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饿和饱是怎么一回事
人的饿和饱是怎么一回事
以往认为,人体食欲的大小是由胃肠道所控制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肚子吃饱了,或肚子饿了”。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我们每天进食的多少是由位于人体头部下丘脑部位腹内侧核(又称饱食中枢)和腹外侧核(又称饥饿中枢或摄食中枢)进行控制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食物摄取过程是通过胃肠道、饱食和饥饿中枢,以及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调节机制进行的,大家处在一种互相调节、相互制约,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当大脑皮质感觉到饥饿(胃肠道发出空腹信号)的时候,中枢就会向摄食中枢发出进食(兴奋)指令,向饱食中枢发出抑制指令,从而开始进食;当吃进一定量的食物,胃肠道感觉膨胀后,胃肠道将会把饱腹的信号通过神经反射的方式传递到大脑和饱食中枢,大脑皮质就会向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分别发出饱腹的指令,停止进食。当然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可以通过我们的视觉器官给人留下想要饱食一顿的念头并将这一信息传导给下丘脑的中枢。
每天在什么时候进食,或每餐进食多少则往往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许多有肥胖家族史的肥胖者常常有多食、贪食的习惯,他们的这种进食习惯并不是因为饿,而只是一种习惯性的重复动作。这就像每当人们看见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时,不管饿不饿,总是忍不住要尝一下的道理一样。 动物实验发现,将动物的腹内侧核(饱食中枢)破坏后,动物因失去饱觉感而进食不止,进食量明显增多,动物出现明显肥
胖表现。而且这种体重的增加,一直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当机体达到一个新的能量平衡时才会停止。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罹患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的患者会出现多食、肥胖的症状,很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患者的下丘脑腹内侧核出了问题。如果在实验中将动物下丘脑的饥饿中枢破坏后,动物则因失去饥饿感而不思饮食,长期拒食,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日本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数创新高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4日宣布,2013年,日本全国患有风疹孕妇所生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数达到31人,创1999年开始调查以来最高纪录,是2004年最高纪录(10人)的3倍多。
2013年初到当年夏季,日本曾流行风疹,患者总数达到约1.4万人,约为2012年的6倍。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指出,风疹感染者人数多的年份,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患儿数存在增加趋势。
由于孕妇无法进行预防接种,厚生劳动省呼吁:“孕妇周围的人和准备怀孕的人如果免疫力不足,希望能考虑接种疫苗。”
练声方法保护嗓子
演讲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问题在于每个人是否发现、发展和利用这种天资。一个人能站起来当众讲话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一 物理疗法。
1 变声期,妇女月经期,鼻、咽、声带充血,禁练。
2 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烟、酒过量,咽干舌燥,过油食品也易生咽炎。辣椒、甜黏、冷热强刺激后嗓子也会病变。
3 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可消除炎症保护嗓子。
4 蒸气吸入,用药或用茶水,效果都很好。
5 中药,胖大海加冰糖,其它如清音丸、喉症丸、六神丸、铁笛丸、草珊瑚含片。西药可用杜灭芬,含碘喉片,西安嗓音研究所出的“金嗓灵”系列药物。
6 保护嗓子和训练嗓子同等重要。
7 坚持锻炼身体,使用正确方法坚持练声,循序渐进。
8 练声时,声音由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弱到强,从低到高。避免一开始就大喊大叫,损伤声带。
9 注意劳逸结合,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10 生病时,暂时禁声,这时声带粘膜增厚,易产生病变。
二 偏方疗法。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声音嘶哑,其共同的特点都伴有声带及周围组织的充血、肿痛,下列方法疗效较佳
1 拌吃银耳。将白木耳洗净泡胀,撕成条块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凉开水漂洗,之后加醋拌吃,每日两次,食量不限,两日后即可好转。
2 风油精吸人。将风油精倒在洁净的手帕上数滴,放在鼻孔上吸入,每日4~6次。
3 冷敷脖颈。用冷水或冰水浸湿毛巾,敷在前颈喉头上,20分钟左右,每日3-4次。
4 薄荷和杭菊花各6克,泡开水当茶饮,每日一剂。
5 拌吃芹菜。把芹菜洗净,切后,烫过加醋拌吃,每次一小盘,每日2次。
6 饮浓凉茶水。将茶叶25克用开水冲一大杯浓茶水,冷却后经常饮入。
7 鸡蛋茶治嗓子疼、嗓子哑。取新鲜鸡蛋一只,磕到饭碗里打成鸡蛋液,烧一些滚烫的开水,浇到蛋液里 把鸡蛋冲成蛋花儿,加少许白糖和香油 ,趁热喝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鸡蛋茶。
为什么饿不洗澡饱不剃头
中医专家认为,“饿不洗澡,饱不剃头”,确有一定的道理。这看似简单的谚语,却含有延年益寿的保健养生哲理。
饿着洗澡,会越洗越饿。洗澡是一项耗费体力的活动,如果饿着洗,很容易低血糖,甚至突然晕倒。
刚吃饱半小时内也不建议洗澡。因为刚吃饱时洗澡会使大量本应集中于胃部的血液,转向周身的皮肤和肌肉。而供给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则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建议饭后先休息一两个小时再洗澡。
饱不剃头之说,一是因为剃头类似按摩,会使人放松,并让人进入一种半睡眠状态,尤其是人在吃过饭后,更会因为血液大量供应胃部而出现食困。如果在剃头时突然睡着,身体松弛,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二是吃饱后血管会张开,剃头时更容易被刮破。三是人吃饱饭后,血液流通在大脑,如果受到刺激容易发生头晕,尤其是老年人应当注意。
推拿注意事项 过饱过饿
过累或长期睡眠不佳吃得过饱,胃肠道血流供应增多,此时推拿会导致大量血液集中体表,使胃肠供血不足,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建议饭后1小时再推拿,在过饿、过累或睡眠品质不佳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因为血糖过低、全身气血供应状态差,在推拿过程中出现类似晕针的“晕推”状况。
新生儿哭闹原因
“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此外,他还有打哈欠,揉眼睛等小动作,或者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由于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联想他只是想睡觉,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我饿了”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如果你仔细观察他的动作,会发现他正张着小嘴,或是正吮吸自己的手指头。
早期乳腺癌存活率
“广东妇女乳腺癌死亡率加速上升,指标达11.28/10万(人),是2010年的3.8倍。”前天,本报A11版披露广东省统计局数据,乳腺癌死亡率一时成为群众关注的话题。昨日傍晚,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该数据进行解读。
昨日傍晚,省卫生计生委表示,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妇女儿童发展国家纲要和省规划中期监测统计报告,乳腺癌死亡率等数据均由广东省卫计委提供,真实无误。
监测数据来源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网。2014年,广东全省共为648万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服务,其中184.3万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173.2万妇女进行了乳腺癌筛查。监测共检出各类妇科病患病人数152万人,其中宫颈癌876人、乳腺癌545人、卵巢癌69人。
其中,2014年,广东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指标达到了11.28/10万(人),是2010年2.95(人)的3.8倍。专家表示,监测结果变动,是受到监测地区、监测人群、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防控工作、医疗诊治水平的影响。
专家进一步援引相关研究,证实在过去十年中,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升高,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很多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例如晚育、雌激素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等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压力大导致的内分泌变化。
省卫计委专家称,乳腺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5%;如果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5年生存率只有16%。
总是觉得饿是怎么回事刚吃饱就 将干渴误认为饥饿
人们有时候会将干渴误认为饥饿。尝试多喝水,牛奶和奶昔等饮料,这有助于避免食物渴望。水有抑制食欲作用。还可以用低热量健康饮料替代饮食中的小吃或午餐。这也能抑制食欲,并帮助降低日卡路里摄入量。
婴儿一直哭是为什么呢
1、“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此外,他还有打哈欠,揉眼睛等小动作,或者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由于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联想他只是想睡觉,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2、“我饿了”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如果你仔细观察他的动作,会发现他正张着小嘴,或是正吮吸自己的手指头。
3、“我的身体好不舒服”
如果宝宝因为身体生病而不舒服地哭泣,和他平时的哭声是不一样的。大多数父母在此时能够本能地知道有什么地方出差错了。生病后,婴儿的哭声通常是虚弱的呜咽,而且表现
得无精打睬、食欲不振,同时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这就需要抓紧时间去看医生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喝奶吸入了空气或者对配方奶中的乳糖或牛奶蛋白不耐受,肚子里产生胀气,宝宝就用哭声告诉妈妈,“我的肚肚不舒服!”此时妈妈应当优先考虑给宝宝换成部分水解蛋白奶粉,例如美赞臣亲舒易消化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粉,宝宝消化好了,就不难受了。
4、“我身体某个部位很疼”
如果他突然在白天连续哭闹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你所有曾经有效的安抚又都不起作用,这时候就要考虑带他去医院了。另外,你要告诉医生宝宝哭闹时的表现,以及是否伴有高烧、呕吐、腹泻或者其他患病的征兆,这可能是宝宝身体某一个部位非常不舒服,而不是普通感冒发烧的那一种无精打采的哭闹。有一种可能是肠绞痛,现在医学还不能解释绞痛的原因且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宝宝三个月大以后肠绞痛一般会不治而愈,所以妈妈不用过于担心。
泡澡泡多久合适 泡澡注意事项
泡澡的时候要注意身体处于饥饿、饱食、喝酒、剧烈运动、发烧中等等状态下都不宜泡澡,以免身体出现低血糖,引起头晕、目眩、虚脱甚至是晕倒的情况。
怎么判断婴儿是饱是饿
1、母婴专家认为,一般用新生儿的体重是否增加以及宝宝日常的行为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一般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婴儿喂养方法。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认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没有吃饱。
2、妈妈在给婴儿喂奶时时,如果宝宝长时间地不离开乳房,妈妈哺乳结束后,宝宝啼哭,这是他吃饱的表现。
3、如果婴儿在喂过奶后,能够非常安静地睡觉,一直要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4、假如婴儿在吃奶时表现出很费劲,在吃奶不久以后就睡着了,但是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5、如果新生儿出现大便不正常,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通常来说,新生儿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我们要知道,如果仅仅是从婴儿吃奶时间的长短去判断婴儿是不是已经吃饱,这是不科学的婴儿喂养方法。因为有的婴儿喜欢吮吸乳汁玩,有的婴儿在吸空妈妈的乳汁后还会继续吮吸10分钟或更长时间。
肥胖症也是复杂疾病
如果肥胖确实是一种疾病,那么政府也好,医疗保障系统也好,医疗机构也好,就有义务为人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支持以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这其实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对公众健康的承诺。
这种承诺里,既包括提供公众教育、让大众意识到肥胖的坏处和预防的措施;也包括对肥胖准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既包含投入研究资源开发肥胖相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包含了报销低收入者的肥胖相关医疗支出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钱。因此可以想象的是,医学界和医疗政策制定者在判断肥胖是否确实是一种疾病的时候是很小心的(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政府哪一天宣布单眼皮是一种病,并且把单眼皮“患者”的心理咨询和割双眼皮手术纳入全国医保系统,原本已经稀缺的医疗资源会出现多么大的浪费)。
他们需要的不光是喜欢还是讨厌的主观观感,而是确凿无疑的数据:抛开世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谈,肥胖是不是真的会危害人类健康?危害程度有多大?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医生就已经知道癌症是一种要人性命的恐怖疾病。那么相比癌症,肥胖到底算不算病?
在经过反复拉锯之后,大多数权威医学组织基于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已经明白无疑地承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它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威胁人类的健康、需要得到预防和治疗。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率先承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为肥胖症的临床诊断提出了一个简单粗糙的定量标准,当身体质量超过25时提示超重,超过30时即为肥胖症(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一个身高170厘米的成年人,体重超过72公斤即为超重,体重超过 86公斤即为肥胖)。
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肥胖判断标准。要注意的是,WHO提出的身体质量指数标准仅仅是个参考意见,在不同人种中相应的肥胖标准有细微的差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同样的身体质量指数下中国人的脂肪含量是高于白种人的。因此针对中国人群,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4即为超重,超过28视为肥胖。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需要更加小心的控制自身的体重。另外,东亚人群中腹型肥胖(也就是俗话说的大肚腩的“梨形身材”)较多,危害也更大,因此除了身体质量指数之外,对腰围尺寸也需要格外注意。
目前的科学证据至少从两个方面反驳了肥胖是个人选择和个人意志薄弱的看法。首先我们知道,好胃口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法宝。在几十亿年的进化史上,人类的祖先大多数时候过的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从整体上摆脱饥饿仅仅是过去一两百年的事情。因此遇到美食首先把自己塞饱、不惜大腹便便乃是巨大的生存优势而非劣势,因为充足的能量储备意味着更有可能熬过下一顿饱餐之前的饥寒交迫。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也早已发现,从果蝇到老鼠到猴子,没有哪种动物能自觉抵抗美味食物(例如奶酪和冰激凌)的诱惑,即便已经吃饱了也要勉力加几口点心。而这种看到吃的就食指大动的巨大进化优势,放到美食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明,调节食欲的大脑中枢(例如下丘脑)实际受到“饱”信号和“饿”信号的双重控制,从而能够根据身体能量水平精巧地调节食欲。但在已经出现肥胖问题的动物体内,下丘脑感知“饱”信号的能力会显著下降,相反感知“饿”信号的能力却会提升,两者相加的结果是肥胖的动物会更容易感觉到饿,更容易开始进食。换句话说,贪吃暴食除了是一种进化本能,还可能是一种病理性的神经生物学现象。因此作为科学家,我个人的信念是,肥胖诚然可以通过个人行为调节来部分预防和逆转,但是这种疾病有着超越个人意志的遗传和神经生物学基础,需要更全面、科学、深入的医学介入。
肥胖症的复杂性让人类社会在对抗这种疾病时投鼠忌器,既怕大手大脚过度消耗了原本已经有限的医疗资源,也怕一不小心越过了个人权利和群体歧视的边界。医疗监管机构在审批减肥药物时,也总是小心谨慎。结果是,作为一种产生于后工业社会,且危害还在逐年加重的全球性严重疾病,人类对抗它的武器屈指可数。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被批准上市的减肥药物、医疗器械和其他治疗方法,加起来也不过区区几种,数量上甚至还不如治疗感冒、过敏、消化不良、便秘这些一般疾病的药物。
肥胖症当然是一个医学问题。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像我们讨论到的,它的复杂体现在个人自由和公共卫生的关系,也体现在个人行为控制、经济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的关系上。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就是在后工业化社会,肥胖是否确实和经济状况有相关性?一个潜在的可能是,在后工业化社会,反而是经济地位较低的贫穷人口更加容易肥胖。这可能是因为贫穷人口相对更缺少关于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缺乏体育运动的时间、以及缺乏购买健康食品的金钱。图中显示的是美国肥胖症(左)和贫穷(右)地图,可以看到,肥胖州和穷州有高度的重合。
养胃注意事项 饱一餐饿一餐
饥饿时不吃东西,会导致胃中的胃酸、蛋白酶没有食物中和,浓度高了就会导致黏膜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会导致胃壁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损伤胃部。
干什么伤肝 饱一顿饿一顿
肝脏负责人体所需的营养合成,如果总处于“饿肚子”的状态下,身体就会消耗肝脏储存的能量,动用肝糖原,损耗肝脏功能。经常饱一顿,饿一顿,还会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出现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