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并非营养越多越好
准妈妈并非营养越多越好
孕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很多营养素的需求都较孕前明显增加。但是,营养可不是越多越好,补充过量反而会带来麻烦。市妇保院营养科主任张晓燕表示,营养过剩可能会引起巨大儿、微量元素过剩甚至会导致中毒反应。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都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孕妈妈过多服用不易被身体排出,且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蓄积体内,致使胎宝宝发育异常。
所以,孕妈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切忌过量补充,以免事与愿违。
维生素A
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都能够顺利地通过胎盘屏障。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A不仅对母体不利,也可能导致胎儿骨骼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缺损以及硬腭豁裂。
维生素D
建议孕妈妈每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以10微克为宜。过多的摄入维生素D,可能导致胎儿高钙血症、主动脉和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和智力发育迟缓等,也可引起孕妈妈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长期摄入过多维生素D,也会对肾脏的排毒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维生素C
孕妈妈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发生尿道的草酸盐结石,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流产。
哺乳期妈妈吃什么好 新妈妈并不是补得越多越好
妈妈产后身体较为虚弱,在以往为了使妈妈身体尽快恢复并且产生足够的奶水,往往会给妈妈进行大补,其实这样的大补并不适合哺乳期的妈妈。传统的营养补充中,给妈妈补充的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并不能完全的消耗,堆积的脂肪会使妈妈体重迟迟降不下来,并且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妈妈摄入过多的脂肪后,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贝,这样的宝贝虽然看起来是被养得胖乎乎很可爱,实际上宝贝并不结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宝贝处在营养不均衡的喂养环境下,会导致宝贝的健康出现一些问题。可见营养的补充并不是补充单一的营养素,而是多种营养素相结合达到均衡补充的效果。
DHA并非补的越多越好
“从医生角度来说,母乳当然是宝宝最好最安全的食物。如果是纯母乳喂养,DHA等成分不需要添加。”李燕表示,对于没有母乳喂养的宝宝,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建议喝含有DHA的奶粉。
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不喝添加了DHA的高价奶粉,从天然食物中摄取DHA更好,鱼类以及藻类中都含有DHA。
既然DHA这么好,那是不是应该给婴儿补充越多越好?当然不是。摄入过量的DHA除了会增加婴儿的消化负担,太多DHA还会导致婴儿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降低(也就是说,更容易被病原体入侵),以及凝血困难等等不良后果。
纤维摄入并非越多越好
专家们研究发现,高纤维含量的食物会干扰胃肠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比如炒大豆中的蛋白质消化率只有50%~60%,如果把大豆做成豆浆或者豆腐,由于加工过程中去除了纤维素,豆浆中的蛋白质消化率能上升到90%。这是因为食物中的纤维素在肠道内包裹了食物蛋白质,使肠道与蛋白质接触不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便减少了。同样,食物中的无机盐、微量元素的吸收也与纤维素形成的植物酸盐浓度有关,食物中的盐与植物酸形成不溶性盐类,会影响无机盐、微量元素的吸收。
另外,少女也不宜过多摄入食物纤维。近年来,国外科学家们曾对30个国家和地区的女孩子月经初潮作了观察与分析,发现饮食能够影响少女月经初潮的年龄,特别是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例如,饮食中纤维素较少的伦敦女孩,其月经初潮年龄平均为13岁,而饮食中纤维素较多的新几内亚女孩,月经初潮年龄平均为17岁。这是因为,卵巢功能的发育,以及女性激素的分泌,均需要有足够的胆固醇。食物中的胆固醇吸收,与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有关,如果纤维素含量较多,会造成食物中的胆固醇通过大便排出肠道,从而减少胆固醇吸收,也会导致女孩体内女性激素合成的减少。女性激素合成减少,会影响子宫等生殖器发育,使少女月经初潮年龄推迟。
对一个健康人来说,每天摄入10克左右食物纤维素较为适宜,摄入过多,物极必反。尤其是在一些生活水平不高的农村,应适当控制食物纤维素的摄入,以做到平衡饮食,增进健康。
月子期间吃鸡蛋是否越多越好
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鸡蛋虽然对产后妈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鸡蛋虽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如果每天吃太多鸡蛋,不仅难以吸收蛋白质,还影响其他营养的补充,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蛋白质过多,在肠道中会发生异常分解,产生大量氨、羟、酚、吲哚等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使人出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腹部胀闷等症状。
另外,会影响新妈妈营养的全面吸收与消化。如果单纯过多进食鸡蛋,会严重影响新妈妈的胃口,进而影响到其他食物的摄取,不利于身体对多种营养的全面吸收。
最后,蛋黄胆固醇含量太高,过量摄入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反而害了妈妈。
孕妇保健品并非营养含量越多越好
维生素A——孕妇若超量服用维生素A,不仅可引起流产,而且还可能发生胎儿神经和心血管缺损及面部畸形。除非已确诊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才需要额外补充。一般来说,每日合理的膳食可提供5000~8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这不仅能充分满足孕妇每日所需,而且也已达到了哺乳期妇女每日8000国际单位维生素A的需要量。
维生素C——孕妇如果每日过量摄入维生素C(超过1000mg)会影响胚胎 发育,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易使体内形成“酸性体质”,这不利于生殖细胞的发育,而且长期过量服用还会使胎儿在出生后发生坏血症。
维生素D——如果过量(每日超过15毫克)服用则会引起胎儿的高钙血症,造成主动脉和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和智力发育迟缓等。再有就是我们最常提到的叶酸,如果每日超过 1mg可影响锌的吸收而引起锌缺乏;导致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增加;还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而使神经系统受损害;可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惊厥发作。
钙——钙摄入过高可致高血钙症、结石;胎儿出生体重降低;抑制铁的吸收、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使镁的代谢有潜在毒性;减少磷的吸收;
铁——可致呕吐、心衰、性机能障碍;过度补铁的孕妇到妊娠中期可出现血红蛋白的过高,这些孕妇生产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风险会增加4倍左右;
锌——每日补充超过过量(超过45毫克),易致孕妇胃肠不适、呕吐,容易造成胎儿早产,发育速度减慢。
碘——如果食盐中已加了碘,一般不需要再增加碘,因为碘摄入过量可诱发新生儿甲状腺素不足,影响婴儿智力。
孕妇补充营养越多越好
警惕误区:孕妇补充营养越多越好
怀孕后,很多准妈妈完全没有营养目标,尤其是过了孕吐期之后,更是敞开肚皮大吃特吃,每天都吃高蛋白、高脂肪的补汤,含糖量高的水果、点心等等,没有一点节制,结果整个孕期下来体重增加了近40斤,有的甚至猛增60斤,造成营养过剩。
专家表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出现营养不良的孕妇比较少,相反,营养过剩的孕妇越来越多。准妈妈的营养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反,如果营养补充过多,体重增长过快,容易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和难产等孕期并发症,而且,孕期肥胖还会造成围产期胎儿死亡率及致畸率增高,巨大儿风险也相对增加,这些孩子出生后将来更容易罹患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
准妈妈在孕期应该如何正确补充营养?
孕早期以清淡饮食为宜
孕早期(1-3个月)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吸收为宜。在孕早期要注意摄入叶酸,可多吃含叶酸的食物,因为叶酸关系到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维生素的供给要充足,如果准妈妈的妊娠反应严重影响了正常进食,必须适当补充综合维生素片。为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孕妇可适当补充奶类、蛋类、豆类、坚果类食物。
准妈妈并非营养越多越好
准妈妈吃得多,肚子里的宝宝就一定健康吗?一项针对孕妇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今天上午公布,在700份有效问卷中,超过六成的准妈妈承认自己大补特补,半数以上孕妇自认缺乏孕期营养知识,渴望获得权威指导。
准妈妈孕期营养并非越多越好
在今天举行的“分享孕期感动一刻”主题活动上,一份最新“孕期生活习惯”网络调查结果公布,超过66%的孕妇承认自己营养太充足,一位准妈妈说,为保证维生素摄入量,她一天要吃两只苹果、一根香蕉、一只猕猴桃、一只橙子。
对此,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沈月华教授提醒,孕期营养并非越多越好,“孕期多种并发症,如孕期糖尿病、妊高症、高血脂等,均与饮食不当有关。 ”沈月华建议,孕期饮食每天最好达到“九个一”标准,即1-2杯合适的奶制品(500ml,孕妇配方奶优选)、1份粗细搭配的主粮(250g-300g,一半是粗粮)、1斤蔬菜(250g绿叶)、1-2个水果(150g300g)、100克豆制品、100克肉类、1只鸡蛋、一定量的调味品 (如油20g-25g、盐6g、不用或少用糖)和2000毫升的饮水量。
运动出汗并非越多越好
在生活中,有不少朋友由于身体过胖的问题感到烦恼。不少人建议,减肥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于是有些人以为,运动时就应该多出汗,汗出得越多,减肥效果越明显。其实不然,运动减肥不一定要多出汗,有时候运动出汗太过,有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
其实,过胖的人要运动减肥是可以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运动减肥不出汗并不是代表着没有效果。适量的运动是能够达到减肥效果的。
运动出汗 并非越多越好
很多人稍一运动就会出汗,而有的人往往运动很长时间也不怎么出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专家称,正常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但运动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汗腺数量多的人,出汗也相对较多;运动前饮水的多少对出汗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另外,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
专家表示,运动并不是出汗越多就越好,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适度的运动最重要。运动可以消耗热量、改善微循环、调节身体神经的灵敏度。人们总是以汗水为锻炼要旨,但无汗运动同样可预防或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研究显示,每周在花园里干1小时的活能把突发心脏病的危险减少66%.每周步行1小时则能将这种危险降低73%.在荷兰,每周至少步行或骑自行车1小时的人的死亡率比不活动的人要低29%,同时还能帮助降低患中风、糖尿病、痴呆、骨折、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
据了解,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它的一端为分泌部,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为排泄部,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称为汗孔。汗液的排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正常情况下,发汗是一种反射活动,汗腺的分泌可由温热性刺激或精神紧张引起。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
当然有些疾病也会导致身体出汗,如果患风湿病、结核病时出汗就很多,脑炎后遗症经常伴有出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出一身汗正好减肥”的观点没有太多根据,因为出汗的过程主要是把体内的多余热量散发出去,大量的出汗导致人体处于失水状态,只能暂时减轻体重,真正减肥应是减少脂肪,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消耗一定的热量,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减肥。
温馨提示:从上文我们知道,运动减肥不出汗并不代表减肥没有效果。其实运动减肥最关键的是要适度运动,出微汗就可以了。出太多的汗有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反而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准妈妈微量元素补充要适度
准妈妈在选择孕产妇专用复合维生素制剂的时候,要细心留意含量和剂量,有些营养素无需补充,有些还不能过多。
碘——无需刻意补碘
碘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中,碘摄入过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由于在我国的食用盐中已经强制加入碘,只要正常饮食,便能保证提供足够量的碘,无需额外补充。钙的剂量恰到好处。
钙——正常饮食无需补钙
准妈妈的合理平衡膳食,能够基本满足每日所需,通常无需对补钙过于紧张。准妈妈体内的钙库这时候也会给胎儿补充。在孕中期需钙1000mg,孕晚期需钙1200mg,每日饮牛奶两杯(400-500ml)基本可满足需求。有时,孕期出现的抽筋也并非完全由缺钙引起,劳累、兴奋、受凉或胎儿压迫,都可能导致抽筋。如果盲目补钙导致过量,会抑制铁、锌等的吸收,还会出现宝宝出生后没有囟门,或囟门闭合过早。
叶酸——并非越多越好(800微克最佳)
叶酸是有效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水溶性维生素,在怀孕早期,叶酸缺乏会引起神经管畸形及其他的先天性畸形和早产。叶酸在血红蛋白合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缺乏会引起母亲巨红细胞性贫血,但是叶酸并非补得越多越好。过量摄入叶酸导致某些进行性的、未知的神经损害的危险性增加。匈牙利著名遗传学家Czeizel教授采用孕产妇专用复合维生素,对500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了一项长达8年的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孕妇对叶酸的日摄入量上限为1000微克,每天摄入800微克的叶酸对预防神经管畸形和其他出生缺陷非常有效。另一方面有研究证明,600微克的叶酸日补充量的预防效果较差。日补充叶酸800微克最有效。
预防孕妇营养不良的方法
不要增加过多的主食,而应考虑增加副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因为副食品种多,营养成分全面丰富。尤其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质、铁质。
饮食要多样化,避免偏食、挑食,以求全面摄入营养素,尤其要吃些杂粮、粗米、糙面和蔬菜。膳食安排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补充那些已感到缺乏的营养成分,变偏面为全面。
叶酸并非越多越好(800微克最佳)叶酸是有效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水溶性维生素,在怀孕早期,叶酸缺乏会引起神经管畸形及其他的先天性畸形和早产。叶酸在血红蛋白合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缺乏会引起母亲巨红细胞性贫血,但是叶酸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钙正常饮食无需补钙准妈妈的合理平衡膳食,能够基本满足每日所需,通常无需对补钙过于紧张。准妈妈体内的钙库这时候也会给胎儿补充。在孕中期需钙1000mg,孕晚期需钙1200mg,每日饮牛奶两杯(400-500ml)基本可满足需求。
孕妇营养并非越多越好
据了解,现在准妈妈和家属大多怀有一种在怀孕期多吃多补的心理。不论高级白领还是普通工薪族,很多准妈妈都认为,只要是对胎儿有帮助的东西,不论多贵只要经济上能承受,她们都会买来吃。蛋白粉、叶酸、鱼肝油、铁、锌和钙等微量元素统统买来,而且不少购买的全是进口、知名品牌。根据随机统计,怀孕期间营养品的费用少则4000到5000元,多则高达上万元。
水果过量可能得糖尿病
不少准妈妈喜欢吃水果,甚至还把水果当蔬菜吃。有的为了生个健康、漂亮、皮肤白净的宝宝,就在产前拼命吃水果,她们认为这样既可以充分地补充维生素,将来出生的宝宝还能皮肤好。营养专家指出,这种想法是片面、不科学的。
虽然水果和蔬菜都有丰富的维生素,但是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水果中的纤维素成分并不高,但是蔬菜里的纤维素成分却很高。过多地摄入水果,而不吃蔬菜,直接减少了孕妇纤维素摄入量。并且有的水果中糖分含量很高,孕期饮食糖分含量过高,还可能引发孕妇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所以,专家建议,孕妇应该有选择地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均衡营养。
准妈妈不是准病人
专家指出,就是因为准妈妈吃得太多、太好,而且运动又太少,造成摄入和消耗不均衡,导致超重。而准妈妈超重带来的后果却是不可轻视的,不仅在孕期会造成孕妇并发症增高,不利于胎儿成长,在分娩时,也会有困难。产后还会使孕妇难以恢复,体形过肥。专家建议,超重的准妈妈应及时咨询营养医生,调整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营养调配。
大多数的准妈妈都是健康的,她们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所需的食物和营养即可。有的准妈妈一旦怀孕后,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病人,认为自己缺这少那,于是只要有营养就补。其实对那些身体健康的孕妇来说,她们什么都不缺,最好的就是食补。而对那些身体欠佳的准妈妈来说,也不要盲目乱补,应在医生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另外,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每天都怀有一份健康、愉快的心情,相信自己会拥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宝宝,这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