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压岁钱花出爱心和财商
压岁钱代表着对孩子的祝福,似乎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如今压岁钱一路飙升,对孩子来说算一笔“巨款”,每到春节,孩子们都充满期待,把它当做“横财”,毫不珍惜,很多孩子并不明确压岁钱的祝福意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全部上缴,用于“礼尚往来”;一些家长让孩子随意乱花,不加节制,对孩子的金钱意识造成不好影响,很多家长非常苦恼如何处理“压岁钱”,编辑搜罗了几种压岁钱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可女士:
我家一般都“入库”,因为孩子平时就有记账的习惯,让孩子记录下“谁给了多少压岁钱”,同时也记录下长辈的殷切关怀,这可是一笔浓浓的爱心账本。钱由孩子存进我这里,我这里就是一个小银行,他需要买什么的时候就到我这来取,这些钱完全由他做主。但是除了每个月给他的固定零花钱,这笔钱是他一年的所有财产,如果花完了,一年就不许主动要求买什么东西了!这样一来,孩子不觉得我们“贪污”了他的钱,又让他养成了控制自己花钱的习惯。通过压岁钱,我们要让孩子花出爱心和财商。
网友俏妞:
孩子太小的时候,我们是为她全部存基金定投了。现在6岁了,只给她不超过10块钱,叫她自己去买东西吃,她一般买了都分给家里人吃。其他的钱,我们会跟她一起商量,可以满足她一个新年愿望。然后叫她去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买一个新年礼物。剩余的钱继续为她买保险,我们告诉她保险的用途是什么——这些钱将来可以在她上学时交学费。
网友kaka:
在网上看到的压岁钱的花法,跟大家分享下:1、交学费:既可减轻家长的负担,也能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2、订购报刊、学习资料:可以帮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知识。3、购买学习用品及益智玩具:不仅能帮助孩子学好功课,也有助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4、为孩子办理保险:如少年儿童终身幸福保险、医疗保险等,让孩子健康成长、升学成才。5、献爱心:为贫困地区小朋友献爱心,帮助失学儿童上学等,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6、参加储蓄:以孩子的姓名参加储蓄或购买国库券,培养孩子理财和节俭开支的良好习惯。7、给长辈或孤寡老人赠送小礼物:培养孩子敬老及济贫的美德。
莫让压岁钱扭曲了幼小心灵
春节过后,许多孩子都收到了或多或少的压岁钱,如何帮助孩子管理好压岁钱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多教育勿攀比
儿童心理专家杨海燕指出,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但如何对待孩子的压岁钱体现的是家庭教育。事实上,孩子对压岁钱的由来并不清楚,只知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有的孩子还会攀比谁收到的压岁钱多;有的孩子还认为压岁钱是长辈应该给的,是“自己挣来的”。因此,父母应告诉孩子压岁钱是表达对孩子的一种爱,是长辈的一份心意,不能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因此不宜攀比。
多沟通勿没收
孩子的压岁钱有的被家长没收,有的是自己处理。杨海燕指出,处理孩子的压岁钱不是简单的钱给谁花的问题,而是让孩子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意识。如果孩子能独立使用钱,压岁钱就该让孩子自己处理,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压岁钱没收,不让孩子学会独立支配,容易给孩子造成理财的消极心理,对孩子社会心理发展也是不利的。
对于那些还不能很好地独立使用压岁钱的孩子,应告诉孩子由父母暂时帮他们保管,同时教导孩子如何管理和规划这笔钱。父母不妨和孩子讨论一下压岁钱怎么花最有意义,传授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不要让压岁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2019年大年初一是几九
2019年大年初一是六九第一天。
大年初一,又称正月初一、春节、元日。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也是全年中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这一天,民间有盛大的庆贺活动,主要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大年是什么意思
汉族春节。
大年,又称年节、岁首,是汉族人最为传统的一个节日,一般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了;腊月三十日,到了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吃年夜饭,给压岁钱,贴年红,拜神,祭祖,守岁,放爆竹等。
过年的由来 过年的习俗
吃年夜饭是过年的一个传统习俗,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压岁钱也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压岁钱一般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而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给压岁钱也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
贴春联、福字、门神、窗花等都被叫做是贴年红,因为这些都是红色喜庆元素,所以被统称为“贴年红”。这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信仰,同时还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氛围。
守岁,又叫做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是民间春节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全家团聚,迎接新岁到来;并称之为“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压岁钱的来历有哪些
过年给压岁钱的来历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钱币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因“岁”“祟”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除夕和正月初一的区别 为什么春节又叫过年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