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诊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诊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手术前应进行必要的诊断,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治疗。
鼓膜像诊断 准确无误的鼓膜像必须借助于手术显微镜完成,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微的鼓膜改变,如鼓膜是内陷还是已经穿孔,鼓膜表面是否有溃疡,鼓室内是黏膜还是上皮,镜下还可同时吸取分泌物和去除肉芽以促进内陷袋口的引流通畅,对减轻炎症反应、稳定病情很有帮助。如果检查发现有松弛部或紧张部鼓膜内陷并出现脱落上皮组织堆积,那么就可以明确诊断了。
纯音测听诊断 用以判断患者的听力程度。
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可以确定患者属于哪一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常规血液生物化学检查 用以判断患者炎症程度及各项血液指标是否正常。
颞骨CT 诊断 高分辨率CT扫描可明确患者病变范围、骨质破坏情况、乳突气化程度、颅中窝高度、有无迷路瘘孔及颈内动脉管的观察等,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大量客观信息。
Tips: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分类
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基本可分为两类:乳突手术和鼓室成形术。两类手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乳突手术以清理乳突中耳病灶为目的,包括上鼓室切开术、单纯乳突开放术、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等。
鼓室成形术以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为目的,包括鼓膜成形术和听骨链重建术。
耳朵流水是什么原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减退,耳内间隙性或者持续性流出脓性液体。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就医清除脓液,并且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耳朵流脓是中耳炎么
耳朵流脓是中耳炎么?医师介绍,耳朵里流脓一方面可能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和鼻咽部堵塞过久而引起咽鼓管发炎和阻塞,使其失去防御能力,细菌乘虚而入所致。
另一方面,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鼓膜穿孔,反复耳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开始,如急性炎症消退2—3月后仍继续流脓,则示病变已进入慢性。
耳朵里流脓,盲目的自行处理流脓,应及时选择专业化耳鼻喉医院,针对病因,从根本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留下隐患。
中耳炎手术后怎样护理呢
擤鼻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擤鼻涕的时候都是用两个手指捏住鼻孔使劲的擤,但是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不及时更正的话也是有可能引发中耳炎的发生的你知道吗,中耳炎手术后怎样护理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耳炎患者知道了手术对中耳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之后依然不想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中耳炎呢?就是因为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难做,而且那一段时间是比手术还要煎熬的。那么如果一定要做中耳炎手术的话,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术后护理方法呢?
导致中耳炎的常见原因有:1、擤鼻涕方法不正确;2、游泳时呛水,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3、婴幼儿仰卧位吃奶,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4、吸烟(包括吸二手烟);5、长时间用耳机听大分贝的音乐。
中耳炎分类
中耳炎可分为慢性中耳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
中耳炎术后怎样护理呢?
1、中耳炎术后常用明胶海绵填塞外耳道,以固定移植膜和外耳道皮瓣,但明胶海绵类似于黏稠的胶水,术后患者都会感到耳道内有流水的感觉。此外耳内的切口在愈合时会有蚂蚁咬样间歇性轻微痒感,均属正常情况。
2、中耳手术全麻时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术后1-3天应吃易消化的软食,随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中耳炎患者一般术后2周拆线并抽出耳内填塞物,在此之前不宜向患侧侧卧。部分患者手术侧耳廓上部分皮肤感觉会出现暂时性减退,长时间侧卧时注意不要压伤手术侧耳廓。
4、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避免用力擤鼻涕,咳嗽与打喷嚏时口要张开,耳部要注意保暖及干燥,切勿用棉签挖耳,术后三个月之内避免飞行和举重物。
5、中耳炎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或耳朵口的渗出液逐渐增多,耳鸣或耳鸣比术前加重,出现头痛、眩晕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中耳炎的术后护理方法现在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其实对中耳炎患者来说,手术真的是又方便又快捷的方法了,至于手术后的护理,大家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无法做好,只要用心的按照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来,就肯定会成功的,这样中耳炎术后修养的这一段时间就没有那么痛苦难熬了。
细菌感染所致中耳炎的分类
脓性中耳炎。最后再根据炎症所在位置,将上述四种中耳炎分为鼓室型和上鼓室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疼痛剧烈、听力损伤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明显、全身反应剧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不如前者严重,以耳鸣、耳聋、耳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两侧发病者也可见到。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见鼓室积液,行咽鼓管吹张时可听到啰音或水泡音。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积,致使鼓室内发生粘连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固定,造成听力障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个主症是耳道流脓、鼓膜穿孔、重听或耳聋。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表现相似,唯有病程时间上区别。
上述分类方法仅就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炎而言,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中耳炎尚可有其他分类方法。
中耳炎的分类
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称作渗出性中耳炎是由各种因素引起咽鼓管管腔急性阻塞致中耳,中耳粘膜充圌血、水肿积液。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闷、耳鸣、耳聋、鼓膜内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本病较常见,好发于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骨疡型中耳炎,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
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三型,胆脂瘤性中耳炎属于第三型,也是这三种中耳炎中最为严重,且易造成并发症的一型。
中耳炎的四大类型分别是什么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尤其好发于尽管儿童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指伴有鼓室积液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胶耳蓝鼓膜等病变发展可形成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但小儿占明显而且多数。由于可致成难以治愈的听力障碍应引起重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内堵塞感耳鸣及听力障碍小儿则常被家长发现听力减退 诊断需靠耳镜检查 听力检查及声导抗测试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指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并发于急性传染病鼓膜外伤穿孔感染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最突出症状是耳痛小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自已用手抓耳,常有体温升高。早期检查时发现患耳鼓膜明显充血、膨隆,伴听力减退。病程稍久者鼓膜可自行穿破耳内流脓此时耳痛及全身评价症状可随之减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转化而来,邻近器官疾病可促使本病发生,如化脓性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临床特点是长期或反复耳流脓听力减退鼓膜穿孔医生通常根据病人症状,并结合耳专科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乳突CT等)等做出以上分型的诊断,并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乳突根治、鼓室成形、人工听小骨植入听力重建等。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又称为耳气压性创伤是由于大气压力急剧变化引起鼓室内外压力相差较悬殊所致的中耳创伤性炎症
耳朵里面疼痛是中耳炎吗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耳朵里面疼痛是中耳炎吗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急,发展快,疼痛剧烈,听力损失严重。化脓期全身反应剧烈。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耳内流脓耳聋,可伴有耳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的表现如下所示:
单纯型 坏死型 胆脂瘤型流脓性质 粘液或粘脓性,不稠,色白或淡黄,臭味不大。 完全脓性,不稠,色黄,有时带血性,有臭味。 完全脓性,量少,很稠,有痂皮,色黄,臭味极大,似臭鸡蛋。
流脓时间 反复发作,间歇性,多在感冒或者进水后发作。 持续性。 持续或间歇,脓很少外流。
其中坏死型和胆脂瘤型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如面瘫、迷路炎、脑膜炎、硬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单纯性中耳炎反复治疗不愈也易转变为胆脂瘤型和坏死型。
3、急性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病情比化脓性中耳炎缓和些,以耳鸣、耳聋及耳阻塞感为主。多为感冒或者飞机起降时没有做好准备预防工作导致的。
由于小儿表达上的困难,使其中耳炎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耳炎可能会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造成听力的损失,或者引起其它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护理
1、活动与休息手术当日取平卧,头偏向健侧,术耳朝上。术后第一天,如无异常反应,可让患者取坐位或下床活动并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施行人工钛质听骨链 重建术或镫骨撼动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3d,尽量减少头部运动,防止听骨移位,影响手术效果。但可做四肢及躯体的轻微运动,预防褥疮。3d后患者可起身适当活动,但仍不可剧烈运动。患者长时间卧床后起身常会出现头晕,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消除其忧虑,并搀扶患者在床边静坐片刻,待头晕消失,再做简短步行,使其逐步适应,切忌操之过急。
2、观察术耳出血及敷料包扎情况。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保持敷料清洁,一般24~48h后更换耳外部敷料,术后8d拆除缝线。
3、术后密切观察有无眩晕、恶心、呕吐、面瘫、眼球震颤、头痛、意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障碍、昏迷等颅内并发症的症状出现,同时鉴别是内耳刺激症状(有眩晕、恶心、呕吐),还是麻醉副作用(只有恶心、呕吐)。如术后患者立即出现面瘫时,可能为手术损伤面神经或麻醉药暂时阻滞,应立即报告医生。
4、遵医嘱按时静滴抗生素2/日,通常应用7-10d,以预防或控制感染。一旦发现切口红肿、溢脓、耳内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敏感抗生素。
5、作鼓室成形术者术后注意保暖,禁止擤鼻,打喷嚏,必要时张口呼吸,以免气流把未长好的传音结构吹脱,使手术失败。术后1周可给1%麻黄素滴鼻,必要时行咽鼓管吹张术,防止鼓室粘连。吹张过程用力要轻。
6、洗头、洗澡时,耳道用干棉球堵住,以免水进入耳内。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特点
小儿中耳炎可分类为:
1、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2、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称作渗出性中耳炎是由各种因素引起咽鼓管管腔急性阻塞致中耳,中耳粘膜充圌血、水肿积液。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闷、耳鸣、耳聋、鼓膜内陷。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本病较常见,好发于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5、急性中耳炎,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圌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小儿中耳炎包括上文提到的五种类型,但是,这五种类型并不是全部,还有一些未提到的。对于家长来说,以上五种类型以及它们的表现特征都是最常见的,家长可以多注意这五种情况,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救治,治愈中耳炎。
耳朵发炎化脓该如何治疗呢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慢行中耳炎常见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的分型和诊断
一、急性中耳炎
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伴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不伴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儿童中耳炎通用检查
小儿中耳炎诊断
一、耳镜及鼓气耳镜检查
二、听力学评估
听力评估检查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行为测听和客观听功能检查,其中客观听功能检查至少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骨气导阈值)和中耳声导抗(6个月以内患儿用1000 Hz探测音,大于6个月患儿用226 Hz或1000 Hz探测音)。
不同年龄患儿检查项目:①6个月以内:行为听觉反应测听+客3i【|l听功能检查;②7个月一2岁5个月:视觉强化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③2岁6个月~5岁:游戏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④5岁以上:纯音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或颅脑磁共振成像。
急性中耳炎
一、定义
48 h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
二、分型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可伴中耳渗出。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性反应。
三、诊断要点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①48 h之内突然发生;②耳痛;③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④可存在中耳积液;⑤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孑L后症状减轻;②耳痛;③听力减退;④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
细菌感染所致中耳炎的分类
关于中耳炎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我国临床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耳炎的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一般以2个月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的界限。然后每一类中在根据其炎症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分为分泌性中耳和化脓性中耳炎。最后再根据炎症所在位置,将上述四种中耳炎分为鼓室型和上鼓室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疼痛剧烈、听力损伤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明显、全身反应剧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不如前者严重,以耳鸣、耳聋、耳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两侧发病者也可见到。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见鼓室积液,行咽鼓管吹张时可听到啰音或水泡音。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积,致使鼓室内发生粘连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固定,造成听力障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个主症是耳道流脓、鼓膜穿孔、重听或耳聋。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表现相似,唯有病程时间上区别。
上述分类方法仅就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炎而言,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中耳炎尚可有其他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