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
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
1、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疾病尽管常见的冠状动脉变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但其“祸根”却在青少年时期就种下了。甚至幼儿期的主动脉也可形成比例很高的“脂肪条层”——这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兆。曾有人对非正常死亡(车祸、事故等)的年轻人做尸解发现,高达75%的人有冠状动脉变窄的现象。所以,从两三岁幼儿起就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这可以降低成年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
2、男人比女人更易患心脏病以往研究认为,乳腺癌是造成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最新研究证实:妇女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比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高10倍。如果说男子在年龄较轻时易出现诸如胸闷、胸痛等心脏病的“早期症状”的话,那么妇女在停经以后患心脏病可能性同男性一样高。而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不吸烟少喝酒,男女都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
3、一旦得了心脏病,只会越来越严重不少人认为,一旦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就开始变窄。改变生活方式、吃药或利用诸如搭桥手术等也许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但最终病情会趋于严重。然而近年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遵循均衡的低脂肪饮食、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同时,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往往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使病情大大好转。
4、患了心脏病,生活将必然走下坡路事实上,不少患了严重心脏病的人只要稍微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安然无恙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像常人一样能处理好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现代医学重视对心脏病施行康复治疗计划,从药物治疗到医生具体指导下开展的锻炼、改变饮食、戒烟、控制体重等等,都十分有助于使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脏病患者过上富有生气的生活。遗憾的是,如今能参与实施心血管康复治疗的患者还不多。
5、锻炼要达到大汗淋漓的程度才能使心血管受益曾有不少报道认为,一般人每星期进行至少3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增氧能力。但对于预防心脏病来说,并不需要高强度运动,每天能有30分钟中轻度运动量就能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这些运动包括裁花种草、打扫房间、定时散步等等。运动也可每天分几次完成,每次持续10~15分钟,其效果与一次较长时间的锻炼同样有效。
6、进行高强度锻炼运动者很少会得心脏病原因是心脏病常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经常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如运动员)可以减少某一种危险因素,但并不能防止诸如家庭心脏病史或高胆固醇史等危险因素。因此,经常做大运动量的人也有可能出现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问题。这类人也要重视并知道自身有哪些危险信号(如胸痛、气短、眩晕等)。7、肥胖只是一种普通的常见疾病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还是许多疾病的诱因。有研究表明,当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肥胖的临床定义)其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1倍。肥胖还同引起心脏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具有强大的负面的相互作用,比如有超过50%的高血压病人和85%以上的糖尿病病人都是由肥胖引起的,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最终都可损及心脏。
8、当出现胸部疼痛时,休息一下症状就会自行消失有的疾病靠休息可能症状会缓解或消失,但突然的胸痛胸闷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典型症状。如果对其视而不见或期望症状自行消失,无疑是很危险的。因为不少心肌梗塞致死者往往就是错过了那短短的几分钟。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心脏病发作的任何症状,切记要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急送医院救治。
心脏病患者切忌6个错误用药
1.漏服: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年龄大、记忆力不好的老年人和粗心大意的中青年人。应该每天服用的药物没有按时服用,或应该一天服用数次的药物没有按照规定的次数服用等。
2.用药剂量不正确:包括有意增减剂量或无意中弄错剂量两种情况。不管出于何种想法,有意增减剂量的做法非常危险,会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3.擅自停药:患者出院后没有按照医嘱疗程用药,而是在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即停止继续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未彻底康复,甚至复发加重。
4.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服药:如阿斯匹林应该在早餐后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应该在睡前服用。不宜用茶水、牛奶或饮料服送药片等。
5.用药不对症:由于各种原因,为数不少的患者在未经过系统全面的检查及获得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服用了医生开具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难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不说,还很可能耽误病情。
6.擅自服用药物:有些患者是看广告自己买药来治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个别医生为了经济利益给患者搭配一些并不需要的“贵重”药物,这些价格高昂的“贵重”药物并不具有特别的疗效,实际上是一种过度医疗,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只获得了一定的心理安慰。
饮茶9个误解
误解一:白茶和红茶来自不同植物。白茶和红茶都来自茶树,但加工方式不同。红茶多了发酵过程,而白茶的嫩叶被采摘后,只经过杀青,不揉捻,之后晒干或文火干燥。
误解二:白茶绿茶不分上下。在所有茶中,白茶的抗氧化剂含量最多,咖啡因含量则最少。
误解三:牛奶不会抵消茶的健康功效。《欧洲心脏杂志》上一项近期研究发现,牛奶中的酪蛋白会结合茶叶中的儿茶酚,因此,喝茶加牛奶会破坏茶叶预防心脏病的功效。
误解四:茶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高。美国农业部研究发现,一杯茶所含的咖啡因是一杯咖啡所含咖啡因的1/3。
误解五:喝茶太多容易导致脱水。虽然茶是利尿剂,但由于咖啡因的缘故,茶的利尿作用会逐渐下降。另外,茶水中99%为水,可以保持身体有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白茶为身体补水的效果最好。
误解六:喝茶损害牙齿。茶是氟化物的自然来源,而氟化物可增强牙珐琅质,防止龋齿。常喝茶还有助于防止牙菌斑与口腔中的糖分结合产生酸性物质,避免牙齿损伤。
误解七:喝茶导致胃酸过多。茶属于碱性食物,“喝茶导致胃酸过多”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其实,红茶有预防胃溃疡的功效。
误解八:煮过的茶叶味道更好。茶叶只需要热水冲泡即可,无需沸水煮,煮过的茶水味道会更苦。
误解九:喝茶会导致失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的确有提神作用,过量摄入会影响睡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氨基酸L-茶氨酸具有提高睡眠质量的积极作用。
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
1、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疾病
尽管常见的冠状动脉变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但其“祸根”却在青少年时期就种下了。甚至幼儿期的主动脉也可形成比例很高的“脂肪条层”——这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兆。曾有人对非正常死亡(车祸、事故等)的年轻人做尸解发现,高达75%的人有冠状动脉变窄的现象。所以,从两三岁幼儿起就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这可以降低成年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
2、男人比女人更易患心脏病
以往研究认为,乳腺癌是造成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最新研究证实:妇女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比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高10倍。如果说男子在年龄较轻时易出现诸如胸闷、胸痛等心脏病的“早期症状”的话,那么妇女在停经以后患心脏病可能性同男性一样高。而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不吸烟少喝酒,男女都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
3、一旦得了心脏病,只会越来越严重
不少人认为,一旦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就开始变窄。改变生活方式、吃药或利用诸如搭桥手术等也许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但最终病情会趋于严重。然而近年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遵循均衡的低脂肪饮食、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同时,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往往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使病情大大好转。
4、患了心脏病,生活将必然走下坡路
事实上,不少患了严重心脏病的人只要稍微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安然无恙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像常人一样能处理好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现代医学重视对心脏病施行康复治疗计划,从药物治疗到医生具体指导下开展的锻炼、改变饮食、戒烟、控制体重等等,都十分有助于使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脏病患者过上富有生气的生活。遗憾的是,如今能参与实施心血管康复治疗的患者还不多。
5、锻炼要达到大汗淋漓的程度才能使心血管受益
曾有不少报道认为,一般人每星期进行至少3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增氧能力。但对于预防心脏病来说,并不需要高强度运动,每天能有30分钟中轻度运动量就能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这些运动包括裁花种草、打扫房间、定时散步等等。运动也可每天分几次完成,每次持续10~15分钟,其效果与一次较长时间的锻炼同样有效。
6、进行高强度锻炼运动者很少会得心脏病
原因是心脏病常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经常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如运动员)可以减少某一种危险因素,但并不能防止诸如家庭心脏病史或高胆固醇史等危险因素。因此,经常做大运动量的人也有可能出现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问题。这类人也要重视并知道自身有哪些危险信号(如胸痛、气短、眩晕等)。
7、肥胖只是一种普通的常见疾病
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还是许多疾病的诱因。有研究表明,当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肥胖的临床定义)其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1倍。肥胖还同引起心脏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具有强大的负面的相互作用,比如有超过50%的高血压病人和85%以上的糖尿病病人都是由肥胖引起的,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最终都可损及心脏。
8、当出现胸部疼痛时,休息一下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有的疾病靠休息可能症状会缓解或消失,但突然的胸痛胸闷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典型症状。如果对其视而不见或期望症状自行消失,无疑是很危险的。因为不少心肌梗塞致死者往往就是错过了那短短的几分钟。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心脏病发作的任何症状,切记要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急送医院救治。
什么情况下需要顺产侧切
准妈妈们通常都会有一个误解,认为几乎所有的顺产都需要侧切,更有媒体称中国顺产侧切率高达99%。但实际情况是并非所有的顺产产妇都需要侧切,医生应当根据每位孕妇的身体情况不同和自身适应、调节能力不同,有些新妈在产后只会痛上几天,有些新妈则会痛上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
一般来说,生第一胎的产妇侧切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因为初产头位分娩时会阴较紧,另外有些产妇会阴体长、组织硬韧或发育不良、炎症、水肿或遇急产时会阴未能充分扩张,估计胎头娩出时将发生Ⅱ度以上裂伤者,都会被医生要求侧切。那么具体来说,侧切的适应症状有哪些?
1.各种原因所致头盆不称。
2.经产妇曾作会阴切开缝合,或修补后瘢痕大,影响会阴扩展者。
3.产钳助产,胎头吸引器助产或初产臀位经阴道分娩者。
4.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胎儿宫内窘迫需减轻胎头受压并尽早娩出者。
5.产妇患心脏病或高血压等疾病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告诉你关于心跳的五个误解
关于心跳的五个误解,你知道多少?心脏跳动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始终。健康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多次,每年3700万次,一生则平均跳30亿次。如果不了解心跳的事实,就很容易受骗上当。美国载文揭开了“心跳五大误解”的真相。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误解一:心跳快=压力大。压力大会增加静息心率(休息时的心率,正常为70—80次/分钟),有时会导致心率增加到每分钟100多次,造成心动过速。但是压力只不过是心跳加快的一种原因,吸烟、大量摄入咖啡、脱水、发烧以及贫血也会导致心跳加快。
误解二:心律失常=心脏病。只要不伴有胸闷、胸痛或气短,偶尔感觉心跳快或心跳加速属正常现象。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教授戈登?F?托马塞里表示,虽然绝大部分心律不齐不构成危险,但是如果新近发现心律失常且频繁发生,那么就应就医。
误解三:心跳慢=心脏弱。人们往往认为,心跳太慢,会增加心跳停止的危险。事实恰恰相反。如身体其他肌肉一样,心肌也通过锻炼得以增强。心肌越强壮,心脏效率越高,跳动次数更少,就可以向全身输入血液。静息心率60次以下的人(心搏徐缓)心脏特别健壮。但一些老年人心搏徐缓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
误解四:健康心率=60—100次/分钟。60—100次/分钟是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但托马塞里表示,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常范围之内,较高的心率也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及心脏猝死有很大关联。挪威近期研究发现,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心脏病风险就分别增加10%和18%。
误解五:心率正常=血压正常。心率和血压是两码事,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静息心率正常的人也可能会出现高血压。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关于心跳的五个误解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有些人心率不正常,但其血压却很正常。费劲的身体活动会导致心率飞速加快,但血压变化却不大。最后,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帮到你吧。
解析心脏病病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心脏病的患病率也呈递增趋势。这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了解心脏病的致病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具体的导致心脏病的病因有哪些呢?希望大家可以清楚的了解心脏病的病因。清楚了心脏病的病因,可以有效的发现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稳定,则危险性下降,这是诱发心脏病的病因之一,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心脏病的病因还可能是精神压力过大。事业至上,忽视减压。精神压力最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压力最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三倍。因此,每天沉思20分钟会减少你25%以上的焦虑和抑郁。
终日愁眉苦脸。哈佛大学的150位健康的男性长达十年,最后发现,在这次试验一开始态度就非常乐观的人得心脏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态度比较悲观的人要小一半。因此悲观的心态是心脏病的病因之一。
具体的常见的导致心脏病的病因主要就是以上介绍的这些心脏病的病因。希望上面的这些关于心脏病的病因的介绍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家。
五大有关心跳的误解
心脏跳动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始终。如果不了解心跳的事实,就很容易受骗上当。健康专家揭开了“心跳五大误解”的真相。
误解一:心跳快=压力大。压力大会增加静息心率(休息时的心率,正常为70—80次/分钟),有时会导致心率增加到每分钟100多次,造成心动过速。但是压力只不过是心跳加快的一种原因,吸烟、大量摄入咖啡、脱水、发烧以及贫血也会导致心跳加快。
误解二:心律失常=心脏病。只要不伴有胸闷、胸痛或气短,偶尔感觉心跳快或心跳加速属正常现象。虽然绝大部分心律不齐不构成危险,但是如果新近发现心律失常且频繁发生,那么就应就医。
误解三:心跳慢=心脏弱。人们往往认为,心跳太慢,会增加心跳停止的危险。事实恰恰相反。如身体其他肌肉一样,心肌也通过锻炼得以增强。心肌越强壮,心脏效率越高,跳动次数更少,就可以向全身输入血液。
误解四:心率正常=血压正常。心率和血压是两码事,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静息心率正常的人也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有些人心率不正常,但其血压却很正常。费劲的身体活动会导致心率飞速加快,但血压变化却不大。
误解五:健康心率=60—100次/分钟。60—100次/分钟是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常范围之内,较高的心率也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及心脏猝死有很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