽后壁脓肿的形成。
咽后壁脓肿:由于咽后壁淋巴结感染,咽后壁与颈椎前筋膜之间发炎而形成脓肿。因为咽后壁淋巴结于3岁后逐渐萎缩,所以患儿多为3月一3岁龄童。
罹患此病的宝宝除上述特殊表现外,尚有畏寒、发热、颈部强直、吞咽困难、不愿吮乳、语言不清等症状。妈咪如果没有观察出宝宝颈部活动困难,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混淆,误以为是感冒,就会贻误诊疗时而酿成不测。因为咽后壁脓肿是一种危急的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则脓肿会进一步增大,引起呼吸困难:脓肿穿破时,脓液被吸入气管内,会导致宝宝窒息而亡。
当怀疑咽后壁脓肿时,应赶紧送宝宝去有条件的医院检查治疗破裂而引起不测。千万不要自行强行观看宝宝咽部,以免使脓肿破裂而引起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