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湿热型腹泻如何调理

湿热型腹泻如何调理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夏秋高温高热易致湿热

入伏后气温不断升高,当人们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定时,或过食辛辣油腻之时,就会产生内热。此时,外热、内热一起来,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这时,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为主,常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莲子、山药等。忌食海腥鱼类、羊狗肉、冷饮等。

儿童腹泻的四种类型

儿童春季护理要警惕小儿腹泻:

中医常根据腹泻患者症状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四种:脾虚型、风寒型和湿热型。而胡萝卜配米汤仅仅适用于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

湿热型腹泻患儿:表现为发热、舌苔厚腻等症状,大便呈蛋花汤样且带少许黏液,此类患儿可适度增加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薏米粥的摄入

风寒型腹泻患儿:表现为腹鸣、腹痛,有时伴有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无臭味,此类患儿可喝点姜茶饮:取生姜10克,茶叶3克,红糖少许,将生姜切片,与茶叶加适量水一起煎煮,待沸后加入红糖,随意饮服;

脾虚型腹泻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患儿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因此,若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现时,完全可以食用胡萝卜泥、米汤来治疗腹泻。若属于其他三型时,则需选择其他的食疗方法。如伤食型患儿常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口臭等症状,且腹泻前常有哭闹、大便酸臭、有不消化的食物等,此类患儿可适当增加山楂、麦芽等消食化滞食品的摄入;

三个月婴儿拉稀怎么办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糯米固肠汤: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

湿热型腹泻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乌梅汤: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橘枣茶:取红枣10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焦,取洁净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脾虚型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钦.每日分2~3次。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

宝宝出生13天拉肚子怎么办 湿热型腹泻

宝宝出生13天可因外界湿热病菌感染肠道而引起腹泻,通常湿热型腹泻会伴有大便如水样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肛门灼热、舌红苔黄等症状,乳母们可采用乌梅汤食疗:

(1)原理: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病症的治疗。

(2)做法: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拉肚子病根在哪

脾虚型腹泻。多见于年轻人,主要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吃过多生冷食物,寒气伤脾所致。有些患者面色发黄,或面部有不均匀的色素斑块,食欲减退,经常腹痛;有些食欲虽好,但食后即拉,大便次数多且量大。

脾虚型腹泻的患者要注意规律生活,戒烟酒,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餐后不宜立即饮水。食物宜清淡、易消化、温度适中,少吃西瓜、螃蟹等生冷食物,忌食浓 茶、咖啡。如果持续胃痛,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症状不明显者可通过食用莲子山药粥、红枣小米粥等来调理。

肝郁脾虚型腹泻。多由情绪抑郁、急躁等精神因素引起,一旦出现腹痛,很快就会引发腹泻,之后疼痛减少,大便较稀,同时伴有肠鸣声,患者舌苔发白。这类患者首先要进行减压调节,转移注意力,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脾肾虚寒型腹泻。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的“五更泻”(也称“鸡鸣泻”)就是脾肾虚寒型腹泻的一个典型表现。由于凌晨是人体内阳气最弱的时候,肾阳虚而不能 温养脾胃,则大肠不固,因此脾肾虚寒的人此时尤其容易出现腹痛、腹泻,且大便腥稀,同时肚子发凉、发胀,时常伴头晕、胸闷等症状。

此类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暖,可时常在腰腹部用热水袋焐一焐,必要时也可进行理疗;其次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也可在咨询医生后,每天早上喝一杯温热的姜水,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四神丸进行治疗。另外,平时要多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

大肠湿热型腹泻。若出现大便黏稠或伴有黏液,肛门有痛灼感,时常有口苦、口中发黏等症状,多为大肠湿热型腹泻,通常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洁所致。患者可在医生辨证后,按要求服用葛根芩连汤、藿香正气水等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当腹泻症状较重时,如出现高热等症状,不可擅自服药,应尽早去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感染等其他因素后,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以免延误诊治,出现危险。

拉肚子屁眼痛是病吗

湿热型腹泻又称为湿热型肠道感染,中医中称为湿热泄泻。湿热型泄泻是由于肠胃受到外界湿热之邪热亲,湿热郁结于患者体内,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气血与湿热之邪相互搏结,形成脓血随粪便排出。由于湿热之气盛行,造成肛门灼痛、小便短赤、心烦口渴、舌苔黄腻等一系列湿热的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发高烧。

湿热型腹泻的形成有四个原因,一是身体受湿热之邪侵犯,许多我国许多的地区湿气较重,一到夏季暑热盛行,湿热之气容易侵袭人体造成湿热型腹泻。二是患者平素喜欢吃肥腻的食物,肥腻容易酿成湿热,嗜烟嗜酒、过量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伤及脾胃后,也会发生湿热之气受到阻滞而无法抒发的情况。三是患者体质虚弱或本身患有脾胃方面的疾病,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之邪便凝滞在体内。四是患者过于抑郁,导致肝脏运行失常,从而影响脾胃对湿热的运化。

湿热型腹泻患者如果症状不严重,可自行服用藿香正气胶囊或冲剂治疗,它含有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等药物,能有效地解表化湿。患者还可选择服用葛根黄岑黄连汤,它常被用于治疗湿热型腹泻,可以解表清热,燥湿和中。

宝宝秋季腹泻的治疗 湿热型腹泻

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伴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取乌梅10只,葛根10克,加水250毫升,用大火点沸后,小火烧20分钟,去渣加红糖少许,分数次饮用。

取红枣12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成微焦,取洗净的陈皮(晒干的橘皮)10克,加入红枣和水煎15分钟,代茶饮。


推拿如何治湿热型婴儿腹泻 湿热型腹泻怎么判断

从症状来看,腹痛即泻,粪便颜色呈黄褐色,散发热臭,或有少许粘液,身热,口渴烦躁,小便短赤,肛门灼热有疼痛感,舌苔黄腻,指纹色紫,即为湿热型腹泻。


婴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1.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2.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3.湿热型腹泻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乌梅汤: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4.脾虚型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钦.每日分2~3次。

腹泻先看舌头再吃药

秋季是胃肠病多发季,对于这种季节性的腹泻,先看舌苔再吃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湿热型腹泻:

舌苔黄腻,舌质红,同时伴有腹痛、泻下急迫等症,大便成黄褐色,味臭,大便后肛门有灼热感。可选择黄连素和香莲片。

**寒湿型腹泻:

多因生冷饮食所致,表现为舌苔白腻,泄泻清稀甚至呈水样,有腹泻痛肠鸣等症,可选用白术丸和藿香正气丸或胶囊治疗。

**脾虚型腹泻:

表现为舌苔白,微腻,舌头颜色淡。其大便时溏时泄,经常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就腹泻加重,常伴面黄神卷等症。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腹泻时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注意进食清淡,减轻肠胃负担。

腹泻怎么艾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伴随发热,苔黄腻,脉濡数。

施灸方法:

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及背俞穴,任脉经穴经穴治疗。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 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施灸穴位: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内庭穴。


婴儿拉肚子吃什么食物好

1、伤食型腹泻(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食疗方: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

2、风寒型腹泻食疗方(宝宝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姜茶饮:取生姜10克,茶叶3克,加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代茶饮。

3、湿热型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食疗方:陈皮红枣汤:铁锅内放12只干红枣,炒成微焦,取洗净的陈皮(晒干的橘皮)10克,加入红枣和水煎15分钟,代茶饮。

4、脾虚型腹泻(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食疗方:胡萝卜汤:取新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后,喝汤、吃胡萝卜。此外还要注意黄豆、豆腐、豆浆、绿豆、赤豆等会使肠内胀气,使腹泻加重,需忌食。过多的牛奶也会使肠胀气,应予以适当限制。

宝宝湿热型腹泻如何治疗

1.白头翁;黄连;黄柏

据现代医学研究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副伤寒,霍乱,阿米巴滋养体等均有抑制作用。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故能止泻止血,并配伍其它中。

2. 藿香正气散 (水.丸)

剂型 丸剂;胶囊;软胶囊;冲剂

药物组成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慢性结肠炎,荨麻疹,酸中毒,体癣皮炎等。

宝宝湿热型腹泻怎么办

(1)多吃流食,如牛奶、菜汁、果汁、蛋汤、软面、稀粥等水分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腹泻时损失的大量水分。

(2)添加含维生素B、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红柿、茄子、黄瓜、柑橘等,这些食物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还具有止泻的作用。另外,吃些鸡蛋羹也不错,它对于胃肠黏膜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3)当腹泻好转,恢复正常进食时,不要马上就恢复腹泻前的饮食状态,要按照从稀到稠、从软到硬的规律逐渐过度,少量多餐,否则容易伤胃。

以上就是有关宝宝湿热腹泻的一些相关内容了,湿热型腹泻是夏季比较常见的疾病,不仅宝宝容易患上,大人也需要时刻注意,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腹泻。

小儿腹泻的饮食调养

腹泻病人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所以饮食宜清淡、细软、少渣、少油和无刺激性。克进食一些稀粥、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对增加大便次数和容易造成腹胀的食品,如香蕉、生葱、蚕豆等均不宜进食。凡是伤食型腹泻患儿,克选用山楂、胡萝卜、鸡内金等为原料烹调的菜肴;如果是湿热型腹泻患儿可用芹菜、紫苋菜、黄瓜等为原料烹调的菜肴;如果是脾胃气虚型腹泻患儿可用莲肉、扁豆、薏苡仁、菱角、藕粉等为原料烹调的菜肴。如果是脾肾阳虚型腹泻,可用韭菜,羊骨头等为原料烹调菜肴。

胡萝卜汤

原料:新鲜胡萝卜250克,食盐3克。

做法:将新鲜胡萝卜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和食盐一起煮烂,去渣取汁,没日分2-3次服完。

功效:胡萝卜具有补脾健胃、理气宽中的作用,做成菜汤克起到消食止泻功效,适用于小儿伤食型腹泻。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40克,或鲜山楂60克,粳米60克,砂糖10克。

做法:先将山楂放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上下午服用,7-10天为一个疗程。

功用: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取其汁煮粥,有健脾,消食积,止溏泄作用。适用于小儿伤食型腹泻。

乌梅粥

原料:乌梅10-15克,粳米30-6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乌梅取浓汁,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适量,稍煮即可。空腹时服,可作患儿的主食,每天1-2次,连服3-7天。

功用:乌梅具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的作用,取汁煮粥当主食,适用于湿热型腹泻日久伤阴患儿。

苹果泥

原料:苹果1个。

做法:将苹果洗净去皮,切片,放碗内加盖,放入锅中蒸熟,捣烂如泥,喂食。

功用:苹果泥具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型腹泻。

相关推荐

宝宝十个月发烧该怎么办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

婴儿腹泻饮食注意要点

本病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

宝宝腹泻调理之法

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至4个月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可用代乳品补充,乳母在饮食上切忌辛、辣、油、腻及生冷过量。母乳营养丰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结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肠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并具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喂哺,卫生经济。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生腹泻的比例较人工喂养儿低得多。2.按月龄合理添加辅食避免夏季给小儿断奶,天气炎

宝宝4种腹泻类型的食疗方

一、伤食型腹泻食疗方症状:宝宝有腹胀、腹痛,腹泻前哭闹不安的表现,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食欲减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见于腹泻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食疗方: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若宝宝超过1岁,可以吃苹果泥。焦山楂麦芽饮:取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红糖15克。先用小火将山楂及麦芽炒至略焦,离火,加少许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干,然后加200毫升水,煎煮

新生婴儿拉稀吃什么食物

1、伤食型腹泻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焦山楂麦芽饮:取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红糖15克。先用小火将山楂及麦芽炒至略焦,离火,加少许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干,然后加200毫升水,煎煮15分钟,去渣后加入红糖再熬至沸,待温后分几次服用。2、风寒型腹泻姜茶饮:取生姜10克,茶叶3克,加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代茶饮。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

俩月宝宝拉稀到底该怎么办

药物治疗①对轻中度腹泻,一般采用口服补液法即可。②由病毒及其他原因引起,可以试用些生态制剂;由细菌引起的腹泻,不要擅自应用抗菌素,需到医院治疗。③中药:寒湿型腹泻,表现大便稀薄糊状或清水样,尿色清,舌质淡红,苔白腻者可用藿香10克,佩蓝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诃子5克,肉果5克,煎汤服;湿热型,表现为大便恶臭,有黏液,可伴有发热,口渴,尿色深,舌质红。可用黄芩10克,黄连3克,煨葛根10克

慢性腹泻怎么办

慢性腹泻的原因1.全身性疾病(1)糖尿病腹泻与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3)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4)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贝赫切特综合征等。2.肝、胆、胰腺疾病(1)肝炎、肝硬化、肝癌。(2)慢性胰腺炎、胰腺癌。(3)胆囊切除术后。3.胃肠道疾病(1)胃肠道肿瘤(2

4种腹泻类型的食疗食谱

一、伤食型腹泻食疗方症状:宝宝有腹胀、腹痛,腹泻前哭闹不安的表现,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食欲减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见于腹泻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食疗方: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若宝宝超过1岁,可以吃苹果泥。焦山楂麦芽饮:取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红糖15克。先用小火将山楂及麦芽炒至略焦,离火,加少许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干,然后加200毫升水,煎煮

小儿腹泻的饮食调理方法

一、伤食型腹泻的食疗方症状:宝宝有腹胀、腹痛、腹泻前哭闹不安的表现,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食欲减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食疗方: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若宝宝超过1岁,可以吃苹果泥。二、风寒型腹泻的食疗方症状:宝宝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食疗方:姜茶饮:取生姜10克

十个月的宝宝拉肚子发烧怎么办才好

退烧方法: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