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万古霉素是什么
盐酸万古霉素是什么
盐酸万古霉素为窄谱抗生素,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及肠球菌等均属敏感,对耐药金葡菌本品尤为敏感。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它主要和细菌细胞壁结合,而使某些氨基酸不能进入细胞壁的糖肽中。临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炎、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对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及败血症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感染性心内膜炎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及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但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抽取足够的血培养,根据病情的轻重推迟抗生素治疗几小时乃至1~2天,并不影响本病的治愈率和预后。而明确病原体,采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是治愈本病的最根本的因素。
(一)药物治疗一般认为应选择较大剂量的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杀菌剂,它们能穿透血小板-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杀灭细菌,达到根治瓣膜的感染、减少复发的危险。抑菌剂和杀菌剂的联合应用,有时亦获得良好的疗效。疗效取决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若血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选择药物。由于细菌深埋在赘生物中为纤维蛋白和血栓等掩盖,需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并维持血中有效杀菌浓度。有条件时可在试管内测定患者血清中抗生素的最小杀菌浓度,一般在给药后1小时抽取,然后按照杀菌剂的血清稀释水平至少1∶8时测定的最小杀菌浓度给予抗生素。疗程亦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
对疑患本病的患者,在连续送血培养后,立即用静脉给予青霉素G每日600万~1200万u,并与链霉素合用,每日1~2g肌注。若治疗3天发热不退,应加大青霉素G剂量至2000万u静脉滴注,如疗效良好,可维持6周。当应用较大剂量青霉素G时,应注意脑脊液中的浓度,过高时可发生神经毒性表现,如肌阵挛、反射亢进、惊厥和昏迷。此时需注意与本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相鉴别,以免误诊为本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增加抗生素剂量,造成死亡。如疗效欠佳宜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半合成青霉素。苯唑青霉素(oxacillin),阿莫西林(Aspoxicillin),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等,每日6~12g,静脉给予;头孢噻吩(cephalothin)6~12g/d或万古霉素(vacomycin),2~3g/d等。以后若血培养获得阳性,可根据细菌的药敏适当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为了提高治愈的百分率,一般主张静脉或肌肉内间歇注射,后者引起局部疼痛,常使患者不能接受。因此亦可将青霉素G钾盐日间作缓慢静脉滴注(青霉素G钾盐每100万u含钾1.5mEq/L,当予以极大剂量时应警惕高钾的发生),同时辅以夜间肌注。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者仍以青霉素G为首选,多数患者单独应用青霉素已足够。对青霉素敏感性差者宜加用氨基醣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gentamycin)12万~24万u/d;妥布霉素(tobramycin)3~5mg(kg·d)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g/d。青霉素是属细胞壁抑制剂类,和氨基醣甙类药物合用,可增进后者进入细胞内起作用。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红霉素、万古霉素或第一代的头孢菌素。但要注意的是有青霉素严重过敏者,如过敏性休克,忌用头孢菌素类,因其与青霉素可出现交叉过敏反应(约1)。
肠球菌性心内膜炎对青霉素G的敏感性较差,需用200万~4000万u/d。因而宜首选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6~12g/d或万古霉素和氨基醣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疗程6周。头孢菌素对肠球菌作用差,不能替代其中的青霉素。近来一些产β-内酰胺酶对氨基醣苷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也有所报道,也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可选用奎诺酮类的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舒巴克坦-氨苄西林(优立新,Sulbactam-Ampicillin)和泰宁(Imipenem)等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若非耐青霉素的菌株,仍选用青霉素G治疗,1000万~2000万u/d和庆大霉素联合应用。耐药菌株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利福平(Riforpin)和各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苯唑西林(oxacillin)等。治疗过程中应仔细地检查是否有必须处理的转移病灶或脓肿,避免细菌从这些病灶再度引起心脏病变处的种植。表皮葡萄球菌侵袭力低,但对青霉素G效果欠佳,宜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联合应用。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病死率较高,但作为本病的病原菌较少见。一般以β-内酰胺类和氨基醣苷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根据药敏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先锋必)4~8g/d;头孢噻肟(cefotaxime)6~12g/d;头孢曲松(ceftriaxone,菌必治)2~4g/d。也可用氨苄青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
绿脓杆菌引起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其中以头孢他啶(ceftazidine)最优,6g/d。也可选用哌拉西林(piperacillin)和氨基糖类合用或多糖菌素B(polymyxin B)100mg/d,多糖菌素E150mg/d。
沙雷菌属可用氧哌嗪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加上氨基醣甙类药物。厌氧菌感染可用0.5%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1.5~2g/d,分3次静脉滴注,或头孢西丁(cefoxitin)4~8g/d。也可选用先锋必(对厌氧菌属中的弱拟杆菌无效)。
真菌性心内膜炎死亡率高达80%~100%,药物治愈极为罕见,应在抗真菌治疗期间早期手术切除受累的瓣膜组织,尤其是真菌性的PVE,且术后继续抗真菌治疗才有可能提供治愈的机会。药物治疗仍以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为优,0.1mg/kg/d开始,逐步增加至1mg/(kg·d),总剂量1.5~3g。二性霉素B的毒性较大,可引起发热、头痛、显著胃肠道反应、局部的血栓性静脉炎和肾功能损害,并可引起神经系统和精神方面的改变。5-氟胞嘧啶(5-FC,flurocytosine)是一种毒性较低的抗真菌药物,单独使用仅有抑菌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和二性霉素B合并应用,可增强杀真菌作用,减少二性霉素B的用量及减轻5-FC的耐药性。后者用量为150mg/(kg·d)静脉滴注。
立克次体心内膜炎可选用四环素2g/d静脉给药治疗6周。
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而血培养反复阴性者,可凭经验按肠球菌及金葡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作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它杀菌剂药物,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
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且疗程宜适当延长。
(二)手术治疗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开展,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有所降低,尤其在伴有明显心衰者,死亡率降低得更为明显。
自然瓣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难治性心力衰竭;其它有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尤其是真菌性和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心内膜炎;多发性栓塞;化脓性并发症如化脓性心包炎、瓦氏窦菌性动脉瘤(或破裂)、心室间膈穿孔、心肌脓肿等。当出现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给予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必需时作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
人造瓣膜心内膜炎病死率较自然瓣心内膜炎为高。单用抗生素治疗的PVE死亡率为60%,采用抗生素和人造瓣再手术方法可使死亡率降至40%左右。因此一旦怀疑PVE宜数小时内至少抽取3次血培养后即使用至少两种抗生素治疗。早期PVE致病菌大多侵袭力强,一般主张早期手术。后期PVE大多为链球菌引起,宜内科治疗为主。真菌性PVE内科药物治疗仅作为外科紧急再换瓣术的辅助手术,应早期作再换瓣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PVE亦宜早期手术治疗。其他如瓣膜功能失调所致中、重度心衰,瓣膜破坏严重的瓣周漏或生物瓣膜的撕裂及瓣膜狭窄,和新的传导阻滞出现。顽固性感染,反复周围栓塞,都应考虑更换感染的人造瓣。
绝大多数右侧心脏心内膜炎的药物治疗可收到良效,同时由于右心室对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功能不全有较好的耐受性,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对内科治疗无效,进行性心力衰竭和伴有绿脓杆菌和真菌感染者常须外科手术,将三尖瓣切除或置换。
为了降低感染活动期间手术后的残余感染率,术后应持续使用维生素4~6周。
使用盐酸克林霉素的注意事项
1.患者对林可霉素过敏时有可能对克林霉素也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服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有增高。
3.下列情况应慎用:(1)肠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2)肝功能减退。(3)肾功能严重减退。(4)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克林霉素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的疗程,至少为10日。
5.用药期间须密切注意大便次数,如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可能,须及时停药并作适当处理。6.处理克林霉素所致的假膜性肠炎,轻症单独停药可望有效,中等至重症患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经上述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时,则应给甲硝唑口服250~500mg,一日3次。如复发时可再用甲硝唑口服,仍无效时可改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成人一日0.5~2.0g,分3~4次服用。
7.肾功能减退患者(除重度减退者外),本品用量一般无需减少。患者有严重肾功能和(或)肝功能减退,采用本品时需作血清药物浓度监测。8.本品偶可引起对本品不敏感的微生物过度增生,特别是真菌,所以应用时需注意二重感染的发生。
婴儿吃头孢会引起副作用吗
头孢是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副作用比较少,主要副作用有胃肠不适功能失调腹泻或者呕吐、严重的有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而过量使用会出现大脑刺激导致惊厥!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一般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哮喘及速发型皮疹等;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和头孢氨苄大剂量时可出现肾毒性,平时最好不要乱服抗生素,若出现需要消炎的情况下,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预防感染。
1、 疗效不佳;
2、 不良反应增多;
3、 细菌耐药性增长;
4、 医药费用无序增加。
小儿感染用药注意点
1、 宜选用安全有效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素类等;
2、 按体重、日龄计算剂量;
3、 避免选用毒性明显的药物: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呋喃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盐酸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
临床是使用盐酸万古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耳毒性:可出现耳鸣或耳部饱胀感、听力减退甚至缺失、听神经损害等。在大剂量、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
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早期可有蛋白尿、管型尿,继之出现血尿、少尿等;严重者可致肾衰竭。在大剂量(血药浓度超过 60~100mg/L)、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
变态反应:快速大剂量静脉给药时,少数患者可出现"红颈综合征"。表现为寒战或发热、晕厥、瘙痒、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皮疹或面部潮红;颈根、上身、背、臂等处发红或麻刺感(组胺释放所致),偶有低血压和休克样症状。其发生率高于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局部反应:肌注或静脉给药时可出现注射部位剧烈疼痛,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胃肠道:口服给药可有恶心、呕吐、口腔异味感等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的抗生素治疗方法
(1)大肠杆菌败血症
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D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
(2)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皮肤、粘膜有化脓性感染,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治疗可选用青霉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对青霉素耐药,故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
(3)链球菌败血症
B组链球菌败血症早期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类似,不易区别,治疗上用大剂量青霉素20万~40万U/(KG·D)分2~3次静脉给药。
(4)厌氧菌败血症
近年来出现新生儿厌氧菌感染在逐渐增多,常见于胎膜早破,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上以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
(5)际内感染所致败血症
住院后有入侵式治疗(脐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房拥挤等都易发生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应选用万古霉素,剂量同上所述,疗程为7~10D。
急性感染性腹泻诊治
【抗菌治疗】
1 经验用药
1.1轻度腹泻(不成形便≤3次/天,外周血象正常):
建议方案:液体疗法+无乳糖饮食: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盐,补液量出为入,轻度脱水按体重5%补液。
1.2 中度腹泻(不成形便≥4次/天,外周血象异常,有全身症状及发热):
建议方案:液体疗法+止泻药(思密达3克/次,日3次,或易蒙停4mg/次,日3次)+黄连素0.3克/次,日3次(或葛根芩连微丸3克/次,日3次),氟奎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200mg bid×3天
备选方案:奈替米星400 mg~600mg/日静点,或头孢呋辛脂0.25g bid po×3天,阿奇霉素0.5克×3天。
1.3重度腹泻(不成形便≥6次/天,外周血象异常,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大便中检出白细胞)
建议方案:氟奎诺酮类(左氧氟沙星500mg/日×3~5天)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脂6g/日静点,若有血便伴发热可用奈替米星400 mg~600mg/日静点。若近期使用过抗生素(可能为难辨梭菌毒素性肠炎)则加用甲硝唑500mg tid po×10~14天。或万古霉素125mg qid po×10~14天。
2 药敏指导用药
细菌性痢疾:致病菌为志贺菌属,宜选氟喹诺酮类,疗程5~7天,次选阿莫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细菌性胃肠炎:致病菌为杀门菌属、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等,宜选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恶唑或氨基糖甙类,次选氨苄西林、二、三代头孢菌素。
旅游者腹泻: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杀门菌属、弯曲杆菌等,重症用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甙类、阿奇霉素,轻症对症治疗。
空肠弯曲菌肠炎:致病菌为空肠弯曲菌,宜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易耐药。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及假膜性肠炎:致病菌为难梭菌,宜用甲硝唑口服,并停用抗生素,甲硝唑无效时口服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
霍乱(副霍乱):致病菌为霍乱弧菌,宜用氟喹诺酮类,次选复方磺胺甲恶唑或氨苄西林。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致病菌为溶血性弧菌,宜用多西环素,或氟喹诺酮类,常有进食海产品史。
阿米巴肠病:致病菌为组织阿米巴,宜选甲硝唑,次选巴龙霉素。
【注意事项】
1. 氟喹诺酮类,儿童和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不宜应用。从肝肾代谢,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 氨基糖甙类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对儿童及老人慎用,不宜过量。
3. 磺胺类药有导致过敏的副作用,有过敏史者禁用。
抗生素种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四)大环内酯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五)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六)作用于G-菌的其他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七)作用于G+细菌的其他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一)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十二)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无乳链球菌的特点是什么
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是乳腺炎的病原体,常存在于乳牛的皮肤、乳头及乳房内,通过挤乳人员的手或挤乳机械以及蝇类的机械携带而传播。这种链球菌引起乳房炎后不产生明显免疫力,目前尚无可靠的多价菌苗。
无乳链球菌是造成孕妇产褥期脓毒血症和新生儿脑膜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寄生在产妇生殖道,可致婴儿感染的发生。也可引起产后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首选青霉素,其次可选择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抗生素。