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居家室内消毒用什么最好 不同区域、物体消毒法

居家室内消毒用什么最好 不同区域、物体消毒法

开窗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注意人员保暖。

以洗手为主,在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建议选择碘伏、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经常触碰的家用物品和家具表面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内的表面应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应按照房间分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可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15-30分钟后,按常规清洗。

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可能污染的表面。处理污染物应带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常用家用消毒法



日光消毒法 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天然杀菌作用,物品在日光下直接曝晒6小时,不可隔着玻璃窗,才可达到消毒的目的。所以小孩的枕头、被褥、毛毯、棉衣裤、毛衣裤、玩具等可经常在日光下曝晒,以减少细菌繁殖,避免病菌入侵体内而致病。曝晒时应注意翻动物品,使各个面都能直接受日光照射而起到消毒作用。

煮沸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主要适应于小儿的食具,以及能煮沸的用具,如奶瓶、碗筷、匙、纱布、毛巾等。此方法简便可靠,通常将食具或用具浸没在水里,煮沸20~30分钟后即可起到杀菌作用。如果是结核病、伤寒病、病毒性肝炎等病人的食具或残羹都可采用煮沸消毒法,待水开后再煮沸30分钟以上,便起到消毒灭菌作用。

药物消毒法 药物消毒的种类较多,由于药物消毒与药物的稀释比例或浓度相关,否则不能很好发挥药物的有效成分而达不到消毒目的。所以一般家庭备些常用消毒药物即可。

(1)酒精70%酒精杀菌效力最高。常用于皮肤消毒的酒精浓度以70%为宜。此浓度也可用于钳、镊子和体温表的浸泡,浸后备用。注意浸泡液每周应更换2次,并加盖保存,以免酒精蒸发而失效。95%的酒精则用于燃烧灭菌,如镊子、钳子等急用时可用此法。一般低于70%的酒精不能起到消毒灭菌作用,50%的酒精可用于涂擦长期卧床病人的皮肤,防止褥疮;也可用于高热降温擦浴。

(2)碘酒有较强的灭细菌和杀霉菌作用。用于静脉穿刺前、手术前皮肤消毒和皮肤疖肿早期的消炎,以2%浓度为宜。使用时先将2%碘酒涂擦于需消毒的皮肤,待20~30秒钟,再用70%酒精脱碘即可。若碘酒浓度过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高浓度碘酒会使皮肤灼伤。故粘膜部位,如会阴、肛门、阴囊、眼、口、鼻等,以及幼小婴儿由于皮肤娇嫩,尽量少用碘酒消毒。尤其是对碘过敏者应禁止接触。

(3)漂白粉常用于饮水、食具、痰盂、便盆等消毒。0.003%~0.015%用于饮水消毒。如井水水面直径1米,水深每0.3米中需加入漂白粉1~3克,30分钟后即可饮用。0.5%用于食具、痰盂、便盆等消毒,一般浸泡30分钟。若肝炎病儿的食具应用1%~2%浓度的漂白粉浸泡1~2小时; 1%~3%用于病儿居室墙壁、地面及家具的喷洒消毒。对肝炎等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干粪按2:5,稀便按1:5,搅拌,加盖放置2小时;尿液则每100毫升中加入漂白粉0.5~1克,放置10分钟后掩埋或倒入厕所。由于漂白粉具有褪色,并有腐蚀金属作用,故使用时应避免接触有色衣物及金属制品,如布类消毒后应立即清洗,以免腐蚀。溶液宜临时配制,久放易失效。

(4)碘伏杀菌范围广,毒性低,无刺激和腐蚀性,且具有清洁剂作用。可用于皮肤、粘膜及器械消毒等,同时可用于食具、水果之类的消毒。一般稀释50~100倍,呈淡黄色, 可作食具、器具、衣物、水果等浸洗消毒液。稀释25~50倍,呈黄色,可用于皮肤、粘膜消毒(儿童洗澡、妇女洗身等)。稀释10~20倍,呈深黄色,主要用于肝炎及各种传染病病 人用过的便器、玻璃器皿及不宜煮沸消毒的玩具等的浸泡。

家里杀菌用什么消毒水 家居消毒要项

1、紧记定期以消毒用品对家具、电话等消毒,而由于用餐、小朋友玩耍、睡觉的地方就最易有细菌滋生,故必须彻底的将各种接触面消毒干净。

2、如果家中有大量绒毛玩具的话,一定要多清洗或以稀释了的消毒用品作消毒,因为绒毛玩具当中藏有很多尘螨,加上孩子的飞沫或接触分泌物留于绒毛玩具上时,这些东西就成为理想的细菌蕴藏地。

3、必须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和干爽,因为温暖和湿气重的地方,如厂房和洗手间的去水渠极易滋生细菌,故应尽量打开窗户以保持通爽。

家里杀菌用什么消毒水

家里消毒杀菌,用漂白粉,加水之后变本漂白水消毒最好最安全,但是要通风。以下有更加适应家庭消毒的方式:

(1)通风换气。经常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或消灭室内病原体。夏季通风时间可长些,冬天每天也要开窗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2)紫外线消毒法。将需消毒的物品在阳光下直接曝晒,日光越强,照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曝晒时要经常将物品翻动,使物品的各面都能直接与阳光接触,4~6小时可达消毒目的。

或用紫外线灯照射,对表面光滑的物体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消毒前室内要清洁,照射时人必须离开,消毒时间30分钟以上。

(3)焚烧消毒法。将无保留价值、已带病菌又易燃。烧的物品用火烧掉。如便纸、棉球、擦嘴纸等焚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烧伤或火灾。

居家观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与家人保持距离

对于需要进行居家观察的人来说,在家观察期间要有相对独立的居住和活动空间,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尽量避免近距离的接触,至少间隔1米以上距离,实行分餐,餐具、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实行专人专用。

戴口罩

居家观察者在家观察期间,要佩戴好口罩,其次就是家庭成员都需要佩戴口罩,连续使用4小时需更换,遇有潮湿或污染的情况要立即更换,不要重复使用,避免出现感染。

尽量不要出门

虽说居家观察和居家隔离不一样,居家观察并没有明确要求不得外出,但为了安全着想,居家观察者最好是不要外出比较好,其次通知朋友亲戚不要来探亲访友。如果因疾病等特殊原因必须外出,经居家观察管理人员(社区网格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不得去人群密集场所。

按时测量体温

居家观察期间,居家隔离观察者每天早、晚各进行2次体温测量并作好记录,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报告体温和健康情况,不得隐瞒或者谎报数据。

讲究卫生

居家观察期间,被观察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按时通风

在家进行居家观察期间,要注意每天做好居室通风,每天上、下午要两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落实消毒措施,居家隔离观察者使用的餐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毛巾要用开水煮烫。

按时消毒

居家观察期间家里的卫生消毒是很重要的,像家中的桌、椅、门把手等易接触的物体表面及地面,使用84消毒液按1份原液加50份水稀释后擦拭消毒,30-6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操作时应戴橡胶手套。

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居家观察期间,会产生一定的垃圾,居家隔离观察者未出现相关症状前产生的垃圾,按照普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即可;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将垃圾消毒后,在属地卫生院指导下进行处理。

注意观察自身症状

居家观察者观察14天内,期间如出现,发热、寒战、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蒸好祖昂,应及时联系社区及辖区卫生院,对符合条件的由120转运至发热门诊。14天期满未出现相应症状,解除居家隔离观察。

居家隔离可以住寝室吗

若是一个人住一间寝室是可以的。

居家隔离的人员应该要居住在家里比较独立而且通风比较好的房间中,并且保证房间的门是经常性关闭状态,隔离人员最好待在这个房间当中,同时在室内做好消毒,用消毒剂清洁桌面、家具等台面。

手足口病生活上要如何护理

1、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2、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3、注意个人卫生

(1)注意手部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终末消毒方案是什么

消毒人员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 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 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 传,禁止无关人员进人消毒区域内。对脱掉的外衣应放 在自带的布袋里,不要放在受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 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 口罩、帽 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 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 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 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 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 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 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 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 消毒的面积和体积。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 象进行消毒前采样。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 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 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消毒片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 根据有效氯含量,用蒸馏水将含氯消毒剂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

2)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10min 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2000 mg/L~5000mg/L 消毒液浸泡 30min 以上。

②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 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 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 30min 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2000mg/L 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 60min 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④ 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10000mg/L,略加搅拌后,作用 2h~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 50mg/L 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 2h后排放。

居家监测家人可以上班吗 居家健康监测家人怎么办

居家健康监测主要针对需要监测的个人执行,对于家人的要求并不高,但为了防范安全起见,建议家人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以下措施:

1、准备居家健康监测所需的用品,如:体温计、笔记本、笔、药店购置的消毒用酒精棉球(或棉片)、口罩、手消毒剂、84消毒液等。

2、将居家健康监测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拒绝一切探访,佩戴口罩,限制居家健康监测者活动,最小化居家健康监测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确保共享区域通风良好并及时消毒。

3、其他家庭成员进入居家健康监测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在居住空间中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和居家健康监测者至少保持1米以上距离。

4、与居家健康监测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居家健康监测者居住空间后,需清洁双手。准备食物、饭前便后也均应清洁双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巾。

5、家属应避免接触居家健康监测者所用物品的接触。如牙刷、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6、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频繁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碰触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两次。

7、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居家健康监测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居家健康监测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8、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居家健康监测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9、若居家健康监测者和高度怀疑可能发病的人员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停止居家健康监测,与家庭成员一起做好防护措施后,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自行开车前往,并打开车窗通风。

相关推荐

84消毒液和酒精哪个消毒效果好 84消毒液怎么进行稀释

兑水进行稀释。 由于84消毒液的腐蚀性以及刺激性比较强,所以在使之前需要先进行稀释,一般稀释的方就是将其于水相溶。 但具体稀释方主要取决于其消毒途而定,如果84消毒来擦拭物体表面,像座椅、板凳、书柜等,通常采取1:200的比例,将5ml84消毒液加入1000ml的水中,就可以对于家具等物体进行清洗消毒。 但如果采1:100的比例,将10ml84消毒液加入1000ml的水中,浓度增加1倍杀毒、杀菌的效果会明显增强,可于衣物的消毒。 若是应84消毒液进行卫生间物品的消毒,像马桶等等,建议采

消毒液怎么使消毒最好

消毒液的种类有很多种,对于不同的消毒液来说其途也不一样,比如75%的酒精主要以医为主,常常于普通软组织损伤的伤口或者手术之后的伤口消毒,也可以喷洒在物品表面上进行擦拭消毒。 而其它种类的消毒液一般以含有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为主,这类消毒液的腐蚀性很强,因此在使之前需要经过稀释,主要可物体表面以及环境空间的消毒

75%酒精和84消毒液哪个好 室内消毒酒精还是84

建议使84消毒液比较好。 房间消毒建议84消毒液虽说75%酒精也可以于房间物体表面的消毒,但酒精属于易燃易爆品,室内消毒使量一般比较大,不注意容易发生安全隐患,所以使84消毒液进行室内消毒比较好。 房间消毒84消毒液必须先进行稀释,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一般是1:99的比例,也就是1份84消毒液需要加99份水,稀释后的84消毒液可以于拖地板、擦物体表面、洗厕所以及喷洒。 消毒完之后必须开窗通风1小时以上,84消毒液具有刺激性的味道以及腐蚀性,需要通风散发。

居家隔离影响家人上班吗 居家隔离的要求标准

1、凡确定居家隔离的人员,最好是独立居住(最好有单独卫生间的单间),避免与家人接触,三餐专人送取,餐具消毒,卫生间定期消毒,拒绝一切探访,避免交叉感染。 2、对居家隔离人员工作人员每天上门测体温两次,专人负责,“人盯人”“一对一”,记录详实,对隔离人员身体、心理、生活等方面都要关注,有情况及时上报处置。 3、隔离期间必须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在隔离期间未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医学观察14天后由工作人员报乡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下发解除告知书后,解除隔离。 4、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村(

手机消毒什么消毒液最好

手机上通常含有大量的细菌以及微生物,加上疫情期间经常外出拿手机出来,这样也有可能会携带一定量的病毒,因此为了安全着想,生活中酒精也是需要进行消毒的。 消毒手机可以使稀释后的消毒液,像一些常见的含氯消毒液也是可以的,因为消毒液具有很好很好的杀菌消毒,可以帮助清除以及手机上面的致病菌以及微生物。 其次手机也可以使75%的酒精进行稀释,因为75%的酒精杀菌消毒很好,将其使湿布擦拭手机,既能起到清洁作,又可以灭菌消毒

居家隔离的标准是什么 居家隔离外卖可以取吗

设置快递外卖配送区域,由专门的人员取送。 自己在家隔离或是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的话,一般为方便社区居民线上购置生活品,部分社区设定快递外卖配送区域,由快递员将居民购买的生活品送至指定区域,并由收件人无接触式领取,在保障快递外卖正常配送的同时减少人员聚集。 如果有条件对快递人员、车辆、物品进行消毒的小区,可履行消毒手续后,允许快递人员将快递投入智能快递箱。 但不可以自己出门取外卖,以避免隔离人员的外出,多数是挂在门口,等外卖员走后再戴口罩、手套取外卖食

消毒液有哪些 不同

84消毒液适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来苏水消毒液为甲酚的肥皂溶液。于手、器械、环境消毒及处理排泄物。

84消毒液和酒精哪个消毒

两者消毒以及灭菌作都可以,但相对来说84消毒液会更好一些。 84消毒液和酒精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品,其中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水解后会生成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使微生物丧失机能,无繁殖或感染。 而酒精消毒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酒精吸收细菌中蛋白的水分,从而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但是酒精有不同的浓度,一般75%酒精才具有较好的消毒。 所以说84消毒液相对于酒精来说,消毒杀菌效果会更加好一些,但84消毒液主要物体表面和环境消毒,不能于皮肤消毒

红眼病的预防措施

一、个人防控措施 远离传染源:发病季节尽量不去或少去易传播红眼病的公共场所,如理发店、澡堂、食堂、游泳池等;避开传播途径:重点是眼部分泌物以及被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毛巾、手帕、脸盆;这些物品要严格消毒;人与人不要握手,更不要与病人握手或密切接触;病人应自觉的自我隔离。不与健康人握手及共健康者眼药、食具及其他公物品。 加强家庭个人卫生:即使家庭内也不可共毛巾、脸盆,最好流水洗手洗脸。一旦发现可疑病人,要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物品(如:桌椅、床铺、门把手、接触物体的表面、玩具、毛巾、水杯)进行消毒,防止交叉

去过封控区需要隔离吗 封控区和管控区有什么区别

封控区>管控区。 目前对于发生疫情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也包括行政村,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封控区疫情传播风险高于管控区,而管控区高于防范区。 封控区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地区可划为封控区。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较高,且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将相关区域划为封控区。 管控区 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