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的生长
苦苣的生长
生于山坡或山谷林缘、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近水处,海拔170-3200米。几遍全球分布。[1]
是一种中生阳性植物,喜水、嗜肥、不耐干旱。喜潮湿、肥沃而疏松的土壤,从沙土到粘土、PH4.5–8.9之间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微酸至中性沙堆土上生长最好。对干旱、土壤板结而贫瘠、原生草群
密集或郁蔽度大于0.4的林地等环境,难以适应。苦定菜的耐寒性比较强。在温带地区,秋季能长出根系发育良好的苗株,其地下部分能够顺利越冬;在亚热带以南地区,苗株均能以绿色叶丛越冬。当气温达5℃时能缓慢生长,即便遇到–10℃的短期低温,苗株仍能保持青绿;而在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冬季仍能生长,甚至可以开花结实。
苦苣的吃法
1、凉拌苦苣
主料:苦苣200g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蒜3瓣、红椒2个、生抽适量、蚝油适量、醋适量、白糖适量、花椒适量。
步骤
1.1、苦苣先用用盐水泡五分钟2泡好之后摘成小朵。
1.2、红椒切丝。
1.3、蒜切丝。
1.4、苦苣放大碗晨,红椒和蒜放苦苣上。
1.5、兑碗料汁:生抽,蚝油,醋,盐拌匀。
1.6、再加入白糖拌匀。
1.7、起锅烧油,爆香花椒。
1.8、捞出花椒,加入料汁炒香。
1.9、炒香的料汁浇在苦苣碗里。
1.10、拌匀即可。
2、苦苣蒸豆沫
主料:苦苣500克、黄豆面300克
调料:食盐3克、味精少许、葱10克、姜5克、香菜2棵
2.1、准备好苦菊、黄豆面、葱、姜和香菜。
2.2、苦苣洗净,控干水分切大段;葱、姜、香菜切碎备用;苦苣和葱姜香菜混合,添加一点点盐和味精。
2.3、撒上豆面,再次拌匀,让苦苣都裹上一层豆面;入锅,隔水蒸,上汽后8分钟停火。
吃苦苣菜上火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有很多食物能供我们选择,但是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功效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吃苦苣菜会上火吗?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苦苣菜的营养价值
每百克鲜苦苣菜中含蛋白质1.8克,糖类4.0克,食物纤维5.8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及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B2(0.2mg)、C(88mg)、胡萝卜素(3.22mg)、烟酸等。此外,还含有腊醇、胆碱、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苦苣中含有维生素C88毫克,胡萝卜素3.22毫克,分别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苦苣嫩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种氨基酸之间比例适当。
吃苦苣菜上火吗
不会上火,苦苣性寒、味苦、无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
身体上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上面就是对吃苦苣菜会上火吗的了解,希望朋友们不要忽略上火这样的常见症状,注意饮食的调整。
苦菊的种植方法
苦苣的种植方法
苦苣菜的种子小而轻(千粒重0.8—1.2g)顶上力弱。因此,土地理整平耙匀。有翻耕前,应施足底肥,仅墒商好,以保证出苗整齐,苗全、苗壮。在北方地区,以春播为宜;在南方地区,春、秋季播种均可。但为了利用冬闲田,以解决冬、春青绿饲草不足,则以秋播为好;在中热带以南地区,四季均可播种。播种方法以 条播为好,亦可撒播或穴播。因为某部分枝较少,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一般播量为11.25—15kg/ha,行距20—30cm,播深2—3cm。在保墒不良的地区,播种后应及时填压。凡春播者一定要加强灭杂工作;秋季播种,杂草少,苗期一般不用除杂,来年春季返青后,杂草大量滋生,除杂两遍即可。春播草地以利用3—4茬为好;秋播者以利用5—6茬为宜。秋播者冬季可 刈割1—2次,返青后可刈割3—4次。若叶丛期利用,必须在根系发育良好、形成大叶丛后方可。留茬高度为1—2cm;抽茎后刈割,留茬不应低于3cm;晒制干草或用作青贮原料,以花蕾期刈割较好。每次刈割后,最好能适量追施化肥。采种应在植株顶端果实的冠毛露出时为宜。种子的寿命较短,一般为二年,隔年的种子发芽率将大大降低,以当年的种子发芽率最高。
苦苣菜病虫害较少,有时有 蚜虫危害,如发生,可用40%的乐果乳剂稀释1000—2000溶液喷施。
苦苣的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产量高,每一头状花序可产种子30粒,每株可产种子300—1200粒。 种子发芽率一般可达95%,既便未完全成熟的种子也具有发芽力。种子边成熟边脱落,借助冠毛随风或地表径流传播,当遇到湿润而 疏松”的土壤,温度达到10℃以上时,即可萌发出苗。苦苣某种子的休眠期很短,一般为7—15天,成熟的种子,当年即可发芽出苗。埋入深土层不能发芽的种子,发芽力能保持两年,一般以当年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苦苣菜的根颈部具有较多的潜伏芽,当地上部受畜禽采食或刈割,残茬能继续再生,尤其在根系发育良好的叶丛期,再生力最强,每20天刈割1次,不会影响其再生,但在 花枝形成后,再生力显著下降,往往刈割2–3次,则难以再生。因此,放牧或对割利用,最好在抽茎之前进行。苦苣菜是一种伴生植物, 生态幅相当宽,凡人类从事大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区都有生长。它一般喜生于耕地、 田边、路旁、堆肥场、居民点周围的隙地、果园、疏林下及各种弃耕地或撂荒地上。常成片生长,形成单优种小群聚。
埋于土壤中的种子,春、夏、秋三季均可发芽出苗,其物候期进程一般为3—4月份出苗,6—7月开花、7一8月成熟,生育期为120天。秋季萌出的苗一般难以绿色体越冬,呈现一年生性状。而在亚热带以南地区,一般四季均可出苗,并能以绿色叶滚越冬。在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冬季也能开花结实。以安徽省合肥地区为例,越冬的绿色 叶丛,一般于2月底返青,3月中旬以后抽茎,4月中旬以后孕蕾,5月上旬开花,5月上旬至6月上旬结实并成熟,生育期为104天,生长期可达8—10个月(表88一1)。在合肥地区,越冬种子于3月中旬以后出苗,7—8月份成熟,生育期约120天。夏末、秋初生出的苗,初冬也能开花结实,但茎秆低矮,种子难以完全成熟。处于莲座状的苗株可以顺利越冬,凡已抽茎开花者,地上部分不能越冬。
苦苣的价值
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苦苣性寒.味苦.无毒.有消炎 解毒的作用.适用于阑尾炎、肠炎、子宫颈炎、乳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症.可防治癌症、利胆保肝、抗 胃溃疡.外用可治疗 疖肿,有利于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其是对肝病有一定疗效。由于苦苣中的铁元素含量高,可预防贫血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食用苦苣菜有助于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能 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大脑机能。
种中文名:苦苣
药名:苦苣
拼音:KUJU
来源:为 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 黄疸,疔疮,痈肿。
性味归经:①<千金·食治>:“味苦,平,无毒。”②《嘉佑本草》:“味苦,平,一云寒。”入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别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广州植物志》)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苦苣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中国南部及东北各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夏季采收。
拉丁名: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
考证:出自《嘉佑本草》;《嘉佑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为白苣,江外、岭南、吴人无白苣,尝植野苣以供厨馔。”
相关药材: 苦苣苔、卷丝苦苣、苔苦苣、根苦苣、 苦苣菜。
饲用价值
苦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含水量高达90%,无刺、无毛、稍有苦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猪、鹅最喜 食;兔、鸭喜食;山羊、绵羊乐食;马、牛少量采食。据试验,开花期以前切碎生喂或煮熟饲喂,每日用650g苦鲁菜饲喂家兔,其采食率可达77%,切碎喂鸡、鸭也有良好的效果。另据青海省铁卜加草原站调查, 苦苦菜的干草是马、牛、羊的好饲草,其适口性均可定为喜食级。其化学成分见表88–2。苦苣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100g鲜草中,叶含维生素C11一68.2mg,茎中含维生素C11mg、含胡萝卜素14.5mg。秋季,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比春、夏季高。
苦苣菜的能量价值可评为中等。从结实相的分析资料看,其总能,对猪、牛和羊的 消化能、 代谢能、各种净能及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均属中等 (88–3)。与同属植物 苣荬菜(S.brachyotus)相比并不逊色。苦苣菜的茎叶繁茂,叶量大,在抽茎之前全为茂密的叶丛。至开花期,其茎枝仍比较脆嫩,还可饲用。茎叶比为1:1.55)果期茎枝逐趋老化,饲用价值下降。在野生条件下,以苦苣菜占优势的草。鲜草产量一般可达30000一45000kg/ha;单株重为150一250g.在栽培条件下,鲜草产量可达37500–60000kg/ha,k的可达75000kg/ha。 饲料基地。苦苣菜的茎叶脆嫩,不耐畜禽践踏,耐热性差,以刈割利用为好。尤以开花期之前利用为宜。除青饲外,还可晒制 青干草,制成草粉;也可青贮利用。青草以喂猪、鹅、兔、山羊、鸭为好;千草以马、牛、羊等利用最为适宜。此外,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有降血压作用,亦可沤制绿肥。结合农田灭杂,可收集起来用作饲料或沤制绿肥。
食用价值
每百克鲜苦苣菜中含蛋白质1.8克 ,糖类4.0克, 食物纤维5.8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及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B2(0.2mg)、C(88mg)、胡萝卜素(3.22mg)、烟酸等。此外,还含有腊醇、 胆碱、 酒石酸、 苦味素等化学物质。苦苣中含有维生素C88毫克,胡萝卜素3.22毫克,分别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苦苣嫩叶中 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种氨基酸之间比例适当。
苦苣不仅在中国广为人知,在欧洲也有不少知音。据介绍,欧洲常见的苦苣菜其形状与中国苦菜十分相似,亦开 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故欧洲民众俗称其为"牛奶菜"。欧洲农夫们普遍称苦苣菜为“猪婆菜”。据说母猪在产仔后只要经常喂给它新鲜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此外,苦苣菜在欧洲也是一种食用蔬菜,欧洲民众常采集嫩叶做色拉。
菜谱:
苦苣拌肉丝、 虾皮苦苣饼、 凉拌苦苣、苦苣冰藻、苦苣什锦炒、苦苣豆腐卷、三色苦苣沙拉、百合苦苣、肉丝 海蜇拌苦苣、肉丝拌菊花苦苣、烤培根卷苦苣、豆腐丝苦苣、鸡肉苦苣沙拉等等。
苦苣的药用价值
苦苣又叫野苣、褊苣、兔仔菜。花和嫩叶可加入色拉,或炒熟食用。根可以做成咖啡或无咖啡因咖啡饮用,比起蒲公英咖啡,味道更为柔和。
苦苣菜原产欧洲,目前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在中国除气候和土壤条件极端严酷的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和盐漠等地区外,几遍布中国各省区;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亚、中亚及远东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各国。
苦苣-药用价值
种中文名:苦苣
药名:苦苣
拼音:KUJU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黄疸,疔疮,痈肿。
性味归经:
1、《千金·食治》:“味苦,平,无毒。”
2、《嘉佑本草》:“味苦,平,一云寒。”入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别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广州植物志》)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苦苣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中国南部及东北各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夏季采收。
拉丁名: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
考证:出自《嘉佑本草》;《嘉佑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为白苣,江外、岭南、吴人无白苣,尝植野苣以供厨馔。”
相关药材:苦苣苔、卷丝苦苣、苔苦苣、根苦苣、苦苣菜
中医认为,苦苣性寒.味苦.无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适用于阑尾炎、肠炎、子宫颈炎、乳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症.可防治癌症、利胆保肝、抗溃疡胃.外用可治疗疖肿,有利于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其是对肝病有一定疗效。由于苦苣中的铁元素含量高,可预防贫血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食用苦苣菜有助于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大脑机能。
春季养肝别忘吃生苦苣
春天,水灵灵的苦苣再度上了餐桌。苦苣的养生作用可不少:清热解毒,清肺止咳,益肝利尿,抗炎消肿。跟很多人一样,我也喜欢生吃苦苣,春天吃更好。无论是肉丝拌苦苣,还是作为大丰收菜盘中的一员,用苦苣蘸酱吃,都是十分健康的吃法。
苦苣用来凉拌再好不过了,我经常做“肉丝红椒拌苦苣”招待朋友,总能博得表扬。苦苣中的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含量极高,比我们熟悉的胡萝卜还要高。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不仅对眼睛和皮肤健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维生素A还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苦苣中的钙含量也很高,我们通常都食用乳制品补钙,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并不吃乳制品,却没有骨质疏松,他们就是靠蔬菜和豆类食品来补钙。根据近些年国家的营养普查发现,钙和维生素A都是我们居民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对于这样的人群,吃苦苣纠正营养缺乏是非常适宜的选择。
我喜欢在凉拌苦苣中加入适量的红辣椒,漂亮又丰富了营养。维生素C在碱性环境中易被破坏,凉拌时应加入少许的醋,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苦苣是寒凉性质的蔬菜,有些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我在凉拌苦苣时,加了红辣椒和鸡胸肉,红辣椒性热,鸡肉性温,与寒凉的苦苣同食,既使营养成分形成互补,也避免了苦苣性味过凉给脾胃虚弱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苦菊吃多了的危害 苦菊和苦苣一样吗
不一样。
苦菊和苦苣是不一样的植物,其中苦菊是菊科菊苣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味甘略苦,颜色碧绿,可用来凉拌、炒食、煮汤等,对人体来说具有清热去火、抗菌消炎、清肝明目的作用。
而苦苣为菊科苦苣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常常生长与田野、路边以及村舍附近,可生食、凉拌或炒食,对人体来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苦苣的食用价值
苦苣又叫野苣、褊苣、兔仔菜。花和嫩叶可加入色拉,或炒熟食用。根可以做成咖啡或无咖啡因咖啡饮用,比起蒲公英咖啡,味道更为柔和。
苦苣菜原产欧洲,目前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在中国除气候和土壤条件极端严酷的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和盐漠等地区外,几遍布中国各省区;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亚、中亚及远东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各国。
中医认为,苦苣性寒。味苦。无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适用于阑尾炎、肠炎、子宫颈炎、乳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症.可防治癌症、利胆保肝、抗溃疡胃.外用可治疗疖肿,有利于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其是对肝病有一定疗效。由于苦苣中的铁元素含量高,可预防贫血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食用苦苣菜有助于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大脑机能。
苦苣的食用价值
苦菜不仅在中国广为人知,在欧洲也有不少知音。据介绍,欧洲常见的苦苣菜其形状与中国苦菜十分相似,亦开 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故欧洲民众俗称其为“牛奶菜”。欧洲农夫们普遍称苦苣菜为“猪婆菜”。据说母猪在产仔后只要经常喂给它新鲜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此外,苦苣菜在欧洲也是一种食用蔬菜,欧洲民众常采集嫩叶做色拉。
苦苣菜又名苦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苦菜嫩叶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或做麻酱拌苦菜、苦菜粥等。
国际保健食品界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苦苣菜是一种出色的保健食品。苦苣菜的白浆中含“苦苣菜精”、树脂、大量维生素C以及各种类黄酮成分。据说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国外也开发出多种苦苣菜保健食品,其中包括含苦苣菜汁饮料、苦苣菜营养饼干、苦苣菜色拉酱等等。
苦苣菜的功效与作用
苦苣菜的功效与作用
据研究表明,苦苣菜中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钙、锰、硒等,这些微量元素都是我们日常所需要的。苦苣菜不仅仅是属于蔬菜一类,它还有药用价值,例如苦苣菜可以有清热、消炎、健胃、养血、败火等等。这些就是苦苣菜的功效和作用。
苦苣菜的营养成分
据测定,每一百克的苦苣菜里含蛋白质1.8克,糖类4.0克,食物纤维5.8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及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真的有很多我们所不知的微量元素蕴含其中。苦苣菜还含有苦味素这一化学物质,和齐全的氨基酸,这些营养素都有助于促进我们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我们机体免疫力。苦菜中丰富的铁元素还可以预防贫血,真是很适合略贫血的女性朋友。
苦苣菜的做法
一般来说,蔬菜类的食物我们都会是炒或者煮来吃。因为苦苣菜中含有特殊的苦菜精,在长时间的蒸煮下会挥发掉,所以苦苣菜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来做凉拌苦苣菜。我们一般去买凉拌菜时都会看见苦苣菜的身影,其实它的做法也很简单。
1.将苦苣菜去头去尾,洗干净后沥干。喜欢的可以倒弄点大蒜。
2.将苦苣菜、大蒜一起倒入大碗中,放入盐、鸡精、白醋和香油搅拌均匀,等苦苣菜有点蔫了就可以吃了。
苦苣菜的适宜人群
苦苣菜不仅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苦苣菜是属于寒性食物,一般具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所以如果你是患了一些由于热性引起的疾病都是很适宜吃的,例如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疗肿等病,还有孕妇也是可以的吃的,但是因为凉性的,所以要适量得吃,不可以吃过度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是气虚体质或者阳虚体质就不要食用苦苣菜了,吃了以后会造成你的体质更加虚弱。
孕妇可以吃苦苣菜吗
苦苣菜具有这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生活里肯定少不了它的出现,也有时会在家弄点来吃,那么有些人就会问了,孕妇可以吃苦苣菜吗?其实是可以的。
苦苣菜也是一般的蔬菜类食物,孕妇也可以适当吃点来下火,我们都知道,到了孕晚期,孕妇会适量吃点下火的东西来排一下自己身上的热气和胎毒,不要让自己的火气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苦苣菜是凉性蔬菜,孕妇可以吃,但一定不要吃多了,掌握一定的度。
苦苣食用价值
苦菜不仅在中国广为人知,在欧洲也有不少知音。据介绍,欧洲常见的苦苣菜其形状与中国苦菜十分相似,亦开 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故欧洲民众俗称其为"牛奶菜"。欧洲农夫们普遍称苦苣菜为“猪婆菜”。据说母猪在产仔后只要经常喂给它新鲜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此外,苦苣菜在欧洲也是一种食用蔬菜,欧洲民众常采集嫩叶做色拉。
苦苣菜又名苦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苦菜嫩叶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或做麻酱拌苦菜、苦菜粥等。
国际保健食品界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苦苣菜是一种出色的保健食品。苦苣菜的白浆中含“苦苣菜精”、树脂、大量维生素C以及各种类黄酮成分。据说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国外也开发出多种苦苣菜保健食品,其中包括含苦苣菜汁饮料、苦苣菜营养饼干、苦苣菜色拉酱等等。
苦苣种植
埋于土壤中的种子,春、夏、秋三季均可发芽出苗,其物候期进程一般为3-4月份出苗,6-7月开花、7一8月成熟,生育期为120开。秋季萌出的苗一般难以绿色体越冬,呈现一年生性状。而在亚热带以南地区,一般四季均可出苗,并能以绿色叶滚越冬。在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冬季也能开花结实。以安徽省合肥地区为例,越冬的绿色叶丛,一般于2月底返青,3月中旬以后抽茎,4月中旬以后孕蕾,5月上旬开花,5月上旬至6月上旬结实并成熟,生育期为104天,生长期可达8-10个月(表88一1)。在合肥地区,越冬种子于3月中旬以后出苗,7—8月份成熟,生育期约120天。夏末、秋初生出的苗,初冬也能开花结实,但茎秆低矮,种子难以完全成熟。处于莲座状的苗株可以顺利越冬,凡已抽茎开花者,地上部分不能越冬。
苦苣菜种子繁殖。种子产量高,每一头状花序可产种子30粒,每株可产种子300—1200粒。种子发芽率一般可达95%,既便未完全成熟的种子也具有发芽力。种子边成熟边脱落,借助冠毛随风或地表径流传播,当遇到湿润而疏松”的土壤,温度达到10℃以上时,即可萌发出苗。苦苣某种子的休眠期很短,一般为7—15天,成熟的种子,当年即可发芽出苗。埋入深土层不能发芽的种子,发芽力能保持两年,一般以当年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苦苣菜的根颈部具有较多的潜伏芽,当地上部受畜禽采食或刈割,残茬能继续再生,尤其在根系发育良好的叶丛期,再生力最强,每20天刈割1次,不会影响其再生,但在花枝形成后,再生力显著下降,往往刈割2–3次,则难以再生。因此,放牧或对割利用,最好在抽茎之前进行。苦苣菜是一种伴生植物,生态幅相当宽,凡人类从事大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区都有生长。它一般喜生于耕地、田边、路旁、堆肥场、居民点周围的隙地、果园、疏林下及各种弃耕地或撂荒地上。常成片生长,形成单优种小群聚。
习性
苦苣菜是一种中生阳性植物,喜水、嗜肥、不耐干旱。喜潮湿、肥沃而疏松的土壤,从沙土到粘土、PH4.5–8.9之间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微酸至中性沙堆土上生长最好。对干旱、土壤板结而贫瘠、原生草群密集或郁蔽度大于0.4的林地等环境,难以适应。苦定菜的耐寒性比较强。在温带地区,秋季能长出根系发育良好的苗株,其地下部分能够顺利越冬;在亚热带以南地区,苗株均能以绿色叶丛越冬。当气温达5℃时能缓慢生长,即便遇到–10℃的短期低温,苗株仍能保持青绿;而在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冬季仍能生长,甚至可以开花结实。
栽培要点
苦苣菜的种子小而轻(千粒重0.8-1.2g)顶上力弱。因此,土地理整平耙匀。有翻耕前,应施足底肥,仅墒商好,以保证出苗整齐,苗全、苗壮。在北方地区,以春播为宜;在南方地区,春、秋季播种均可。但为了利用冬闲田,以解决冬、春青绿饲草不足,则以秋播为好;在中热带以南地区,四季均可播种。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亦可撒播或穴播。因为某部分枝较少,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一般播量为11.25—15kg/ha,行距20—30cm,播深2-3cm。在保墒不良的地区,播种后应及时填压。凡春播者一定要加强灭杂工作;秋季播种,杂草少,苗期一般不用除杂,来年春季返青后,杂草大量滋生,除杂两遍即可。春播草地以利用3-4茬为好;秋播者以利用5-6茬为宜。秋播者冬季可刈割1—2次,返青后可刈割3-4次。若叶丛期利用,必须在根系发育良好、形成大叶丛后方可。留茬高度为1—2cm;抽茎后刈割,留茬不应低于3cm;晒制干草或用作青贮原料,以花蕾期刈割较好。每次刈割后,最好能适量追施化肥。采种应在植株顶端果实的冠毛露出时为宜。种子的寿命较短,一般为二年,隔年的种子发芽率将大大降低,以当年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苦苣菜病虫害较少,有时有蚜虫危害,如发生,可用40%的乐果乳剂稀释1000—2000溶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